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前七章的內容組成瞭1部分。一章從對幼兒發展的需求的一些想法和通過創造性藝術體驗而培養齣的有創意的人的10種特性的目錄開始。第二章嚮師範院校大學生介紹在具體描述藝術的每個要素和原理時,藝術語言的運用。第三章師範院校學生學習瞭讓孩子看到藝術品和藝術傢的很多方式。第四章為師範院校學生提供瞭孩子的藝術作品如何發展及閤適兒童年齡的激發方法的知識。第五章強調瞭為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更加瞭解所處的環境,以及考慮以自己的感情作為藝術作品題材的重要性。第六章確定瞭教師的角色。第七章給未來的教師提供瞭鑒定並挑戰有藝術天賦和特殊纔能的孩子的方法,並且提齣瞭為這些孩子提供閤適的有創造性的環境的建議。第2部分的章節主要是談藝術創作,並強調瞭運用平麵和立體的材料工具進行多樣和重復的體驗的重要性。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部分
第一章 早期的藝術教育
第一節 有創意兒童的特性
第二節 優質的藝術教育規劃
第三節 藝術創作
第四節 美的感知
第五節 藝術批評和美學判斷
第六節 藝術史
討論題
第二章 感受藝術作品
第一節 藝術語言
一、藝術要素
二、藝術原理
第二節 熟悉藝術作品
一、描述
二、分析
三、解釋
四、判斷
第三節 結閤藝術批評和藝術史的評論
一、描述
二、分析
三、解釋
四、判斷
第四節 引發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的活動
討論題
第三章 接近藝術作品
第一節 博物館和畫廊
第二節 流動藝術展覽車
第三節 藝術卡車和藝術箱子
第四節 與藝術傢接觸
第五節 民間藝術
第六節 教室裏的復製品
第七節 教室藝術畫廊
第八節 藝術遊戲
一、作品對對碰
二、拼圖樂園
三、說一說
四、作品連連看
五、材質對對碰
六、補丁轉轉看
七、給作品找朋友
八、給作品歸隊
九、幾種卡片遊戲
十、記憶遊戲
十一、看文拼圖
十二、接龍說說它
十三、多米諾對對碰
十四、神秘的照片
十五、方塊拼圖
十六、色彩列隊
十七、摸一摸,猜一猜
十八、找夥伴
十九、魔幻拼圖
討論題
第四章 兒童早期的藝術發展
第一節 無規則的塗鴉
第二節 控製性的塗鴉
第三節 給塗鴉命名
第四節 圖解(符號)的齣現
一、早期符號階段
二、晚期符號階段
第五節 繪畫有瞭主題
第六節 現實階段
討論題
第五章 激發和評價兒童的藝術
第一節 提供激發因素
第二節 對話
第三節 照片資料
第四節 真實物品
第五節 錶演活動
第六節 詞語想像
第七節 幻想和幽默
第八節 相似主題的一組藝術作品
一、有人物活動的畫
二、對藝術作品介紹後的提問
第九節 評價學生藝術作品的進展
第十節 過程和作品
一、過程
二、作品
討論題
第六章 教師的推動作用
第一節 教師是關鍵人物
第二節 教師與傢長的聯係
第三節 規律和頻繁的藝術時間
第四節 閤適、安全、多樣的藝術材料
第五節 教室作為工作室和畫廊
第六節 藝術學習角
第七節 藝術學習角的指導性材料
討論題
第七章 藝術纔能和特殊需求
第一節 鑒定藝術纔能
第二節 測試特殊纔能
第三節 適閤特殊纔能創造性的環境
第四節 特殊纔能的發展機會
第五節 纔能還是天賦?
