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學古箏

巧學古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毛麗華 著
圖書標籤:
  • 古箏
  • 樂器
  • 教材
  • 入門
  • 學習
  • 音樂
  • 藝術
  • 文化
  • 零基礎
  • 教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9787805179230
版次:1
商品編碼:1023536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音樂自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力求做到科學性、係統性、實用性及娛樂性的有機統一,使習箏者逐漸步入神聖的古箏藝術殿堂。

內容簡介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曆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
  圓你音樂夢——音樂自學叢書,麵嚮廣大音樂愛好者。它以豐富的內容,循序漸進的編排形式,深入淺齣的語言,幫助你走進音樂之門,圓你音樂夢。
  《巧學古箏》一書,包括“古箏簡介”、“古箏技法”、“古箏樂麯”、“流行金麯改編的箏麯”四部分。全書從普及古箏教學齣發,由易至難,循序漸進,通過改編大量通俗易懂的中外民歌及兒歌,來激發習箏者的學習興趣。力求做到科學性、係統性、實用性及娛樂性的有機統一,使習箏者逐漸步入神聖的古箏藝術殿堂。
  圓你音樂夢——音樂自學叢書可以作為學校、青少年宮、文化館、社區等開展音樂活動的教材,也可供傢長輔導孩子學習音樂和自學音樂者使用。

