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及2007年版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依据编写,系统介绍了公路工程造价编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公路工程造价员培训教材》依据明确、内容翔实、可操作性强,可供公路工程造价咨询、造价审计、造价管理等专业人员培训训、自学使用。
内容简介
注重对公路工程造价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全书共分为公路工程造价概论、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公路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公路工程定额与定额计价、公路工程造价审核与管理等六章,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公路工程造价员培训教材》是对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编制经验的总结,具有内容新颖、紧扣实际、易学易懂等特点。《公路工程造价员培训教材》可作为公路工程造价编制、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公路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公路工程基础知识
一、公路工程建设的概念
二、公路工程建设的内容
三、公路工程建设的分类
四、公路工程建设的特点
五、公路工程的项目划分
第二节 公路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一、公路工程造价费用构成图
二、建筑安装工程费构成与计算
三、设备、工器具及家具购置费构成与计算
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构成与计算
五、预备费及回收金额
第二章 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
第一节 公路工程施工图常用图例
一、施工图的概念与分类
二、公路工程常用平面图例
三、公路工程常用纵断面图例
四、公路工程常用材料图例
五、公路工程平面设计图图例
六、公路路面结构材料断面图例
第二节 公路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及要求
一、路线平面图制图规定与识读
二、路线纵断面图识读
三、路线横断面图识读
四、路面结构设计图识读
五、道路平交与立交图识读
六、桥涵、隧道工程图识读
七、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图识读
第三章 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
第一节 工程量清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一、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的基本概念
二、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组成及编制要求
一、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格式
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依据和原则
三、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要求
第四章 公路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简介
一、总说明
二、工程量清单说明
第二节 总则
一、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
二、《技术规范》关于总则工程量计量与支付的内容
第三节 路基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场地清理与掘除
二、挖方路基
三、填方路基
四、特殊地区路基处理工程
五、路基排水设施
六、边坡防护
七、挡土墙
八、锚杆、锚定板挡土墙
九、加筋土挡土墙
十、喷射混凝土和喷浆边坡防护
十一、边坡加固
十二、混凝土抗滑桩
十三、河道防护
十四、弃土场恢复
第四节 路面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路面基础知识
二、垫层
三、底基层
四、路面基层
五、透层和粘层
六、沥青混凝土面层
七、表面处治及其他面层
八、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九、水泥混凝土面层
十、培土路肩、中央分隔带回填土、土路肩加固及路缘石
十一、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
第五节 桥梁涵洞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桥梁、涵洞基础知识
二、桥梁、涵洞检测
三、钢筋
四、基础挖方及回填
五、混凝土灌注桩
六、沉桩
七、沉井
八、结构混凝土工程
九、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十、砌石工程
十一、桥面铺装
十二、桥梁支座
十三、桥梁接缝和伸缩装置
十四、圆管涵及倒虹吸管涵
十五、盖板涵、箱涵
十六、拱涵
第六节 隧道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隧道的定义及构成
二、洞口与明洞工程
三、洞身开挖
四、洞身衬砌
五、防水与排水
六、洞内防火涂料和装饰工程
七、监控量测
八、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与地质预报
第七节 安全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护栏
二、隔离栅和防护网
三、道路交通标志
四、道路交通标线
五、防眩设施
六、通信和电力管道与预埋件(预留)基础
七、收费设施及地下通道
第八节 绿化及环境保护设施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
一、撒播草种和铺植草皮
二、种植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
三、声屏障
第五章 公路工程定额与定额计价
第一节 公路工程定额概述
一、公路工程定额基本概念
二、公路工程定额的分类
三、工程定额的特性与作用
四、按生产要素分类的公路工程定额
第二节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一、预算定额概述
二、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的运用
三、预算定额的编制
第三节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一、概算定额
二、概算指标
第四节 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
一、公路工程概、预算文件组成
二、公路工程概、预算项目
三、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依据
第五节 单位估价表
一、单位估价表的概念及基价确定
二、单位估价表编制依据
三、单位估价表编制步骤
四、单位估价表与预算定额
第六节 公路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一、公路工程定额项目划分
二、路基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三、路面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四、隧道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五、涵洞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六、桥梁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七、防护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九、临时工程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十、材料采集及加工定额计价工程量计算
第六章 公路工程造价审核与管理
第一节 设计概算编制与审查
一、设计概算的含义
二、设计概算的作用
三、设计概算编制
四、设计概算审查
第二节 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查
一、施工图预算的概念
二、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三、施工图预算编制
五、施工图预算审查步骤
第三节 公路工程造价文件审查
一、工程造价文件审查的程序
二、工程造价文件审查的内容
三、工程造价文件审查的步骤和要求
第四节 公路工程费用结算与竣工决算
一、费用结算
二、竣工决算
第五节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程造价的管理
二、造价工程师与工程造价咨询的管理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公路工程基础知识
一、公路工程建设的概念
公路基本建设是指公路建筑业新增固定资产的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是有关固定资产的
建筑、购置、安装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工作,是公路交通运输业为了扩大再生产(即提高运输能力)而进行的增加固定资产的建设工作。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重建的公路工程,是通过规划、勘察、施工,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来实现的。按项目性质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重建,其中新建和改建是最主要的形式;按经济内容可分为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如为政治、国防需要所修建的专用公路);按项目建设总规模和总投资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项目,其划分标准国家有明文规定。
二、公路工程建设的内容
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流通及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新建、扩建和重建
等三种基本建设形式来实现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达到不断扩大项目运行能力的目的。
公路建设是通过固定资产维护、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基本建设三条途径来实现固定资
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区别之处。所谓相同之点是:首先,它们都是我国固定资产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其次,都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谓区别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金来源有所不同;
第二,管理方式方法不同;
第三,任务与分工不同。
