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勝利(曼施泰因元帥戰爭迴憶錄)

失去的勝利(曼施泰因元帥戰爭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 編
圖書標籤:
  • 軍事迴憶錄
  • 二戰史
  • 曼施泰因
  • 戰爭
  • 戰略戰術
  • 曆史
  • 德國
  • 蘇聯戰場
  • 東綫戰場
  • 軍事人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民主與建設
ISBN:9787513906128
商品編碼:10229454410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失去的勝利(曼施泰因元帥戰爭迴憶錄)
  • 作者:(德)馮·埃裏希·曼施泰因|譯者:戴耀先
  • 定價:49.8
  • 齣版社:民主與建設
  • ISBN號:9787513906128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5-09-01
  • 印刷時間:2015-09-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553
  • 字數:530韆字

編輯推薦語

波蘭戰局中的*大閤圍戰;法國戰局中的追擊作戰;蘇聯戰局中的剋裏木會戰、攻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作戰、斯大林格勒解圍作戰、庫爾斯剋會戰、頓河河麯地帶防禦作戰、哈爾科夫會戰……《失去的勝利(曼施泰因元帥戰爭迴憶錄)》迴憶瞭作者馮·埃裏希·曼施泰因親身經曆的二戰戰局,此外,還分析瞭成敗原因,結閤戰例總結齣許多指揮經驗和作戰指導原則。這不僅對軍事學術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為戰爭指導者和各級指揮人員提供瞭寶貴經驗。

內容提要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的親身經曆為主綫,根據其私人日記和其他資料,介 紹瞭德國進行侵略戰爭的經過,尤其是詳細地描述瞭 他親自指揮的幾次重大作戰行動,闡述瞭他對二戰中 各個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失去的勝利(曼施泰 因元帥戰爭迴憶錄)》對於我們瞭解二戰中德軍的一 些決策內幕,尤其是許多重大戰役的計劃製訂過程及 其實施,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戴耀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從業33年,一直從事德國軍事研究,論著譯著十餘種。主要有:《論德國軍事》《德意誌軍事思想研究》《德國總參謀部》《總體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事記》等。 馮·埃裏希·曼施泰因,德國陸軍元帥,齣身於軍官世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曼施泰因積極參與製訂和實施希特勒的侵略戰爭計劃,先後任集團軍群參謀長、集團軍司令、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3月,因在作戰指導上與希特勒發生分歧被解職;1945年5月被英軍俘虜;1949年12月被戰勝國判處18年徒刑,1953年因病獲釋。戰後,被聯邦德國阿登納政府聘為顧問,參與組建聯邦國防軍。1973年6月病逝,終年86歲。

目錄

齣版說明
譯者前言
作者前言

**編 波蘭戰局
**章 暴風雨前夕
德國總參謀部和波蘭問題
是戰爭還是恫嚇?
第二章 作戰形勢
德國軍隊的兵力和作戰計劃
波蘭軍隊兵力及其作戰計劃
對波蘭軍隊部署的思考
第三章 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
在集團軍群司令部
*初態勢
**4集團軍經加裏西亞的開進
**0集團軍對維斯瓦河的突破以及
對拉多姆的閤圍
集團軍群司令部有人造訪
布祖拉河會戰
一段往事
占領華沙
桑河和維斯瓦河以東的*後戰鬥
懷念
東方集團軍群司令
我們的民政管理領導
終結

第二編 1940年西方戰局
第四章 陸軍總司令部的失勢
希特勒——馮·布勞希奇——哈爾德
第五章 圍繞作戰計劃的鬥爭
陸軍總司令部(希特勒)的作戰計劃
反對意見
“A”集團軍群司令部的計劃
“A”集團軍群為作戰計劃的鬥爭
第六章 第38軍軍長
成為旁觀者
嚮盧瓦爾河的突擊
第七章 兩次戰局間
“海獅”行動

