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鼻煙壺

你應該知道的200件鼻煙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榮 編
圖書標籤:
  • 鼻煙壺
  • 收藏
  • 藝術
  • 工藝品
  • 中國文化
  • 曆史
  • 文玩
  • 古董
  • 琺琅
  • 內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紫禁城齣版社
ISBN:9787800476730
版次:1
商品編碼:1022383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故宮收藏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6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毫無爭議的標準器,去僞存真的試金石,送您一雙慧眼,讓您輕鬆開啓文物收藏之門,從中發現真尋到美享受愛。

內容簡介

  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專用器具,是中國古代文物中的一個獨特品種。它是隨著吸聞鼻煙習俗的興起應運而生的。清代鼻煙壺的製作,首先是從宮廷造辦處開始,然後擴展到民間作坊。據文獻記載,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設立於康熙初年,是專做禦用物品的皇傢工廠。它初設14個作坊,之後隨其需要不斷增設,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已有42個作坊。在康熙三十五年至四十二年間(1696-1703年),宮廷造辦處玻璃廠首先燒製齣瞭禦製玻璃鼻煙壺,隨後又製作齣銅胎畫琺琅鼻煙壺和瓷鼻煙壺。令人遺憾的是,康熙時期的玻璃鼻煙壺已蕩然無存。現存世的“康熙禦製”款銅胎畫琺琅鼻煙壺為清代最早、也是最為可信的禦製鼻煙壺。由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對鼻煙壺的雅好和推崇,並將禦製的鼻煙壺賜給內臣外官,鼻煙壺的製作,由宮廷發展至民間,廣東、揚州、蘇州、北京、山東、景德鎮、福州、內濛古、宜興等地先後競相製作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鼻煙壺。地方官員為討皇帝歡心,也將民間作坊製作精美的鼻煙壺貢入宮廷。清代鼻煙壺的製作呈現齣官民並舉,異彩紛呈的局麵。

內頁插圖

目錄

清宮藏鼻煙壺綜述 張榮
玻璃
1 粉色玻璃燈籠形鼻煙壺
2 紫紅色玻璃膽瓶形鼻煙壺
3 紫紅色玻璃葫蘆形鼻煙壺
4 黃色玻璃馬蹄形鼻煙壺
5 黃色玻璃垂膽形鼻煙壺及鼻煙碟
6 淡藍色玻璃蛐蛐罐形鼻煙壺
7 玻璃仿白玉鼻煙壺
8 孔雀藍色玻璃鼻煙壺
9 藍色玻璃橄欖形鼻煙壺
10 茶色透明玻璃鼻煙壺
11 白套藍玻璃竹鵲圖鼻煙壺
12 白套紅玻璃夔鳳紋鼻煙壺
13 白套紅玻璃花卉紋鼻煙壺
14 白套紅玻璃花卉紋鼻煙壺
15 紅套藍玻璃芝仙紋鼻煙壺
16 白套紅玻璃花草袱係紋鼻煙壺
17 藍套紅玻璃袱係紋鼻煙壺
18 白套紅玻璃仙閣圖鼻煙套
19 白套粉紅玻璃紋鼻煙壺
20 白套綠玻璃梅花紋鼻煙壺
21 白套藍玻璃螭蝠紋鼻煙壺
22 白套粉玻璃竹蝶水仙紋鼻煙壺
23 藍套寶藍玻璃螭紋葫蘆形鼻煙壺
24 自套藍玻璃袱係紋鼻煙壺
25 綠套藍玻璃花卉紋鼻煙壺
26 白套紅玻璃雲蝠紋鼻煙壺
27 自套紅玻璃魚形鼻煙壺.
28 黃套綠玻璃豆莢蟈蟈圖鼻煙壺
29 黑套紅玻璃茶花紋鼻煙壺
30 綠套藍玻璃螭紋鼻煙壺
31 白套紅玻璃二甲傳臚圖鼻煙壺
32 白套藍玻璃歲寒三友圖鼻煙壺
33 褐套綠玻璃桃形鼻煙壺
34 玻璃胎畫琺琅暗八仙紋鼻煙壺
35 玻璃胎畫琺琅花鳥紋鼻煙壺
36 玻璃胎畫琺琅富貴圖鼻煙壺
37 玻璃胎畫琺琅夔龍紋鼻煙壺
38 玻璃胎畫琺琅瓜蝶圖葫蘆形鼻煙壺
39 玻璃胎畫琺琅福祿圖葫蘆形鼻煙壺
40 玻璃胎畫琺琅鞦艷圖葫蘆形鼻煙壺
41 玻璃胎畫琺琅仕女圖鼻煙壺
42 玻璃胎畫琺琅西洋少女圖鼻煙壺
43 玻璃胎畫琺琅西洋少女圖鼻煙壺
44 玻璃胎畫琺琅圖案式花紋鼻煙壺
45 玻璃胎畫琺琅桃實圖鼻煙壺
46 玻璃胎畫琺琅四季花紋瓜形鼻煙壺
47 黑玻璃灑金星鼻煙壺
48 綠玻璃灑金星鼻煙壺
49 玻璃攪色灑金星葫蘆形鼻煙災
50 黑玻璃攪色灑金星鼻煙壺
51 金星玻璃罐形鼻煙壺
52 金星玻璃二甲傳臚圖鼻煙壺
……
金屬胎琺琅
陶瓷
有機材質
附錄一 清代內畫鼻煙壺名傢及其藝術成就
附錄二 康雍乾瓷鼻煙壺鑒定要點
附錄三 參考答案

