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学 [Aquacultural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ology]

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学 [Aquacultural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房海 等 著
图书标签:
  • 水产养殖
  • 动物疾病
  • 细菌学
  • 病原菌
  • 水产病理
  • 微生物学
  • 鱼病
  • 虾病
  • 贝类病
  • 养殖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4027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078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quacultural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0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学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含2篇(上篇、下篇)54章内容,另在书末有1个附录。
  上篇(细菌与病原细菌要览)的3章,概要记述了细菌学的基本知识、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感染与防控等。下篇(病原细菌种类与检验)的51章,分别以菌属为章予以记述,章下为菌属定义与分类位置、属内各种病原菌,在每种病原菌项下主要包括生物学性状、病原学意义、微生物学检验三部分内容;共记述了54个菌属(其中有3个菌属是列在了相关菌属项下未单独列章记述的)143种(含5个亚种)细菌,均为已明确是某些或某种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菌或与水产养殖动物某些病害相关联的。书末的附录,是本书中涉及到的英语缩略语注释。
  本书的特点是融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与指导研究于一体,其文献信息也较为广泛、密集。可供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师生、从事水产养殖动物病原细菌学及病害学的科研和检验与防治工作的科技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房海(Fang Hal) 男,1956年生,河北玉田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副院长;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主任。河北省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十百千人才工程”百名人才;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获得者。
 长期以来,从事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其生物学性状。已多次主持承担国家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科研项目,已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已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及科技发明奖10余项;已主编出版《动物微生物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大肠埃希氏菌》、《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等教材与著作10余部;已在《畜牧兽医学报》、《Acta Oceanologica Sinica》、《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有些论文已被《SCI》、《EI》、《Agrindex》、《Veterinary Bulletin》等刊物收录。
  陈翠珍(Chen Cuizhen) 女,1955年生,河北滦南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河北秦皇岛市优秀教师,秦皇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长期以来,从事水产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监控与免疫。已多次主持或主研国家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科研项目,已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已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及科技发明奖10余项;已主编或参编出版《动物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大肠埃希氏菌》、《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等教材与著作8部;已在《水生生物学报》、《海洋与湖沼》、《湖泊科学))、《中国预防兽医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有些论文已被《SCI》、《EI》、《Agrindex》、《Veterinary Bulletin》等刊物收录。
  张晓君(Zhang Xiaojun) 女,1969年生,河北卢龙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水生生物学博士),学术带头人;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
师,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现工作单位:淮海工学院。
  长期以来,从事水产动物病害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鱼类传染病害与分子生物学。已多次主持或主研国家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科研项目,已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已获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参编出版了《人及动物病原细菌学》著作;已在《High Technology Letter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水生生物学报》、《海洋与湖沼》、((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有些论文已被《SCI》、《EI》等刊物收录。

目录

前言
上篇 细菌与病原细菌要览
第1章 细菌与细菌学概说
第2章 水产养殖动物的细菌感染与抗菌免疫
第3章 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感染的确立与抗菌药物防治
下篇 病原细菌种类与检验
第4章 爱德华氏菌属
第5章 耶尔森氏菌属
第6章 柠檬酸杆菌属
第7章 变形菌属
第8章 埃希氏菌属
第9章 普罗威登斯菌属
第10章 克雷伯氏菌属
第11章 沙雷氏菌属
第12章 摩根氏菌属
第13章 哈夫尼菌属
第14章 沙门氏菌属
第15章 肠杆菌属
第16章 弧菌属
第17章 气单胞菌属
第18章 邻单胞菌属
第19章 巴斯德氏菌属
第20章 嗜血菌属
第21章 假单胞菌属
第22章 不动杆菌属
第23章 黄杆菌属
第24章 莫拉氏菌属
第25章 黄单胞菌属
第26章 德莱氏菌属
第27章 紫色杆菌属
第28章 产碱菌属
第29章 噬纤维菌属
第30章 肾杆菌属
第31章 肉杆菌属
第32章 库特氏菌属
第33章 分枝杆菌属
第34章 梭菌属
第35章 芽孢杆菌属
第36章 真杆菌属
第37章 棒杆菌属
第38章 微杆菌属
第39章 链球菌属
第40章 葡萄球菌属
第41章 气球菌属
第42章 肠球菌属
第43章 乳球菌属
第44章 漫游球菌属
第45章 微球菌属
第46章 动性球菌属
第47章 诺卡氏菌属
第48章 红球菌属
第49章 立克次氏体属
第50章 鱼立克次氏体属
第51章 衣原体属
第52章 支原体属
第53章 螺原体属
第54章 链轮丝菌属
附录 英语缩略语注解

