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

高等学校教材: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俊棠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工艺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生物技术
  • 生物工程
  • 工业微生物
  • 发酵工程
  • 生物化学工程
  • 生物制药
  • 生物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421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09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书可做工科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阅读。

目录

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过程篇
13 下游加工过程概论
13.1 下游加工过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
13.2 传统生化产品和基因工程产品回收方法的比较
13.3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
13.4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
13.5 选择纯化方法的依据
13.6 非蛋白质类杂质的去除
13.7 目标蛋白质的表征和分析方法
13.8 发展趋向
14 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
14.1 发酵液的预处理
14.2 发酵液的固液分离
14.3 全发酵液提取
15 细胞破碎
15.1 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
15.2 细胞破碎技术
15.3 破碎率的测定
15.4 基因工程包涵体的纯化方法
16 沉淀法
16.1 盐析法
16.2 等电点沉淀法
16.3 有机溶剂沉淀法
16.4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
16.5 聚电解质沉淀法
16.6 金属离了沉淀法
17 膜过滤法
17.1 膜材料和膜的制造
17.2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
17.3 分离机理和膜中迁移程式
17.4 膜两侧溶液间的传递方程式
17.5 影响膜过滤的各种因素
17.6 膜的污染
17.7 膜过滤装置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
17.8 操作方法
17.9 应用
18 溶剂萃取法
18.1 分配定律
18.2 溶剂的选择
18.3 水相条件的影响
18.4 乳化和去乳化
18.5 萃取方式和理论收得率的计算
18.6 离子对/反应萃取
19 两水相分配法
19.1 两水相的形成
……
典型生物过程篇
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一本面向未来的探索之旅 书籍名称: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 作者: 汇集多位业内资深专家与青年学者(虚构)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虚构) 页数: 约700页(正文) 定价: 人民币 128.00 元 --- 内容提要 《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并非一本侧重于基础理论和经典实验操作的传统教材,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当前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突破、未解决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参考书。本书旨在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快速、全面地了解“此刻”生物技术版图的窗口。它超越了教科书中对稳定、成熟技术的罗列,聚焦于那些正处于爆发点或仍在激烈竞争中的新兴技术平台。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横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生物工程的交叉领域,特别强调了工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力求展现生物技术如何从实验室的精细研究,迅速转化为影响医疗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乃至新材料制造的强大力量。 核心章节与特色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共二十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该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撰写,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前沿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基因组学的深度解码与编辑革命(约150页) 本部分着重于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工具与新视野。 1.1 单细胞多组学整合分析: 详细阐述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ATAC-seq以及空间转录组学的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如何通过整合不同层面的单细胞数据,重建组织异质性和细胞发育轨迹。书中特别分析了当前数据处理中的“批次效应”校正难题及最新的机器学习解决方案。 1.2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与递送系统: 除了对CRISPR-Cas9系统的深入解析外,本书详尽介绍了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和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机制优化、脱靶效应控制,以及用于体内和体外基因编辑的非病毒载体(如脂质纳米粒LNP)的设计原则和递送效率提升策略。 1.3 合成生物学中的大规模DNA合成与验证: 探讨了如何利用高通量自动化平台进行复杂基因线路的设计、构建和快速迭代,包括对新型启动子、终止子库的挖掘和应用案例。 第二部分:蛋白质工程与结构生物学的飞跃(约130页) 本部分关注于理解和重塑生命分子的功能。 2.1 结构预测的颠覆性进展(AI驱动): 全面评估了AlphaFold2及其后续版本在预测复杂多聚体结构、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界面方面的性能和局限性。讨论了如何将这些预测模型应用于蛋白质功能预测和药物设计。 2.2 蛋白质功能重塑与酶的定向进化: 详细介绍了基于计算筛选和高通量表型分析的蛋白质定向进化策略,包括偶联酶促反应与信号报告系统的设计。重点分析了用于工业催化和生物燃料生产的新型酶的理性设计案例。 2.3 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 探讨了如何利用新型小分子调节剂、抗体偶联技术(ADC)及双特异性抗体(BsAb)来精准干预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特别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第三部分:先进细胞疗法与再生医学的工程化(约160页) 这一部分聚焦于将细胞作为“活的药物”进行开发和制造的最新挑战。 3.1 CAR-T/NK细胞疗法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发展: 深入比较了嵌合抗原受体(CAR)结构的变异对T细胞活性的影响,特别是“通用型”CAR-T细胞的开发策略,以及克服肿瘤微环境抑制的工程化手段。 3.2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质量控制与大规模培养: 关注iPSC在标准化制药流程中的应用。详细讨论了从体外分化到临床级细胞产品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批次间的一致性,包括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化。 3.3 类器官(Organoids)作为疾病模型与药物筛选平台: 介绍了“器官芯片”(Organ-on-a-chip)与类器官系统的集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高保真模型进行个性化药物敏感性测试和毒性评估。 第四部分:生物制造与代谢工程的工业化(约140页) 本部分关注生物过程的放大和效率提升。 4.1 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与优化: 涵盖了利用非模式微生物(如古菌、藻类)进行复杂天然产物或生物燃料合成的最新代谢途径重组技术。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代谢流分析(MFA)指导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 4.2 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技术与过程分析技术(PAT): 探讨了传统分批发酵向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微流控技术在过程监测和实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以实现高密度细胞培养和产物分离的效率最大化。 4.3 生物基材料的理性设计与合成: 讨论了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酵母或细菌,使其高效生产具有特定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聚合物、纤维和结构蛋白(如蛛丝蛋白)。 第五部分: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AI的深度融合(约100页) 本部分强调了数据驱动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关键作用。 5.1 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讨论了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在连接基因组、蛋白质组、临床数据和文献信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可查询、可推理的生物学数据库。 5.2 深度学习在表型预测中的应用: 介绍了图神经网络(G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分析显微图像、预测药物-靶点相互作用、优化蛋白质结构方面的最新算法和工具箱。 5.3 自动化实验平台与机器人学的集成: 阐述了“自驱动实验室”(Self-Driving Lab)的概念,即如何将高通量实验、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环节无缝集成,实现实验方案的自主优化和迭代。 本书的独特性与目标读者 本书不包含对DNA双螺旋结构、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PCR原理或经典细菌转化操作的冗长描述。相反,它假设读者已经掌握了生物工艺学的基础知识,并迫切需要了解当前研究的最前沿动态。 目标读者: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 致力于基因治疗、细胞工程、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发人员和博士后。 希望跨界了解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结合的科研工作者。 《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是一本“面向未来十年”的指南,它挑战读者不仅要理解“如何做实验”,更要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实验”才能推动下一次技术革命。本书的详实案例和批判性分析,将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宏大而精确的现代生物技术知识图谱。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一直对生物工艺学这个专业领域抱有极大的兴趣,但同时我也觉得它是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学科。在接触到这本《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之前,我其实有点担心教材会过于理论化,甚至会让我觉得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我们学生的认知习惯,没有使用过多生僻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够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其次,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真的是太给力了!这些视觉化的元素,将那些抽象的化学反应、物理过程和工程结构,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原理。例如,在描述某个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时,书中配的曲线图简直就是一目了然,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清晰太多了。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插图质量,都可以媲美一些专业的设计绘本了。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内容呈现方式,让我觉得学习生物工艺学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反而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用心了!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很有质感的哑光纸,摸上去温润如玉,不是那种廉价的亮光纸,一看就觉得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上面“新编生物工艺学(下册)”这几个字,采用的是烫银工艺,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却又不显得张扬,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教材的专业与厚重感。书脊处的设计也很简洁大方,缝线牢固,书页打开也不会轻易散架,这一点对于经常翻阅的同学来说,简直是福音。内页的纸张选用了偏米黄色的护眼纸,不是纯白色的那种刺眼,阅读起来眼睛会感觉舒服很多,长时间看书也不会觉得疲劳。印刷方面,字迹清晰锐利,墨色饱满,排版也十分合理,留白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觉得空泛。整体来看,这本书从外到内的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一种严谨与品质,让人在接触它的时候,就有一种想要认真学习的冲动。这种用心程度,远超出了我之前对一本教材的预期,甚至比我平时买的一些专业书籍都要来得精致,不得不说,在出版的硬件条件上,这本教材就已经赢了一大截。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清晰和循序渐进。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到每个章节,但仅仅浏览了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整体架构上的深思熟虑。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概念,而是从最基础、最核心的原理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实际应用。尤其是在“下册”这个部分,它能够承接“上册”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更高级、更前沿的内容,这种衔接做得非常到位。我注意到,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导图,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快速抓住重点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可以在开始阅读前,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阅读过程中,也能随时对照导图,确保自己没有跑偏。而且,每章后面都配有适量的习题,这些习题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感,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理论分析的训练,再到案例分析的应用,覆盖面很广,能够有效地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感觉这本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非常适合我们这种正在摸索学习规律的学生。

