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歐陽平凱,鬍永紅,姚忠 著
圖書標籤:
  • 生物分離
  • 分離工程
  • 生物工程
  • 生物技術
  • 化工原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規劃教材
  • 生物化學
  • 製藥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076533
版次:2
商品編碼:102802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教材保留瞭初版的基本構架和主要內容,兼顧瞭應用技術的廣泛性、新穎性、前沿性和實用性,除瞭對各種分離過程(過濾、離心與沉降、細胞破碎、萃取、吸附與離子交換、色譜分離、沉析、膜分離、結晶、乾燥及輔助操作)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全麵介紹外,還注重基本概念的闡述、數學工具的應用及放大過程分析,這有助手引導讀者進一步係統、深入地學習和思考生物分離技術所涉及的科學問題。為瞭便乾讀者閱讀,《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2版)》仍然將生物分離的一般過程分為4個步驟,即不溶物的去除、産物粗分離、産物純化及産品精製,將已有的和新近發展起來的新型分離技術進行瞭分類,以單元操作的方式逐一介紹,並列舉瞭大量實例。
《生物分離原理及技術(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教師和相關産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1 緒論1
1.1 生物分離工程的曆史及其應用1
1.2 生物分離過程的特點1
1.3 生物分離技術的發展趨勢3

2 過濾4
2.1 過濾的基本概念4
2.2 關於過濾的一般情況10
2.2.1 不可壓縮濾餅10
2.2.2 可壓縮濾餅11
2.3 連續鏇轉式真空抽濾機的操作原理12
2.3.1 濾餅的形成13
2.3.2 濾餅的洗滌13
2.4 過濾的設備及其結構14
2.4.1 過濾設備的分類14
2.4.2 過濾設備的選擇15
2.4.3 過濾介質16
2.4.4 典型過濾設備的種類和結構18
習題21

3 離心與沉降22
3.1 顆粒的沉降22
3.2 重力沉降式固液分離設備24
3.2.1 矩形水平流動池24
3.2.2 圓形水平流動池24
3.2.3 垂直流動式沉降池25
3.2.4 斜闆式沉降池25
3.3 離心式沉降分離設備及其原理26
3.3.1 管式離心機27
3.3.2 碟片式離心機28
3.4 離心分離過程的放大31
3.5 離心過濾分離過程分析及其設備33
3.5.1 離心過濾分離過程分析33
3.5.2 離心過濾設備34
習題36

4 細胞破碎37
4.1 細胞壁37
4.2 化學破碎法38
4.2.1 滲透衝擊法39
4.2.2 增溶法39
4.2.3 脂溶法40
4.3 機械破碎40
4.4 其他破碎方法43
習題44

5 萃取45
5.1 萃取分離原理45
5.2 單級萃取49
5.3 多級逆流萃取過程51
5.4 微分萃取操作53
5.4.1 微分萃取設備簡介53
5.4.2 微分萃取過程的解析計算法54
5.5 液-液萃取設備與流程55
5.6 固體浸取57
5.6.1 固體浸取的原理與計算58
5.6.2 浸取設備59
5.7 超臨界流體萃取62
5.7.1 超臨界流體的性質62
5.7.2 超臨界流體萃取過程64
5.7.3 超臨界流體萃取的應用66
5.8 雙水相萃取69
5.8.1 雙水相萃取法概述69
5.8.2 影響雙水相萃取的因素72
5.8.3 雙水相萃取的應用75
5.9 反膠團萃取77
習題79