前言/序言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实用指南》 前言 鱼类养殖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病暴发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其中寄生虫病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业的棘手问题。鱼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其侵染途径多样,对鱼体的危害也各不相同,轻则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重则导致鱼体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本书旨在为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技术推广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实用指南。本书不涉及细菌性病原,专注于淡水鱼类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从病原学基础、诊断方法到防治策略,层层深入,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实用。我们深知,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准确识别寄生虫病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是降低损失、提升效益的关键。因此,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清晰的图示,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书的编写历时一年有余,期间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了长期的野外调查和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力求在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上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要兼顾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涵盖了淡水鱼类中常见的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包括各种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甲壳类寄生虫等,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侵染途径、致病机制以及在养殖生产中的流行特点。 在诊断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寄生虫病的现场诊断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活体解剖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准确地诊断各种寄生虫病。 在防治方面,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内容涵盖了生态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等多个方面。在药物防治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包括其作用机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潜在的抗药性问题,并对如何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本书还特别强调了绿色、环保的养殖理念,鼓励读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生态和生物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出更安全、健康的水产品。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提升养殖效益,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真诚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养殖实践中的得力助手,为您的养殖事业保驾护航。 第一章 淡水鱼类寄生虫概述 1.1 什么是鱼类寄生虫? 鱼类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淡水鱼体表、体腔或组织器官内,依靠宿主维持生命并对其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的各类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包括原生动物、蠕虫(如吸虫、绦虫、线虫)、节肢动物(如鱼虱、锚头鳋)等。寄生虫的生活史复杂,很多寄生虫需要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这也使得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化。 1.2 寄生虫对淡水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淡水鱼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消耗与生长迟缓: 寄生虫通过吸取鱼体内的营养物质,直接导致鱼体消瘦、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下降。例如,肠道内的线虫会大量吸收鱼体消化吸收的养分,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组织损伤与器官功能障碍: 许多寄生虫的吸附、钻孔或分泌物会对鱼体的组织器官造成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例如,吸虫会吸附在鱼鳃或肠壁上,导致组织充血、坏死;体表寄生虫如鱼虱会咬破鱼鳞和皮肤,造成伤口,易继发感染。 免疫抑制与易感性增加: 寄生虫感染会引起鱼体免疫系统的紊乱,降低鱼体的抵抗力。被寄生虫侵染的鱼体,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增加细菌病、病毒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繁殖能力下降: 部分寄生虫会侵染鱼类的生殖器官,影响性腺发育,降低受精率和孵化率,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能力。 降低商品价值与市场适销性: 鱼体表有寄生虫、体型消瘦、活动迟缓等都会严重影响鱼的商品价值,使其难以在市场上销售。 直接致死: 在寄生虫数量巨大或寄生部位关键时,可直接导致鱼体死亡。例如,大量鱼鲺寄生于鱼鳃,会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1.3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主要类型 根据寄生部位和寄生虫的类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体表寄生虫病: 主要由单殖吸虫(如车轮虫、指环虫)、纤毛虫(如纤毛虫、斜管虫)、水霉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寄生虫,但常与之并发)、甲壳类寄生虫(如鱼虱、锚头鳋)等引起。这些寄生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鳍、鳃等外部器官,导致鱼体瘙痒、蹭缸、鱼体表面出现粘液增多、溃疡等症状。 消化道寄生虫病: 主要由线虫(如蛔虫、钩头虫)、绦虫(如鱼肉绦虫)、棘头虫等引起。这些寄生虫寄生于鱼的食道、胃、肠道等,消耗鱼体营养,导致鱼体消瘦、腹泻、肠道粘膜损伤等。 肝胆与胰腺寄生虫病: 如肝片吸虫、肝肠吸虫等,寄生于鱼的肝脏、胆囊或胰腺,影响鱼的消化吸收和物质代谢。 肌肉寄生虫病: 如鱼肉吸虫、裂殖吸虫等,寄生于鱼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囊蚴,严重影响鱼肉的品质,甚至导致人畜共患病。 鳃部寄生虫病: 除了体表寄生虫中的鳃部寄生虫外,某些吸虫和原生动物也会严重寄生于鱼鳃,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眼部寄生虫病: 如眼虫、眼剑水蚤等,寄生于鱼的眼球,导致鱼眼浑浊、失明。 其他器官寄生虫病: 如寄生于心脏、膀胱、鳔等器官的寄生虫。 1.4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规律 鱼类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宿主因素: 鱼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免疫力等都会影响其对寄生虫病的易感性。幼鱼和体弱的鱼类更容易感染。 环境因素: 水温、pH值、溶解氧、水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等都会影响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和鱼体的抵抗力。高温、溶氧低、水质恶劣等环境通常是寄生虫病高发期。 寄生虫本身的生活史: 许多寄生虫需要经过中间宿主(如螺、虾、蟹、浮游生物等)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中间宿主的密度、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寄生虫病的传播。 养殖模式与管理水平: 养殖密度过高、投喂管理不当、水体交换不足、消毒措施不到位等都容易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发和流行。 第二章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类常见淡水鱼类寄生虫的形态学特征,如尺寸、颜色、结构等,并辅以高清图片,以及它们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成虫的各个阶段,以及它们在不同宿主体内的发育过程。例如,会详细介绍车轮虫的轮盘结构、纤毛分布;吸虫的吸盘、生殖器官;线虫的体形、消化系统;甲壳类寄生虫的附肢、蜕壳等。每一类寄生虫都将配有精美的图解,以帮助读者直观理解。) 第三章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诊断 3.1 现场诊断方法 观察病鱼的外部症状: 记录鱼的游动状态、摄食情况、体表是否有异常黏液、溃疡、出血、寄生虫附着等。 解剖观察: 对病鱼进行剖腹解剖,观察内脏器官的颜色、形态、是否有寄生虫寄生、损伤等。 刮取病变组织进行镜检: 刮取鱼体表、鳍、鳃、肠道黏膜等处的黏液或组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覆盖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寄生虫。 