前言/序言


雕刻時光的微觀世界:明清鼻煙壺的藝術與文化 一捲精選的精品集,帶您穿越時空,領略中國傳統工藝的巔峰之作。 本書並非聚焦於數量龐大的“200件”樣本,而是深入探究明清時期鼻煙壺藝術在材質、工藝、文化內涵上的廣博與精深。我們緻力於構建一個全景式的知識圖譜,解析這一獨特的藝術門類如何在清代達到鼎盛,並成為中外收藏界追逐的焦點。 一、 材質的交響:從凡俗到珍稀的演變曆程 鼻煙壺的興盛,離不開其材質的極大豐富性。本書將摒棄簡單的羅列,轉而進行係統性的分類與深入剖析,展示工匠們如何將自然界的一切可雕琢之物,轉化為掌中的藝術品。 1. 玉石類:剛柔並濟的永恒之美 玉質鼻煙壺無疑是鼻煙壺傢族中的“貴族”。我們不隻是介紹和田玉、青海玉的常見應用,更側重於“俏色”和“帶皮雕”工藝的精妙之處。例如,一塊上佳的玉料,其天然的顔色分區(皮色、沁色、玉肉)如何被匠人巧妙地利用,使同一件作品同時呈現齣山巒、動物、人物等多種意象。我們將詳細闡述乾隆時期對新疆和田玉的控製與運用,以及官窯和民窯在玉雕風格上的細微差異。例如,對“山子料”的利用,如何從早期的仿古造型,逐漸演變為寫實或抽象的自然景觀。 2. 瑪瑙與寶石:火彩與光影的捕捉 瑪瑙鼻煙壺的魅力在於其變幻莫測的天然紋理與光澤。本書將重點分析纏絲瑪瑙、水草瑪瑙的選材標準,以及如何通過“因材施藝”,將紋理的流動感轉化為視覺上的動勢。對於更稀有的寶石類鼻煙壺,如水晶、碧璽、鬆石等,我們將探討其開采難度、加工損耗率,以及在清代宮廷中,這類材質常與朝珠、冠頂等物件的配對關係,反映齣其高昂的社會地位象徵。 3. 瓷胎與琺琅:彩繪藝術的微縮畫布 瓷胎鼻煙壺代錶瞭製瓷技術與書畫藝術的完美結閤。我們不滿足於提及“粉彩”或“青花”,而是深入分析清代不同時期的彩繪風格:康熙的素雅、雍正的細膩、乾隆的繁縟。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人像”與“山水”題材的微縮處理,工匠如何在不足方寸的胎體上,勾勒齣符閤時代審美的細緻綫條與層次感。琺琅鼻煙壺,特彆是畫琺琅與攪胎琺琅,將是另一個重點,討論其銅胎的厚度、釉料的配比,以及如何通過“燒製”這一復雜過程,確保色彩的穩定與平滑。 4. 竹木與有機物:質樸中的深沉韻味 竹、木、犀角、象牙等有機材料,因其易損耗和受潮的特性,留存至今的精品更顯不易。本書將對比竹雕與木雕在刀法上的差異:竹雕追求“薄如蟬翼”的剔透感,而木雕(如黃楊木、紫檀木)則更注重“圓潤飽滿”的立體感。犀角鼻煙壺的鑒賞,則必須結閤其特有的“牛毛紋”和“起砂”特徵,以及在乾隆晚期因禁令而轉嚮仿製的過程。 二、 工藝的巔峰:超越實用的技術革新 鼻煙壺的收藏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工藝的復雜性和不可復製性。本書將從技術層麵解構這些微型雕塑的誕生過程。 1. 巧奪天工的“套料”技術 在玻璃和玉石鼻煙壺製作中,“套料”是一種對工匠技藝的終極考驗。玻璃套紅(如北京料)、玉石套皮的製作流程涉及多次浸泡、雕刻與退火,每一步的溫度控製、酸堿度掌握,都直接決定瞭作品的成敗。我們將用圖解形式,展示如何識彆優秀的套料作品中,上下兩層材料的結閤緊密度和雕刻綫條的清晰度。 2. 內部雕刻:針尖上的奇跡 鼻煙壺工藝中最具神秘色彩的莫過於“內畫”。本書將詳細介紹內畫鼻煙壺的工具——特製的彎麯細筆,以及畫傢如何通過這些工具,在瓶內壁進行復雜的構圖、上色與渲染。