评分

拿到这本教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新”和“实用”。“新编”这两个字可不是随便写的,我在目录里就看到了不少我之前在其他教材上很少接触到的内容,比如一些最新的生物反应器设计理念,以及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这对于我们学习生物工艺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领域发展太快了,旧的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这本书显然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它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业应用都融入了教材之中,让我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将这些新知识写得晦涩难懂,而是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进行阐释,并且辅以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看重的是它的“工艺学”三个字,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强调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我翻了几页,发现里面有很多关于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和分析,这些对于我们未来进入实验室或者工厂实习,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感觉这本教材就像一个宝藏,里面蕴含着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秘籍”。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所提供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一本“下册”的教材,它并没有止步于对基础知识的复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生物工艺学的核心技术和前沿应用上。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关键的生物反应器类型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包括它们的设计原理、操作特点以及适用范围,这对于我理解不同工艺的优劣势非常有帮助。同时,它还涉及到了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应用,让我能够看到生物工艺学如何渗透到各个生命科学分支中,并催生出各种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工艺优化与放大”的章节,这部分内容非常贴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实验室的小试规模,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和解决方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教材不仅仅是一份学习资料,更是一本可以指导我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南。它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我对生物工艺学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比实体店便宜多了...........

评分

送货快,书的质量也好,满意

评分

是想要的版本,考博用

评分

送货快,书的质量也好,满意

评分

书挺好的,是我需要的那版

评分

平价书,虽无彩页,但是价格实惠。

评分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评分

很好

评分

一起拍的上和下,这下有得研究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