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经济学
原价:36.00元
作者:李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302239130
字数:472000
页码:3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结合当前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导向”,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写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
强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在大部分章节里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
每章配备重要概念、知识结构图、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等,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导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垄断产品市场、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博弈论、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结合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特点及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性质,本书突出以下特点:章节结构简单、内容条理清晰,知识密集鲜明、概念描述严谨,形式体例生动、内容梯度分明。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经济工作者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稀缺性
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三、机会成本
四、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五、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二、经济体制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四节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6次革命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四、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态度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与需求量
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三、需求法则
四、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与供给量
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三、供给法则
四、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市场机制
二、均衡价格
三、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四、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五、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六、价格管制
第四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五、供给的价格弹性
第五节 弹性模型的应用
一、税收负担分摊与供求弹性
二、蛛网理论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三章 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理论
二、消费者剩余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消费者偏好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性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四、不同形状的无差异曲线
五、预算线
六、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消费者选择的变动与效用分析
一、消费者选择的变动
二、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四节 风险情况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
二、预期效用和预期收入的效用
三、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厂商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二、厂商的目标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概述
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与合理投入区域
第四节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二、等产量线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四、等成本线
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六、比较静态分析与生产扩张线
第五节 规模报酬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二、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三、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四、增量成本和沉淀成本
五、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六、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一、短期成本函数的含义
二、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成本函数中的体现
四、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几何推导
五、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对偶性
第三节 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
二、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三、长期平均成本
四、长期边际成本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六章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结构类型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二、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市场效率
一、零利润含义
二、生产者剩余
三、资源配置效率
小结/关键概念/本章知识结构图/习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完全垄断产品市场
第一节 完全垄断概述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均衡
第二节 完全垄断中的价格歧视
一、价格歧视的条件
二、价格歧视的类型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定价
一、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
二、时间价格歧视与高峰定价
三、两部收费制
……
第八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九章 博弈论
第十章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一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大多数“心理健康”类的读物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它们往往堆砌着各种心理学术语,读起来晦涩难懂,感觉像是在啃一本晦涩的教科书,而不是一本实用的指导手册。我真正期待的是那种能真正走进孩子世界的书。举个例子,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信息量太大了,他们的“压力源”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是一个维度。他们面临的可能是社交媒体上的比较、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以及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保持专注力。因此,一本好的教师用书,不应该只是告诉我们“要倾听”,而是要教我们如何“解码”孩子们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比如,为什么一个孩子会突然对某个特定的话题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个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恐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情景模拟和对话脚本,让我感觉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说话直率的心理咨询师在现场观摩学习一样。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评估流程,比如如何判断一个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否已经超出了普通课堂干预的范围,并明确指出下一步应该如何与家长和专业机构沟通,那就太棒了。我需要的是清晰、可操作的流程图,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建议。
评分当我拿起一本教育工作者的参考书时,我最看重的是它与我们日常工作流程的契合度。我们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大块的时间去进行深入的个体咨询。所以,任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都必须是“无缝嵌入”到现有的课程结构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那种可以在十分钟的课间或者在小组活动中巧妙植入的“微干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艺术、游戏或者简单的肢体活动,在不引起其他学生注意的情况下,帮助那个正处于情绪低谷的孩子快速稳定下来。我非常反感那种需要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才能进行的干预方式,那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来说,门槛太高了。真正有价值的材料,是那些能被拆解、组合,并适应不同班级规模和教室环境的内容。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情景-干预-效果反馈”的矩阵,让我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源和时间限制进行筛选,那就说明作者真正理解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负荷和环境限制,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理想课堂”。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老师来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更是对既有经验的一种“校准”和“升级”。我们过去可能凭着本能和经验处理了很多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很多旧有的观念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扮演一个“批判性反思伙伴”的角色。它不应该只是灌输新的理论,而应该能提出尖锐的问题,促使我反思:“我在上周处理小王和小李的冲突时,我的干预是否无意中强化了某种性别刻板印象?”或者“我是否因为这位学生成绩优秀,而忽略了他潜在的自我价值感危机?”这种引导教师从“做什么”转向“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思考,才是提升专业素养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教师自身情绪管理的模块,帮助我们处理在面对学生困难时产生的无力感、挫败感,甚至是对某些行为的厌烦情绪,那就更好了。毕竟,只有教师先照顾好自己的心理能量池,才能持续地为学生提供滋养。我期待的是一本能与我共同成长的专业读物。
评分这本讲述如何引导孩子们建立积极心态的书籍,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触及到了我们当前教育体系中的痛点。我记得有一次,我注意到班里一个平时很活跃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整天趴在桌子上,问他什么都只是摇头。那种无助感,作为老师真的非常切肤之痛。我当时翻遍了手头现有的各种教辅材料,希望能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策略,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只是泛泛而谈“要关心孩子”,却给不出一个具体的操作路径。这本书,或者说同类型的作品,最吸引我的就是它试图将复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日常教学中可以立即实践的“工具箱”。比如,它可能详细分析了在面对学生考试焦虑时,教师应该如何组织一场结构化的放松练习,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放轻松”。我尤其关注那种能帮助教师识别出“微小变化”的章节,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是爆发式的,而是像温吞水一样,一点点侵蚀他们的自信和快乐。如果能通过这本书,我能学会如何更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号,那对于我来说,就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研究,让我看看其他老师是如何处理那些棘手的、涉及到家庭背景的复杂情绪问题的,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完美情境。
评分我个人对那些过分强调“正面激励”的书持保留态度。我知道鼓励很重要,但一味地“积极阳光”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掩盖真正问题的“毒性积极”。我期待的教师用书,应该能帮助我们处理“不那么完美”的情绪——比如嫉妒、愤怒、挫败感,甚至是那种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不恰当的过度自信。我们需要知道,当一个孩子因为竞争失败而表现出强烈的嫉妒心时,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接纳这种“负面”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你要大度一点”。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深入分析不同负面情绪的根源,并提供一系列“辩证”的引导方法,而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正能量口号”,那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我想要学习的是如何构建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孩子们敢于展示他们的“阴暗面”,同时学会以健康的方式处理它们,最终实现真正的心理韧性,而不是戴着一个虚假的微笑面具度过每一天。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才是区分一本优秀工具书和平庸指导手册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