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橡胶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为了适应橡胶工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高基础知识理论水平需要,促进橡胶工业技术的发展,组织编写该书。
本书的编写本着立足生产实际和现状,侧重生产实用,以保证内容深浅适度,通俗易懂。主要作为橡胶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及有关人员自学使用,也可作为职业培训教材。
本书以问答形式,对汽车轮胎、力车轮胎、胶鞋、胶管、胶带、模型制品的基础知识、配方、选材生产工艺及常见质量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内容简介
《橡胶技术问答》共分两册。原料·工艺·配方篇;制品篇。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橡胶基础概念、橡胶加工工艺、橡胶配方和橡胶制品。原料·工艺·配方篇介绍了橡胶基础概念、橡胶原材料(包括生胶和配合剂)、橡胶配方(包括配方设计原则和步骤、橡胶性能的调整、特种性能胶料配方)、橡胶通用生产工艺(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硫化等)。制品篇主要从基础知识、选材、配方、生产工艺、常见问题等角度对橡胶模型制品生产技术、胶鞋生产技术、胶管生产技术、胶带生产技术、轮胎生产技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编写,简单易懂,一目了然,可供橡胶专业大中专学生、橡胶行业科技人员学习,也可作为技术人员和职工培训的参考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橡胶模型制品生产技术问答
第一节 橡胶模具
1.什么是橡胶模型制品?
2.橡胶模型制品有哪几种?
3.什么是橡胶硫化模具?
4.对硫化模具的要求有哪些?
5.橡胶模具有哪些类型?
6.什么是填压模(压模)?
7.填压式压胶模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征?
8.压注模有何特征?
9.什么是注压模具?
10.什么是注射模?有什么特征?
11.什么是多型腔压胶模具?
12.什么是合叶式模具?
13.什么是吹气成型模具?
14.橡胶模具由哪些部件组成?
15.什么是模型制品的收缩率?
16.影响收缩率的因素有哪些?
17.常见橡胶收缩率范围是多少?
18.橡胶模具的结构要素有哪些?
19.模具型腔表面粗糙产生的因素有哪些?防止方法有哪些?
20.什么是模具的污染?模具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21.如何清洗污染模具?
22.如何保养模具?
第二节 模型制品生产技术
23.橡胶模型制品生产方法有哪些?
24.橡胶模制品的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是什么?
25.橡胶0形圈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26.橡胶骨架油封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27.橡胶夹布密封件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
28.模压成型法生产过程是什么?_
29.制品零件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30.平板硫化操作过程是什么?
31.什么是注射成型法?
32.模压法(含压注法)与注射法生产工艺对比优缺点是什么?
33.什么是移模成型法(传递或移模硫化法)?
34.金属骨架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处理?
35.金属骨架表面处理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36.金属骨架脱脂方法有哪些?
37.金属骨架丙酮脱脂处理的工艺要求是什么?
38.金属骨架机械处理方法有哪些?
39.金属骨架化学处理方法有哪些?
40.金属骨架酸洗处理的工艺特征是什么?
41.金属骨架喷砂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工艺方法有哪几种?
42.金属骨架喷砂工艺条件是什么?
43.什么是钢铁类骨架的磷化处理?
44.磷化处理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45.磷化处理的作用与用途是什么?
46.磷化处理的工艺特征是什么?
47.镀铜骨架或小型铜骨架与橡胶粘接的特征是什么?
48.铜及其合金骨架的表面如何进行处理?
49.镀锌骨架的表面如何进行处理?
50.不锈钢骨架的表面如何进行处理?
51.铝一铝合金最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是什么?
52.聚四氟乙烯骨架如何进行表面处理?
53.聚烯烃类塑料骨架的表面如何处理?
54.尼龙、聚甲醛、有机玻璃、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塑料骨架的表面如何处理?
55.橡胶与骨架的粘接方法有哪些?
56.橡胶制品所使用的胶黏剂有哪些品种?其性能特点是什么?
57.开姆洛克有哪些品种?如何选用?
58.使用开姆洛克胶黏剂如何进行工艺控制?
59.橡胶与金属粘接破坏有哪几种类型?
60.橡胶配方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1.模型制品半成品成型方法有哪些?
62.模型制品硫化方法有哪些?
63.橡胶注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64.注射机的种类有哪些?
65.注射工艺条件是什么?
66.如何设计注射胶料配方?
67.球形制品、空心0形圈制品是如何制造的?
68.提高模压制品表面粗糙度的措施与方法是什么?
69.硫化时防止帘线、钢丝绳起弓、弯曲的方法是什么?
70.如何改进条状接长模压制品弯曲、起弓?
71.制造薄膜皮碗模具的工艺方法是什么?
72.橡胶脱模剂有哪几大类?怎样选用脱模剂?
73.启模方法有哪些?
74.制品取出方法有哪些?
75.带内凹台阶管形制品如何取出?
76.带外凸台阶管形制品如何取出?
77.鼓形制品如何取出?