粪便检查: 收集病鱼的粪便,加入生理盐水,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虫卵或幼虫。 3.2 实验室诊断方法 显微镜检查: 详细介绍不同倍数的显微镜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识别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特征。 组织病理学检查: 采集病变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变和寄生虫侵染情况。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介绍): 简要介绍PCR等技术在寄生虫检测中的应用潜力,但不会深入讲解其操作细节,侧重于其诊断价值。 第四章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 4.1 预防措施 健康养殖环境的构建: 水源选择与水质管理: 强调选择清洁水源,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良好的溶解氧,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 养殖工具与设备消毒: 强调网具、容器、运输车辆等的使用前后的消毒。 池塘消毒与清淤: 介绍常用的池塘消毒剂(如生石灰、漂白粉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定期清淤的重要性。 中间宿主控制: 介绍控制螺、虾、蟹等中间宿主密度的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健康养殖管理: 合理放养密度: 强调根据鱼的品种、规格、养殖水体大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科学投喂: 强调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和饲料变质,定期进行饲料的生物安全性检测。 定期巡塘与监测: 强调养殖户应养成定期巡塘的习惯,及时发现病鱼和异常情况。 鱼种检疫: 强调引进鱼种前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鱼种健康无病。 生物防治: 介绍利用某些生物(如特定鱼类、水生植物)来抑制或清除寄生虫的方法。 4.2 治疗措施 化学药物防治: 常用驱虫药物介绍: 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寄生虫的常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如: 对原生动物的药物: 如硫酸铜、高锰酸钾、亚甲基蓝、甲醛等(并强调其使用风险和注意事项)。 对吸虫、线虫、绦虫的药物: 如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甲苯咪唑、敌百虫(并强调其毒性和残留问题)。 对甲壳类寄生虫的药物: 如鱼胺类药物、氯氰菊酯等(并强调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药物的选择原则: 强调根据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程度、鱼的种类、养殖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详细讲解药浴、泼洒、拌饵投喂等不同给药方式的操作步骤、剂量计算、用药浓度、浸泡时间、换水时机等。 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强调避免滥用药物,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残留问题、交叉感染、鱼体应激等。 抗药性管理: 介绍如何通过轮换用药、联合用药等方式延缓或克服寄生虫的抗药性。 中草药防治: 介绍一些传统中草药在防治鱼类寄生虫病中的应用,如大黄、苦参、百部、雷公藤等,并说明其用法用量和效果。 药物残留检测与安全用药: 强调在用药后要按照规定进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水产品安全。 第五章 常见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图鉴与防治实例 (本章将选取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几种寄生虫病,如:) 车轮虫病: 介绍车轮虫的形态、生活史、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配合高清病鱼图片和显微镜下车轮虫形态图。 指环虫病: 介绍指环虫的特点、危害、防治策略,配以图片。 鱼鲺(鱼虱)病: 介绍鱼鲺的危害、繁殖特点、防治难点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寄生性原生动物综合征(如纤毛虫、斜管虫等): 整合介绍这类体表寄生虫的防治。 肠道线虫病: 介绍常见的肠道线虫种类、感染症状和驱虫治疗。 肝片吸虫病: 介绍其生活史、肝脏病变以及防治方法。 (每一病种都将包含:病原概述、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并附有大量真实案例照片,直观展示病变情况和治疗效果。) 附录 常用鱼药参考剂量表 常见寄生虫形态学特征速查表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常用术语解释 结语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养殖户、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实用的参考工具,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诊断和防治鱼类寄生虫病,减少经济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在未来的养殖实践中,我们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学习和应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养殖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编著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海洋生物的健康管理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吸引人,封面那种深海蓝的色调,配上清晰的图表和照片,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的专业性。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水产养殖环境下的细菌生态学分析,简直是庖丁解牛般细致。作者不仅仅罗列了已知的病原体,更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细菌如何在复杂的水体中演化、传播,以及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特别是关于抗生素耐药性那几个章节,引用的案例都是近五年的前沿研究,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与耐药菌打交道的从业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应对策略。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至于枯燥,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让人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热情与思考。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实验室验证书中的一些假设了。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购买这本书时,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水产病害的书籍汗牛充 স্থাপত্য,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太少。然而,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结构组织得极为巧妙,从基础的微生物学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致病机制和诊断技术。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诊断技术”部分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培养和生化鉴定,而是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比如qPCR、全基因组测序在快速、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讲解这些高新技术时,用词精确,逻辑清晰,即便是对这些技术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书中详细的流程图和解释,快速掌握核心概念。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意识到病原菌研究不应孤立存在,它与水质管理、饲料配方、养殖密度等多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提升操作水平的工具书。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啃”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感觉脑子里像是被灌输了一股清新的知识流。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介绍那些“臭名昭著”的病原体时,没有采用一味渲染恐慌的语调,反而着重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作者似乎非常懂得一线操作者的困境,书中关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维护”那部分内容,写得极其接地气。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模板和风险评估工具。比如,关于疫苗研发与应用的部分,作者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疫苗的优缺点,并结合不同养殖品种(如罗非鱼、对虾、扇贝)的特点,给出了定制化的免疫策略建议。这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的能力,是很多学术著作所欠缺的。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文字功底深厚,阅读体验极佳,绝对值得我珍藏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

