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设计公司管理

白话设计公司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阳 编
图书标签:
  • 设计管理
  • 公司管理
  • 白话
  • 实用
  • 经营
  • 创业
  • 团队
  • 效率
  • 方法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ISBN:9787112148806
商品编码:1031051841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白话设计公司管理
  • 作者:陈阳
  • 定价:49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 ISBN号:978711214880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01-01
  • 印刷时间:2013-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191
  • 字数:215千字

编辑推荐语

陈阳编写的这本《白话设计公司管理》以九章篇幅,介绍了设计公司管理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管理转型与行业环境,设计公司的战略定位及管理模型,营销管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企业文化。

作者简介

陈阳,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2002年,获同济大学MBA硕士学位11年建筑设计公司、8年房地产公司、4年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经历被称为中国设计行业**位实战型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计总裁研修班讲师清华大学地产总裁研修班讲师建筑中国(Archino)特约评论员 曾先后任CCDI设计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总部运营副总经理,北京环洋世纪建筑设计公司(现凯里森北京公司)总经理,上海华东城建设计(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8年创办ADU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民营设计公司提供专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创新性地提出了针对设计公司战略转型的ADU管理模型。ADU成立四年来,已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多家大中型民营设计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录

自序 关于设计公司管理的“大白话”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设计行业/赵晓钧
**章 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
第二章 管理转型与行业环境
第三章 设计公司的战略定位及管理模型
第四章 营销管理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六章 运营管理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八章 知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第九章 企业文化(使命、愿景、价值观)
附录
在《设计企业融资与资本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多阶层社会对建筑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2011年第八届上海建筑师沙龙上的演讲
设计行业的“婆婆”怎么当?——在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二五”规划座谈会的发言
地方公司还是事业部?——大型设计公司设立二级业务单元的原则


匠心之作:现代企业运营的基石与革新 一本关于组织效能、战略规划与人才驱动的深度探讨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行业的设计公司管理之道,而是立足于一个宏大且永恒的议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建立一个高效、适应性强、且能持续创造价值的现代企业? 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传统的管理藩篱,深入探究驱动21世纪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 第一部分:基业长青的组织哲学与架构重塑 企业运营的基石,不在于表面的流程文件,而在于其深植的哲学和灵活的结构。本部分将彻底解构“组织”的传统定义,探讨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下,设计出既能保证执行力,又具备创新活力的组织形态。 1. 告别科层制:涌现式组织的构建路径 现代企业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保持规模化运营的同时,避免组织僵化。本书摒弃了僵硬的垂直管理模型,引入“涌现式组织”的概念。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赋能一线团队、弱化汇报层级,实现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快速流动。这包括: 网络化协作模型: 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跨部门、跨职能的虚拟项目网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边界的重新定义: 如何在核心能力内聚与外部生态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明确“我们是谁”与“我们不做什么”的战略界限。 容错机制的制度化: 建立“快速失败,快速学习”的文化基础,将试错成本转化为知识资产,而非惩罚的来源。 2. 战略的动态化与目标对齐系统 战略不再是每年制定一次的宏大蓝图,而是一个持续迭代的导航仪。本书深入剖析了如何将宏伟愿景转化为可执行、可衡量的日常行动。 情境感知型战略制定: 引入基于宏观环境扫描(PESTEL升级版)和竞争动态分析的工具,确保战略的实时相关性。 OKR体系的精细化落地: 不仅仅停留在设定目标,更侧重于“结果(O)”与“关键举措(KR)”之间的因果链条设计,以及如何将其与员工日常工作深度绑定,确保全员目标对齐。 资源分配的敏捷化: 探讨如何建立基于价值流的预算模型,打破传统的部门预算壁垒,实现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的动态调拨,支持高优先级项目。 第二部分:人才驱动引擎:激活个体潜能与构建高绩效文化 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但“管理人才”的旧范式已然失效。本书聚焦于如何“驱动”和“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持续的创新引擎。 3. 雇主品牌的内在化:从外部吸引到内部认同 吸引优秀人才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长期投入并与企业共同成长,才是关键。 价值主张(EVP)的深度挖掘: 探讨如何识别企业独有的、能打动顶尖人才的非物质回报,例如学习机会、影响力或使命感,并将其融入日常管理。 “意义感”的重塑: 阐述如何将员工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社会价值或行业愿景连接起来,赋予工作更高的意义,从而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和留存率。 反馈系统的革命: 废弃僵化的年度考核,建立基于“持续辅导”和“即时校准”的双向沟通机制。重点讨论如何培训管理者成为有效的教练,而非仅仅是监督者。 4. 能力发展与知识内生机制 在知识半衰期极短的今天,企业的学习能力决定了其生存能力。 70-20-10模型的实践深化: 强调“在工作中学习”(70%)的重要性,设计结构化的“微学习路径”和“导师制”的创新应用。 跨界人才的培养策略: 探讨如何通过轮岗、影子项目等方式,培养具备“T型”或“π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破专业壁垒。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建立有效的知识沉淀和共享平台,确保关键人员离职后,其经验和教训不会随之流失,形成企业的“集体智慧库”。 第三部分:运营效率与价值交付的系统优化 高效的运营是战略落地的保障。本部分关注流程的精益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旨在消除浪费、提升交付速度和质量。 5. 精益运营与价值流的优化 本书借鉴精益思想,将其应用于企业流程的各个环节,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客户价值交付。 流程可视化与瓶颈识别: 应用价值流图(VSM)工具,清晰描绘从需求产生到价值交付的全过程,定位并消除流程中的等待、返工和过度处理。 质量内建于设计之初: 探讨如何将质量控制前置,从需求定义阶段就嵌入验证机制,而不是事后检测。 供应链的韧性与协同: 针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构建具备快速响应能力的供应链网络,强调与核心供应商建立“共创价值”的伙伴关系。 6.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体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决策依赖于数据,而非直觉。 运营仪表盘的构建逻辑: 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对战略执行最具指导意义的“北极星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 决策风险的量化评估: 介绍如何使用概率模型和情景分析来评估不同决策路径的潜在收益与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预测性。 数据素养的普及: 阐述如何通过培训和工具简化,让非技术背景的管理者也能理解和运用数据进行日常管理。 结语:面向未来的组织韧性 《匠心之作:现代企业运营的基石与革新》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框架,帮助管理者跳出具体业务的琐碎,从组织系统、人才驱动和运营效率的宏观视角,审视和重塑自己的企业。它不是一本操作手册,而是一份深刻的哲学指引,旨在培养企业领导者构建一个能够自我进化、持续适应未来挑战的“活的系统”。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管理原理和工具,适用于任何追求卓越、渴望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机遇的组织。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将管理从一种“管束”转变为一种“赋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体成长的双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白话设计公司管理》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管理”的刻板印象。我曾以为管理就意味着层层汇报、绩效考核、 KPI 目标,是冰冷而僵化的制度。但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人性化、却又极具商业洞察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管理图景。它强调了“价值共创”,不是单方面地压榨员工的创意,而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清晰的愿景设定,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贡献被看见、被重视,并因此获得成长的空间。书中关于“设计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的探讨,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解释了如何运用“同理心”去理解客户需求,如何通过“原型验证”来降低决策风险,以及如何通过“迭代优化”来不断完善管理策略。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管好”设计公司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就”一个优秀团队和一家有生命力企业的指南。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授权与信任”的论述,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过度的微观管理不仅会扼杀员工的积极性,也会让管理者自己不堪重负。学会放手,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与支持体系,才是真正高效的管理之道。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指核心。