公路建设固定资产再生产的管理方式是:公路小修保养由各部门内自行安排和管理;公路大中修工程由各部门提出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自行管理和安排;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重建的工程项目一般由地方(省、市)政府主管部门下达任务,对其中列入基本建设投资的必须纳入全面统一的基本建设计划,一切基本建设活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和要求进行管理,一切基本建设资金活动必须通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进行拨款和监督以及办理结算。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活动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是指兴工动料的施工活动,是投资额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基本建设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它包括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活动。建筑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防护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设备安装活动包括:高速公路、特大桥梁所需各种机械、设备、仪器的安装测试等。
(2)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是指为公路营运、服务管理、养护等的需要所购买的设备、工具、器具,以及为保证新建、改建公路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所需办公和生活家具的采购或自制。
(3)其他基本建设工作。其他基本建设工作是指不属于上述各项的基本建设工作,它包括公路筹建阶段和建设阶段的设计、招标、征地、质检与监理等。
前言/序言
工程造价的确定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经济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准确确定公路工程造价的作用及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对于切实加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在工程造价领域出台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交通主管部门也对公路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特别是新版《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交通部2007年第33号文件)及《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的施行,对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了满足我国公路工程造价员培训教学和自学工程造价基础知识的需要,体现公路工程造价最新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本书编写组以《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B06-01-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和《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为依据,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与市面上同类书籍相比较,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汲取以往公路工程造价工作的最新经验与成果,并将收集的资料和积累的信息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以更好地帮助公路工程造价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本书主要依据公路工程最新概预算定额及清单计量规则进行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可满足读者自学公路工程造价基础知识以及公路工程造价员培训的需要。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与应用 本书概述 《现代建筑材料科学与应用》是一本深度剖析当代建筑领域所用关键材料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结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建筑设计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体系。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广泛领域,特别侧重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材料行为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掌握材料选择、性能评估和施工控制的实用技能。 第一部分:建筑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基础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现代建筑材料的理论基石,重点阐述了材料的微观世界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 第一章:材料科学基础与结构层次 详细介绍了材料的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原子键合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如何塑造材料的基本属性,如强度、硬度与延展性。引入了结构层次概念,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材料响应机制。 第二章:力学性能的深入解析 本章聚焦于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内容包括弹性、塑性、粘弹性等本构关系。详细阐述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各个阶段,对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等基本力学试验进行了深入解读。特别讨论了材料的断裂韧性、疲劳性能和蠕变现象,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在长期服役结构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材料的热学、电学与声学特性 探讨了材料的热传导、热膨胀与比热容等热学性能,这些对于防火设计和温度敏感结构至关重要。同时,分析了材料的电绝缘性、导电性,以及在特定环境(如电磁屏蔽)下的应用。声学部分则侧重于材料的吸声、隔声性能及其在建筑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核心结构材料的先进技术 本部分深入研究了当代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几大类结构材料,着重于其性能提升和制造工艺的革新。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改性 超越传统混凝土范畴,本章详细论述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组成、配合比设计和工作性控制。重点介绍了高活性掺合料(如活性粉煤灰、硅灰、偏高炉矿渣)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纤维增强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显著效果,以及自密实混凝土(SCC)的流动性设计。 第五章:先进钢材与金属结构 本章涵盖了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以及不锈钢在建筑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特别是热影响区(HAZ)的微观组织变化和力学性能退化。讨论了钢材的腐蚀机理,并介绍了新型防腐涂层和阴极保护技术在延长结构寿命中的作用。 第六章:新型结构与功能性材料 本章探讨了近年来兴起的创新材料。包括木结构工程中的工程木材(如胶合木LVL、正交胶合木CLT)的力学性能和防火特性;复合材料(如FRP筋材)在耐腐蚀环境中的优势;以及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减隔震中的潜在应用。 第三部分:建筑围护与功能性材料 本部分关注建筑的非承重构件所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第七章:先进保温与隔热材料 详细比较了有机保温材料(如EPS、XPS、PUR)和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的导热系数、防火等级和长期热阻性能。重点介绍了真空绝热板(VIP)和气凝胶等前沿技术在超薄保温体系中的应用,以及湿桥效应在围护结构中的影响分析。 第八章:建筑玻璃与幕墙系统 本章深入解析了建筑玻璃的透射性能(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控制。涵盖了Low-E涂层技术、真空玻璃(VIG)的原理,以及夹层玻璃的安全性能和声学性能。讨论了幕墙系统的热工性能、气密性和水密性设计标准。 第九章:材料的耐久性、老化与修复 本章是关于材料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章节。详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的碳化、氯离子侵蚀等耐久性退化机制,以及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探讨了材料老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介绍了针对不同材料(混凝土、钢材、砌体)的无损检测技术(如回弹法、超声波法)和主要的修复加固技术,如外加层、粘贴聚合物增强纤维、化学灌浆等。 第十部分:可持续性与绿色建筑材料导论 本部分将材料科学与环境责任相结合。讨论了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用于量化材料从“摇篮到坟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再生骨料、回收钢材在工程中的应用比例和性能限制。重点阐述了低碳水泥和生物基材料在实现碳中和建筑目标中的作用。 本书特色 深度广度兼具: 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前沿的材料知识体系。 强调微观-宏观关联: 帮助读者理解材料的“内在逻辑”。 面向工程实践: 大量引入了实际工程案例、规范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聚焦前沿技术: 对UHPC、智能材料和可持续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是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建筑设计及工程造价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提升、深化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宝贵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