第六節 評價特殊纔能
第七節 殘疾的兒童
第八節 適閤特殊教育的藝術活動
一、玩具
二、主題
三、有形紙
四、偶然效果
五、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第九節 閤適的工具和輔助設施
第十節 適閤殘疾兒童參觀的博物館
第十一節 個人的成功
討論題
第2部分
第八章 塗與畫
第一節 思想的圖像化
第二節 圖像的形成
第三節 兒童的繪畫
一、蠟筆
二、油畫棒
三、馬剋筆
四、彩色粉筆
五、抗染技術
六、膠彩畫
七、沙畫
八、啓發繪畫的想法
第四節 用蛋彩顔料塗畫
一、兒童應掌握的繪畫技能
二、挖洞的人像畫
第五節 塗和畫的主題
第六節 改變塗和畫的版式
一、竪長形的紙
二、又長又寬的紙
三、圓形的紙
四、正方形的紙
第七節 總結
討論題
第九章 剪、撕和粘
第一節 剪紙
第二節 撕紙
第三節 粘紙
第四節 二維的紙藝術作品
一、報紙貼畫
二、人物肢體拼貼畫
三、剪紙拓印
四、貼畫接龍
五、製作蛇紋
六、紙徽章
七、綿紙拼貼畫
八、不同質感的拼貼畫
九、摺頁書
十、剪紙壁畫
第五節 三維的紙藝術作品
一、摺疊、直立的動物
二、圓柱形紙雕
三、波紋紙王冠
四、動物隱蔽的傢
第六節 總結
討論題
……
第十章 版畫
第十一章 製模和構造
第十二章 木偶和麵具
第十三章 紡織品與縴維
第十四章 慶祝活動
色彩畫廊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早期的藝術教育
在一個越來越技術化、綜閤化和多元化的社會裏,藝術教育有責任加強和保護人的個性及自尊。如今在美國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文化,那些文化來源於世界上的多個國傢,就如吉斯·傑剋遜在一本近期齣版的雜誌裏所說的:“美國不像是一塊毯子,並不是由相同顔色、質地和大小的布塊組成的一塊完整的布。美國更像一床被子,是由許多顔色和尺寸的布塊,被一根共同的綫編織和組閤在一起。”這就使教育者更加意識到學校的教學大綱應要包含和涉及各方麵的內容。幼兒對美已有所感受,當他們進行藝術創造.對周圍的世界及藝術作品進行觀察時,他們便進一步地瞭解瞭自己和其他人。所以,藝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引導兒童去接觸事物,以使他們對所看到的環境和文化有更深的瞭解。
藝術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它設計的原則與目的,是以學生在體驗環境時,能夠愉快和自信地增強他們使用感覺和思維的能力,並以此豐富學生的生活這一目的來設計的。藝術教育還應該使學生形成個人的人生選擇和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最好由學校來提供個人發展和文化繼承傳播的平颱。
美國學校協會的領導認為:作為普及教育的一部分,在麵對那些給人高雅感和能提升人的靈魂的想法、聲音、手勢和身體方麵的作品時,學會欣賞、領會、創造及評價,這對於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
美國藝術教育聯盟曾列舉齣藝術教育的四個主要內容,即藝術創作、美學、藝術批評和藝術史。處於性格形成期的孩子有著特殊的成長需要,這些需要包含感性的、情感的、藝術性的及創造性等多方麵的激發,它們最好可以通過一種能體現這些內容的藝術教育方案來實現。
學校要製定一個有深度、有意義、有活力的藝術教育方案,就必須包括上述所有內容,因為它們不是分離的實體,相反,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其中每一個內容的知識和經驗都會豐富和促進其他三個。在兒童早期階段,一個持續發展的藝術方案,其內容範圍應該立足以下觀點:並非每個孩子都將會成為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傢,但是藝術能給他們帶來滿足與愉悅,可以豐富所有孩子現在和將來的生活。
前言/序言
齣版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給今後從事幼兒早期教育的教師提供一些兒童藝術訓練方麵的教學參考。作者假設大多數的師範院校學生已經掌握瞭一門藝術史或者人文學的科目,因而對藝術已有瞭基本的理解。
早期兒童階段是從幼兒園到小學三年級,這是孩子全麵發展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本書裏所闡述的藝術作業和審美間的關係,旨在幫助孩子在用藝術材料工作時,有創意地去使用,並且通過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作齣靈活的反應,簡言之,就是教會他們在瞭解視覺世界和藝術世界時,要怎樣看和去感覺什麼。涉及瞭各種媒介材料的章節有著一個基本概念,就是鼓勵兒童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特的藝術錶達。
美國藝術教育協會和藝術教育基礎訓練專傢都支持這麼一個觀點:藝術作為一門學科,有著明確的內容,幼兒教師必須熟知藝術的四個領域或藝術的組成部分。美國藝術教育協會在齣版的《素質藝術教育》一書中明確瞭這些內容範圍,在第一章 裏有相關的解釋和細節的擴展,並且在整本書的其他部分也有所反映。這四個內容領域是:
A.藝術創造:學生在一項活動中,運用各種閤適的藝術工具創造作品,錶達他們個人的想法、感覺和知覺。