6 吸附與離子交換80
6.1 吸附類型80
6.1.1 物理吸附80
6.1.2 化學吸附81
6.1.3 交換吸附81
6.2 常用吸附劑81
6.2.1 活性炭81
6.2.2 活性炭縴維82
6.2.3 球形炭化樹脂82
6.2.4 大孔網狀聚閤物吸附劑82
6.3 吸附等溫綫85
6.4 影響吸附的因素86
6.4.1 吸附劑的性質86
6.4.2 吸附質的性質86
6.4.3 溫度87
6.4.4 溶液pH值87
6.4.5 鹽的濃度87
6.4.6 吸附物濃度與吸附劑用量87
6.5 親和吸附88
6.5.1 親和吸附原理88
6.5.2 親和吸附的特點88
6.5.3 親和吸附載體89
6.5.4 影響吸附劑親和力的因素94
6.6 間歇吸附95
6.7 連續攪拌吸附96
6.8 固定床吸附過程分析97
6.9 離子交換101
6.9.1 離子交換的基本概念101
6.9.2 離子交換樹脂的分類102
6.9.3 離子交換樹脂的命名112
6.9.4 離子交換樹脂的製備112
6.9.5 離子交換樹脂的理化性能116
6.9.6 離子交換過程理論119
6.9.7 離子交換的選擇性125
6.9.8 偶極離子吸附130
6.9.9 離子交換操作方法131
6.9.10 軟水與無鹽水的製備134
6.9.11 離子交換提取蛋白質136
習題139

7 色譜分離法140
7.1 色譜分離法分類140
7.2 色譜分離基本概念140
7.2.1 分配係數141
7.2.2 阻滯因子Rf142
7.2.3 洗脫容積Ve142
7.2.4 色譜法的塔闆理論143
7.2.5 色譜分離迴收率和純度143
7.3 吸附色譜法146
7.3.1 吸附色譜法的基本原理146
7.3.2 吸附劑147
7.3.3 展開劑150
7.3.4 應用舉例153
7.4 分配色譜法153
7.4.1 載體153
7.4.2 分配色譜的展開劑選擇153
7.4.3 應用舉例154
7.5 離子交換色譜法154
7.5.1 離子交換色譜法對樹脂的要求154
7.5.2 應用舉例155
7.6 凝膠色譜法156
7.6.1 基本原理156
7.6.2 凝膠色譜的特點156
7.6.3 凝膠的結構和性質157
7.6.4 應用舉例162
7.7 紙色譜法163
7.7.1 濾紙163
7.7.2 展開劑164
7.7.3 紙色譜操作方法164
7.8 薄層色譜法166
7.8.1 薄層色譜法的特點166
7.8.2 薄層色譜法的操作167
7.9 高壓液相色譜169
7.9.1 高壓液相色譜分離方法的原理169
7.9.2 製備性高壓液相色譜170
7.10 蛋白質分離常用的色譜法171
7.10.1 免疫親和色譜法171
7.10.2 疏水作用色譜法172
7.10.3 金屬螯閤色譜法173
7.10.4 共價作用色譜法174
7.11 柱色譜的工業放大175
7.11.1 利用放大準則確定色譜柱的初始規格175
7.1 1.2 凝膠排阻色譜的放大176
習題180

8 沉析181
8.1 鹽析181
8.1.1 鹽析原理181
8.1.2 鹽析用鹽的選擇183
8.1.3 影響鹽析的因素184
8.1.4 鹽析操作185
8.2 有機溶劑沉析186
8.2.1 有機溶劑沉析原理186
8.2.2 沉析溶劑的選擇187
8.2.3 影響有機溶劑沉析的因素188
8.3 等電點沉析法189
8.3.1 等電點沉析原理189
8.3.2 等電點沉析操作189
8.4 其他沉析法190
8.4.1 水溶性非離子型多聚物沉析劑190
8.4.2 生成鹽類復閤物的沉析劑190
8.4.3 離子型錶麵活性劑192
8.4.4 離子型多聚物沉析劑192
8.4.5 氨基酸類沉析劑192
8.4.6 分離核酸用沉析劑192
8.4.7 分離黏多糖的沉析劑192
8.4.8 選擇變性沉析法192
8.5 大規模沉析193
8.5.1 初步混閤193
8.5.2 起晶194
8.5.3 擴散控製晶體生長階段194
8.5.4 對流沉析195
8.5.5 絮凝階段195
習題197

9 膜分離198
9.1 概述198
9.2 基本的膜分離過程199
9.3 膜通量199
9.4 滲透壓的計算200
9.5 影響膜通量的主要因素203
9.6 超濾205
9.6.1 超濾膜206
9.6.2 超濾裝置210
9.6.3 超濾過程分析214
9.6.4 超濾的應用216
習題217

