內容簡介
《安全生産基礎知識》內容包括安全生産概述、安全生産法律知識、安全生産基本管理製度、事故應急救援、職業危害與職業病、安全技術知識、事故調查處理七章。《安全生産基礎知識》敘述簡明扼要,內容通俗易懂,並配有一些事故案例。《安全生産基礎知識》可作為班組安全生産教育培訓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安全生産工作的有關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安全生産概述(1)
1.1 安全生産基本概念(1)
1.什麼是安全和本質安全?(1)
2.什麼是安全生産和安全生産管理?(2)
3.什麼是事故?(2)
4.什麼是事故隱患?(3)
5.什麼是危險和危險源?(3)
6.什麼是重大危險源?(4)
7.什麼是危險、有害因素?(4)
1.2 事故預防基本方法(6)
8.安全生産具有什麼重要意義?(6)
9.我國安全生産的方針是什麼?(6)
10.事故預防與控製的基本方法是什麼?(7)
11.什麼是安全生産“五要素”?(8)
第2章 安全生産法律知識(9)
2.1 安全生産法律基本知識(9)
12.為什麼要增強安全生産法律意識?(9)
13.我國有哪些關於安全生産的法律法規?(10)
14.安全生産立法有什麼重要意義?(10)
2.2 從業人員的基本權利(11)
15.簽訂勞動閤同時應注意哪些事項?(11)
16.什麼是安全生産的知情權與建議權?(13)
17.什麼是安全生産的批評、檢舉、控告權?(13)
18.什麼是安全生産的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權?(14)
19.什麼是緊急情況下的停止作業和緊急撤離權?(15)
20.什麼是工傷保險賠償權?(16)
21.女職工依法享有哪些特殊勞動保護權利?(18)
22.未成年工依法享有哪些特殊勞動保護權利?(19)
23.什麼是安全生産的監督權?(19)
2.3 從業人員的義務(20)
24.從業人員有遵章守規,服從管理的義務嗎?(20)
25.從業人員為什麼必須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21)
26.從業人員需要接受培訓、掌握安全生産技能嗎?(22)
27.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後應該怎麼辦?(23)
第3章 安全生産基本管理製度(24)
3.1 安全生産責任製(24)
28.為什麼要建立安全生産責任製?(24)
29.職工的安全生産責任有哪些?(25)
3.2 安全生産教育培訓(26)
30.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産教育培訓有什麼要求?(26)
31.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包括哪些內容?(27)
32.特種作業人員為什麼必須持證上崗?(28)
3.3 安全生産檢查(29)
33.安全生産檢查有哪些類型和方法?(29)
34.安全生産檢查有哪些內容?(30)
35.人有哪些不安全行為?(32)
36.人有哪些不安全心理狀態?(33)
37.什麼是“三不傷害”和“三違”行為?(34)
38.什麼是安全色和安全標誌?(35)
3.4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37)
39.勞動防護用品有什麼作用?(37)
40.勞動防護用品有哪些種類?(37)
41.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應注意哪些事項?(38)
42.如何正確佩帶安全帽?(40)
3.5 工傷保險管理(41)
43.如何認定為工傷?(41)
44.如何申請工傷認定?(43)
45.工傷職工可以享受哪些主要工傷保險待遇?(43)
第4章 事故應急救援(45)
4.1 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概念(45)
46.什麼是事故應急救援?(45)
47.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是什麼?(46)
4.2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47)
48.什麼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有什麼作用?(47)
49.什麼是應急救援預案的級彆和層次?(48)
50.什麼是應急預案的演練?演練時有哪些人員參加?(49)
4.3 事故應急救護(50)
51.事故現場的應急救護原則是什麼?(50)
52.怎樣正確進行人工呼吸?(51)
53.胸外心髒按壓法的基本要領是什麼?(53)
54.常用哪幾種止血法?基本要領是什麼?(54)
55.常用哪些包紮方法?(55)
56.如何正確搬運傷員?(57)
57.發生觸電怎樣急救?(58)
58.發生火災如何逃生自救?(59)
59.發生中毒窒息如何救護?(60)
60.發生熱燒傷如何救護?(61)
第5章 職業危害與職業病(63)
5.1 職業危害與職業病的基礎知識(63)
61.生産中有哪些職業危害因素?(63)
62.職業病有哪些種類?(64)
63.導緻職業病的發生有哪些因素?(65)
5.2 職業危害的預防與職業病管理(65)
64.生産性粉塵對人體會造成哪些危害?(65)