目錄

一 古箏基本常識
1.箏的曆史
2.箏的流派
3.箏的構造
4.箏的演奏姿勢與方法
5.箏的定弦
二 古箏演奏基本技法及練習
1.托指練習
(1)上學歌
(2)小兔子乖乖
2.勾指練習
(1)世上隻有媽媽好
(2)小燕子
3.抹指練習
(1)賣報歌
(2)共産兒童團歌
4.顫音練習
(1)漁舟唱晚(片斷)
(2)綠島小夜麯
5.花指練習
(1)找朋友
(2)七子之歌——澳門
6.勾托練習
(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2)丟手絹
7。抹托練習
(1)讓我們蕩起雙槳
(2)茉莉花
8.四點練習(也稱套指練習)
(1)采茶撲蝶
(2)南泥灣
9.颳奏練習
(1)兩隻老虎
(2)小螺號
10.小撮練習
(1)小白船
(2)嘎達梅林
11.大撮練習
(1)滿江紅
(2)小河淌水
12.滑音練習
上滑音一
(1)練習麯
(2)五哥放羊
下滑音
(1)電影《三笑》插麯
(2)搖籃麯
13.變音練習
(1)都達爾和瑪利亞
(2)綉金匾
14.搖指練習
(1)練習麯
(2)我的祖國
15.和音練習
(1)康定情歌
(2)北京的金山上
16.分解和弦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17.雙手點指練習
(1)跑馬溜溜的山
(2)歌聲與微笑
18.琶音練習
(1)紅梅贊
(2)梁祝
19.泛音練習
(1)小白菜
(2)走進新時代
20.雙手分指練習
(1)練習麯(一)
(2)練習麯(二)
三 箏麯
1.漁舟唱晚
2.高山流水
3.洞庭新歌
4.齣水蓮
5.豐收鑼鼓
6.秦桑麯
7.將軍令
8.陳杏元和番
9.建昌月
lO.寒鴨戲水
1l.春江花月夜
12.采茶舞麯
13.憑欄聽雨四
流行金麯改編的箏麯
1.一簾幽夢
2.小城故事
3.梅花三弄
4.在水一方
5.明月韆裏寄相思
6.女人花
7.幾多愁
8.真的好想你附錄: 常用符號說明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山川風物錄》的圖書簡介,內容與《巧學古箏》完全無關。 --- 《山川風物錄:大地之詩與人文脈絡》 引言:一捲關於“在場”的地理人文史詩 我們腳下的土地,遠非僵硬的岩石和沉默的河流。每一座山峰的隆起,每一條水係的蜿蜒,都鎸刻著時間的印記與生命的故事。它們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文化的搖籃,也是我們民族精神圖騰的具象化。《山川風物錄》並非一本傳統的地理教科書,它是一次深入肌理的行走,一趟穿梭於地質變遷與人文興衰之間的史詩之旅。本書旨在喚醒讀者對本土土地最深沉的敬畏與好奇,將地理學、人類學、民俗學與文學筆法熔鑄一爐,呈現一個既宏大又細膩的,充滿生命力的地理人文景觀。 第一篇章:地脈的呼吸——構造與演變 本篇聚焦於構成中華大地骨架的宏偉工程——地質構造。我們將從闆塊的碰撞與張裂談起,詳細解讀那些塑造瞭我們壯麗河山的內力與外力。 一、 龍脊的形成:秦嶺與昆侖的史詩對望 秦嶺,這道橫亙於南北的天然屏障,不僅是氣候的分界綫,更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交匯的文化走廊。本書將通過最新的地質研究成果,剖析其多期次的造山運動,並輔以秦嶺深處獨有的礦物分布與生態係統,探討它如何孕育齣“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微觀地理奇觀。同時,我們將視角投嚮更遙遠的昆侖山脈——“萬山之祖”,探究其如何承載瞭神話傳說中的宇宙秩序,並如何影響瞭西部水係的源頭活水。 二、 闆塊的褶皺與斷裂:大川的誕生 長江與黃河,如同中華民族的兩條生命之脈,它們的流嚮與形態,是地質應力作用下的必然結果。我們不隻是描繪它們的水文特徵,更要深入解析長江三峽的形成機製——河流下切與地殼抬升的“拔河賽”。對於黃河的“九麯十八彎”,則著重分析其泥沙沉積的動力學過程,以及它在不同地質時期(如全新世)如何改變瞭華北平原的形態。 三、 火山與地震的低語:地殼的活動性 本書不會迴避那些充滿破壞力的地質事件。我們將以詳實的案例,分析中國東部和西部存在的多處火山遺跡(如長白山天池),探討其地質背景。更重要的是,將地震帶的分布與古代文明的興衰聯係起來,探討人類聚落如何適應或對抗腳下永不停歇的“地殼之舞”。 第二篇章:水係的年輪——河流、湖泊與海洋的生命史 水是流動的曆史,是文明的載體。本篇將圍繞水體,探討其在塑造地錶形態、調節氣候以及支撐生命係統中的核心作用。 一、 塞上江南的密碼:內陸水係的掙紮與復興 不同於外流河的壯闊,內陸河(如塔裏木河、黑河流域)的命運更具悲劇色彩與研究價值。我們將詳細考察這些河流如何依賴冰川融水,在乾旱地帶撐起一片綠洲文明,並探討在現代氣候變化下,這些“生命之綫”所麵臨的生態危機與可持續治理的路徑。 二、 湖泊的變遷:從遠古巨湖到濕地生態 青海湖、鄱陽湖、太湖……每一個湖泊都是一個獨特的生態檔案庫。本書將運用遙感技術和沉積物學分析,重構這些湖泊在過去數韆年中的麵積、深度與化學成分的變化,揭示它們與區域氣候(如季風強弱)的耦閤關係,並探討現代農業與工業發展對湖泊生態的深刻影響。 三、 潮汐的韻律:海岸綫的動態博弈 從遼東灣的淤積平原到南海的珊瑚礁海岸,中國的海岸綫是動態平衡的典範。本章將探討海平麵升降對沿海地貌的塑造,重點分析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生長機製,以及人類工程活動(如港口建設、海堤修建)如何介入並改變瞭自然海岸綫的演替方嚮。 第三篇章:人文的投影——風物中的民族性格與生存智慧 地理環境不是靜止的背景,而是積極塑造人類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心理的力量。本篇是全書的精髓,力求展現“山水即人”的哲學意境。 一、 垂直農業與垂直文明:高山的垂直分異利用 在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垂直的梯度帶來瞭截然不同的氣候帶和物産。我們將深入研究藏族、彝族等民族如何在高海拔地區發展齣獨到的立體耕作模式、建築技術以及獨特的社會組織,這種“垂直的生存哲學”如何對抗瞭空間的限製。 二、 季風的恩賜與懲罰:農耕文明的韆年博弈 季風氣候是東亞文明的生命綫。本書細緻分析瞭“雨養農業”的地域性差異:華北平原對春旱與鞦澇的敬畏,江南水鄉對水患與豐收的依賴。這種對不確定性的集體記憶,如何轉化為宗族結構、水利工程的修建傳統以及對“天時”的哲學反思。 三、 邊疆地帶的文化熔爐:走廊上的族群交融 河西走廊、漠北草原、西南夷道……這些地理上的通道,天然成為瞭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再將這些地區視為“邊緣”,而是將其定位為中華文明吸收外來元素、進行內部再創造的核心區域。通過對特定地貌(如戈壁、綠洲)周圍聚落形態的考察,探究絲綢之路上的物質交換如何轉化為觀念與藝術的融閤。 第四篇章:未來的地景——人地關係的重塑與展望 在工業化與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對自然的改造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深度。本篇將探討現代技術如何挑戰傳統地理規律,並呼喚一種更具遠見的土地觀。 一、 城市化的“地理重構”:超級城市群的物質擴張 以長三角、珠三角為代錶的城市群,其擴張不僅是人口的集聚,更是對原有水文、地質條件的係統性重塑。本書將探討超大城市如何通過跨流域調水、深層地下水開采、以及大規模填海造地等工程,創造齣一種新型的“人造地貌”,以及這種人造地貌所隱藏的生態風險。 二、 氣候變化下的地理重構:脆弱性與適應性 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地理格局帶來瞭新的挑戰。例如,北方可能麵臨更嚴重的乾旱化,南方則麵臨更頻繁的極端降雨。我們將分析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糧食主産區的地理界限,如何迫使區域經濟結構和人口布局進行調整,並最終強調“理解腳下之地,方能規劃未來”的緊迫性。 結語:敬畏,方能緻遠 《山川風物錄》的終極目的,是培養一種深厚的“地理素養”——一種對我們生存環境的敬畏、理解與負責任的態度。大地沉默不語,但它的曆史與未來,都深藏於山川的紋理、河流的流嚮和風物的變遷之中。翻開此書,即是重新審視我們與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之間,那永恒而復雜的關係。它是一部獻給所有關心腳下山河的探索者、規劃者和生活者的沉思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最近偶然間翻到瞭一本叫做《藝韻流轉》的書,說是講一些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我一直對那些古老的東西懷揣著好奇,但又覺得它們似乎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這本書的開篇就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幅古畫,字裏行間透露著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曆史的長河中,感受著藝術的溫度。書中有一章專門探討瞭如何將傳統工藝融入現代設計,這一點對我啓發很大。我一直覺得,很多傳統文化之所以沒落,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適閤當下社會的方式去呈現它。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提供瞭很多思考,比如作者以一個服裝設計師的視角,分析瞭如何將傳統的刺綉技法,通過現代的剪裁和麵料,變成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時尚感的作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留白”藝術的論述,它不隻是一個技術層麵的概念,更是一種哲學,一種在喧囂中尋求寜靜的方式。讀到這裏,我突然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被忽略的美好,那些靜默卻有力量的存在。這本書的語言也很有特點,不像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反而更像是朋友在娓娓道來,有溫度,有共鳴。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讀完之後,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整體認知有瞭很大提升,不再是碎片化的瞭解,而是有瞭一個更宏觀的視角。這本書讓我覺得,傳統藝術並非冰冷的文物,而是鮮活的生命,等待我們去發掘,去續寫。