78.波浪形制品如何取出?
79.带有螺钉定位、螺纹型芯制品如何取出?
80.胶套、密封嵌条制品如何取出?
81.滚轮、铁芯轮制品如何取出?
32.带外凸台阶衬垫制品如何取出?
83.飞边对橡胶制品有哪些不良影响?
84.如何实现少飞边与无飞边化?
85.制品零件飞边的修除方法有哪些?
86.飞边的手工修除法有哪些?I
87.飞边的机械修除法有哪些?
88.冷冻修除法有哪些?
89.电热切边法工作过程是什么?
90.飞边修除的模具法含义?
91.模型制品硫化常见质量问题有哪些及如何解决?
92.如何处理不合格的橡胶模制品?
第二章 胶鞋生产技术问答
1.什么是胶鞋?胶鞋有哪些种类?
2.胶鞋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3.布面胶鞋由哪些部件组成?
4.布面胶鞋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5.胶面胶鞋由哪些部件组成?
6.胶面胶鞋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7.橡塑鞋由哪些部件组成?
8.什么是鞋号?什么是鞋楦?
9.我国鞋号的特点是什么?
10.我国鞋号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尺码区别是什么?
11.我国鞋号的分档和中间号是什么?
12.脚型规律主要内容是什么?
13.胶鞋制造中使用的胶浆有哪些?配方设计有何特点?
14.各种胶浆的制备工艺如何?
15.亮油的种类有哪些?制备工艺如何?
16.什么是胶鞋配方的整体设计?
17.布面胶鞋胶料的配方设计要点是什么?
18.布面胶鞋黑色鞋大底胶料如何进行配方设计?
……
第三章 胶带生产技术问答
第四章 胶管生产技术问答
第五章 轮胎生产技术问答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a. 产生原因:合成胶掺用量偏高;出型的黏着性差,特别是初黏力不足;围条浆没有干透就进行压合,压合不牢;围条胶的硫速太慢,与大底胶的硫速不配合;大底有轻微自硫现象;模压大底与鞋楦不配合;待硫化的成鞋存放时间过长,使胶部件出现弹性收缩,重新弹开。
b. 防止措施:减少合成橡胶并用比例,增加围条胶和大底胶的可塑度;在冬季的情况下,成型前要在30~40℃的温度下加热保温;防止大底存放时间过长而发生轻度自硫;减薄大底边缘的坡茬;做好鞋楦与模压底的配套,加强帮底的配合;控制好胶浆胶料的可塑度,控制好刷浆的厚度;可加贴内围条;增加围条配方中的增黏剂用量;调整配方硫速,使边底配合;加强压合工艺,务求压合牢固;待硫化的成鞋应按先后次序硫化,当天鞋应当天硫化完毕。
⑥欠硫和过硫欠硫和过硫是两种硫化不正常所导致的质量问题。
欠硫的表征是:胶质软,弹性低,易变形,用手握鞋底时,海绵内底塌坑痕迹明显,内底布皱折不易消失,严重时胶料会互粘,手感按压塑性明显;有白色围条的鞋围条保持未硫化前色泽,不变色。
过硫产品的表征是:胶料硬度大,弹性小,严重过硫时表面发黏,有臭味,用手指甲扒可以使其掉粉或掉块,有白色围条的鞋围条变黄。
a.欠硫原因:硫化体系过弱;混炼时少加或漏加促进剂或活性剂;硫化温度或硫化时间低于规定;硫化中途因蒸汽不足而出现温度骤降。
b.过硫原因:配方不合理,硫化体系过强,用量过多;硫化温度控制失灵,罐内温度越过规定。
前言/序言
橡胶是高弹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由于橡胶在室温上下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越的弹性、很好的柔软性,并且具有优异的疲劳强度,很高的耐磨性、电绝缘性、不透气性、不透水性以及耐腐蚀、耐溶剂、耐高温、耐低温等特殊性能,因此成为重要的工业材料,广泛用于轮胎、胶管、胶带、胶鞋、工业制品(如减震制品、密封制品、化工防腐材料、绝缘材料、胶辊、胶布及其制品等)以及胶黏剂、胶乳制品中。要制得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橡胶制品、改善橡胶加工工艺以及降低产品成本等,还需在橡胶中加入各种橡胶配合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橡胶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为了适应橡胶工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高基础知识理论水平需要,促进橡胶工业技术的发展,组织编写该书。
本书的编写本着立足生产实际和现状,侧重生产实用,以保证内容深浅适度,通俗易懂。主要作为橡胶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及有关人员自学使用,也可作为职业培训教材。
本书以问答形式,对汽车轮胎、力车轮胎、胶鞋、胶管、胶带、模型制品的基础知识、配方、选材生产工艺及常见质量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第一章由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翁国文编写,第二章~第五章由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侯亚合编写。全书由翁国文统稿,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聂恒凯副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青岛科技大学和徐工轮胎有限公司等有关橡胶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谨此一并致谢。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汽车维修保养的图书简介,内容将侧重于现代汽车的电子系统、新能源汽车技术以及车辆诊断与维修的深入探讨,与您提到的《橡胶技术问答:制品篇》内容完全不相关。 --- 现代汽车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实战指南 图书简介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集合体,而是高度集成的电子信息系统平台。传统机械维修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需求。本书《现代汽车电控系统诊断与维修实战指南》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为汽车维修技师、技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电控系统维修参考手册。