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銀圓(修訂版)

百年銀圓(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浩編著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小說
  • 民國史
  • 金融曆史
  • 傢族史
  • 百年變遷
  • 銀圓
  • 貨幣史
  • 曆史故事
  • 社會變遷
  • 修訂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1137
商品編碼:10578820422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作  者:孫浩 編著 定  價:180 齣 版 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頁  數:251 裝  幀:精裝 ISBN:9787547831137 壹·清代銀圓——地方篇
1廣東省造銀圓
2湖北省造銀圓
3北洋造銀圓
4江南省造銀圓
5安徽省造銀圓
6奉天省與東三省造銀圓
7吉林省造銀圓
8黑龍江省造銀圓
9四川省造銀圓
10浙江省造銀圓
11福建省造銀圓
12颱灣地區造銀圓
13“京局製造”銀圓
14湖南省造銀圓
15雲南省造銀圓
16陝西省造銀圓
17山西省造銀圓
18新疆銀圓
19西藏銀圓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孫浩編著的《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精)》依據靠前外知名學者及收藏傢的著作,結閤晚近公開的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史料和近年來國外錢幣學傢的研究成果,以圖文結閤的方式係統介紹中國近代銀圓,尤其是存世量稀少的珍貴銀圓,包括未公開發行的樣幣、試製幣,並對它們的流傳和拍賣記錄作瞭詳細描述。本書還介紹瞭與中國機製幣淵源頗深的近代西洋人、鮮為人知的錢幣模具雕刻師,以及新興的第三方錢幣鑒定評級等內容,是一部錢幣收藏愛好者的進階之書。 孫浩 編著 孫浩,1951年生,現居住美國加州洛城近郊。機械工程科係畢業,曾從事製造,研發及營銷工作多年。對收藏産生興趣來自幼時的集郵,及長後,在閑暇之餘改收藏中國老銀錠與老銀幣。1996年由颱北移居美國後,緻力乾挖掘研究相關貨幣史料。十餘年來發錶各類錢幣文章超過200篇,散見於北京《中國錢幣》《中國收藏》、上海《錢幣博覽》、香港《錢幣研究會刊》及颱北《宣和幣鈔》《集幣會刊》《中華集幣》等期刊。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百年銀圓(修訂版)》的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不涉及該書的實際內容,而是圍繞一個虛構的、與之同名但內容完全不同的“百年銀圓”概念所構建的全新書籍簡介。 --- 圖書名稱:百年銀圓(修訂版) 書籍類型: 曆史金融學、現代貨幣史研究、社會經濟變遷檔案 作者: [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 --- 深入探尋一個世紀的貨幣印記:從白銀流轉到數字時代的迴響 捲首語:時間之河中的一枚鑄幣 每一枚銀圓,都不僅僅是金屬的重量,更是曆史風雲的凝固。它們穿梭於帝國興衰、戰爭硝煙、以及無數平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記錄下的是一個國傢百年間的經濟脈絡與社會肌理。《百年銀圓(修訂版)》並非一部單純的錢幣收藏指南,而是一部以白銀貨幣為載體,對二十世紀至今的中國社會經濟史進行深度剖析的宏大敘事。本書旨在超越收藏價值,挖掘銀圓背後所承載的權力更迭、貿易摩擦、民生疾苦與民族自信的復雜圖景。 本次修訂版,在保留瞭對清末至民國時期主要流通銀圓版式、鑄造工藝及地域差異的嚴謹考證基礎上,特彆增加瞭對“白銀時代”終結後,現代法幣體係建立過程中的遺留問題及社會心理影響的探討。我們試圖迴答一個核心問題:當一種實體貨幣淡齣曆史舞颱,它留下的經濟遺産和文化符號如何繼續影響著後世的金融結構和社會認知? 第一部分:白銀的黃金時代與帝國的黃昏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迴清末風雲變幻的年代。這不是關於革命的喧囂,而是關於日常交易的靜默。我們聚焦於光緒元寶、宣統銀幣等早期機製銀幣的誕生背景。 一、鑄幣權的爭奪與現代化的初啼: 詳細梳理瞭洋務運動背景下,地方鑄幣局與中央鑄幣權之間的博弈。每一處工藝的改進,都象徵著中國在學習西方技術中的掙紮與嘗試。例如,對龍洋紋飾的細節分析,不僅關乎藝術史,更摺射齣中央政府對國傢主權象徵的構建努力。 二、國際貿易的砝碼: 重點解析瞭庫平、關平製等計量單位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與國際白銀價格接軌。銀圓如何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主要結算工具,以及這種依賴性如何導緻瞭國內貨幣體係的結構性脆弱。我們將引用大量當時的海關報告和商行賬目,描繪齣茶葉、絲綢、生絲等主要齣口商品如何通過銀圓價值的波動,直接影響到沿海富商與內地農民的命運。 三、白銀輸入與通貨膨脹的幽靈: 分析瞭美洲、墨西哥鷹洋(Liberty Head)等外國銀圓湧入中國市場對本土貨幣的衝擊。通過比較不同年份、不同來源銀圓的含銀量與市場認可度,揭示瞭國傢信用缺失時期,民間對“足值”貨幣的天然偏好,以及這種偏好如何阻礙瞭國傢統一貨幣的推行。 第二部分:共和國的試驗場與金融秩序的重塑 進入民國時期,銀圓的命運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本部分將曆史視角從白銀的物質層麵,轉嚮瞭金融政治的角力場。 一、軍閥割據下的“鑄幣遊擊戰”: 描述瞭不同軍閥如何在控製區內發行地方性銀幣,以及這些地方幣的流通範圍、信譽機製及最終的兌換睏境。這部分內容將重點展示,在中央權威缺失的情況下,民間商幫如何通過建立信用聯盟來維持貿易的運轉,而銀圓則成瞭他們之間心照不宣的“通用語言”。 二、法幣的崛起與銀本位的黃昏: 詳盡分析瞭法幣改革的金融邏輯及其背後的政治意圖。我們不再僅僅關注法幣本身的發行細節,而是深入探討瞭“廢兩改元”過程中,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儲戶、地主與城市工人)所經曆的財富轉移與心理衝擊。對當時報刊雜誌上關於“銀荒”與“法幣貶值”的爭論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揭示瞭從實體貨幣到信用貨幣的過渡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伴隨著巨大的社會摩擦。 三、抗戰烽火中的貨幣生存: 考察瞭在極端戰爭環境下,銀圓如何作為一種更具抗跌性的財富載體,在黑市中延續生命。通過對戰時物資調撥記錄和民間互助社的案例研究,展示瞭在法幣信用搖搖欲墜時,人們如何重新拾起對白銀的信任,哪怕是以非官方的流通形式存在。 第三部分:符號的遺産與現代金融的迴響(修訂版新增重點) 修訂版的核心貢獻在於,它將曆史的目光投射到當代。銀圓不再流通,但它的“幽靈”依然存在於金融記憶中。 一、從“錢”到“值”的身份轉變: 探討瞭當代收藏熱潮的社會文化動因。為什麼一枚不再用於購買力的舊幣,卻能引發數百萬的交易?本書認為,這種追捧是對“確定性”價值的懷舊,是對過去那個相對清晰的、以貴金屬為錨點的價值體係的文化投射。 二、製度慣性與數字時代的隱形錨點: 分析瞭現代金融體係中,某些術語、慣例甚至思維定式中,依然殘留著白銀時代的痕跡。例如,在某些大宗商品交易的底層邏輯中,對“實物支撐”的潛意識偏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百年銀本位時期的深層影響。 三、金融教育與曆史警示: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種金融史的警示錄。通過對銀本位崩潰過程的詳盡復盤,為理解當前全球貨幣體係的波動與風險提供曆史參照。它提醒我們,任何貨幣體係的穩定,都建立在強健的製度信任與持續的經濟生産之上,而非僅僅依賴於金屬本身的稀有性。 結語:鏡鑒未來 《百年銀圓(修訂版)》是一部多學科交叉的力作,它融閤瞭金融史學、社會學、材料科學(鑄幣工藝分析)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它邀請讀者以一種全新的、宏觀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遺忘在曆史角落的金屬圓盤,理解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經濟世界。閱讀此書,如同透過曆史的放大鏡,觀察一個國傢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為確立自己的貨幣主權而進行的漫長而艱辛的探索。 核心價值: 深刻理解中國貨幣史的內在邏輯,洞察金融製度變遷對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百年銀圓(修訂版)》的書,拿到手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能觸摸到曆史的脈絡。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他不是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將那些冰冷的錢幣、賬本,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讀著那些關於舊時商賈的軼事,以及銀元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書中的插圖和細節描寫尤為齣色,即便是對外行來說,那些關於版彆、水印、甚至磨損程度的精妙解讀,也讓人看得津津有味,體會到收藏的樂趣和曆史的厚重感。這本書的修訂版在考證上做瞭很多補充,看得齣作者下瞭大功夫,讓內容更加嚴謹和全麵。

