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自古是人与人精神交流的最佳方式。《远书》一书收录了止庵给友人写的书200余通,书本装帧精美,内文亦附有相关彩图页。阅读《远书》带您了解著名学者、散文家止庵的精神世界。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远书》收录作者致友人书信二百余通。内容涉及阅读、写作、编书、治学,偶亦臧否人物,议论世事。这些文字或通情愫,或叙事实,或谈学理,有真性情,具真见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止庵,原名王进文,一九五九年生于北京。学者,散文家。著有《樗下读庄》、《老子演义》、《神奇的现实》、《苦雨斋识小》等,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主编《苦雨斋译丛》(十六种)、《周氏兄弟合译文集》(四种)。
题记
致谷林二十八通
致李君维六通
致李世骥一通
致钟叔河一通
致朱金顺二通
致王世家一通
致陈学勇二通
致顾农九通
致扬之水二通
致张佩瑶二通
致张抗抗四通
致考萍萍三通
致李焱六通
致杨华一通
致王亚非一通
致戴大洪三通
致王稼句二通
致谢其章十四通
致小川利康三通
致张杰一通
致杨慧林一通
致陈建军一通
致叶格杰一通
致虹影二通
致林白一通
致顾艳一通
致洁尘二通
致丁丽英一通
致李大星一通
致尹安贵一通
致赵心宪三通
致向阳一通
致张功臣一通
致董宁文四通
致张际会七通
致黄福群二十七通
致李森一通
致刘宏四通
致刘景琳二通
致刘铮四通
致赵林一通
致杨小洲通
致杨栋三通
致徐明祥一通
致于晓明一通
致袁滨一通
致王金魁一通
致肖毛一通
致江慎八通
致子非鱼兮一通
致段炼六通
致眉睫一通
致周蓓二通
致韩路民一通
致云也退一通
致卞琪斌三通
致王志宏五通
致季惟斋五通
致朱璐二通
致朱自奋一通
致于彤一通
致胡紫薇一通
致刘琼一通
致王雪霞一通
致曹雪萍一通
致王倩一通
致李楠一通
跋
谷林先生:
您好谢谢您的信。我这两灭想,或许《书边杂写》该有个姊妹篇,即是将您的信编录一集,谈书、谈人,意味之深长隽永与《书边杂写》正是相当,亦让后人得见好文章也。我一向觉得好文章都是非正统和小规矩的,所以于尺牍、日记、札记、题跋特别留意,似乎比专门写的文章更有意思些呢。
先生比我于废名,真让我有大欢喜。我最喜欢的新文学家之一便是此翁(虽然他写《桥》、《莫须有先生传》和那些随笔时年龄并不太大),尤其喜欢他文章中的“理趣”。说实话,“理趣”是比“情趣”更有趣,也更难得。他的作品我也是尽量找来读——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几乎都好,之后的几乎都不好,最后十几年他真的完了。这太
可惜。
我自己从前是写诗的,因为先生书中不怎么谈诗,想着恐怕是不大喜欢,就没寄呈诗集,这回不揣冒昧寄星一册罢。先生看不入眼,弃之可也。
我有个已酝酿十年的计划,即写一本谈《庄子》的书,我于《庄子》确有很多一己之心得,向来(自向秀、郭象以至当下)没人说过,如无他事,今年想着手弄了,大概得花两三年时间,然绝非“巨著”,一小册子而已。
匆匆,不多写了。恭颂
安好!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
谷林先生:
来信接读。因忙着看先父的论文集校样—有五百四十来页,迟复了,请谅。此书夏秋之际既可以面试,虽是论文集,但我于编法上花些心思,所以有文人书之意,并不一本正经,届时当奉上一册。先父另一本书《沙鸥诗选》,亦已看过数校。
您的尺牍、题跋实在太有意思,前信提议编录一集,先生且一考虑。现今散文界有“老生代”.一说,乃是搞理论的人的“创意”.如粜姑且借用这眼光,我倒在一个层面(至少一个层而)上看出先生文章较之同龄人(都是老前辈,恕我冒昧)特别的好处来,即我前次所写小文中说的精致。精致者,用心,且这用心真有所得之意也。我觉得人生大约有两次容易肆意,一在青年(“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在老年(“老夫聊发少年狂”).结果恐都不好,故而精致之于老年文章难矣哉。先生所作不多,出书更少,我于此甚感珍惜——惜其不多,少;珍其好,且作者以此为重,以读者为重,以爱读您的文章的人为重。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张中行亦为我所尊敬,然稍嫌写得多了些,出书更多,书中篇目一再重复,为我这种爱买书的人所不免惋惜。坊问新有其《月旦集》、《横议集》等,皆为《负暄》三种所收文章重新编选。然而预告中的《张中行作品集》第五卷为《负暄》三种,第六卷为《月旦集》、《横议集》,不知将如何发付耳。
以上所谈,与去年拙作一文中意思或有联系,所以将此剪报一
并寄上。
春天来了,然则又是风沙蔽日,先生多多保重。
恭颂
安好!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日
谷林先生:
信得。谢谢您提携后进的厚意。《关猫》先已读到,我很佩服您写得那么空灵、有趣。前些天在电话里向一位朋友介绍此文,我说其中的功夫恐怕要好多年才修炼出来,而一股生趣则是天然,想学也学不了。
关于《庄子》的书想写已有十年,还是“尽量参透”那样一种路数,但大致也有自己的框架。我读《庄子》花过大气力,写过几万字的笔记,总想整理出来。我用心读过的书不算多,真觉得有意思的就用类似“格物致知”的笨法子把它读懂,常常看了几十万字才写成
千把字的小文章。最近为写一篇关于张爱玲的随笔就把她的全集重看了大半(小说、散文均重读过),此文自己觉得稍有意思,先将原稿寄呈先生求正罢。另外有些在报刊陆续刊出,上月《青年文学》有三篇,亦复印一份寄上。
最近又开始重读胡适著作。我最爱读他的古典文学考证,这般做学问,实实在在,又多有创获。从前批判胡适,结果浮夸之作泛滥,此亦是报应罢。
匆匆,恭颂
春安!
止庵
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日
四
谷林先生:
信得。我投寄前信与收到此信之间,曾到法国和荷兰去了一个月。原是开会而去,亦有时间看看海(大西洋)、古建筑和面。去荷兰乃是为了看郁金香和凡高的画。我曾三次去法同,均花了不少时间看画。从前写《如逝如歌》,可以说是把达利与蒙克糅合于一处,不过这二位的真迹却未在巴黎看到。
您的信真是有趣,“进”、“止”,我的确暗地想过有点儿关系,但一直未敢明言。“进”乃先严所赐,本因我生在“大跃进”时,但也有对我的期望与鼓励之意;我自己却中意这个“止”,或许其间有种调剂罢。“进”是遗传,有此血统;“止”是学习得来。不过我生于当代,不敢太过“倒行逆施”,所以就托称是笔名了。先生是明眼人,知我甚深。
我这二十年来埋头读书,说来只在三个人身上下过些许工夫,即庄子、周作人、张爱玲是也。想各写一本研究的小册子。现在庄子或许有些机缘了,拟于下半年开始做卡片,明年或更晚些可以弄出来;余二种则还是遥远的梦。P1-5
