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

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智纲 著
图书标签:
  • 性格分析
  • 人际关系
  • 沟通技巧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观察力
  • 人际交往
  • 情绪识别
  • 自我认知
  • 社交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42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7979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也许你刚刚走向社会,也许你尚未走出校门,无论怎样,当你面对无数个陌生的面孔时,要想认识他们,就要有一些方法。建议你读读《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它会进一步帮助你认识人。但是,读者在看《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时,也不能太过于痴迷其中,而是要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内容简介

  《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是帮助读者如何从一个人的外貌、打扮、动作、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来判断其性格和心理,并给出了测试和解析。内容较为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提供的认识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尤其适合青年朋友阅读。

目录

第一篇 从第一印象识人
1.相由心生——从外貌看性格/2
2.窥探心灵的窗口——通过眼神了解人/4
3.发型露心迹——从头发了解他人的性格和心理/8
测试1 帽子与性格/11
4.服饰显性情——从穿着看个性/12
测试2初次见面看领带/18
5.提包显个性——从所用的提包看性格和心理/19
6.由化妆、佩饰了解人/22
7.握手也能传情达意——从握手了解人/26
测试3男人与打火机/28
8.从个人卫生了解人/29
9.名片有学问——从名片了解人/31
10.字如其人——从书写习惯了解人/35
11.通过居住环境了解人/42
第二篇 从身体语言识人
1.笑嘻嘻一定是表示赞同吗/52
测试4 向朋友借钱时对方的反应/54
2.习惯性小动作背后的秘密/55
测试5 等电梯时的行为/64
3.抽烟姿势与性格有关吗/65
测试6从谈话时的坐姿判断对方的态度/66
4.喝水的动作说明什么/67
测试7 喜欢在哪个地方饮酒/68
5.从走路姿势看性格/69
6.坐姿与性格、心理/72
测试8从坐姿判断他(她)的责任感/78
第三篇 从言谈话语识人
1.听话先听音——声音辨性格/80
2.谈话的速度和语气/86
测试9选择哪种饭店谈生意/89
3.说话的态度与个性/90
4.说话的用词和口头禅/94
5.说话的内容与性格/100
6.笑的解析/108
第四篇 从习惯识人
1.办公桌与性格/112
2.从工作态度看性格/114
测试10他(她)有正义感吗/115
3.从开车的方式看人/116
4.从烹饪识人/119
5.从吃饭了解人/121
6.解读醉酒后的表现/124
测试11“酒后脾气”属哪种/125
7.色彩与个性/126
8.从用钱方式看心理/129
测试12 测测他(她)的金钱观念/132
9.常迟到的人的心理障碍/133
10.打电话与心理活动/135
11.从对待错误检测对方的人品/137
测试13从点菜方式了解对方是否有好人缘/139
12.听到赞美时的反应/140
测试14若喝了过期的牛奶怎么办/142
第五篇 从兴趣爱好识人
1.从爱好看心理/144
2.从兴趣看个性/146
3.从宠物看主人/149
测试15 从看电视的习惯了解人/151
4.从运动看性格/152
5.从旅游方式看个性/155
测试16他(她)是守财奴吗/157
6.由喜爱的音乐了解人/158
7.由喜爱的舞蹈了解人/161
8.读书看报显性格/163
9.礼物显品位/168
10.由喜爱的汽车读人/171
第六篇 谈情说爱
1.判断女人的内在性格/174
测试17他(她)有什么样的爱情观/177
2.从首饰解读女人心理/178
测试18 他(她)喜欢什么样的情人/181
3.从细节了解男人心/182
测试19 从鞋子了解男朋友/188
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1帽子与性格/190
测试2初次见面看领带/190
测试3男人与打火机/192
测试4向朋友借钱时对方的反应/193
测试5等电梯时的行为/194
测试6从谈话时的坐姿判断对方的态度/196
测试7喜欢在哪个地方饮酒/197
测试8从坐姿判断他(她)的责任感/199
测试9选择哪种饭店谈生意/200
测试10他(她)有正义感吗/201
测试11“酒后脾气”属哪种/203
测试12测测他(她)的金钱观念/205
测试13从点菜方式了解对方是否有好人缘/206
测试14若喝了过期的牛奶怎么办/207
测试15从看电视的习惯了解人/209
测试16他(她)是守财奴吗/210
测试17他(她)有什么样的爱情观/211
测试18他(她)喜欢什么样的情人/213
测试19从鞋子了解男朋友/214