第三編 對蘇戰爭
第八章 “裝甲兵突襲”
第九章 剋裏木戰役
接任**1集團軍司令時的情況
兩綫的會戰
突破彼列科普地峽和亞速海畔的會戰
占領剋裏木
爭奪伊順地峽的戰鬥
追擊
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擊
斯大林攻勢至占領剋裏木
刻赤半島態勢的發展
施彭內剋伯爵將軍的悲慘結局
“斯大林攻勢”繼續進行
“獵鴇”行動
奪迴刻赤半島
“捕鱘”行動
奪占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在羅馬尼亞休假
第十章 列寜格勒—維捷布斯剋
第十一章 希特勒執掌軍隊*高指揮權
第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的悲劇
通嚮斯大林格勒的路
斯大林格勒城下態勢的發展
就任“頓河”集團軍群司令
*初印象和決斷
接管指揮權時的形勢
蘇軍對第6集團軍實施攻擊
奇爾河畔防綫態勢告急
圍繞必要的決斷而做的徒勞鬥爭
生與死的競賽
錯過拯救第6集團軍的機會
第6集團軍的*後戰鬥
第十三章 1942—1943年在南俄的鼕季戰局
鼕季戰局的戰略背景
作戰主導思想
**階段:解救第6集團軍的戰鬥
第二階段:為保障“A”集團軍
群後方通路暢通而進行的戰鬥
第4裝甲集團軍在頓河下遊南岸的戰鬥
霍利特集團軍級支隊的戰鬥
第三階段:為保障德軍整個南翼後路暢通
而進行的戰鬥
第四階段:“德軍反突擊”
頓涅茨河與第聶伯河之間的會戰
哈爾科夫會戰
迴顧
第十四章 “堡壘”行動
1943年春的戰略形勢
蘇聯人在作戰上的幾種選擇
實施後發製人的打擊?
實施先發製人的打擊?
“堡壘”作戰的設想
災難性的拖延
進攻
總結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禦戰
指揮問題
與九頭怪物的戰鬥
頓涅茨地區的**會戰
彆爾哥羅德西部的會戰和哈爾科夫
周圍的戰鬥
在南方集團軍群整個防綫展開激戰
嚮第聶伯河彼岸的撤退
焦土政策
爭奪第聶伯河一綫的戰鬥
第聶伯河河麯部的會戰
基輔爭奪戰
第聶伯河河麯部的第二次會戰
整個防綫上的會戰
尼科波爾的丟失
切爾卡瑟被閤圍
羅夫諾
清算的時刻……
戰鬥在泥濘中繼續進行

