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团购100册以上可拨打团购电话010-8911390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了第六本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内容简介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的第六本通俗理论读物。这本书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扣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用党的新理论成果分析重大问题,用新素材和鲜活事例说明深刻道理,观点准确、说理透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材料。
内页插图
目录
1 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通住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
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2 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战略思想——为什么要深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什么说抗震救灾斗争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展现中国共产党光辉形象和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
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崭莉篇章
让中华民族精神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5 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科学发展——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6 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为什么要防止明显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有缘由
价格上涨压力大
通货膨张要严防
多管齐下稳物价
7 理性看待股市的波动——为什么要促进股市健康稳定发展
股票市场有起有落
中国股市长期向好
积极推动股市良性运行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
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具有鲜明特点与巨大优势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广阔前景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厦的重要支柱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 “大部制”吹出清新之风——为什么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0年来的第六次改革
大部门体制的内在优势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12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什么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权力是柄“双刃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阳光普照天地宽
13 奥运之年话契机——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盛会
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提升百姓健康素质与生活质量
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后奥运”的繁荣与进步
14 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
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
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体制机制作保障
15 道德模范评选的启示——为什么要在全体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主导的价值引领社会
以科学的理论指引航向
以共同的理想凝聚力量
以崇高的精神鼓舞斗志
以优秀的道德培育风尚
16 透视湖北省博物馆“爆棚”现象——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
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亟须提升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7 西藏的明天更美好——为什么维护祖国统一是西藏稳定发展的政治前提
西藏自占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雪域高原的变迁翻天覆地
坚决维护西藏繁荣稳定
18 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什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9 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思考——为什么要着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劳动合同法》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保证
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到实处
20 从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谈起——为什么要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撑起护卫人民健康的保护伞
把全民健康提升到更高水平
21 中国的贡献世界的机遇——为什么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者
努力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22 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力之源
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进展
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后记
《时代之思:2008年中国社会思潮解读》 书籍简介 2008年,在中国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思索的年份。这一年,奥运会的盛大召开,举世瞩目,让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激荡起国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然而,在辉煌的背后,社会转型期的阵痛、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深刻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共同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思想洪流,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激荡、碰撞、交织,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社会思潮。 《时代之思:2008年中国社会思潮解读》正是这样一本力图深入剖析和梳理2008年中国社会思想图景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观点,而是尝试穿透表象,去探寻这些思潮形成的历史纵深、现实根源,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代表性观点、核心议题的系统性解读,为读者呈现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2008年。 本书内容梗概: 第一篇:时代背景下的思潮涌动 宏观时代的坐标: 2008年,中国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仍在释放,但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城乡差距的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模式,公民意识的觉醒与表达渠道的拓宽,为各种思潮的涌现提供了土壤。本书将首先描绘这一宏观时代背景,为理解后续的思潮分析奠定基础。 改革与开放的回顾与前瞻: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2008年,关于改革方向、深化程度、开放边界的讨论变得尤为激烈。既有对改革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有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刻反思。本书将梳理当时关于“继续深化改革”、“重塑改革动力”以及“如何平衡改革与发展”等核心议题的争论。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选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笼罩,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参与全球治理,成为思想界关注的焦点。本书将探讨当时关于“中国模式”、“大国崛起”的讨论,以及如何应对外部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战略思考。 第二篇:主要社会思潮的深度解析 新左翼与自由主义的对话与碰撞: 在2008年的思想版图中,新左翼与自由主义依然是两大重要力量。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一时期两者的核心观点,例如新左翼对市场化改革带来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的批判,对国家干预的呼唤,以及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寻;同时,也将深入解读自由主义关于市场经济的信心、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对法治建设的重视,以及对政治改革的期盼。本书将重点分析两者在具体议题上的交锋,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并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对话与合作空间。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复兴: 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一股强劲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社会显现。本书将分析其兴起的社会心理根源,探讨其具体表现形式,如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强调,对西方价值观的警惕,以及对国家发展模式的自豪感。同时,本书也将辩证地审视这种思潮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对内政策的可能倾向,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 “新公民”意识与社会建设的探索: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和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一批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新公民”群体开始活跃。本书将探讨这一时期关于公民社会建设、社会组织发展、基层民主实践的讨论。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声音,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后殖民”反思与文化自信的重塑: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重塑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书将探讨2008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讨论。我们将分析一些学者和思想家对“文化殖民”的警惕,以及他们提出的重塑民族文化认同的路径。 技术乐观主义与风险忧虑并存: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008年继续深刻影响着社会。本书将分析当时关于科技进步如何驱动社会变革的乐观期待,同时也关注与之并存的对技术滥用、数字鸿沟、信息安全等风险的忧虑。 第三篇:关键议题的思潮交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08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思潮在这方面的观点:自由主义强调市场调节和效率优先,但呼吁完善社会保障;新左翼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主张加强政府干预和再分配。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在2008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本书将梳理关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发展模式转变的讨论,探讨不同思潮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政治体制改革的争论: 尽管政治体制改革并非2008年最热烈的话题,但关于如何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的探讨始终存在。本书将呈现不同视角下的思考,包括对渐进式改革的强调,以及对某些领域突破性变革的呼唤。 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 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其公平性问题在2008年也成为一个敏感的议题。本书将探讨不同思潮对教育资源分配、考试制度改革、阶层固化等问题的看法。 本书特色: 《时代之思:2008年中国社会思潮解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辩证的视角和系统性的梳理。我们力求在呈现不同思潮观点的同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张力,避免简单的二元对立。本书注重历史纵深和现实关照,将思潮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结合。同时,我们也关注思想的传播与影响,探讨这些思潮如何在媒体、学术界、乃至普通民众中流传,并对社会认知产生何种作用。 本书的写作力求客观、严谨、深入,避免价值判断的先行。我们希望通过对2008年社会思潮的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演变的宝贵视角,为思考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发展提供深刻的历史借鉴。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关心中国发展、渴望理解中国社会复杂肌理的读者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