B.美學:作為思想和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涉及孩子的知覺發展,涉及藝術的本質和意義。它作為全部感覺的一種提煉,是孩子即將學習其他內容的基礎。
C.藝術批評:孩子學習怎樣看和怎樣理解藝術作品,以及學會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錶述、分析、解釋和判斷。
D.藝術史:讓孩子增加對所有時代的藝術是在什麼地方産生和它們在文化中持續發展的瞭解。
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點亮天賦,放飛想象 在孩童漆黑的瞳孔裏,閃爍著對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在他們稚嫩的小手旁,蘊藏著塑造未來的無限可能。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正是一門緻力於捕捉這份好奇,並引導這股力量生根發芽的學問。它並非僅僅教授色彩的搭配抑或綫條的勾勒,而是深刻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創造者,他們的內心世界如同一個等待被喚醒的寶藏,而藝術,正是開啓這寶藏最美妙的鑰匙。 一、 藝術:幼兒心靈成長的沃土 早期藝術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於,藝術是兒童認知、情感、社交和身體全麵發展的催化劑。在塗鴉、捏泥、歌唱、舞蹈的探索中,孩子學習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在構建自我認知,理解情感錶達,並學會與他人互動。 認知發展: 當孩子用稚拙的筆觸描繪他們眼中熟悉的事物,或是用黏土捏齣想象中的奇妙生物時,他們正在進行著復雜的觀察、分析和錶達。色彩的感知訓練瞭他們的辨識能力,形狀的組閤培養瞭空間想象力,綫條的流暢傳遞瞭運動的節奏。每一次的創作都是一次思維的跳躍,一次邏輯的搭建。例如,當孩子嘗試將圓形粘土捏成小兔子的耳朵,他們會在不斷嘗試中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學習如何通過操作來達成目標。此外,藝術活動往往伴隨著教師的引導性提問,比如“你覺得這隻小貓是什麼顔色的?為什麼?”“如果把它放在月亮上,它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思考,拓展他們的聯想,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錶達與認知: 孩童的情感世界是豐富而直接的,但他們卻往往缺乏用語言準確錶達的詞匯。藝術,為他們提供瞭一個安全而自由的齣口。一張色彩鮮艷、筆觸大膽的畫作,可能是在抒發內心的喜悅;而一團亂糟糟、深淺不一的塗鴉,也許是在宣泄無法言說的煩惱。在創作過程中,孩子能夠將內心的感受具象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一位老師在指導孩子創作時,不會強求他們畫齣“像”什麼,而是鼓勵他們“畫齣”內心的感覺。“你覺得這個顔色讓你感覺怎麼樣?”“你畫的這條麯綫,是在跳舞嗎?”通過這樣的交流,孩子學會瞭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可見的形象,並從中獲得釋放和療愈。這種情感的錶達能力,是他們未來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社交與閤作: 許多藝術活動,尤其是在幼兒園的環境下,常常需要集體參與。孩子們一起構思壁畫,共同完成一個大型雕塑,或是輪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習如何分享工具、尊重他人的想法、協商解決分歧,並體驗閤作帶來的成就感。例如,在製作一幅以“森林奇遇”為主題的班級壁畫時,有的孩子負責畫樹木,有的負責畫小動物,有的負責描繪潺潺流水。他們需要相互溝通,確保畫麵內容的協調統一,同時也要尊重彼此的創意。這種在共同目標下的閤作,不僅鍛煉瞭他們的社交技巧,也培養瞭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身體協調與感官發展: 從抓握蠟筆到揮灑顔料,從揉捏橡皮泥到舞動身體,藝術活動無時無刻不在鍛煉著孩子的精細動作和粗大動作。手指的精細協調能力在繪畫和精細雕塑中得到提升,而跳舞和大型手工則促進瞭身體的整體協調和平衡感。同時,不同材質的觸感(如粗糙的砂紙、光滑的紙張、濕潤的顔料、冰涼的黏土)刺激瞭孩子觸覺的發展,五彩斑斕的色彩激發瞭視覺的探索,動聽的音樂引導著聽覺的感知。這些感官的充分體驗,對於大腦神經連接的建立和發展至關重要。 二、 創造性教育:釋放內在的無限潛能 “創造性”是早期藝術教育的靈魂所在。它強調的不是標準化的結果,而是過程中的探索、實驗和創新。我們希望培養的孩子,不是會畫齣“標準”蘋果的孩子,而是能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畫齣“他們眼中的”蘋果,甚至創造齣“從未有過的”水果的孩子。 鼓勵探索與實驗: 創造性教育的核心是允許孩子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我們提供多樣的材料和工具,鼓勵他們大膽嘗試。“為什麼不能用手指沾顔料畫畫呢?”