10 結晶218
10.1 結晶過程的分析218
10.2 過飽和溶液的形成219
10.2.1 熱飽和溶液冷卻219
10.2.2 部分溶劑蒸發220
10.2.3 真空蒸發冷卻法220
10.2.4 化學反應結晶方法220
10.2.5 鹽析法220
10.3 晶核的形成220
10.3.1 臨界半徑及形核功221
10.3.2 臨界半徑與過冷度222
10.3.3 成核速率222
10.3.4 工業起晶法223
10.3.5 晶種控製224
10.4 晶體的生長224
10.4.1 晶體生長的擴散學說及速度225
10.4.2 影響晶體生長速率的因素226
10.5 晶體純度的計算226
10.6 晶體大小分布227
10.6.1 晶體群體密度227
10.6.2 連續結晶過程的晶群密度分布228
10.6.3 晶體大小229
10.7 間歇結晶過程分析232
10.8 提高晶體質量的方法234
10.8.1 晶體大小234
10.8.2 晶體形狀235
10.8.3 晶體純度236
10.8.4 晶體結塊236
10.8.5 重結晶237
習題238

11 乾燥239
11.1 乾燥的基本概念239
11.1.1 乾燥操作的流程239
11.1.2 物料內所含水分的種類239
11.2 乾燥過程分析241
11.2.1 乾燥麯綫241
11.2.2 乾燥速率麯綫242
11.2.3 恒速乾燥階段242
11.2.4 降速乾燥階段242
11.3 乾燥過程基本計算242
11.3.1 水分蒸發量243
11.3.2 乾燥空氣用量的計算244
11.4 乾燥的副作用246
11.5 乾燥設備的分類與選擇原則247
11.5.1 乾燥設備分類的目的247
11.5.2 乾燥裝置的不同分類法247
11.5.3 乾燥設備選擇的原則247
11.6 乾燥設備250
11.6.1 箱式乾燥設備250
11.6.2 氣流乾燥設備251
11.6.3 噴霧乾燥設備253
11.6.4 流化床乾燥設備254
11.6.5 紅外綫乾燥255
11.6.6 微波乾燥255
11.6.7 噴動床乾燥設備256
11.6.8 冷凍乾燥器257
11.6.9 適用於膏糊狀物料乾燥的設備259

12 輔助操作262
12.1 水質及熱原的去除262
12.1.1 水質與供水262
12.1.2 熱原及其去除方法264
12.2 溶劑迴收265
12.3 廢物處理266
12.4 生物安全性266
參考文獻268

精彩書摘

1 緒論
1.1 生物分離工程的曆史及其應用
生物分離工程是從微生物、動植物細胞及其生物化學産物中提取有用物質的技術。就利用與培養動植物細胞及微生物的一般意義而言,産業部門利用生物分離技術已有幾百年的曆史。例如,16世紀人們發明瞭用水蒸氣蒸餾從鮮花與香草中提取天然香料的方法;而從牛奶中提取奶酪的曆史則更早。近代生物分離技術是在歐洲工業革命以後逐漸發展形成的,最早的開發是由於發酵製酒精以及有機酸分離提取的需要,從産物含量較高的發酵液製備成品。到20世紀40年代初,大規模深層發酵生産抗生素,反應粗産物的純度較低,而最終産品要求的純度卻極高。近年來發展的新型生物技術包括利用基因工程菌生産人造胰島素,人與動物疫苗等産品,某些粗産物的含量極低,而對分離所得最終産物的要求卻更高瞭。因而,生物分離工程技術與裝備的發展日趨復雜與完善。圖1-1是利用酶工程方法生産齣蘋果酸的分離提取流程。
生物分離工程技術廣泛應用於食品、發酵、輕工、醫藥等領域的産品分離及提純。另外,環境工程中汙水的淨化與有效成分的迴收,也常采用生物分離技術。一般而言,工業生物技術可分為三個過程,即前處理、生物反應過程、生物分離過程。
綜上所述,生物分離過程是生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極為重要的過程環節之一。
1.2 生物分離過程的特點
生物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産品的品種很多,如果說典型的石化産品大約有100種左右,則典型的製藥工業産品至少有200種,其中很多需要用生物化學方法來轉化。
錶1-1列齣瞭某些成熟的發酵工業製造的化學産品品種數,該錶尚未包括近10年來許多新開發齣來的諸如基因工程胰島素、人工動物用疫苗、激素以及乾擾素等新産品。分離手段多種多樣,與化學工業常用的方法相比較(見錶1-2),可以看齣化工傳統分離方法在生物分離工程中80%以上是有效的。生物分離技術的工業化隻有經過小規模的試驗、中間試驗以及技術經濟的可行性分析,纔能放大到工業規模進行生産。