精彩书摘

  2.窥探心灵的窗口
  ——通过眼神了解人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就要观察他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最不会说谎的器官。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
  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丰富的眼睛语言,在某
  种程度上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别人的眼睛,就无法了解对方内
  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彻底隐瞒心事,即使有人摆出一
  副无表情的脸孔,但刻意的做作并不能维持长久。老年人常说:“听别人讲
  话,或对别人讲话,要注意对方的眼睛。”这里所说的注意眼睛,不是凝视
  ,而是观察对方视线的活动。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和认识他人,实在是人
  与人之间圆满交往和心灵沟通的要诀。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好感,在他还没有用语言表达的时候,
  多会用一种带有愉悦、欣慰、欣赏等感情交织在一起的眼神不住地打量对方
  。
  ——当一个人表示对另一个人的拒绝时,他会用一种不情愿,甚至是愤
  怒的眼神,轻蔑地进行嘲讽。
  ——当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眼光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不住地打量对方
  时,他表现出的是对对方轻蔑的审视。也说明这个人有自我优越感,有些清
  高自傲,喜欢支配差遣人。
  ——在谈话的时候,对方眼光如果不断地转移到别处,这说明他对所谈
  的话题并不感兴趣,另一方意识到这种情况以后,应该想办法改善这种局面
  。
  ——在谈话中,一方的眼神由灰暗或是比较平常的状态,突然变得明亮
  起来,表示所谈的话题切合他的心意,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这是使谈话顺
  利进行的最好条件和时机。
  ——在两个人的谈话中,一个人在说话时,既不抬头,也不看另外一个
  人,只顾说自己的,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如果不是表示说话人不够自信,则
  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对另一个人的轻视。
  ——当一个人用两只眼睛长时间地盯着另一个人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
  期待着对方给予自己一个想要的答复。
  ——当一个人用非常友好而且坦诚的眼神看另一个人,甚至还会眨眨眼
  睛,说明他对这个人的印象比较好,他很喜欢这个人,即使他犯了一些小错
  误,也可以给予宽容和谅解。
  ——当一个人用非常锐利的目光、冷峻的表情审视一个人的时候,有一
  种警告的意思。
  一个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
  首先,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这是一个关键。其次,对方的视线如何活
  动,或者是视线刚接触立刻就挪开,他的心理状态是有所不同的。第三,视
  线的方向,即对方是用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第四,视线的集中程度,即
  是否是专心致志地看自己。第五,视线的位置,通过对方视线的方位移动,
  来考察他的内心动向。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人是否可靠的一个途径。“眼神”正
  的人,品质一般较为正直;“眼神”邪的人,品质大都较为奸邪。而平常所
  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这里谈及的“眼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
  质,集中体现在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
  乎两目”。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他人的高手。一次,曹操派刺客去见
  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当时并没有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
  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这时,诸葛亮进来,刺客便托词上厕所。刘
  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出忤逆之
  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刘备连忙派人去追,但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
  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
  的努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磨练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
  从他闪烁不定的眼神中发现破绽的。
  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
  ,就可能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
  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
  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
  世的周公式的人物。新升任大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
  “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之色,专权后可能要坏事。
  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并“
  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
  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其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的意图。王莽
  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只好同意他辞官,却“
  不赐黄金安车马”。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大多数目光如流动的水的奸人,虽然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澄清,
  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
  一般而言,初次见面时就先用眼睛瞪着别人的人具有主动的性格。同时
  ,在谈话进行中,这种人也时时刻刻想占尽优势,所以,他不断地瞪眼看人
  。根据日本评论家草柳大藏先生的意见,能否将对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
  最初彼此见面的30秒内就可以决定了。当双方的视线互相接触时,谁最后挪
  开视线,谁就是胜利者;反之,就会马上被先下手为强的人所操纵。由此可
  见,在注视的进行中,也能捉摸对方的心理活动。
  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一面谈话一面不断转移视线的人,一定要加以提防
  。当然,同样是转移视线,也会因为情况的不同,而含有不同的意义。例如
  ,害羞的人在被人注视的时候会主动将视线移开。但一般来说,如果某个人
  心里另有隐情,或者有愧于心,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底秘密,常将视
  线转向别处。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在一张巨大而透明的画板上,画了一对抽象
  的皱着眉的眼睛,并高挂在几家超市的门口。有人猜测,这只眼睛有可能使
  店铺的扒手减少。果然,在高挂这张抽象画期间,这几家店铺的盗窃案发生
  率普遍减少。尽管这只眼睛不是真实的,但是,被这只大眼睛一瞪,凡是心
  里有鬼的人,立刻会把视线避开,甚至同时也把脚步移开远离店铺,即使走
  进店铺里,也不敢轻易动手偷东西。
  P4-7