评分

对于我这个刚刚进入水产行业不久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知识的灯塔。坦白讲,最初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学名和复杂的生化路径时,我确实感到过畏惧。但是,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人性化。它采用了一种“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先从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临床症状入手,然后层层剥茧地引导我们去理解背后的微生物学原因。书中为每一个重要病原体都设计了一个“案例分析”模块,用真实的养殖事故来串联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代入感极强,知识点也更容易被大脑吸收和记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病害的鉴别诊断,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流程图决策树,帮助我们在面对多重感染时,能够系统性地排除干扰因素,快速锁定主要矛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治病”,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科学、系统地“思考问题”。这是我近期读过的最物有所值的专业书籍,没有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文献时,不仅涵盖了经典的微生物学教科书,还大量引入了环境科学、免疫学甚至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使得全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尤其是关于新兴病原体的讨论,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爆发”以及“未来可能如何演变”的趋势预测。这对我进行长期项目规划至关重要。比如,书中对某些特定水域中特定菌群的动态变化分析,数据详实且可视化做得非常出色,各种图表和热力图一目了然,比我以往看过的任何文献综述都要清晰直观。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站在行业前沿、拥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他的洞察力远超一般研究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报告。

评分

很好的工具书,老师很满意。

评分

正版图书,内容不错,专业书籍,值得购买

评分

买来学习,要好好学习,学习十字以上才算学........

评分

不错

评分

买来学习,要好好学习,学习十字以上才算学........

评分

病害很详细,图片清晰

评分

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

还阔以.........................

评分

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