……
题记
我看影印的前人手札,小少有如知堂所说“或通情愫,或叙事实,而片言只语中反有足以窥见性情之处”;书法、信笺、印章,往往亦颇可观。唯付诸排版铅印后,形式之美丧失殆尽。因想起正好鱼目混珠:字丑纸劣得以藏拙,发E-mail亦无所谓矣。我编这本小集,理由之一即在于此。当然也可以说,就中偶有只言片语,或许能补所作文章之缺。不过果戈理出了《与友人书信选》,好挨一顿臭骂;大师何敢攀比,遭遇却恐相当。除致谷林翁信系借回选抄外,其余均由自家电脑存留者中挑拣,计得二百余通。素喜贾岛《寄远》之句:“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今即以此为题云。
止庵
丙成年除夕之夜
《远书》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我彻底淋湿,又在雨停之后,留下一片无比清澈的天空。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个年代的故事,但越往后读,越发现它远远不止于此。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有时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都透着岁月的沉淀;有时又像一个热血青年在呐喊,充满了激情和不羁。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人性的探讨,那些复杂的动机,那些在道德边缘徘徊的选择,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它不像很多书那样,把好人坏人界限分得清清楚楚,而是让我们看到,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存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织,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挣扎。书中的一些情节,简直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刮着我的心,让我感到阵阵疼痛,但这种疼痛又是那么真实,那么引人深思。我从中看到了很多社会现象的缩影,也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我特别喜欢书中塑造的几个女性角色,她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而是有缺点,有挣扎,但却有着强大内心和独立精神的个体。她们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有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被洗涤了一遍,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似乎有了一点点新的答案,或者说,有了新的提问方式。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書,它会让你看到一些看不见的东西。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远书》,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一首悠扬的古典乐,没有激烈的起伏,却有着让人沉醉的旋律,每一次重温,都能发现新的韵味。作者的写作手法非常含蓄,她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张力的场景,一个个意味深长的细节,让你自己去感受,去揣摩。书中的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湖泊,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浮上来什么。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淡淡的忧伤,它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而是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对生命的无奈与珍视。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失去”和“获得”的关系,有时候,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有时候,最珍贵的,恰恰是我们曾经拥有却已然逝去的。书中的一些叙事角度也非常别致,仿佛作者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观察着一切,但她的文字中又透露出深深的同情与理解。我从中看到了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之处,那些欲言又止,那些欲语还休,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但真正被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莫名的释然,仿佛那些压在心头很久的包袱,都轻轻地卸下了。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会让你在平静中,收获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评分哇,刚合上《远书》这本书,感觉脑子里像被塞满了闪闪发光的小石子,还没来得及一颗颗摆好。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片熟悉的土地上,突然发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而这个入口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读的过程就像在探索一个庞大而精致的迷宫,每一个转弯都可能惊喜,也可能带来一丝丝困惑,但正是这种层层递进的探索感,让我欲罢不能。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能捕捉到空气中一丝不易察觉的情绪,将那些细微的心理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会恍惚觉得,那些故事里的角色就像是我认识的某个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顿悟,都那么真实,那么触手可及。