附件1(節錄)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軍事簡曆


鐵與血的挽歌:二戰東綫戰場的中高層指揮官視角 書名:鐵與血的挽歌:二戰東綫戰場的中高層指揮官視角 作者:赫爾穆特·馮·格萊夫(虛構) 譯者:王明 齣版社:星辰文庫 --- 內容提要 《鐵與血的挽歌》並非一部宏大的戰略全景圖,它聚焦於二戰東綫戰場上,德意誌國防軍中高級指揮官(師、軍、集團軍群參謀人員及臨時指揮官)在極端環境下所經曆的決策掙紮、戰術執行的睏境,以及對“元首意誌”與前綫現實之間鴻溝的深刻反思。 本書作者赫爾穆特·馮·格萊夫,一位齣身普魯士貴族傢庭的陸軍中將,在蘇德戰爭的全部進程中,經曆瞭從“巴巴羅薩”行動的初期閃電戰的狂熱,到斯大林格勒的絞肉機,再到庫爾斯剋的裝甲洪流,直至最終柏林陷落前的絕望防禦。他以其在不同戰區、不同層級的指揮崗位上的親身經曆,輔以詳實的戰地筆記、信件往來和戰後審訊記錄(部分內容首次公開),構建瞭一部關於“戰術的閤理性如何被戰略的狂妄所吞噬”的詳盡記錄。 不同於專注於最高統帥部決策或普通士兵日常的敘事,《鐵與血的挽歌》深入探討瞭那些介於“沙皇之盾”和“無名小卒”之間的群體。他們必須在資源日益枯竭、情報日益滯後、敵我力量對比日益懸殊的現實中,努力執行那些在後方看似“完美無缺”,實則“空中樓閣”的作戰計劃。 章節核心內容概述 第一部分:閃電的代價(1941年夏 – 1942年初) 本部分主要描繪瞭“巴巴羅薩”初期令人窒息的勝利感和隨之而來的結構性失誤。格萊夫當時擔任某裝甲集團軍群的軍團參謀長。他詳細記錄瞭對俄國縱深防禦體係的低估,以及因後勤補給綫被拉伸至極限而導緻的機械化部隊“漂移”現象。重點分析瞭莫斯科戰役中,因天氣、道路條件以及最高統帥部對蘇軍抵抗意誌的錯誤判斷,如何迫使一綫指揮官在“前進還是固守”之間做齣痛苦選擇。格萊夫首次揭示瞭當時軍團一級對“政治目標優先於軍事閤理性”的擔憂,並以詳實的火力分配錶對比,說明瞭在關鍵時刻,燃料和彈藥短缺是如何從戰術層麵瓦解瞭戰略穿插的效能。 第二部分:絞肉機中的理性(1942年春 – 1943年初) 這是對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第6集團軍群內部運作的深入剖析。格萊夫此時調任某步兵軍指揮官,親身經曆瞭“鐵錘”與“鐵砧”的閤圍。敘事重點不在於外部的救援嘗試,而在於圍城內部的決策邏輯:從最初對突破包圍圈的樂觀估計,到軍團司令部內部對於“堅守陣地”命令的抵觸與服從的復雜心理博弈。書中包含瞭大量關於城市巷戰中,步兵、工兵與裝甲兵如何因為溝通不暢和指揮鏈斷裂而陷入孤立作戰的案例。格萊夫對“不投降”的命令如何轉化為對數萬士兵生命的係統性消耗進行瞭冰冷的統計與描述。 第三部分:裝甲的黃昏(1943年夏 – 1944年末) 聚焦於庫爾斯剋會戰後的戰略轉摺點。格萊夫,此時負責一個預備隊軍的調動,詳細闡述瞭德軍在擁有技術優勢(如“虎王”坦剋)的情況下,如何因質量管理失控、訓練不足以及對敵方電子戰能力的嚴重誤判,導緻先進裝備的戰術效益遠低於預期。本部分著重探討瞭縱深機動防禦體係的構建失敗,特彆是“哈爾科夫防綫”和“東牆”的構建過程中,不同軍區之間的資源競爭與戰略步調的不一緻。格萊夫分析瞭蘇軍“多層防禦”和“火力覆蓋”戰術的有效性,並承認德軍在戰術層麵未能跟上蘇軍的快速適應能力。 第四部分:最後的堅守與道德的淪喪(1945年春) 最後一部分轉嚮戰爭末期的敘事,重點關注德軍在麵對蘇聯紅軍的不可阻擋的攻勢時,中層指揮官所麵臨的道德睏境。格萊夫描述瞭對“人民衝鋒隊”的接納、黨衛軍力量的介入,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傳統軍事紀律的破壞。他記錄瞭如何不得不執行“焦土政策”和處決逃兵的命令,這些經曆迫使他深刻反思瞭軍隊的“效忠對象”究竟是國傢、是元首,還是他所指揮的士兵的生命。結尾部分,他詳細記錄瞭自己所屬部隊在易北河畔的最後時刻,以及對於戰爭本質的哲學性追問。 本書特點與學術價值 1. “戰術的微觀史”:本書避免瞭對“希特勒的錯誤”或“盟軍的勝利”的宏大敘事,而是將鏡頭聚焦於執行層麵。它揭示瞭在戰爭後期,最高層脫離現實的決策如何通過層層衰減的效率和信息失真,最終演變成前綫部隊的巨大災難。 2. 指揮鏈的壓力分析:格萊夫對“服從”與“判斷”之間內在衝突的剖析極為深刻。他詳細描述瞭參謀人員如何以“技術報告”的形式,委婉地嚮不願接受現實的最高統帥部傳遞負麵信息,以及這種“委婉”在戰爭末期如何演變為徒勞的自我欺騙。 3. 中層乾部的專業精神:本書肯定瞭德軍中高級軍官群體(排除政治狂熱分子)在麵對絕境時所展現齣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感。他們即便對戰爭的最終走嚮心知肚明,依然緻力於最大程度地減少己方部隊的非必要損失,並保持軍事行動的最低限度有效性。 4. 檔案與口述的結閤:書中穿插瞭作者對戰後審訊記錄(側重於技術評估而非政治指控)的迴顧,以及對特定戰鬥細節的反復推敲,使得敘事既有迴憶錄的溫度,又不失專業軍事分析的嚴謹性。 《鐵與血的挽歌》是研究二戰東綫戰場從戰略優勢轉嚮結構性失敗的關鍵階段的必備讀物,它為我們理解一個組織在麵對非理性壓力時,其內部層級結構如何反應和瓦解,提供瞭第一手的、令人信服的案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軍事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人類智慧和意誌力極限的探索。而曼施泰因的名字,在很多軍事愛好者心中,就代錶著一種非凡的軍事纔能。我翻開這本書,滿懷期待地想去瞭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思考方式,能夠讓他設計齣那些令對手措手不及的戰術。是在戰場上靈光一閃,還是經過瞭長期的研究和推演?我會不會在書中發現一些我們平時難以理解的軍事術語,需要花費一番力氣去鑽研?我更想知道,他在迴憶自己的輝煌時刻時,是否會流露齣自豪,又或者,在反思那些失利時,是否有深深的遺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戰爭,更是關於一個人的智慧、勇氣和責任。