我們著重分析光綫、視角與畫麵的相互作用,探討內畫技藝從早期的簡單綫條,到晚期融閤西方油畫光影技巧的演變。 3. 雕刻的刀法哲學:減法與增法的辯證 無論是浮雕、透雕還是綫刻,刀法是賦予材料生命的關鍵。我們將分析不同流派(如蘇派的精細婉約與京派的雄渾大氣)在處理同一題材(如龍紋、仕女)時所使用的刀痕特徵,幫助讀者理解“手感”在機械化生産中無法取代的價值。 三、 文化的載體:禮儀、身份與審美變遷 鼻煙壺不僅僅是盛放煙草的容器,它在清代社會中扮演瞭復雜的角色,是權力、財富、品味的無聲宣言。 1. 宮廷與民間的互動 鼻煙壺的製作體係清晰地劃分瞭宮廷造辦處與民間作坊的界限。宮廷禦用鼻煙壺往往強調形製的規範性、材質的稀有性和吉祥寓意的明確性。而民間作品則更具生活氣息,題材更貼近百姓審美,常帶有民間故事或戲麯場景。本書將對比兩者在落款、配套配件(如煙匙、蓋子)上的區彆。 2. 煙袋與煙壺的社會功能 鼻煙壺的齣現,標誌著一種新的社交禮儀的誕生。在清代的官場交際中,“互遞煙壺”是一種重要的寒暄方式。我們將探討特定材質(如官宦佩戴的玉壺)如何暗示持有者的品級,以及在宴飲場閤,鼻煙壺作為“社交潤滑劑”的作用。 3. 審美趣味的時代烙印 從康熙朝的古樸典雅,到乾隆朝對奇珍異寶的狂熱追逐,再到晚清時期對中西閤璧風格的嘗試,鼻煙壺的審美趣味完美地摺射瞭清朝近三百年間的政治氣候與文化心態。通過對不同時期代錶性作品的深入解讀,讀者將能夠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鼻煙壺時代風格識彆係統”。 總結: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深度、廣度兼具的鑒賞框架,引導讀者超越對數量的迷戀,聚焦於藝術品的內在價值、製作的艱辛以及其承載的曆史信息。它是一份對中國微觀雕塑藝術的緻敬,一部關於材料、技藝與社會風尚變遷的深刻記錄。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收藏傢的福音。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書頁的紙張選用得非常考究,那種微微泛著象牙白的厚重感,拿在手裏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的流淌和曆史的重量。內頁的排版也極其用心,字體的選擇既保證瞭清晰易讀,又帶有一種古典的韻味,與書籍的主題——那些微小而精巧的藝術品——形成瞭完美的視覺和諧。尤其是那些關鍵插圖的印刷質量,色彩的還原度極高,連鼻煙壺上那些最細微的雕刻紋路和釉麵的光澤都能清晰捕捉,這對於一個熱衷於視覺體驗的讀者來說,是莫大的享受。裝訂處處理得非常牢固,即便是經常翻閱和仔細端詳細節,也完全不必擔心鬆散或損壞。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融入書架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載體的尊重和對讀者的誠意。光是欣賞這本書本身的外觀和觸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往往預示著內容本身的深度和專業性,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與敬意。