前言/序言

目前,人們已經從天然生物物質或人工生物細胞中發現瞭大量的化學物質,其中有些因為不能進行有效的工業分離而被白白浪費掉。由此可以預見,今後十年內,化工技術在生物科學領域中的重點應用將是生物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生物分離工程的重要性不僅因為生物分離過程是工業生物技術中最後獲得産品的必要環節,而且還因為生物分離過程的成本、效益在整個生物工廠的技術經濟分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外,生物分離過程本身可以産生獨立的成品,譬如用天然生物物質分離製取澱粉、糖、蛋白質、香精及其他各種化學品。生物分離技術已經具有瞭上百年的發展曆史,形成瞭一些傳統的輕化工産業體係。
鑒於生物分離技術應用的廣泛性,本書以單元操作的方式介紹現代生物分離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實踐,並列舉瞭大量實例,希望從事生化工藝技術的讀者在閱讀本書後能有所收益。
中國科學院院士時鈞教授對本書的編寫給予瞭熱情的關心和鼓勵,肖人卓教授審閱瞭全稿,同時許誠潔同誌對本書的齣版給予瞭大力支持。在此,謹錶示誠摯的謝意。 歐陽平凱 鬍永紅 1997年2月
現代生物製藥工藝優化與質量控製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闡述瞭現代生物製藥領域中,從早期研發到商業化生産各個階段所涉及的關鍵工藝優化策略與嚴格的質量控製體係。全書緊密圍繞提高生物製品收率、確保産品均一性和穩定性、符閤全球監管要求這三大核心目標展開。內容涵蓋瞭細胞株開發、上遊發酵/培養過程控製、復雜的分離純化技術、以及最終的製劑灌裝與穩定性研究等全流程。尤其側重於引入前沿的計算生物學工具在工藝放大和參數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基於風險評估(QbD)的質量保證體係構建。 第一部分:生物製藥上遊過程的精細化管理 第一章:細胞培養係統的生物學基礎與優化 本章深入探討瞭哺乳動物細胞、酵母、細菌等主要生物反應器載體的生理特性、代謝途徑及其對目標蛋白錶達的影響。重點分析瞭培養基設計的優化策略,包括氨基酸代謝調控、微量元素補充的精準化,以及無血清、化學成分明確培養基的應用。詳細闡述瞭生物反應器設計參數(如剪切力、氧傳遞速率、pH控製精度)如何影響細胞生長和産物質量。引入瞭在綫監測技術(如拉曼光譜、生物傳感器)在實時過程分析(PAT)中的應用,旨在實現培養過程的閉環控製,最大化生物利用度。 第二章:發酵過程的放大效應與過程強化 針對微生物發酵過程,本章剖析瞭從實驗室規模到中試乃至商業化生産過程中常見的放大效應(Scale-up Effects),包括混閤效率的下降、傳熱傳質速率的變化等工程挑戰。詳細介紹瞭通氣攪拌式反應器(Stirred Tank Reactor, STR)與氣升式反應器(Airlift Reactor)的適用性比較,以及流體動力學模擬(CFD)在預測反應器內部流場、優化攪拌槳型式和轉速方麵的應用。此外,探討瞭連續發酵、高密度發酵等過程強化技術在提升空間時間收率中的潛力。 第三章:上遊過程的質量屬性定義與監控 將“産品質量源於過程”(Quality by Design, QbD)的理念應用於上遊環節。本章指導讀者如何識彆關鍵工藝參數(CPP)和關鍵質量屬性(CMA),並建立風險矩陣。內容包括宿主細胞蛋白(HCP)、宿主細胞DNA(HCD)的清除潛力評估、目標蛋白的糖基化譜、二硫鍵形成等關鍵結構特徵在培養階段的初步控製。強調瞭批次間一緻性(Batch-to-Batch Consistency)的驗證方法。 第二部分:現代下遊分離純化的工程策略 第四章:初級迴收與澄清技術的集成應用 生物反應器收獲液(Harvest Broth)的處理是下遊放大的首要挑戰。本章詳細比較瞭不同澄清技術,包括離心分離(高速、連續流)、深度過濾(Depth Filtration)的濾餅結構與再生利用、以及膜分離技術(如微濾MF、超濾UF)在去除細胞碎片、沉澱物和高粘度物質中的性能差異。重點闡述瞭如何通過串聯技術(如“兩步澄清法”)來優化後續層析的進料條件,降低汙染負荷。 第五章:層析分離技術的高效化與多維整閤 本章是關於高分辨率純化的核心。內容覆蓋瞭親和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的選擇性設計、離子交換層析(IEX)的洗脫梯度優化、疏水作用層析(HIC)在去除聚集體方麵的獨特優勢。更進一步,引入瞭模擬移動床(SMB)和連續層析技術在提高純化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方麵的工業實踐。詳細分析瞭層析介質的性能評估標準(如載量、分辨率、反壓特性)與穩定性維護。 第六章:病毒清除與安全性保障的策略 生物製品(特彆是基於哺乳動物細胞的産品)必須經過嚴格的病毒風險控製流程。本章係統介紹瞭兩種主要的病毒清除策略:低pH滅活(Viral Inactivation)的動力學模型與優化參數;以及病毒過濾(Viral Filtration)技術,包括濾膜的孔徑設計、截留機製及其對産品迴收率的影響。闡述瞭如何通過正交實驗設計(DoE)來確定病毒清除步驟的穩健性。 第七章:超濾/滲濾與製劑灌裝前的精製 本章聚焦於體積濃縮、緩衝液置換與最終的除鹽精製。詳細解釋瞭膜的分子量截止值(MWCO)選擇原則,以及切嚮流過濾(TFF)係統中的濃縮與反衝洗循環優化,以防止膜汙染和結垢。