評分

手邊一本《光影碎片》最近著實讓我著迷。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攝影藝術的內心獨白”,聽起來就很有深度。我一直覺得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這麼簡單,它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一種情感的錶達。作者在書中分享瞭他許多關於拍攝的思考,比如如何去捕捉一個瞬間的情緒,如何通過構圖來講述一個故事,甚至是如何在光影的交織中找到人生的哲理。他提到過一個觀點,說好的照片是“有呼吸的”,這句話讓我反復咀嚼。我曾經嘗試過拍一些照片,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也許就是那種生命力吧。書中有很多關於黑白攝影的探討,作者認為黑白更能去除乾擾,直擊事物本質。他分析瞭幾幅經典的黑白肖像作品,從人物的眼神、錶情,到背景的虛實,每一個細節都解讀得鞭闢入裏。讀到這裏,我突然意識到,原來一張簡單的照片背後,蘊含著如此多的學問和情感。我還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瞬間即永恒”的論述,作者用一種非常詩意的方式,描述瞭他在某個清晨捕捉到的一縷陽光穿過樹葉的畫麵。他說,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瞭,一切都變得神聖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拍照,更重要的是它引導你去感受生活,去發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拍不齣好照片,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觀察,沒有用靈魂去感受。這本書就像一個老朋友,在默默地指引我,讓我重新審視我眼中的世界。

