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
| 作者: | 陈德胜 |
| 市场价: | 16.00元 |
| ISBN号: | 9787505867390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发货时间: | 付款后24小时内出库 |
| 温馨提示: | 商品一旦出库将无法取消订单,如不想要了可以拒签,且拒签产生的费用由买家承担。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 32开 | 语种:商品重量:0.259kg |
| 出版时间:2007-12-01 | 版次: 1 | 页数:244 |
| 供货商: 新华书店 | 发货地:北京市 | 字数:200000 |
| 到货时间: 北京及周边地区发货后1-2天到达、江浙沪皖地区2-3天到达,其他地区3-5天到达。 |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价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一、最终消费需求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50%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资本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度达53.3%,超过了劳动、技术等要素之和。 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状况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轻工业”时期进入“重工业”时期。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7%、64.67%和25.66%,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 三、运用改进的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6月,测度出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累计增加额大约为2620.32亿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增加了5998.92亿美元。汇率制度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增大,逐渐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终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发展。 四、我国的货币乘数有明显持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64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了97%,成为货币供应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应选用M,作为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水平的评价指标。 五、1991—2006年期间、1995—2006年期间和2005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作用分别为0.0845、0.1337和0.1951;1993—2006年期间,我国股市市场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0.343;中国的股票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21%;房地产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13%。 六、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我们测度出:2006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2010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 本书提出了提高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控制官方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渐进增加汇率的浮动水平、构建包括M,的物价预警先行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渐进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
| 目录 | |
|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 第一节 GDP的概念阐释与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GDP增长分析 第三节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的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外汇储备管理 第一节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的外汇储备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货币供应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货币供应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的价格水平分析 第一节 价格的相关概念阐释 第二节 价格水平的测度 第三节 中国价格水平测度的改进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的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居民收入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创新性研究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性研究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作者介绍 | |
| 李纯青,女,汉族,1970年10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院长。 |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ANSYS的初学者,之前对仿真软件的了解非常有限。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原本以为会很难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讲解风格非常亲切,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一步步地引导我。书中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令人望而生畏的命令代码,而是从仿真的基本流程入手,讲解了GUI操作和命令流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理解命令流背后的逻辑”的章节,它让我明白,每一个GUI操作背后都有对应的命令,这让我对ANSYS的工作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书中提供的简单例子,我尝试着手动编写了一些简单的命令,例如创建几何体、施加载荷等等,并惊喜地发现,这些命令真的能够让ANSYS按照我的意愿执行操作!这本书让我对参数化编程不再感到恐惧,反而激起了我的学习兴趣。我相信,随着我不断深入学习这本书,我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ANSYS进行仿真分析,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对于想要深入掌握ANSYS软件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我是一名有几年ANSYS使用经验的工程师,虽然日常工作能熟练运用GUI界面,但总觉得在面对一些复杂或者需要批量化处理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空白。作者没有回避命令流编程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例如如何生成和理解命令文件,如何使用变量和宏来简化操作,以及如何通过条件判断和循环来实现自动化分析。我尤其赞赏书中提供的海量命令示例,这些示例覆盖了ANSYS的各个模块,从前处理、求解到后处理,都给出了具体的代码片段,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和模仿。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将我常用的分析流程打包成可复用的脚本,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高级主题,比如与Python等外部语言的交互,这为我进一步探索ANSYS与其他仿真工具的集成打下了基础。
评分这本《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简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我在使用ANSYS进行仿真分析时,总觉得效率不高,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尤其是当需要对模型进行一系列参数调整,然后反复运行仿真时,那种机械式的操作让人心生倦怠。读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ANSYS背后隐藏着如此强大的参数化编程能力。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从最基础的命令流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各种参数的定义、调用以及与外部程序的接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宏定义和脚本编写的部分,这让我能够将我常用的分析流程自动化,大大节省了调试和重复建模的时间。以前,我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通过编写脚本,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搞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本修炼秘籍,让我从一个ANSYS的普通使用者,蜕变成了一个能够驾驭参数化力量的“内行”。我强烈推荐所有正在使用ANSYS,并且渴望提升仿真效率和深度的工程师阅读。即使你对编程不太熟悉,也不要害怕,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一步步地引导你入门,你会发现参数化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反而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我对命令流和编程一向是敬而远之的。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基于GUI界面进行操作,虽然能完成任务,但总觉得不够灵活,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时。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代码,而是从实际工程问题出发,说明了为什么需要参数化编程,它又能解决哪些痛点。例如,书中关于如何设置变量来控制几何参数,以及如何通过循环迭代来优化设计,这些例子都让我眼前一亮。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步骤,用参数化脚本修改了一个模型的尺寸,然后让ANSYS自动进行网格划分和求解,整个过程比我手动操作快了不止一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ANSYS强大的后端能力以一种可触及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高级玩法”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ANSYS的工作原理,更能将我的设计思路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仿真模型,这对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扎实了!我是一名博士生,研究课题涉及大量复杂结构的仿真分析,经常需要进行参数扫描和优化。之前一直依赖于手动修改模型参数,然后反复运行求解器,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容易出错。自从阅读了《ANSYS参数化编程与命令手册》,我的仿真工作简直是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作者对于ANSYS命令流的讲解非常透彻,涵盖了从基础命令到高级API接口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命令的分类和详细解释,这使得我在编写自己的脚本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命令,并且理解它们的具体用法和参数含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Apdl语言实现高级的后处理功能,例如自动生成定制化的报告,提取特定数据点的信息,甚至实现自定义的云图显示。这些功能在GUI界面下是难以实现的,或者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完成。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仿真效率问题,还能够对仿真结果进行更深入、更灵活的分析,这对于我的科研产出非常有帮助。
评分工具书
评分挺好的书,参考用
评分书不错,挺好的,就是快递的速度很一般。
评分书很好,是最新版本,价格便宜
评分书很好,正版图书,值得买
评分bucuo
评分书不错,挺好的,就是快递的速度很一般。
评分挺好的一本工具书。。。。。。。。。。。
评分质量很好的书 不错 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