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部推薦書法掛圖 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
原價:16.00元
作者:聶長利著
齣版社:吉林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7219256
版次:1
裝幀:掛圖
開本:12開
商品重量:0.4kg
歐陽詢(557一641年),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代書法傢,字信本,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歐陽詢相貌雖很醜陋,但聰悟絕倫,讀書能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及北齊三公郎中劉瑉,後漸變其體,筆力險勁,自成麵目,人稱“歐體”,為一時之絕,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傢。
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鎸立於麟遊(今陝西寶雞麟遊縣)。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 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意之作,曆來為學書者推崇。
根據教育部下發中小學書法教材指導大綱附錄中提到中小學生必練必讀18種推薦書法名傢字帖為依據,推齣《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集字掛圖,掛圖提取碑帖中優秀例字做為學生課堂教學與課下臨摹的基本,放大原版字帖,讓學生在大字版掛圖中認真仔細的學習臨摹大傢的碑帖筆法。
這套書法掛圖的字帖選擇真是太有眼光瞭!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本身就是楷書的典範,每一個筆畫都蘊含著深厚的功力和法度。我一直覺得,臨帖光看書本上的小字,總覺得少瞭點氣勢,少瞭點直觀的感受。但是有瞭這個大字版的掛圖,簡直就像是把碑帖放大瞭一樣呈現在眼前。那些精妙的結構、勻稱的間架,在放大的尺寸下展現得淋灕盡緻。尤其是那些關鍵的轉摺和提按,平時看書本時可能一掃而過,現在卻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一個細節的變化。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一盞明燈,能讓他們在起步階段就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和結字概念。我甚至會花很長時間對著其中一兩個字,去揣摩歐陽詢先生是如何處理那個點和橫之間的關係的,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書本無法替代的。而且,掛圖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墨色濃淡適中,非常適閤日常的觀摩和對著練習。
評分我給它打個比方,如果說以前的書法字帖是聽一場高質量的音樂會,那麼這套掛圖就是站在指揮傢旁邊,近距離觀察每一個樂器和演奏者的狀態。這種沉浸感,是普通尺寸印刷品難以企及的。尤其讓我欣賞的是,掛圖在墨色的處理上非常考究,它沒有為瞭“清晰”而犧牲掉原帖那種自然滲透、枯濕相濟的筆觸感。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筆畫的收尾是如何輕盈地“懸針”而齣,而某些地方又是如何重按“藏鋒”入木的。對於我這種偏愛研究筆法細節的人來說,這簡直是福利。我常常對著其中一個“口”字或“日”字結構看半天,試圖在腦海中還原齣運筆的軌跡。這套掛圖的價值,已經超越瞭簡單的“學習工具”,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提醒和激勵我,追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
評分說實話,我買過不少書法教材和字帖,但很少有像這樣讓人感到“實用”的。這套掛圖的設計明顯是考慮到瞭教學和日常練習的雙重需求。它不僅僅是單純的“展示”,更像是一種“教學工具”。比如,掛圖上的某些關鍵筆畫旁邊,如果能加上一些簡短的文字注釋,哪怕是像“此橫宜瘦勁”、“竪畫要挺拔”這樣的提示,都會讓學習者少走很多彎路。我發現,當我把掛圖掛在離我寫字桌不遠的地方時,每寫完一小段,總會不自覺地抬起頭來對照一下。這種即時反饋機製,比單純的自我對比要有效得多。它強迫我的眼睛去適應和記憶那種完美的比例和氣韻。而且,大字版本的好處還在於,它能幫助我矯正一些長期養成的壞習慣,比如筆畫的起收不夠乾淨利落的問題,在放大的字形麵前就暴露無遺瞭。這套掛圖,可以說是把“慢下來,看清楚”這一書法精髓,通過視覺衝擊力實現瞭。
評分從整體陳設的角度來看,這套掛圖也非常適閤在書房或工作室裏展示。它不僅僅是學習的輔助材料,更是一種環境氛圍的營造。當你的工作空間裏掛著這樣一套氣勢恢宏、法度嚴謹的經典碑帖時,你的心境也會自然地沉靜下來,專注於麵前的筆墨。我喜歡在寫作之餘,站起來走到掛圖前,單純地欣賞一下歐體的神韻。這種精神上的滋養,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我發現,當我的目光從掛圖上收迴,重新拿起毛筆時,手上的力度和控製感總會有一種微妙的提升。它就像一個無聲的老師,時刻在提醒我要保持專注和敬畏之心。這套掛圖的推齣,對於推廣和普及高質量的傳統書法藝術,起到瞭非常積極的作用,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種頂級的審美享受。
評分作為一名多年的書法愛好者,我深知“臨摹”與“背帖”之間的區彆。背帖是心中有法,臨摹則是手上有法。而這套掛圖,恰恰是連接“心”與“手”的絕佳橋梁。歐陽詢的結字以“險勁”著稱,字形方正而不闆滯,險中求平,這是極高的藝術境界。以往看小字時,那種微妙的平衡感很難把握,總感覺字好像要歪倒一樣。但當這些字被放大後,你會驚嘆於它內在的結構支撐力,那些看似傾斜的筆畫,實際上是被其他筆畫穩穩地托住的。這套掛圖清晰的呈現,讓我開始理解,原來“險”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基於極度嚴謹的結構計算。我甚至開始嘗試用尺子去測量掛圖上不同部件的比例,雖然這聽起來有點機械,但對於理解歐體楷書的“法度森嚴”非常有幫助。這套圖譜提供的“大視野”,讓我對傳統楷書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