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術通史:原始美術

世界美術通史:原始美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牛剋誠 著
圖書標籤:
  • 美術史
  • 世界美術史
  • 原始美術
  • 史前藝術
  • 藝術史
  • 文化藝術
  • 美術
  • 藝術
  • 曆史
  • 考古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19328
版次:1
商品編碼:1026078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6-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96
字數:159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原始藝術的本能,是把純粹的抽象作為在迷惘和不確定的世界萬物中,獲得慰藉的可能去追求的。《世界美術通史:原始美術》較全麵地介紹瞭歐洲史前美術和非洲、大洋洲、美洲原始美術的發展狀況,用巫術與宗教的文化視點剖析瞭遠古美術的創作主題,並結閤著繪刻的工具和材料,分析瞭原始藝術品的技法與風格。

作者簡介

牛剋誠,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198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係,畢業後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從事美術史研究。1994一1997年曾作為東京大學外國人客員研究員和日本文部省特聘海外藝術傢,在曰本從事學術考察。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國書畫研究與創作。學術專著有《色彩的中國繪畫》等。

目錄

第一部 歐洲史前美術
第一章 概說
第二章 舊石器時代美術
第1節 舊石器時代美術的分類
第2節 洞窟壁畫的發現
第3節 洞窟壁畫的分期
第4節 洞窟壁畫的工具與材料
第5節 洞窟壁畫的技法
第6節 洞窟壁畫技法的演進
第7節 洞窟壁畫的造型特色
第8節 洞窟壁畫的主題
第9節 巫術手段與操作
第10節 輪廓再造
第11節 洞窟壁畫的保存現狀
第12節 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第13節 拉斯科洞窟壁畫
第14節 崖凹美術
第15節 崖凹浮雕的功用
第16節 人物雕像
第17節 動物雕像
第18節 幾何紋樣
第19節 綫刻動物
第三章 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美術
第1節 中石器時代的生活和美術
第2節 列文特岩畫的分布和特徵
第3節 列文特岩畫的年代
第4節 新石器時代的生活與美術
第5節 漁獵與農耕美術的分野
第6節 伊比利亞圖式美術
第7節 漁獵民岩畫的主題
第8節 錶現技法和樣式
第9節 青銅時代的美術
第二部 非洲原始美術與王朝美術
第一章 史前岩畫
第1節 北非岩畫的時期劃分
第2節 北非及撒哈拉岩畫的技法
第3節 岩畫風格的演進
第4節 黑人祖先的作品
第5節 富拉尼人的作品
第6節 自足型圖像與非自足型圖像
第7節 岩畫的空間分布
第8節 岩畫所呈現的遠古生活
第9節 岩畫與遠古氣候
第二章 布須曼岩畫
第1節 布須曼人的生活
第2節 布須曼岩畫
第3節 布須曼岩畫的製作年代
第4節 布須曼岩畫的材料和技法
第5節 布須曼岩畫的樣式演進
第6節 布須曼岩畫中的情節 性畫麵
第三章 非洲近代民族原始美術
第1節 非洲近代民族原始美術概觀
第2節 民族美術與民族宗教
第3節 木雕的材料與刻製
第4節 木雕、麵具的造型特點
第5節 木雕、麵具的風格
第6節 麵具與儀式
第7節 情境中的藝術
第8節 木雕的功用
第四章 古代王朝美術
第1節 諾剋美術
第2節 伊費美術
第3節 貝寜美術
第三部 大洋洲、美洲原始美術
第一章 大洋洲原始美術
第1節 原始美術的宗教基礎
第2節 岩畫與樹皮畫
第3節 神聖空問的布置
第4節 風格與樣式
第二章 美洲原始美術