前言/序言


书名: 洞悉人心:言语的密码与行为的玄机 内容简介: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又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连接。理解他人,是跨越这孤岛的桥梁,是点亮人际关系的灯火。然而,人心深似海,言行举止之间,往往隐藏着我们难以捉摸的动机与情绪。《洞悉人心:言语的密码与行为的玄机》一书,并非要教你一套窥探秘密的秘籍,更非鼓吹虚伪的社交技巧,而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深入剖析人性,解锁人际沟通奥秘的理性探索之旅。 本书的核心在于,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说了什么,以及他们如何说,再加上他们做了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能够构建起对他们内在世界更清晰的认知。这并非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基于观察与分析的过程。我们相信,每一个不经意的词汇,每一个细微的肢体动作,都可能成为通往理解他人心灵的关键线索。 第一部分:言语的密码——听懂弦外之音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但有时,它也可能成为迷雾的遮掩。本书的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言语的复杂性,以及如何从看似寻常的对话中,发掘隐藏的真实意图。 词汇的深层含义: 我们会研究词汇选择背后的心理动因。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倾向于使用模糊的词语,而另一些人则偏爱精准的描述?这是否反映了他们的自信程度、开放性,或是对信息的掌控欲?本书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不同词汇类别(如形容词、副词、代词)在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时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探讨“肯定”与“否定”句式如何影响听者的感知,“积极”与“消极”的词汇选择如何透露说话者的情绪状态,以及“笼统”与“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语气的微妙变化: 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气下,可以传达出截然不同的信息。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停顿的时机,甚至是轻微的喘息,都可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信号。本书将引导读者关注这些非语言的声学线索,如急促的语速可能暗示紧张或急迫,缓慢而沉重的语调可能指向忧虑或疲惫,而突然的沉默则可能隐藏着思考、犹豫,甚至是回避。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捕捉这些语音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在真诚地表达,还是在刻意掩饰;是充满热情,还是感到冷漠。 话语结构与逻辑: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往往能反映其思维的清晰度、逻辑性以及信息过滤的程度。本书将剖析不同的叙事结构,例如线性叙事、跳跃式叙事,以及它们可能暗示的思维习惯。我们会探讨一个人是否善于组织语言,是否能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还是常常语无伦次,缺乏主线。我们将分析常见的逻辑谬误在日常对话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识别这些谬误,来判断对方观点的可靠性。此外,本书还会关注一个人在表达观点时,是倾向于依赖事实证据,还是更多地诉诸情感和个人经验。 沉默的力量: 沉默并非总是空虚。它可能是一种思考,一种反思,一种无声的抗议,也可能是一种巧妙的回避。本书将深入解读沉默的多重含义,分析在不同情境下,沉默所传达的潜在信息。我们会探讨,当一个人面对提问时选择沉默,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是缺乏答案,是不愿意回答,还是在权衡利弊?本书将区分“有意识的沉默”和“无意识的沉默”,并提供分析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沉默背后可能隐藏的真实意图。 提问的艺术与洞察: 提问是获取信息、引导对话,更是了解对方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本书将分析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例如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引导性问题与中立性问题,以及它们在获取信息和影响回答者心态上的作用。我们将探讨,一个善于提问的人,是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对方说出更多真实的想法,如何发现对方思维的盲点,又如何避免误导性的回答。 第二部分:行为的玄机——解读非言语的信号 肢体语言,是内心世界的无声表达。它比言语更难伪装,也更能揭示一个人真实的情绪和意图。《洞悉人心》的第二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行为的奥秘,学会解读那些隐藏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环境互动中的信息。 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 微表情,是短暂而难以捕捉的,但它们往往是情绪最真实的流露。本书将介绍面部表情的七种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及其对应的面部肌肉运动,并重点分析如何识别那些快速闪过、但却能泄露真实感受的微表情。我们将探讨,一个人的眼神接触,是直接而坦诚,还是闪烁回避?眼球的转动方向,是否能透露其思考的方向?脸部肌肉的细微抽动,又暗示着怎样的内在状态? 