評分

這本書在知識體係的構建上,展現齣一種令人贊嘆的宏觀視野和縝密的邏輯架構。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不同時期的作品,而是構建瞭一套清晰的演變脈絡。從早期的材料革新,到中期工藝的百花齊放,再到晚期融閤西方審美的流變,作者對整個發展史的把握精準到位。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沒有迴避那些充滿爭議的時期和工藝,而是以一種非常坦誠和辯證的態度去分析和解讀,這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權威性。對於不同流派的區分,作者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判彆標準,結閤大量的對比圖例,讓即便是初入此道的讀者也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地方風格”的章節,它揭示瞭不同地域的工匠是如何在遵循宮廷審美的主基調下,融入地方特有的文化符號,這種由點到麵的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理解深度。

評分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在“文化語境”的闡釋上做得尤為齣色,擺脫瞭單純的“物以稀為貴”的俗套。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鼻煙壺在中國社會,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階層和宮廷生活中的功能性與象徵意義。它不僅僅是裝煙草的容器,更是權力的暗示、品味的展示、甚至是一種社交貨幣。書中引用的那些關於鼻煙壺在特定場閤的運用軼事,生動地勾勒齣瞭當時社交禮儀的復雜性。例如,對“遞壺”這一動作背後所蘊含的身份等級和人際關係的細緻剖析,讓我對這門傳統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它不再是孤立的古董,而是與那個時代的思想、哲學、禮儀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活化石。這種全景式的文化掃描,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藝術品鑒賞的範圍,更像是一部社會風俗史的側影,讓我對那個時代的人性與生活狀態有瞭更立體、更人性化的理解。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深入人心的精神療愈。在如今這個節奏極快的數字化時代,能夠沉下心來,專注於如此精微、需要慢工細活纔能欣賞的藝術品,本身就是一種對心靈的洗滌。書中對細節的描述達到瞭近乎冥想的程度,比如對某種特定釉色在不同光綫下呈現的微妙差異的捕捉,或是對手工拉胚時留下的不易察覺的指痕的解讀,都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感知那種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看”一個鼻煙壺,更是如何“慢下來”去欣賞生活中的每一個被忽略的美好瞬間。每次讀完一小節,我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平靜,仿佛那些曆史沉澱下來的時光精華,已經通過書頁傳遞到瞭我的指尖,這是一種非常積極和正嚮的閱讀體驗,讓我對生活中的“小而美”有瞭全新的敬畏。

評分

我原以為這是一本偏嚮於學術考據的工具書,沒想到閱讀過程卻充滿瞭令人驚喜的敘事張力。作者的文筆極其老練,並非那種乾巴巴的陳述事實,而是將每一個鼻煙壺的故事都描繪得如同懸疑小說一般引人入勝。他沒有直接告訴我“這個壺的材質是什麼”,而是會先鋪陳一段關於某位清代王公貴族的生活場景,描述他是如何珍視這個小物件,以及這個小物件如何陪伴他經曆瞭朝代的更迭與人生的起伏。讀到關於某個特定傢族收藏的變遷時,我幾乎能感受到那種物是人非的滄桑感。這種將藝術品融入宏大曆史背景的敘事手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鑒賞知識變得生動立體,仿佛每一個小小的壺蓋下都藏著一個濃縮的時代密碼。閱讀過程中,我數次放下書本,陷入對那種逝去生活的沉思之中,這已經超越瞭一般鑒賞指南的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微觀曆史的散文集。

評分

16 白套紅玻璃花草袱係紋鼻煙壺

評分

一直都很想買的一本書...

評分

32 白套藍玻璃歲寒三友圖鼻煙壺

評分

4 黃色玻璃馬蹄形鼻煙壺

評分

38 玻璃胎畫琺琅瓜蝶圖葫蘆形鼻煙壺

評分

43 玻璃胎畫琺琅西洋少女圖鼻煙壺

評分

10 茶色透明玻璃鼻煙壺

評分

50 黑玻璃攪色灑金星鼻煙壺

評分

15 紅套藍玻璃芝仙紋鼻煙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