第1節 愛斯基摩原始美術
第2節 北美印第安人原始美術
第3節 墨西哥、中美洲原始美術
第4節 南美洲原始美術
後記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錄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本假設的、不包含“世界美術通史:原始美術”內容的圖書簡介。 --- 《世界美術通史:古典輝煌與中世紀的信仰》 本書聚焦於人類文明從古典時期(古希臘、古羅馬)的理性光輝,直至中世紀(拜占庭、羅馬式、哥特式)的虔誠精神的演變曆程。 導言:從神廟到教堂的跨越 本書是《世界美術通史》係列的第二捲,承接瞭對史前和早期文明(如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藝術的探討,將讀者的目光引嚮西方文明藝術形態的成熟與轉型。我們將深入剖析古希臘對“理想美”的極緻追求,古羅馬對實用性與宏偉氣勢的融閤,以及隨後在基督教主導下,藝術如何從追求人體的完美轉嚮錶達神聖的超越性。 我們不探討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亦不涉及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與巨石陣。本捲的起點,是愛琴海文明孕育齣的第一個理性藝術思潮,終點則是哥特式大教堂達到其結構與光影的巔峰時刻。 第一部分:古希臘——理性的光輝與人體崇拜(約公元前 8 世紀 – 公元前 1 世紀) 本部分將全麵梳理古希臘藝術在不同曆史階段的風格變遷,解析其背後的哲學思想與社會結構。 第一章:幾何與古風時期(Archaic Period) 本章首先考察希臘城邦建立初期(尤其是剋裏特和邁锡尼文明衰落之後)的藝術復興。我們將重點分析“科洛伊”(Kouros)和“科瑞”(Kore)雕像的僵硬形態,它們如何受到埃及藝術影響,並逐漸展現齣希臘人對人體正麵描繪的興趣。 陶器藝術的演變: 從幾何紋飾的嚴謹排列,過渡到黑繪法(Black-figure technique)中敘事性的增強。我們會詳細分析阿提卡陶器上所記錄的神話故事和日常生活場景。 建築初探: 早期多立剋柱式的齣現,強調力量感和樸拙的比例。對德爾斐和奧林匹亞早期神廟的結構分析。 第二章:古典盛期——和諧、比例與理想化(High Classical Period) 這是希臘藝術的黃金時代,以雅典衛城為中心。本章將深入剖析“古典語匯”的形成。 雕塑的革命: 我們將詳盡分析波留剋列特斯的《荷矛手》(The Doryphoros)及其“對位法”(Contrapposto)理論,這是對人體動態和平衡的首次科學化錶達。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上的浮雕群,如何將神祇描繪得既完美又具有人性光輝,探討“理想美”的哲學基礎。 建築的頂峰: 帕特農神廟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其宏大,更在於其視覺矯正(Entasis)的應用——如何通過微妙的弧度和傾斜來對抗人眼的錯覺,達到永恒的和諧。 第三章:希臘化時期——情感的爆發與地域風格 隨著亞曆山大大帝的東徵,希臘藝術不再局限於城邦的尺度,開始擁抱情感的張力和戲劇性。 風格的轉嚮: 探討雕塑如何從古典的剋製轉嚮晚期希臘化藝術的激情四溢。重點分析《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中對布料質感和動態捕捉的非凡技藝,以及《拉奧孔群像》中對痛苦和掙紮的極端錶現。 區域藝術中心: 考察佩加濛學派和羅得島學派對光影、肌肉和情緒的深入挖掘。 第二部分:古羅馬——實用主義、帝國與現實主義(約公元前 1 世紀 – 公元 5 世紀) 本部分將闡釋羅馬藝術如何繼承希臘的成就,並將其服務於帝國的政治宣傳和工程技術。 第四章:從共和到帝國——肖像的藝術 羅馬藝術的獨特貢獻在於其對肖像畫的極緻追求。 早期肖像: 探究共和時期對祖先遺像的推崇,如何形成一種近乎殘酷的“寫實主義”(Verism),強調人物的年齡、智慧與道德。 奧古斯都的形象塑造: 分析《奧古斯都胸像》和《奧古斯都駕戰車像》(Prima Porta)如何巧妙地融閤希臘式的理想化(以展現神性)與羅馬式的權威性(以展現世俗權力)。 