滲濾(Diafiltration)在精確控製最終産品pH值、離子強度以及去除殘留鹽和低分子量雜質方麵的技術要點被深入探討。 第三部分:過程分析技術(PAT)與質量保證體係 第八章:過程分析技術(PAT)在生物製造中的實施 本章將前沿的分析技術整閤到製造流程中,實現實時、在綫或近綫監測。介紹瞭近紅外光譜(NIR)、拉曼光譜、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等用於監測關鍵組分濃度、結晶度或蛋白質濃度變化的原理。重點闡述瞭如何利用PAT數據建立穩健的過程控製模型(SPC),從“事後檢驗”轉嚮“實時預防”。 第九章:産品質量屬性(CQA)的錶徵與放行標準 詳細論述瞭生物製品(如單剋隆抗體、重組蛋白)需要進行的核心錶徵項目,包括一級、二級、三級結構的確認(如氨基酸分析、肽圖、CD光譜)、純度分析(如SEC-HPLC)、電荷異質性分析(如IEX-HPLC/CE-SDS)以及功能活性測定。強調瞭如何將這些分析結果與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關聯起來,形成科學閤理的放行標準。 第十章:閤規性、法規要求與工藝驗證 本章麵嚮全球監管環境(FDA, EMA, NMPA)。係統講解瞭生物製品生産的良好生産規範(GMP)核心要求。重點剖析瞭工藝驗證(Process Validation)的三個階段(過程設計、過程確認、持續過程驗證PPQ)。指導讀者如何進行設備和清潔驗證、分析方法驗證,以及如何撰寫全麵的驗證主方案和報告,確保産品從研發到商業化生産的無縫銜接和持續閤規性。 本書特色: 工程化視角: 側重於將分子生物學知識轉化為可操作、可放大的工程方案。 前沿整閤: 深度融閤瞭連續製造、PAT、和QbD等行業最新理念。 案例驅動: 結閤瞭多個工業化生産流程中的實際優化案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性: 涵蓋瞭化學工程、生物化學、分析化學、係統生物學和法規科學等多個領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進入生物技術行業的應屆畢業生,正在積極地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我瞭解到,在生物製藥公司,生物分離和純化工程師是核心崗位之一,對産品的質量和成本有著直接的影響。我一直對這個領域充滿瞭好奇,也希望能在這個行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之前在本科階段學習過一些基礎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課程,但對於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大規模的生物分離過程中,還比較模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入門路徑,從最基本的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各種復雜的技術細節。我尤其希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際案例,比如抗體藥物、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製品的生産過程中的分離純化策略,這樣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此外,如果書中能夠涉及一些關於cGMP(動態藥品生産管理規範)在生物分離過程中的應用,那就更好瞭,這對於我未來進入製藥行業至關重要。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吸引人的,簡潔大方,書名也直觀地傳達瞭內容。拿到手上,紙張的質感很好,印刷清晰,頁碼排布也很閤理,閱讀起來相當舒適。我是一名研究生,正在準備相關的考試,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係統地學習生物分離的相關知識。我一直對生物醫藥領域很感興趣,尤其是藥物開發和生物製品的生産過程中,分離純化技術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市麵上關於這個主題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偏重某個具體技術,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既有清晰的原理闡述,又能涵蓋當下主流的技術手段,並且能有案例分析,這樣對於我這樣零基礎或者基礎薄弱的讀者來說,會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講解一些經典的分離方法,比如色譜分離、膜分離、沉澱法等等,並且能對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優缺點以及適用範圍有詳盡的介紹。同時,如果能提供一些相關的實驗設計思路或者數據分析方法,那就更完美瞭。畢竟,理論知識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踐中去,能夠理解如何在實際生産中應用這些技術,是衡量一本書是否真正有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

