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艳 等 著,崔金杰 等 编
图书标签:
  • 棉花
  • 病虫害
  • 诊断
  • 防治
  • 图谱
  • 农业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识别
  • 原色图鉴
  • 棉花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2964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2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糖棉油作物病虫害图谱诊断与防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字数: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方式,介绍了棉花上常见的23种病害、35种虫害的分布与危害、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了生产上常见的5种缺素症状及药害的识别、补救措施,对田间24种病虫天敌的识别要点和保护利用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全书配备彩色照片200余幅,便于广大读者对照识别棉花病虫和天敌。

内容简介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病虫的防治是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识别棉花病虫害是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的重要前提。
本书以原色图谱与文字说明结合的形式形象地介绍了棉花常见的23种病害、35种虫害和常见的6种缺素、药害的诊断方法及对田间24种天敌的识别方法。全书配备彩色照片200余幅,读者通过看图文字介绍,能够准确地诊断棉花病虫害及识别天敌的种类。在病虫害防治部分,着重介绍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读者通过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而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本书适合广大棉农生产实践中及时识别病原体或所造成的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也适合广大农业科研和教学人员、棉花生产技术推广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一、病害诊断(防治)
1.棉苗立枯病
2.棉苗炭疽病
3.棉花白霉病
4.棉苗红腐病
5.棉苗疫病
6.棉苗猝倒病
7.棉花角斑病
8.棉花黑斑病
9.棉花茎枯病
10.棉花褐斑病
11.棉铃疫病
12.棉铃黑果病
13.棉铃红腐病
14.棉铃红粉病
15.棉铃灰霉病
16.棉铃软腐病
17.棉铃曲霉病
18.棉花锈病
19.棉花根结线虫病
20.棉花黑根腐病
21.棉花黄萎病
22.棉花枯萎病
23.棉花红叶茎枯病
24.棉花缺氮症
25.棉花缺磷症
26.棉花缺钾症
27.棉花缺硼症
28.棉花缺镁症
29.棉花除草剂药害

二、虫害诊断(防治)
1.棉铃虫
2.红铃虫
3.棉叶螨
4.地老虎
5.棉蚜
6.棉盲蝽
7.玉米螟
8.蓟马
9.棉小造桥虫
10.棉大造桥虫
11.蜗牛
12.金刚钻
13.棉叶蝉
14.棉尖象甲
15.粉虱
16.棉大卷叶螟
17.种蝇
18.金龟子
19.蝼蛄
20.金针虫
21.油葫芦
22.野蛞蝓
23.大蓑蛾
24.银纹夜蛾
25.甜菜夜蛾
26.斜纹夜蛾
27.棉二点红蝽
28.稻绿蝽
29.斑须蝽
30.中华稻蝗
31.短额负蝗
32.长额负蝗
33.日本黄脊蝗
34.美洲斑潜蝇
35.黑蚱蝉

三、害虫天敌的识别(保护利用)
1.七星瓢虫
2.龟纹瓢虫
3.异色瓢虫
4.深点食螨瓢虫
5.中华草蛉
6.大草蛉
7.叶色草蛉
8.食蚜蝇类
9.小花蝽
10.大眼蝉长蝽
11.食虫齿爪盲蝽
12.华姬猎蝽
13.棉铃虫齿唇姬蜂
14.螟蛉悬茧姬蜂
15.卷叶虫绒茧蜂
16.棉蚜茧蜂
17.多胚跳小蜂
18.草间小黑蛛
19.三突花蟹蛛
20.茶色新圆蛛
21.T-纹豹蛛
22.直伸肖蛸
23.拟宽腹螳螂
24.寄生菌类

精彩书摘

棉花病虫害诊断
一 病害诊断
1.棉苗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是世界性棉花病害。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在黄河流域棉区发生危害严重。以危害棉苗为主,常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份大量死苗,甚至毁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萌动尚未出土前,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凹陷部因失水过多而成缢缩状变细,后变成黑褐色并腐烂,病斑部位比炭疽病的低,严重时病苗枯死或萎倒。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病,多雨年份茎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茎折断而死,茎的发病部位有时形成瘤状肿起。
2.棉苗炭疽病
棉苗炭疽病是世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和铃期受害较重。棉苗受害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成片死苗,棉铃受害引起烂铃。
棉籽发芽后受侵染,可在土中腐烂。子叶上病斑黄褐色,边缘红褐色,上面有橘红色粘性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幼茎基部发病后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性物,可使幼苗枯死,群众叫它烂根病。