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突破传统的基于经验的维修模式,转向基于数据分析和系统逻辑的现代诊断方法。我们摒弃了对基础机械原理的冗余论述,将全部篇幅聚焦于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PCM)、传感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故障码解读、数据流分析以及针对性的维修流程。 第一部分:汽车电子系统的基础架构与核心概念 本部分为理解复杂电控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首先概述了现代汽车的电子架构,详细解析了CAN、LIN、FlexRay等主流车载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帧结构以及故障诊断的切入点。 1. ECU的深入剖析: 详细介绍了发动机管理系统(EM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ESP)、安全气囊系统(SRS)以及车身控制模块(BCM)等关键ECU的硬件构成、软件逻辑流程及自诊断机制。重点讲解了ECU的刷写、匹配与编码过程,确保读者能够处理ECU更换后的系统初始化问题。 2.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精密解析: 区别于简单的原理介绍,本章深入探讨了各类传感器的信号生成机制、输出特性曲线及其在实际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例如,对宽带氧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CKP)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的信号波形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示波器精确判断信号的失真与丢失。执行器部分,则重点讲解了步进电机式怠速阀、电控节气门体以及高压燃油泵的驱动方式和故障模式。 第二部分: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的高级诊断技术 EMS是现代汽车故障诊断的重中之重。本部分完全侧重于性能优化和疑难杂症的攻克。 1. 故障码的深度解读与逻辑追踪: 传统维修往往止步于“读取故障码,更换对应部件”。本书则教导读者如何利用P码(动力总成故障码)的“冻结帧数据”还原故障发生时的环境条件。例如,如何区分是传感器本身故障导致燃油修正错误,还是混合气过稀的根本原因(如真空泄漏或供油不足)。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指导读者建立从现象到原因的逻辑树。 2. 燃油喷射与点火系统的精细调校: 针对缸内直喷(GDI)技术,详细分析了高压油轨压力控制的复杂性,包括对压电式喷油器在不同负载下的工作时序。在点火系统方面,重点解析了先进的“无分电器点火系统”(COP)在多点失火诊断中的波形分析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优化动力输出。 3. 增压技术与排放控制: 深入探讨了涡轮增压器(包括VTG可变几何截面涡轮)的控制逻辑,以及如何诊断增压压力不足或过度增压的故障。排放控制方面,详细解析了后处理系统(DPF/SCR)的再生策略、氮氧化物传感器(NOx Sensor)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判断。 第三部分:底盘电子安全系统(ABS/ESP/TC/EPB)的系统化维修 车辆的动态安全系统是电子控制技术的集大成者。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电路图解析和针对性的校准流程。 1. ABS/ESP的传感器校准与液压单元测试: 重点讲解了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干扰源识别(如磁性环的损伤或间隙问题)。对于ESP系统,详细介绍了转向角度传感器(SAS)、侧向加速度传感器(Yaw Rate Sensor)的安装位置、信号特性,以及在更换关键部件后必须执行的“初始化”和“学习”操作步骤,避免出现系统故障灯无法消除的问题。 2. 电子驻车制动(EPB)的维护与归位: 针对EPB系统,提供了专用的维修模式进入方法,指导技师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对卡钳内的电机进行复位或更换,确保在后续维护(如刹车片更换)过程中不会损伤制动系统。 第四部分:新能源汽车核心电控技术与高压安全 面对电动化趋势,本书特别增设了新能源汽车(BEV/PHEV)的核心电控系统章节,强调高压安全操作规程。 1.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诊断核心: 详细剖析了BMS对单体电池电压、温度、内阻的监控逻辑。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诊断工具读取SOC(荷电状态)、SOH(健康状态)的计算模型,以及处理平衡充电失败、绝缘阻抗低等关键故障。 2. 驱动电机与逆变器控制: 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着重讲解了逆变器(Inverter)的IGBT模块故障的判断方法,以及在电机控制器(MCU)层面如何应对转矩脉动或过流保护问题。 3. 高压安全操作规范与防护: 本章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详细列出了断开高压回路的步骤、所需专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高压绝缘万用表进行绝缘阻抗测试,确保维修人员在进行高压部件检修时的绝对安全。 总结与特色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实战性和系统性。我们整合了大量原厂维修手册中的关键数据和诊断流程,辅以清晰的电路图符号解析,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它不仅是诊断故障的“地图”,更是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技术脉络的“钥匙”。通过阅读本书,维修人员将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电控系统的故障排查、系统匹配与专业级调校工作,显著提升维修效率与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