第五章:建築與工程的奇跡 本書將重點分析羅馬人在材料科學和結構工程上的突破,這直接影響瞭其建築風格。 拱券、穹頂與混凝土: 詳細解析萬神殿(Pantheon)中巨大的無支撐穹頂如何可能,並分析其內部空間對“普世性”和“永恒性”的象徵意義。 公共建築與紀念性: 對古羅馬廣場(Fora)、浴場、劇院的布局與功能進行探討。重點分析圖拉真紀念柱(Trajan's Column)上的連續螺鏇形敘事浮雕,及其作為曆史記錄和帝國功績的展示功能。 第六章:壁畫與馬賽剋——裝飾與敘事 我們將轉嚮羅馬的室內裝飾藝術,重點考察龐貝和赫庫蘭尼姆遺址的發現。 龐貝壁畫的四個風格階段: 從模仿大理石的“鑲嵌風格”,到引入透視的“建築風格”,再到富有幻想色彩的“裝飾風格”,直至晚期的“神話風格”。這些壁畫為我們瞭解羅馬人的審美趣味提供瞭直接的窗口。 第三部分:中世紀的曙光——信仰的構建與藝術的轉型(約公元 4 世紀 – 14 世紀) 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和基督教的興起,藝術的重心從“人”轉嚮“神”,從“再現自然”轉嚮“象徵意義”。 第七章:拜占庭——神聖的光芒與平麵化 本章關注君士坦丁堡的藝術遺産,它如何成為東西方藝術的交匯點,並確立瞭早期基督教藝術的主導範式。 黃金的敘事: 分析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的建築宏偉,以及其內部馬賽剋所營造的“非物質化”空間。重點解讀黃金背景的意義——它不是天空,而是神聖的永恒。 聖像(Icons)的地位: 探討聖像畫的規範化製作過程,其僵硬的人物形象和前視姿態,如何服務於信徒與神祇之間的直接溝通,以及聖像破壞運動(Iconoclasm)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第八章:羅馬式藝術——修士的時代與朝聖之路 隨著封建製度的鞏固和朝聖活動的興盛,歐洲各地發展齣統一而穩固的建築風格。 厚重與防禦: 羅馬式教堂的特點是厚重的牆體、較小的開窗和半圓拱結構。我們將分析這種建築形式如何滿足軍事防禦的需要,同時也如何支撐沉重的石製拱頂。 雕塑的迴歸與教化: 雕塑重新迴到建築中,但不再追求古典的自然主義。重點分析蒂姆帕農(Tympanum,門楣)上的《最後的審判》浮雕,其扭麯、比例失當的形象如何有效地嚮文盲大眾傳達末日審判的恐怖與教義。 第九章:哥特式藝術——嚮上延伸的渴望 本書的收官部分聚焦於 12 世紀興起於法蘭西的哥特式藝術,它代錶瞭中世紀技術與精神追求的最高結閤。 結構革命: 尖拱、肋狀拱頂(Rib Vault)和飛扶壁(Flying Buttress)的組閤如何解放瞭牆體,使教堂得以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我們將詳細解讀沙特爾(Chartres)和亞眠(Amiens)大教堂的結構邏輯。 光綫的神學: 重點分析彩色玻璃窗的敘事功能與象徵意義。光綫如何成為“上帝之光”(Lux Nova)的載體,將外部世界與教堂內部的神聖空間徹底分離。 人性的萌芽: 哥特式雕塑(尤其在蘭斯和巴黎聖母院)開始展現齣對人體自然形態和溫和情感的重新關注,為即將到來的文藝復興埋下瞭伏筆。 本書通過對材料、結構、哲學與宗教語境的細緻解讀,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幅清晰的脈絡:從古典時代的對完美人體的探索,到中世紀對超越性真理的虔誠錶達,全麵展現西方藝術史的關鍵轉摺點。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的易讀性和信息密度達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沒有使用過多的晦澀的專業術語,即使是涉及復雜的符號學解讀,作者也能用日常的語言進行有效的引導。我尤其喜歡它在探討世界不同地區同時期藝術發展時的對比手法,這避免瞭將人類早期文明視為單一綫性發展的局限。那些關於裝飾藝術如何從生存需求中脫離齣來,發展齣純粹的審美價值的章節,讀起來令人拍案叫絕。它讓我意識到,藝術並非後來的“發明”,而是一個與人類心智一同誕生的同步過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人類最古老想象力的大門。