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时间”的那些段落,它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去解释,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时间的重量,以及时间留下的痕迹。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更像是抛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在阅读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去思考,去审视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些我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事情,仿佛打开了新的视角,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思想旅程,也是一次令人愉悦的阅读体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思考、喜欢探索的朋友们。
评分《远书》这本书,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秘密花园,初见时平凡无奇,深入其中却别有洞天。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构建了一个我从未想过,但又似乎真实存在的奇妙世界。书中的世界观设定非常宏大,但又处理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 overwhelming,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奇特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设定,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作者用来探讨人生、探讨社会、探讨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书中的人物,也各个鲜活有趣,他们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着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恐惧、自己的成长轨迹。我尤其被书中的“规则”所吸引,那些看似不合理,却又有着深刻逻辑的规则,让我忍不住去思考,我们现实世界中的规则,是否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审视?书中的一些奇遇,虽然带有魔幻色彩,却又无比贴近现实,让我们在惊叹之余,也能找到共鸣。它让我开始怀疑一些我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事情,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好奇。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充满创意和深度的作品,它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也让我对“可能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分享给所有喜欢新奇事物、喜欢挑战自己思维的朋友。
评分我最近读了《远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股清流,缓缓地流过心田,留下一片宁静与思考。它没有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那些跌宕起伏的转折,但它却有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作者的文笔非常优雅,就像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虽然颜色不多,但意境却深远无穷。书中的人物,仿佛是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来一般,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眼神,都带着一种沉静而悠远的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乡”的描写,那种对家乡的眷恋,那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让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受到了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追逐的远方,可能就藏在身边最熟悉的地方,只是我们被匆忙的生活蒙蔽了双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幸福”的定义,不再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书中的一些对话,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它就像一位智者,用最简单的方式,点拨了我们生活中那些最深刻的道理。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仿佛所有的浮躁都被洗去,只剩下一种淡淡的喜悦。我把它当作一本枕边书,随时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力量与智慧。
评分希望将来能得到老师的签名。
评分�敚�3.最近有什么让你觉得难忘而有趣的事情发生?
评分应该不错
评分�敚� ○子非鱼兮
评分�敚�
评分中有十帧友人手书《别赋》插画,很好看。
评分是胶装,容易翻断,印刷、纸张还好。
评分止庵的书,内容都很不错
评分好棒好棒好棒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