65.防治粉塵主要有哪些措施?(67)
66.生産性毒物有哪些危害?(68)
67.生産性毒物危害有哪些治理措施?(69)
68.常見職業中毒的典型癥狀是什麼?(70)
69.噪聲對人體有哪些危害?(72)
70.如何控製作業場所的噪聲危害?(73)
71.生産中有哪些輻射危害?(74)
72.在生産中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輻射措施?(75)
73.高溫作業對人體有哪些不利影響?(76)
74.防暑降溫有哪些措施?(77)
75.對職工的職業健康監護是指什麼?(78)
76.對職業病是如何認定的?對職業病的治療有什麼規定?(79)
第6章 安全技術知識(81)
6.1 機械安全技術知識(81)
77.常見哪幾種機械傷害事故?(81)
78.進行機械設備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81)
79.進行切削作業應該遵守哪些操作規定?(82)
80.衝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84)
81.焊接作業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84)
6.2 電氣安全技術知識(85)
82.常見的電氣事故有哪幾種?(85)
83.電對人體會産生哪些危害?(87)
84.造成觸電事故有哪些主要原因?(88)
85.預防觸電有哪些技術措施?(89)
86.作業場所用電有哪些注意事項?(90)
87.雷電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雷電傷害?(91)
88.靜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防靜電措施?(91)
89.使用手持電動工具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93)
6.3 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知識(94)
90.發生火災時應該如何報警?(94)
91.引起火災的因素有哪些? (95)
92.滅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96)
93.在生産現場如何配備滅火器? (97)
94.撲救初起火災的方法和原則是什麼?(98)
95.煙花爆竹行業有哪些火災爆炸的危險因素?(99)
96.防火防爆應注意哪些事項?(100)
97.使用易燃物品有哪些安全要求?(101)
6.4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知識(102)
98.鍋爐壓力容器的使用有哪些安全管理規定?(102)
99.如何對壓力容器進行安全操作和維護保養?(103)
100.如何安全使用氣瓶? (105)
101.起重作業要遵守哪些安全規定?(106)
102.起重搬運作業有哪些注意事項?(107)
6.5 礦山安全技術知識(109)
103.入井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項?(109)
104.在井下如何安全乘車和行走?(109)
105.如何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事故?(111)
106.預防頂闆事故有哪些措施?(112)
107.預防井下火災事故有哪些措施?(113)
108.預防井下水災事故有哪些措施?(114)
109.井下發生事故時如何逃生和自救?(114)
6.6 建築安全技術知識(116)
110.高處作業人員要注意哪些問題?(116)
111.拆除作業要遵守哪些安全要求?(116)
112.如何預防物體打擊事故?(117)
113.施工現場如何預防觸電事故?(118)
114.怎樣預防坍塌事故?(120)
6.7 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知識(121)
115.危險化學品有哪些種類?(121)
116.儲存危險化學品有哪些安全要求?(121)
117.危險化學品裝運應遵守哪些安全規定?(122)
118.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有哪些措施? (123)
119.對危險化學品火災有哪些緊急處置措施?(124)
120.動火作業有哪些安全要求?(125)
121.設備內作業有哪些安全要求?(125)
第7章 事故調查處理(127)
7.1 事故調查處理的基本知識(127)
122.生産安全事故是如何進行分級的?(127)
123.事故具有哪些特徵?(128)
124.事故發生後應該如何進行報告?(129)
7.2 事故的調查處理(130)
125.導緻事故發生有哪些原因?(130)
126.事故調查處理的依據和原則是什麼?(131)
127.如何認定事故的性質和追究事故責任?(132)
精彩書摘
常用哪幾種止血法?基本要領是什麼?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壓迫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加壓包紮止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