评分

购买《白话设计公司管理》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提升设计团队效率的技巧。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所触及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一家能够持续吸引人才、激发创意并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综合性蓝图。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企业文化塑造”的篇章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愿景”、“使命”,而是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的沟通、决策和行为中,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落地,形成一种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员工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文化氛围。例如,关于“鼓励试错,容忍失败”的观点,作者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容错机制,让设计师敢于尝试新的想法,从而避免陷入“舒适区”。此外,书中对“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阐述,也并非是生硬的理论说明,而是与设计公司的业务特性紧密结合,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它告诉我,一家优秀的设计公司,不仅要有卓越的设计能力,更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扎实的商业运营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管理的多维性,以及如何将看似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块,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评分

读完《白话设计公司管理》,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管理一家设计公司,可以如此“有温度”和“有策略”。这本书并没有将管理描绘成一个冰冷、机械的过程,而是将它与设计本身的“创意”、“人性化”以及“解决问题”的特质紧密结合。书中关于“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详细讲解了如何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执行落地到最终交付的每一个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更强调了在每一个节点,如何保持与客户的顺畅沟通,如何收集反馈并进行迭代优化。这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让我对项目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知识管理与沉淀”的讨论,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说明了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将项目经验、行业洞察、设计方法等转化为公司的核心资产,并使其能够不断地为公司带来新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留住知识”,更是关于“如何让知识活起来”。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设计师的感性和老板的理性,两者完美融合,构成了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管理指南。

评分

刚翻完《白话设计公司管理》,虽然我对设计行业本身并非专业出身,但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却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许多鲜活的案例和实操性的建议,仿佛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公司创始人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他的创业历程和经营心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团队建设的部分,它没有泛泛而谈地强调“沟通”和“协作”,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在高压的项目周期内,平衡创意自由与商业目标的实现,如何识别并留住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激发灵感又不失效率的工作流程。书中提到的“创意惯性”和“反馈循环”等概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低效模式,并尝试借鉴其中的一些方法来优化。而且,作者在描述一些管理困境时,那种诚恳和自省的态度,很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将艺术激情转化为可持续商业运作的探索。我尤其喜欢它关于“项目复盘”的章节,细致地讲解了如何从每一个成功和失败的项目中汲取养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避免重复犯错。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步前进的公司,无论是否属于设计行业,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评分

《白话设计公司管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体验。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最深刻的管理智慧。我曾接触过一些管理学书籍,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鸡汤化,缺乏实际操作性。而这本书,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回避管理中的难题,反而勇敢地将它们一一剖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就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服务好客户”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通过“价值沟通”来建立长期信任,如何通过“项目协同”来提升客户满意度,甚至是如何将客户变成公司的“合作伙伴”。这让我意识到,在服务行业,尤其是设计行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在于如何与人建立连接,如何激发人的潜力,如何满足人的需求。作者在描述“人才培养”时,也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远见,他不仅仅关注设计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更注重他们在项目管理、沟通协作、甚至行业趋势预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管理,不是对人的控制,而是对人的赋能,是对潜力的释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