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技术 | 
| 作者 | 姜久春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128026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姜久春主编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技术(国 家新能源汽车十三五重点规划电动汽车系列教材)》 主要讲述动力电池管理的理论知识及其在电动汽车中 的实际应用,描述电池管理系统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应 用,书中部分内容、图形直接源于实车试验,通过对 不同系统结构、不同图例的对比分析,明确相关概念 ,加深读者对电池管理系统的理解。内容共分七章, 介绍了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动力电池的 分类、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和评价、动力电池建模仿真 、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动力 电池成组应用技术。 本书面向从事电动汽车和电池开发与设计的科研 人员,以及从事电池管理系统工作的学者,作为基础 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辅导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 1.1 电动汽车的发展 1.2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1.3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现状第2章 动力电池的分类 2.1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2.2 铅酸动力电池 2.3 碱性动力电池 2.4 锂离子电池 2.5 其他电池第3章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和评价 3.1 电池容量 3.2 电池内阻 3.3 峰值功率 3.4 荷电保持能力 3.5 电池寿命 3.6 电池安全性能测试 3.7 电池振动测试第4章 动力电池建模仿真 4.1 电池动态模型的分类 4.2 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辨识与仿真 4.3 基于电池放电曲线的建模方法 4.4 串联电池组建模第5章 动力电池状态评估技术 5.1 电池状态的表征参数 5.2 荷电状态估计 5.3 电池能量状态估计 5.4 电池峰值功率估计 5.5 电池健康状态第6章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6.1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拓扑结构 6.2 电池参数采集电路设计 6.3 电池均衡管理电路设计 6.4 数据通信 6.5 逻辑与安全控制 6.6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可靠性验证 6.7 电池管理系统应用实例第7章 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技术 7.1 电池串并联优化成组 7.2 电池组充电方法 7.3 电池组一致性评价与均衡 7.4 电池热管理系统 7.5 典型的动力电池系统设计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认为,健身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负担。这本书《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恰恰传递了这种理念。它没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器械照片,也没有充斥着“速成”、“奇迹”之类的宣传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力量训练方式。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利用日常环境来辅助训练的小技巧,比如利用墙壁进行推举,利用楼梯进行跳跃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健身离我非常近,触手可及。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动作质量”的强调,他说“宁可慢而精,不可快而滥”,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训练习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健身励志的小故事,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也更加坚定了我坚持下去的决心。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如何做动作,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它让我明白,即使没有昂贵的健身房会员卡,我们依然可以拥抱健康,拥抱强健的体魄。
评分这本书《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娓娓道来。没有冰冷的术语,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真诚的分享和细致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个体差异”的关注。作者反复强调,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训练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他提供了一些评估自身身体状况的方法,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整动作。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一套标准化的训练方案。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身体意识”的训练,比如如何感受肌肉的发力,如何控制身体的重心等等。这让我意识到,健身不仅仅是力量和耐力的比拼,更是一种与自己身体的深度对话。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用力”的健身小白,而是开始懂得如何“巧”地运用身体的力量。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对自身身体的掌控感。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健身应该是可持续的,并且能够融入日常生活。《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这本书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教你几个动作,更是在传授一种“生活的智慧”。我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它强调的是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强壮,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搬家、抱孩子,还是爬楼梯。这本书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炫技动作,而是专注于那些能真正提升我们身体素质的实用技巧。而且,它非常注重“安全”二字,在讲解每一个动作时,都会反复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这让我能够放心地在家进行锻炼,不用担心受伤。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即使没有器械,我们也能通过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塑造出健康、强健的体魄。它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身体潜力的无限可能。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这本书的期待并不算太高,以为就是一本简单的动作指南。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动作的分解,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思考身体”的启蒙。书中关于“反向肌肉链”的讲解,让我第一次理解了身体的整体性,以及如何通过激活某个“休眠”的肌肉群来带动其他部位的协同发力。这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姿势不当的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用心,大量的身体部位插图,清晰地标注了目标肌肉群,让你一目了然。作者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训练计划模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目标进行调整,这大大减少了自己摸索的时间。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恢复与休息”的章节,它强调了休息的重要性,这在很多注重“练”的健身书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本书让我对“无器械健身”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没有办法”的替代品,而是“有意识”的选择。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无器械健身(用自身体重锻炼)》,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书名点明了主题,但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几个俯卧撑、深蹲的动作,而是从人体力学、生物力学的角度,细致地剖析了每一个动作的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一点令我非常惊喜,我一直对运动的科学原理很感兴趣,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插图和图示,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关于核心稳定性的章节,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高效”的训练动作,如果核心不稳定,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导致受伤。书中还提到了不同阶段的进阶训练,从零基础的入门者到有一定基础的进阶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它鼓励循序渐进,强调倾听身体的声音,而不是盲目追求高难度。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无法频繁去健身房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雪中送炭,让我看到了在家也能进行系统性、科学性锻炼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