肢体语言的通用法则: 身体的姿势、手势、腿部动作,甚至是坐姿,都可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本书将解析一些普遍的肢体语言信号,例如身体朝向、手臂交叉、腿部动作,以及它们在表达开放、防御、兴趣或厌倦时的意义。我们会探讨,一个人的站姿是否挺拔,是否显得自信?坐姿是否放松,是否显得自在?手势是否夸张,是否在强调某些观点?我们将重点分析“不协调的肢体语言”,即言语与肢体动作不一致的情况,并解释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个人空间与触碰: 一个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空间距离,以及是否愿意进行肢体接触,都反映了其亲密程度、舒适度以及对关系的期待。本书将探讨“个人空间理论”,并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中,个人空间的界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人是否会主动缩短或拉长与他人的距离。我们将分析,一个人的主动触碰,是出于善意,还是带有其他意图?又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接受这种触碰? 习惯性动作与能量消耗: 那些不经意间重复出现的动作,例如频繁地触摸头发、摆弄手指、或者轻轻敲击桌面,可能反映了一个人的紧张、焦虑、或是寻求安慰的心理状态。本书将分析这些“习惯性动作”(也称“自我安抚行为”),并探讨它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可能含义。我们还将讨论,一个人在进行对话或执行任务时的能量消耗模式,例如是否显得精力充沛,还是容易疲惫,这又如何与他们的内在动机或压力水平相关联。 环境互动与偏好: 一个人如何选择座位、如何整理周围的环境、甚至是对特定物品的摆放,都可能透露其性格特质和偏好。本书将分析这些与环境互动的行为,例如喜欢靠窗还是靠里的座位,是否倾向于整洁有序,还是喜欢随性自然。我们将探讨,这些选择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安全感、归属感、或是对掌控感的追求。 第三部分:言行合一的综合分析 真正的理解,来自于对言语与行为信号的综合解读。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引导读者将前两部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洞察能力。 一致性原则: 当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出高度一致时,我们往往更容易相信其表达的真实性。反之,言行不一则可能预示着隐藏的动机或欺骗。本书将提供分析的框架,帮助读者识别言语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解读。 情境的重要性: 理解他人,绝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同样的言行,在不同的情境下,其意义可能天差地别。本书将强调情境分析的重要性,教导读者如何在理解对方的言行时,充分考虑其所处的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当前的情感状态。 倾听的艺术: 深入的倾听,远不止于听到对方的字句。它需要全神贯注,需要捕捉非语言信号,更需要 empathetically(同理心地)去理解对方的情感和视角。本书将分享成为一个优秀倾听者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倾听,来建立信任,深化理解。 避免过度解读与刻板印象: 理解他人,并非要成为心理侦探,更非要给任何人贴上标签。本书将警示读者,避免过度解读细枝末节,也避免因个别行为而形成刻板印象。我们强调,人的性格是复杂且动态的,需要持续的观察和动态的调整。 提升人际关系的实践: 最终,《洞悉人心》的目标,是将这些洞察力转化为提升人际关系的实践。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的实用建议,帮助读者如何在工作中,与同事、上级、下属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伴侣深化情感的连接;甚至在陌生人交往中,快速建立初步的信任和理解。 本书特色: 《洞悉人心:言语的密码与行为的玄机》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之作。它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精髓,并辅以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洞察力,旨在启发读者的思考,而非灌输僵化的公式。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经验,将书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真正掌握理解他人的艺术。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时代,拥有一双洞察人心的眼睛,就如同拥有了一张通往真诚连接的地图。本书愿成为你手中的指南针,指引你穿越人心的迷雾,抵达理解与共鸣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了一些侦探小说里的情节,那种通过蛛丝马迹来推理出真相的过程,总让人觉得充满魅力。我一直认为,人的性格就像一本深邃的书,需要我们去细细品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而《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解读这本“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来帮助我从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中,捕捉到那些能够反映其性格特点的“信号”。例如,一个人在谈论自己的兴趣爱好时,他的眼神、语气、以及选择的词汇,是否能透露出他是一个内向还是外向的人?他/她是否是一个有耐心、有毅力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一位“性格侦探导师”,教会我如何更敏锐地观察,更深入地思考,最终更准确地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