評分

我最近偶然間發現瞭一本名為《自然低語》的書,這本書描繪的是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聯係。我一直對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看不見的紗,無法真正與之融為一體。這本書的作者用非常樸實的語言,記錄瞭他多年來在山林間的行走和觀察。他筆下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草,都仿佛有瞭生命,有瞭靈魂。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寂靜”的章節,作者描述瞭在完全的寂靜中,聽到的風吹過樹葉的聲音,小溪流淌的聲音,甚至昆蟲爬行的細微聲響。他說,當你的心靜下來,你會聽到來自大自然最真實的聲音。這讓我聯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總是被各種噪音包圍,很少有機會去感受那份純粹的寜靜。書中還有一段關於“共生”的論述,作者通過觀察動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闡述瞭整個自然界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他舉例說,一種小鳥如何幫助一棵樹傳播種子,而一棵樹的蔭蔽又如何為小鳥提供棲息之地。這種精妙的平衡,讓我深深地敬畏大自然的神奇。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是單方麵的索取,而是平等的交流,甚至是融入。它教會我,用一顆謙卑的心去聆聽自然的聲音,去感受自然的脈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得到瞭淨化,仿佛洗去瞭塵世的喧囂,變得更加平和與寜靜。

評分

最近,我沉浸在一本叫做《建築的詩意》的書裏,它帶我走進瞭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直對建築藝術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它離我有些遙遠,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欣賞,而非細微的感受。這本書的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文的視角,解讀瞭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建築風格。他不僅僅在講述建築的結構和形式,更是在挖掘建築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文化和情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光與影”在建築中的運用。作者詳細闡述瞭,設計師如何利用自然光,在建築內部創造齣流動的空間和豐富的光影效果,讓冰冷的石材也充滿瞭生命力。他用非常生動的語言,描述瞭一個老教堂在不同時間段的光綫變化,陽光穿過彩色玻璃投下的斑斕色彩,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書中還有一章,專門探討瞭“材料的語言”,作者認為,不同的建築材料,本身就帶著獨特的質感和溫度,它們與環境互動,與時間對話,共同構成瞭建築的錶情。他分析瞭木材的溫潤、石材的堅毅、金屬的冷峻,以及它們在不同建築中的錶現。讀到這裏,我纔意識到,原來一棟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它承載著設計師的情感,也訴說著時代的變遷。這本書讓我對建築有瞭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從外部去審視,而是從內部去感受,去體會建築所傳達的詩意和哲學。它讓我明白,每一個偉大的建築,都是一段凝固的時光,一個無聲的故事。

評分

最近讀的一本《文字的魔力》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專注於文字的力量,探討瞭語言如何塑造我們的思想,以及如何通過精準的文字來影響他人。我一直認為,語言是非常強大的工具,但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全部潛力。作者從心理學、傳播學以及文學創作等多個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文字的奧秘。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意象”的講解,作者通過分析不同作傢筆下的意象,闡釋瞭文字如何能夠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比如,書中分析瞭杜甫詩歌中“月”的意象,是如何在不同的詩句中承載瞭思鄉、離愁、孤寂等多種情感。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耳目一新,原來我們熟悉的文字,可以有如此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書中還有一章講的是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作者列舉瞭許多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瞭為什麼有些話語能讓人心生暖意,而有些話語卻會引起誤解和衝突。他強調瞭“同理心”在溝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積極的語言來化解矛盾。讀到這裏,我反思瞭自己與傢人、朋友之間的溝通方式,發現自己常常忽略瞭對方的感受,過於直率反而造成瞭一些不必要的隔閡。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用平和的語調,點撥我如何在言語的世界裏遊刃有餘,如何讓自己的文字更有力量,更有溫度。

評分

學習中

評分

正版書, 價格便宜。送貨很快哦。

評分

學古箏很實用,很好。。。。。。。。。。

評分

給閨女買的,還沒開始練

評分

還行。。。。。。。。。。

評分

正版書, 價格便宜。送貨很快哦。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評分

okokokokok

評分

okokokokok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