(1)壓迫止血法。適用於頭、頸、四肢動脈大血管齣血的臨時止血。當一個人負傷流血以後,隻要立刻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緊傷口附近靠近心髒一端的動脈跳動處,並把血管壓緊在骨頭上,就能很快起到臨時止血的效果。如頭部前麵齣血時,可在耳前對著下頜關節點壓迫顳動脈。頸部動脈齣血時,要壓迫頸總動脈,此時可用手指按在一側頸根部,嚮中間的頸椎橫突壓迫,但禁止同時壓迫兩側的頸動脈,以免引起大腦缺氧而昏迷。
(2)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齣血。用止血帶(一般用橡皮管、橡皮帶)繞肢體綁紮打結固定。上肢受傷可紮在上臂上部1/3處,下肢受傷紮於大腿的中部。若現場沒有止血帶,也可以用紗布、毛巾、布帶等環繞肢體打結,在結內穿一根短棍,轉動此棍使帶絞緊,直到不流血為止。在綁紮和絞止血帶時,不要過緊或過鬆。
前言/序言
班組是企業最基本的生産組織,也是企業完成各項工作的基礎,始終處於安全生産的第一綫。班組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對於保證企業正常生産秩序,提高企業效益,促進企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在當前企業的傷亡事故中,絕大多數屬於責任事故,而這些責任事故90%以上又發生在班組。因此可以說,班組平安則企業平安;班組不安則企業難安。由此可見,班組的安全生産教育直接關係到企業整體的生産狀況乃至企業發展的安危。
為適應各類企業班組安全生産教育培訓的需要,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齣版社特組織編寫瞭這套“班組安全行叢書”。
本套叢書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具有權威性。本套叢書的作者均為全國各行業長期從事安全生産、勞動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二是針對性強。“班組安全行叢書”在介紹安全生産基礎知識的同時,以作業方嚮為模塊進行分類,並采用問答形式編寫,每分冊隻講與本作業方嚮相關的知識,因而內容更加具體,更有針對性,班組在不同時期可以選擇不同作業方嚮的分冊進行學習,或者,在同一時期選擇不同分冊進行組閤形成一套適閤本作業班組使用的學習教材。
本套叢書有:《安全生産基礎知識》《職業衛生知識》《應急救護知識》《個人防護知識》《勞動權益與工傷保險知識》《消防安全知識》《電氣安全知識》《焊接安全知識》《機加工安全知識》《鉗工安全知識》《起重安全知識》《企業內機動車輛安全知識》《鍋爐壓力容器作業安全知識》,共計13分冊。
這套叢書按作業內容編寫,麵嚮基層,麵嚮大眾,注重實用性,聯係實際緊密,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可作為企業班組安全教育的教材,也可供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學習參考。
好的,以下是為您構思的圖書簡介,該書名為《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趨勢》,聚焦於城市發展的前沿課題,與《安全生産基礎知識》的內容完全不同。 --- 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趨勢 內容概述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城市化進程中麵臨的復雜挑戰,並係統闡述瞭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融入城市規劃的各個層麵。不同於側重於工業或作業場所安全的傳統讀物,《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趨勢》 是一部麵嚮規劃師、政策製定者、城市管理者及關注人居環境的專業人士的權威指南。全書以跨學科的視角,將生態學、社會學、經濟學原理與空間設計緊密結閤,旨在提供一套全麵、前瞻性的城市發展框架。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城市規劃的曆史演變、理論基礎、最新的技術應用,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和不平等加劇等全球性議題的實用策略。它著重探討瞭如何通過精心的空間布局、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平的製度設計,構建更具韌性、宜居和生態友好的未來城市。 --- 第一部分:城市化浪潮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石 本部分為全書奠定瞭理論框架,解釋瞭為何以及如何將可持續性置於現代城市規劃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全球城市化的新範式 本章首先迴顧瞭工業革命以來城市規模和形態的劇變,重點分析瞭21世紀全球南方城市化速度的特點及其帶來的資源壓力和基礎設施挑戰。討論瞭“特大城市病”的內涵,並引入瞭“緊湊城市”、“宜居城市”與“智慧城市”等概念的辯證關係。 (本章與生産過程中的具體安全操作規程無關) 第二章:可持續發展的多維詮釋 本章深入探討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定義,將其劃分為環境承載力、社會公平和經濟可行性三個相互依存的維度。重點解讀瞭“代際公平”在城市空間分配中的體現,並分析瞭聯閤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s)中與城市發展直接相關的目標(如SDG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第三章:生態城市主義與綠色基礎設施 本章轉嚮生態學視角,詳細介紹瞭生態城市主義(Eco-Urbanism)的規劃哲學。內容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水文管理(如海綿城市理念)以及城市綠地係統的功能性規劃,強調將自然係統視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而非單純的美化元素。 (與特定行業或設施的安全操作規範無直接關聯) 第四章:城市形態與交通導嚮性發展(TOD) 城市形態是影響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本章係統介紹瞭從功能分區到混閤土地使用的演變,並對基於公共交通的導嚮性發展(TOD)進行瞭深入的案例剖析。探討瞭如何通過高密度、多功能的開發模式減少私傢車依賴,從而降低交通擁堵和相關環境影響。 --- 第二部分:規劃實踐中的關鍵領域與創新工具 本部分聚焦於將理論轉化為具體行動所需的工具、技術和管理方法。 第五章:氣候韌性規劃與災害風險管理 鑒於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本章專門探討瞭城市層麵的氣候韌性(Climate Resilience)策略。內容包括脆弱性評估、風險地圖的繪製、以及針對洪澇、熱島效應和海平麵上升的工程與非工程減緩措施。 (此部分側重於城市宏觀尺度的風險評估和空間布局,而非工地上對特定設備的點對點安全檢查或應急預案) 第六章:城市更新與存量土地的再開發 城市發展的主戰場正從“攤大餅”式的擴張轉嚮存量土地的優化利用。本章詳細闡述瞭棕地(Brownfield)的調查、修復與再開發流程,以及在曆史文化保護區內進行可持續改造的策略。討論瞭“適應性再利用”在節約資源和傳承城市文脈中的重要性。 第七章:信息技術賦能的智慧城市規劃 本章探討瞭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麵的應用。內容包括地理信息係統(GIS)在復雜數據整閤中的作用、利用大數據進行需求預測以及傳感器網絡在實時監測環境質量和交通流量中的潛力。重點在於如何將技術應用服務於可持續目標,避免“技術至上”的陷阱。 第八章:參與式規劃與社會包容性設計 可持續規劃的成功離不開社區的廣泛參與和對社會公平的關注。本章詳細介紹瞭多種有效的公眾參與方法,包括共識工作坊、數字平颱反饋機製等。同時,分析瞭如何通過規劃手段解決住房可負擔性問題、消除“規劃排斥”現象,確保城市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居民。 (該部分著重於社會治理和溝通機製,與生産安全中的操作行為規範無關) --- 第三部分:前瞻性挑戰與未來趨勢 本部分麵嚮未來,探討瞭當前規劃界麵臨的最緊迫的議題和新興的發展方嚮。 第九章:城市食物係統與地方化生産 麵對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本章提齣瞭將城市食物係統納入規劃視野的重要性。內容包括城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的空間布局、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的推廣,以及如何通過短鏈條供應減少食物的碳足跡。 第十章:循環經濟在城市物質流中的應用 本章討論瞭如何從傳統的“獲取-製造-丟棄”綫性模式轉嚮城市級的循環經濟。重點關注固體廢棄物管理(從源頭減量到高價值迴收)、水資源循環利用,以及建築材料的再循環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對外部資源的依賴。 (本書關注的是宏觀物質循環的係統設計,而非單個生産環節的物料消耗閤規性審查) 第十一章:規劃專業人員的倫理責任與跨界閤作 本章迴歸到規劃師的角色定位,討論瞭在麵對快速城市化、政治乾預和資本逐利性之間的倫理抉擇。強調瞭規劃實踐者需要與工程師、社會學傢、經濟學傢進行深度跨界閤作,以應對係統性的復雜挑戰。 第十二章:規劃的未來展望:韌性、適應與數字化治理 最後,本章總結瞭可持續規劃的長期願景,探討瞭城市如何發展齣超越當前危機的“適應性治理”能力。展望瞭“數字孿生城市”在模擬規劃決策影響方麵的潛力,並對未來二十年城市規劃可能麵臨的製度和技術變革進行瞭預測。 --- 總結 《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未來趨勢》旨在提供一個宏觀的、麵嚮空間布局與社會公平的、環境導嚮的規劃藍圖。它全麵涵蓋瞭從理論基礎到前沿實踐的每一個環節,是理解如何構建人類未來宜居環境的必備參考書。本書的焦點始終在於人居環境的整體質量、生態係統的健康運行以及社會係統的長期公平性,與任何特定行業或工作場所的安全操作規程、設備維護或勞動保護知識體係不構成任何內容上的重疊或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