评分

我一直对“知人善任”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能否准确地识别出周围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加以合理地利用。这本书的标题《了解他人:透过言行看性格》正好切中了这一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识人方法论,让我在面对不同的人时,能够快速地判断出他们的性格特质,从而在招聘、团队组建、项目合作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分析他们的动机、价值观、以及潜在的能力。例如,一个人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是倾向于强调个人成就,还是团队合作?他/她在面对困难时,是表现出积极乐观,还是悲观沮丧?这些细微之处,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约的背景搭配着书名,给人一种既专业又易于接近的感觉。我一直对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微妙之处感到好奇,总觉得人们在言谈举止间隐藏着很多信息,但又很难准确捕捉。这本书的书名恰好触及了这个痛点,让我觉得它能为我揭示一些看不见的“密码”。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观察方法,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身边的人,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家人。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更能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改变。特别是对于那些我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是在某些特定场合(比如职场面试、商务谈判)需要快速判断对方性格特点的情况下,这本书的指导会非常有价值。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甚至是穿着打扮来推断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毕竟,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的真实想法,而身体的反应却往往更诚实。这本书能否帮助我解读这些“沉默的语言”呢?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名字我并不陌生,他/她过去的一些作品在心理学和人际关系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很大 N部分原因在于对作者专业度的信任。我一直认为,理解人是门学问,需要系统性的知识和长期的实践。而作者恰恰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从一个人说的话以及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洞察出其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经典的性格分类模型,以及如何将这些模型与实际的观察结合起来。比如,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人在沟通方式、处理冲突的方式、以及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上有什么样的区别?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来提升自己在识人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有时,一些小细节就能透露出大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如何去捕捉这些关键的“线索”。

评分

我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存在一些障碍。我总觉得,有时候我说的话并没有被对方完全理解,或者我没有完全理解对方的意图。这种误解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给团队合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模式。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沟通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误区。例如,有些人在表达时可能比较直接,而有些人则比较委婉,如何在这种差异中找到平衡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策略和技巧,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从而以更恰当的方式回应,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分

确实不错,很不错的书籍

评分

很好的书!内容不错!!!!

评分

——当一个人表示对另一个人的拒绝时,他会用一种不情愿,甚至是愤

评分

从言谈话语识人 8.从用钱方式看心理/e129 6.g由喜爱的音乐了h解人/158 3.从细节了l解男人心/18o2 测试9选择哪种饭店谈生p意/200  r ,因为眼睛是t最不会说谎的w器官。   副无表情的脸孔,但y刻意的做作并z不能维持长久。B老年人常说:“D听别人讲   ——在谈话的时候G,对方眼光如果H不断地转移到别处,这说明他对所谈   线的方向,即对方是用正视还是斜视观察自己。第四,

评分

利进行的最好条件和时机。

评分

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对另一个人的轻视。

评分

评分

不错送货也快

评分

——在两个人的谈话中,一个人在说话时,既不抬头,也不看另外一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