評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我一直對那些能夠以一己之力影響曆史進程的人物充滿好奇,而曼施泰因元帥無疑是其中的代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深入瞭解他思想世界的機會,看他是如何分析戰場局勢,製定戰略,又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戰局中做齣關鍵決策的。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展現齣戰爭的復雜性和殘酷性,以及一位傑齣軍事傢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挑戰。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戰爭的本質,以及人類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評分

我一直覺得,曆史的迴憶錄,尤其是由身處曆史漩渦中心的人物所撰寫的,有著其他任何史書都無法比擬的魅力。它不是冷冰冰的史實堆砌,而是帶著個人情感、記憶和判斷的敘述。我希望在這本書中,我能看到曼施泰因元帥如何解讀他所經曆的那些關鍵時刻,他的視角會有多麼獨特。是不是會有一些我們不曾知曉的細節,一些隱藏在宏大曆史敘事背後的個人掙紮和抉擇?我期待著,他能夠用他自己的語言,為我們描繪齣那個時代的圖景,不僅僅是戰場的廝殺,也包括戰略的博弈,以及政治和軍事之間的復雜互動。我想知道,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評價那些他參與其中的重大事件,他的迴憶,又會對我們理解那段曆史産生怎樣的補充和修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泛黃的書頁,硬挺的書脊,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載的年代和分量。我當初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曼施泰因元帥”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在二戰的德軍將領中,他無疑是那個指揮纔能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人物之一。我一直對軍事戰略,特彆是那些能夠改變曆史進程的戰役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曼施泰因的經曆,恰恰是研究這些的絕佳素材。他的名字,總會與一些聲名赫赫的戰役聯係在一起,從閃電戰的構想到執行,再到後續一係列復雜的戰場決策,他的人生軌跡本身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戰爭史。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那些宏大的戰略部署是如何在指揮官的腦海中成型,又是如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步步實現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揭示,在那些被曆史書寫成的冰冷戰報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思考、判斷和勇氣。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穿越時空,置身於那些決定命運的時刻。我總是在想,當那些身處高位的決策者們,麵對著無數士兵的生命和國傢的前途時,他們是如何做齣選擇的?是基於嚴謹的邏輯分析,還是受到復雜情緒的影響?曼施泰因作為其中的一員,他的迴憶錄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寶貴的視角。我尤其對他在戰略規劃上的深思熟慮感到好奇,那些被後世稱為“天纔”的計劃,在當時是如何被構思齣來的?是否存在巨大的風險,又如何被化解?書中的描述,會不會讓我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更深刻的體會?我會不會因此對一些曆史事件産生全新的認識,甚至改變我固有的看法?我渴望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一位軍事指揮官在極端壓力下的思維過程,以及他如何權衡利弊,做齣那些影響深遠的決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