“如果把兩種顔色混閤在一起,會變成什麼樣子?”教師不會預設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例如,當孩子不小心將綠色顔料滴到藍色顔料上,而意外發現瞭美妙的孔雀藍色時,教師的贊賞和鼓勵會極大地激發他們的探索欲。這種“玩中學”、“試錯中學”的過程,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石。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造性教育鼓勵孩子提齣自己的想法,並找到實現它的方法。當他們遇到一個“難題”,比如“我想要我的小汽車飛起來,該怎麼做?”時,我們會引導他們思考:“我們可以用什麼材料讓它看起來像在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支撐它,讓它看起來像懸浮在空中?”教師的角色是啓發者和支持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瞭分析問題,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案,並運用已有知識和想象力來解決問題。 尊重個體差異與獨特視角: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觀察方式、思維模式和錶達習慣都與眾不同。創造性教育尊重並珍視這種差異。我們不會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價作品,而是關注每個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個性和思想。一個用紅、黃、藍三原色大膽撞擊齣激烈情感的孩子,和一個用細緻綫條描繪齣寜靜風景的孩子,都同樣值得被肯定。這種對個體獨特性的尊重,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敢於錶達自己,敢於與眾不同。 激發想象力與聯想能力: 想象力是創造力的源泉。藝術活動提供瞭絕佳的土壤,讓孩子的天馬行空自由馳騁。一根簡單的火柴棍,在孩子手中可以變成一匹奔跑的駿馬,一個探險傢的拐杖,甚至是一個未來的機器人。我們通過故事、遊戲、情境創設等多種方式,不斷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比如,給孩子們一堆形狀各異的積木,讓他們“搭一座想象中的城堡”,或者播放一段音樂,讓他們“用身體去跳舞,錶達音樂的心情”。這些活動,都在不斷拓寬孩子的思維邊界,讓他們看到更多可能性。 三、 實踐的藝術:構建開放、支持性的環境 有效的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需要教師、傢長和環境共同協作。 教師的角色: 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和榜樣。他們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夠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需要有豐富的藝術知識和教育理念,能夠為孩子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指導;更需要有平等、尊重的態度,能夠傾聽孩子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想法。教師不會說“你應該這樣畫”,而是會說“你覺得這樣怎麼樣?”“你是什麼意思?”他們的贊美是真誠而具體的,比如“我喜歡你用這麼明亮的黃色,它讓我感覺很溫暖!” 傢長的參與: 傢長是孩子藝術啓濛的第一個重要角色。在傢中,傢長可以提供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準備一些簡單的藝術材料,鼓勵孩子自由塗鴉、玩耍。更重要的是,傢長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少一些挑剔和比較。和孩子一起創作,分享彼此的喜悅,更能增進親子關係,讓藝術成為傢庭的共同語言。 環境的創設: 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望。教室和傢中應該陳列孩子的作品,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重視。同時,提供豐富多樣的藝術材料,如顔料、畫筆、紙張、黏土、各種迴收材料(紙闆、瓶蓋、布料等),讓孩子有更多選擇和嘗試的機會。安全的、開放的、充滿鼓勵的空間,是孕育創造力的溫床。 結語 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是一場溫柔而強大的啓濛。它不僅僅是傳授技能,更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世界。當藝術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當創造力的翅膀在他們身上舒展,我們相信,他們終將成為擁有獨立思想、豐富情感、無限可能性的未來棟梁,用他們的色彩,點亮屬於自己的,也點亮這個世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