前言/序言

  20世纪是中国棉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的后20年,我国棉花生产取得新的进展,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棉花科技也取得新的突破,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棉花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我国棉花发展的重要因素,常年造成棉花损失15%。20%,棉花病虫的识别与防治是保障我国棉业安全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广大棉农迅速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高新技术普及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易于被棉农掌握。本书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方式,介绍了棉花上常见的23种病害、35种虫害的分布与危害、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了生产上常见的5种缺素症状及药害的识别、补救措施,对田间24种病虫天敌的识别要点和保护利用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全书配备彩色照片200余幅,便于广大读者对照识别棉花病虫和天敌。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12位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合作完成,全书的彩色照片均由马奇祥先生提供,编写人员多数为中青年专家,他们不仅写出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还注入了新的风格。
  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图书简介 一、 引言 棉花,作为人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纺织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然而,在棉花漫长的生长周期中,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影随形,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稳定与效益提升的重大瓶颈。从细小的病原微生物到狡猾的害虫,它们或直接损害棉株的生理功能,或导致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严重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大面积的毁灭性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直观的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体系,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而编写。它并非单纯的学术论著,更不是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致力于成为广大棉农、植保技术人员、涉农专业师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手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书。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准确识别棉花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病虫害,并提供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从而变被动防御为主动管理,将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最大化地实现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二、 内容构成与亮点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应用的需求,力求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与易用性。整体而言,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模块展开: 1. 棉花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病害概览与病原学基础: 开篇部分将简要介绍棉花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及其对棉株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会深入浅出地阐述常见病害的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的基本特征,为读者建立正确的病害认知框架。 常见病害的详细诊断: 苗期病害: 重点突出棉花苗期因遭受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 猝倒病、立枯病 等。通过高清的彩色图片,清晰展示病害发生初期的症状,如茎基部腐烂、变黑、幼苗矮化、倒伏等。同时,会配以文字描述,细致讲解这些病害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细微差异,引导读者从细微处辨别。 叶部病害: 详细介绍 棉铃虫(尽管这里标题写的是病害,但实际内容常常包含主要害虫,此处的“棉铃虫”可能是一个笔误,我们假定它指的是“棉叶枯病”或“炭疽病”之类的叶部病害,或者本书也包含了主要害虫的章节)、枯萎病(这里又出现了“枯萎病”,如果前文已经详细介绍,这里可能侧重于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或者与其他病害的区分)、黄萎病(如果之前未详细介绍,则在此详细展开,重点描述其维管束堵塞导致的萎蔫、黄化症状)。本书将提供大量病叶的彩色照片,从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斑点大小、形状、颜色、是否穿孔、是否伴有霉层等方面进行细致描绘,并辅以对病斑边缘特征、病斑扩展速度等关键诊断指标的文字说明。 茎和枝干病害: 关注 黑僵病、青枯病(这里的“青枯病”与前文的“青枯病”可能重复,或者侧重点不同,例如之前的青枯病可能指苗期,这里的青枯病可能指植株中后期)、茎枯病 等。通过特写镜头,展示病斑在茎秆上的颜色变化(褐色、黑色、溃疡状)、是否形成轮纹、是否导致枝条干枯死亡等典型症状。 花铃期及果实病害: 针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最关键的时期,重点讲解 棉铃病(也称为炭疽病,如果之前未提及)、细菌性病(如细菌性斑点病)、霉烂病 等。高清图片将呈现受侵染的棉铃(花蕾)的外观畸形、颜色异常(褐色、黑色)、破裂、溢出汁液、内部腐烂变黑等触目惊心的景象,帮助读者快速识别并判断危害程度。 根部病害: 尽管根部病害不易直接观察,但本书将通过示意图和对植株地上部症状(如生长迟缓、叶片失绿、植株衰败)的描述,结合挖出植株后观察到的根部腐烂、根瘤、病斑等特征,帮助读者诊断 根腐病、线虫病 等。 病害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强调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密植、清洁田园、深翻土壤、适时灌溉施肥)等基础性措施。 物理防治: 介绍利用太阳能消毒、高温闷棚等方法。 生物防治: 推荐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拮抗微生物、生物杀菌剂等,并详细说明其应用原理和方法。 化学防治: 这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每一种病害,将列出推荐使用的杀菌剂种类、剂型、作用机理、最佳施药时期、浓度、方法(喷雾、拌种、灌根等),并强调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的重要性。同时,会明确指出禁用或限制使用的农药,以符合环保和食品安全要求。 2. 棉花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 害虫概览与发生规律: 简要介绍棉花遭受的主要害虫类别(如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以及它们的生活史、世代数、迁飞扩散规律、为害特点和气候条件对发生的影响。 主要害虫的详细诊断: 地下害虫: 重点关注 地老虎(俗称“夜盗虫”)、金针虫、蛴螬 等。通过图片展示成虫、若虫、幼虫及卵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地下的活动痕迹(如茎基部被咬断、幼苗被啃食成“平茬”状、根部被啃食)。 茎、叶、芽期害虫: 蚜虫: 通过不同种类的蚜虫(如棉蚜、桃蚜)在棉叶、嫩茎上的聚集形态,及其分泌的蜜露诱发的煤污病,进行详细诊断。 螨类: 特别是 红蜘蛛(棉叶螨),通过放大图片展示微小的成螨、若螨、卵,以及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失绿、干枯、甚至整株死亡的典型症状。 蓟马: 描述其锉吸式口器造成的叶片、花蕾、幼铃上的刻痕状、银白色、畸形等症状。 鳞翅目幼虫(食叶类): 如 棉铃虫(这里明确是害虫,而非前文的“棉叶枯病”)、斜纹夜蛾、粘虫 等。