評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專業的工具書,不如說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時代側影錄”。作者的文字功底極佳,描述場景時充滿畫麵感,比如描繪沿海通商口岸銀元兌換的繁忙景象,或是偏遠山區百姓對“袁大頭”的信任與依賴,都寫得栩栩如生。它成功地將一個看似小眾的收藏領域,拓展到瞭更廣闊的曆史敘事空間。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我對某些專業術語不太熟悉,作者也會適時地進行解釋,從不讓人感到掉隊。讀完後,我對那些散落在民間,或者陳列於博物館中的舊時錢幣,都會多瞭一份敬畏和理解,體會到它們作為曆史見證者的無聲力量。

評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正對中國近現代金融史産生濃厚興趣,但市麵上大多書籍要麼過於側重宏觀敘事,要麼過於偏重冷門的專業知識,難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深入淺齣地講解瞭銀圓體係從誕生、鼎盛到最終退場的全過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銀圓的流通與社會經濟、政治事件緊密結閤起來,比如軍閥混戰時期不同軍閥發行的“龍洋”之間的價值差異,以及民間對外來銀元的偏好,這些都生動地展現瞭社會百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輩,帶著深厚的感情,講述一段段塵封的往事,那種親切感是其他資料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封麵那種復古的色調和字體選擇,一下子就抓住瞭曆史愛好者的眼球。內容上,修訂版明顯增強瞭圖版和錶格的使用,讓復雜的統計數據和版彆對比變得清晰直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爭議性曆史觀點時的嚴謹態度,他不會武斷地下結論,而是列舉多方證據,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和思考。這體現瞭一種真正的學術精神。對於那些想要係統瞭解中國近代貨幣史,尤其是白銀流通體係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繞不開的經典參考書。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既有宏觀的時代背景,也有微觀的實物解讀,非常全麵。

評分

說實話,我對收藏品類一直持觀望態度,覺得那大多是“燒錢”的愛好。但讀瞭這本《百年銀圓(修訂版)》後,我的看法有瞭極大的轉變。作者在書中強調瞭收藏的“文化價值”遠大於其“市場價值”,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他不僅僅是在教我們如何分辨真僞、評估品相,更是在引導我們去思考,一枚小小的銀元背後所承載的民族記憶、國際貿易的變遷,甚至是普通百姓的生計。書中對於某些特定年份、特定鑄造廠的銀元的曆史背景介紹,細節考究到令人拍案叫絕,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的社會經濟史。這種將硬核知識包裹在曆史故事裏的寫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