評分

這本書真是令人驚嘆,它帶我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藝術之旅。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生動,仿佛每一個古老的符號、每一塊粗獷的岩畫都在眼前鮮活起來。我特彆喜歡他對早期人類如何將世界觀和宇宙意識融入到他們的創作中的深入探討。比如,那些關於狩獵場景的描繪,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與自然力量溝通的儀式。書裏對不同地理區域原始藝術的比較分析尤其精彩,讓我看到瞭人類文明在不同環境下如何獨立發展齣相似的藝術語言。那幾章關於史前宗教信仰如何影響瞭雕塑和裝飾藝術的論述,邏輯嚴密,觀點新穎,讓我對“藝術的起源”有瞭全新的理解。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剛從一間古老的洞穴中走齣來,帶著滿身的塵土和對人類早期智慧的敬畏。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具有現代性,它將原始藝術置於人類社會、氣候變化乃至生理結構演變的宏大背景下進行審視。作者對於“人造物”的定義進行瞭拓寬,不再僅僅局限於雕像或壁畫,還包括瞭工具的形製和居住空間的布局,這讓我對“藝術”的邊界有瞭更廣闊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激發去思考,我們今天視為理所當然的審美標準,在數萬年前的祖先那裏是如何被構建起來的。書中關於身體裝飾和性徵錶達的分析尤其大膽和富有洞察力,它揭示瞭在遠古社會中,藝術與身份認同、社會等級的緊密聯係。這是一部充滿思辨性、能激發深刻反思的傑齣作品。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入佳境的。起初,我對這種宏大的曆史敘事感到有些壓力,但很快就被作者那種對“未知”的探索精神所吸引。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更著力於解釋“為什麼”和“如何發生”。那些關於人類認知發展如何直接轉化為藝術形式的論述,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思維框架。比如,書中對美索不達米亞早期陶器幾何圖案演變的分析,清晰地展示瞭從實用到審美的復雜過渡。作者的文筆非常具有畫麵感,讀起來不像是枯燥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手記。它成功地將那些遙遠的曆史碎片拼接成瞭一幅連貫而震撼的史詩畫捲。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它沒有拘泥於簡單的年代順序,而是側重於對特定主題和材料的深度挖掘。我欣賞作者對於不同媒介——從岩石到骨頭再到泥土——的藝術錶現力的細膩描摹。特彆是關於手模和腳印的研究部分,那種近乎於“簽名”的個人印記,讓我深思在那個時代個體意識是如何萌芽的。語言上,這本書保持瞭一種非常學術但又不失溫度的筆調,引用的考古發現和理論支持都非常紮實,查閱起來很有價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某些章節的圖版印刷質量略顯保守,如果能增加一些高分辨率的細節圖,對於理解復雜的構圖會更有幫助。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內容翔實、見解獨到的入門級和進階級都適用的優秀著作。

評分

書很好 送來的也很快 包裝完好

評分

紙張很好,喜歡的原始美術

評分

有些話不得不說,在京東購物也有兩年多的時間瞭,下訂單至少也有幾十次,每次購物的心情可以說都是比較愉快的。唯獨這次網購體驗十分糟糕,讓人覺得相當惡劣。

評分

喜歡。

評分

在原始社會裏,藝術的目的首先是為瞭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而産生的,它們不是一開始就被當作純粹的藝術品,而是當作有明確用途的東西。所以産生瞭多種關於藝術起源的理論。

評分

要閤理地解釋藝術的起源在某種意義上說恐怕比解釋人類的起源更為睏難。考古學傢可以根據挖掘的實物論證人類發生發展的過程,而藝術的創造是一種在客觀實踐基礎上的主觀思維的過程。藝術品已經被創造齣來,連創造者自己都很難說清創作衝動是來源於主客觀的哪一種因素。所以,關於藝術起源有很多種說法。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評分

西方美術史-古代美術

評分

因為宗教對埃及的影響很大,埃及人是虔誠的宗教信徒,甚至法老也必須藉助宗教的力量來統治國傢。埃及人相信“靈魂永生”,認為人在肉體死後,靈魂不滅,隻要屍體保存完好,靈魂可以得到永生。因此,當時的雕塑傢被認為是能讓人永生的人,藝術受宗教的影響很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