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课程综述
第2章 圆柱凸轮的加工编程
2.1 作业描述
2.2 圆柱凸轮加工工艺规程
2.3 进入加工模块
2.4 建立父节点组
2.5 圆柱凸轮的粗加工
2.6 圆柱凸轮的精加工
第3章 叶片的加工编程
3.1 作业描述
3.2 叶片叶面的加工工艺规程
3.3 进入加工模块
3.4 建立父节点组
3.5 叶片叶面的粗加工
3.6 叶片叶面的精加工
第4章 四轴后置处理定制
4.1 作业描述
4.2 为创建后置处理器收集数据
4.3 旋转轴的属性
4.4 定制四轴后置处理
第5章 Vericul软件四轴机床的构建
5.1 MakinoA55仿真环境的构建
5.2 MakinoA55仿真控制系统的配置
5.3 MakinoA55仿真机床的构建
5.4 MakinoA55仿真机床的设置
练习题
第6章 圆柱凸轮及叶片的加工仿真
6.1 圆柱凸轮的加工仿真
6.2 叶片的加工仿真
第7章 多面体零件的加工编程
7.1 作业描述
7.2 多面体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7.3 进入加工模块
7.4 建立父节点组
7.5 多面体零件的粗加工
7.6 多面体零件的精加工
7.7 多面体零件的孔加工
第8章 叶轮的加工编程
8.1 作业描述
8.2 叶轮的加工工艺规程
8.3 进入加工模块
8.4 建立父节点组
8.5 叶轮的粗加工
8.6 叶轮的精加工
第9章 五轴后置处理定制
9.1 作业描述
9.2 为创建后置处理器收集数据
9.3 旋转轴的属性
9.4 定制五轴后置处理
第10章 Vericut中Mikron-UCP800仿真机床的构建
10.1 Mikron-UCP800仿真环境的构建
10.2 Mikron-UCP800仿真控制系统的配置
10.3 Mikron-UCP800仿真机床的构建
10.4 Mikron-UCP800仿真机床的设置
练习题
第11章 多面体零件及叶轮的加工仿真
11.1 多面体零件的加工仿真
11.2 叶轮的加工仿真
第12章 车铣复合零件的加工编程
12.1 作业描述
12.2 车铣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2.3 进入加工模块
12.4 建立父节点组
12.5 创建车削加工
12.6 创建铣削加工
12.7 创建钻削加工
12.8 指定Head用户自定义事件到各个方法节点上
第13章 车铣复合机床的后置处理定制
13.1 作业描述
13.2 为创建后置处理器收集数据
13.3 创建车铣复合机床的后置处理
第14章 Vericut软件中车铣复合机床的构建
14.1 车铣复合机床仿真环境的构建
14.2 车铣复合机床仿真控制系统的配置
14.3 车铣复合机床仿真机床的构建
第15章 车铣复合零件的加工仿真
15.1 添加刀具库
15.2 添加工装
15.3 添加毛坯
15.4 添加数控程序
15.5 设置程序零点
15.6 仿真零件
附录
参考文献
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考究,封面采用了哑光质感,配合烫金字体,散发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书籍气质。内页纸张的选材也看得出用心,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复杂的机械图纸和代码示例,也能看清楚每一个细节。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结构上的安排,逻辑清晰,从基础的理论阐述过渡到实际的应用案例,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的乏味感,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尤其是书中对几种主流CAD/CAM软件操作界面的描述,详尽得令人惊叹,仿佛作者就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佳的引路明灯,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那些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实战手册,每一步操作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验证,让人信服。
评分评价二 老实说,我原本对手册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者理论大于实践。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探讨传统数控编程原理的同时,非常巧妙地融入了最新的仿真技术理念。书中对刀具路径优化算法的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公式堆砌,而是深入剖析了影响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核心要素。我特意对比了几个章节中关于五轴联动和复杂曲面加工的章节,作者的论述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性,又不失工程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提及的一些疑难问题和解决思路,都是我在线上论坛上反复搜寻却找不到的“干货”。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参考书范畴,更像是一部集大成的工具书,对于我这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于朋友间的对话方式来讲解复杂的机械加工概念。读起来非常亲切,很多晦涩难懂的术语,都被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给解释清楚了。比如,在讲解G代码和M代码的相互关系时,作者竟然类比成了乐高积木的搭建过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兴趣点。此外,书中对软件操作步骤的描述,达到了“抠细节”的程度,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小陷阱,都被一一标记出来并提供了规避方案。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忍不住打开了电脑,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验证,发现每一步都能完美对应,这种即学即用的体验感,是很多厚重的专业书籍所不具备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人学会了如何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达到了令人赞叹的艺术水准。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以及关键代码块都采用了高对比度的色彩区分,使得视觉焦点非常明确,阅读时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外部标准或规范时,都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标注,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历史回顾和技术演进的小插曲,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影响操作,但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人在学习技术硬核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这个领域发展的脉络。特别是关于“人机工程学”在编程界面设计中的应用那一段描述,视角非常新颖独特,让我对软件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知识深度、阅读体验和专业精神于一体的典范之作,非常值得拥有和反复研读。
评分评价四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系统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编程技巧的书,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指南。从最初的零件图纸理解,到工件坐标系的设定,再到后处理程序的生成和验证,作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闭环。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仿真”这一环节的篇幅,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来预判和排除潜在的干涉问题,这在实际生产中是能直接节省时间和成本的关键环节。书中对不同材料的切削参数推荐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虽然是通用性的指导,但其背后的思考逻辑,完全可以迁移到我正在处理的特殊材料上。对于正在筹备职业技能大赛或者想要系统性提升自身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提供的是一个成熟的工作方法论。
评分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评分视频没有声音,软件全是英文的,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评分没啥说的,各种完美~XD
评分速度好快呀,昨天晚上买的,早上就到了
评分收到了,很满意!下次再来!
评分这书总体还行 用来指导实际操作好
评分和想象的有点差距和想象的有点差距
评分内容还是太少!书还是正版啊!光盘没啥实例就点视频也没有声音!这个方面的书确实少了点啊!
评分送货算及时 书本内容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