這本書的作者團隊看起來非常專業,很多都是我之前在文獻中看到過的大牛,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權威性很有信心。我之前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涉及到一些生物樣品的處理,當時就碰到瞭分離純化方麵的瓶頸,走瞭不少彎路。現在迴想起來,如果當時有這樣一本係統性的教材,肯定能事半功倍。我瞭解到生物分離技術在生物醫藥、食品工業、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這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技術,更是關乎産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各種分離方法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會關注最新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趨勢。例如,對於一些新興的分離技術,比如超臨界流體萃取、電泳分離等,如果能有介紹,我會非常興奮。另外,書中關於設備選擇、工藝優化、質量控製等方麵的討論,對我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物分離技術知識框架,能夠讓我理解不同技術之間的聯係和區彆,並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選擇最閤適的技術方案。

評分

我對生物分離技術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生物製藥領域。我曾有幸在一傢生物製藥公司實習,親眼見證瞭從細胞培養到最終藥物成品的過程中,分離純化技術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那段經曆讓我深刻體會到,高效、精準的分離技術是保證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更深入、更係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我特彆關注書中在抗體藥物純化、基因治療載體分離等方麵的內容,因為這些是當前生物醫藥領域的熱點和難點。我希望書中不僅能夠介紹各種分離技術(如層析、過濾、離心等)的原理和操作,還能深入探討工藝開發、放大生産以及質量控製等方麵的挑戰與解決方案。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工業生産中的案例分析,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在實際生産環境中應用這些技術,並剋服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我將不勝感激。

評分

作為一名對生物科學充滿熱情的科普愛好者,我一直對“生物分離”這個概念感到著迷。它聽起來像是一種能夠從復雜的生物混閤物中提取齣有用物質的神奇魔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嚮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介紹生物分離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技術。我不需要太多的數學公式和復雜的專業術語,但希望能理解生物體內哪些物質是可以被分離齣來的,以及為什麼要分離它們。比如,從血液中分離齣藥物成分,或者從植物中提取齣有益的化閤物,這些故事都讓我非常好奇。我希望書中能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比如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食品加工、甚至是某些美容産品是怎麼製成的,來解釋生物分離技術的應用。如果能夠介紹一些簡單易行的傢庭小實驗,讓我們能在傢中也能體會到分離的樂趣,那就更棒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