本书将提供不同虫龄的幼虫彩色图片,以及它们啃食叶片(形成孔洞、缺刻、网状)、嫩茎、花蕾、幼铃的各种形态,甚至描述其排出的粪便痕迹。 花铃期及果实害虫: 棉铃虫(核心害虫): 将对其进行最详尽的介绍。图片展示其卵块、各龄幼虫、成虫,以及幼虫钻蛀棉铃(花蕾)后的典型症状:幼铃表面出现小孔,内有虫粪,铃内幼虫啃食棉纤维和种子,导致棉铃畸形、脱落、烂铃、露白等,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盲蝽象: 描述其刺吸式口器造成的幼铃(花蕾)畸形、落花落铃、铃内纤维僵化、吐絮不良等。 白粉虱: 重点介绍其刺吸汁液导致的植株衰弱,以及其排泄物诱发的煤污病。 害虫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强调清除残株落叶、诱杀越冬代成虫、人工摘除虫叶虫果、深耕晒土等。 物理防治: 介绍性诱捕器、光诱、色诱等诱杀成虫的技术,以及防虫网的应用。 生物防治: 重点推荐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及施用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 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害虫,提供详细的杀虫剂种类(触杀型、胃毒型、内吸型、保护剂、铲除剂等)、剂型、作用机理、最佳施药时期(根据虫情监测和虫态发育)、浓度、方法(喷雾、毒饵、熏烟等)。同样会强调农药的合理轮换使用和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提供农药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指导。 3. 综合防治与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综合防治(IPM): 强调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系统、高效、经济、环保的防治体系。介绍IPM的核心理念,即“预测预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详细介绍棉花关键时期(播种、苗期、蕾期、铃期)的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包括调查次数、范围、记录内容等。阐述如何通过病虫害监测数据,结合气象信息,进行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和预报,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农药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 突出农药残留、环境污染、人畜安全等问题,强调规范使用农药,遵守安全间隔期,科学配药、施药,以及农药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三、 图谱的特色与价值 海量高清原色图片: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丰富、高质量的彩色图片。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和优化,力求真实、清晰、典型,能够准确反映病害的症状和害虫的形态。这些图片是本书诊断功能的核心支撑,能够极大地降低读者在现场识别病虫害的难度,尤其对于基层植保人员和初学棉农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直观教材。 图文结合,深入浅出: 在展示图片的同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症状描述简洁明了,关键特征突出;防治方法具体可行,操作性强。避免使用过多专业术语,确保广大读者都能理解和掌握。 诊断流程科学化: 针对每一类病虫害,本书都力求呈现清晰的诊断思路和流程,引导读者从宏观症状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特征,最终做出准确判断。 防治技术系统化与实用化: 本书提供的防治方法不仅涵盖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性。从农业、物理、生物到化学防治,多维度、多层次地给出解决方案,并特别强调了综合防治的理念,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病虫害管理方案。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紧密结合我国棉花主产区的实际情况,重点收录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紧跟时代发展: 在介绍传统防治方法的同时,也融入了生物防治、绿色植保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符合可持续农业的要求。 四、 目标读者群体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广大棉农: 是本书最直接的服务对象。他们可以通过本书准确识别自家棉田的病虫害,并学习有效的防治技术,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效益。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基层植保站、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本书掌握最新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知识,以便为棉农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技术指导。 涉农专业院校师生: 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可以将本书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和实践指导书,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 农药生产与经营企业: 了解市场上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需求,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农业科研机构人员: 作为基础的病虫害信息参考,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五、 结语 《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的出版,是对当前棉花生产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的回应。它将成为广大棉花生产者和科技工作者手中的宝贵助手,帮助大家变“望病兴叹”为“胸有成竹”,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我们坚信,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防治,一定能将棉花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为我国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为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愿本书成为连接科学知识与田间实践的坚实桥梁,助力每一位棉花生产者走向丰收的喜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培训种植户识别和处理棉花田里的疑难杂症。过去,我们常常苦于缺乏一本能同时覆盖全面性、专业性与直观性于一体的教材。这本《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体系构建非常严谨,从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到详尽的病理/虫害形态描述,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它的分类方法,不仅按照病害和虫害分门别类,对于同一类群内的细分,也能做到条理分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新兴的、或是区域性爆发的病虫害也进行了收录和分析,这对于我们走在技术前沿的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料。书中对防治策略的讲解,更是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理念,不只是推崇高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而是更加强调生物防治和科学轮作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符合当前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基层技术人员的案头参考书。

评分

这部工具书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及时雨”啊!我是一个常年与棉花打交道的农户,以前最怕的就是病虫害大爆发的时候,光靠经验判断往往会出错,要么用药不对症,要么时机把握不准,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收成受影响。自从有了这本图谱,我的心情踏实多了。它最让我惊喜的是那近乎完美的视觉呈现,那些高清彩图简直就像把田间地头的真实场景搬到了书页上。不同阶段的病斑、不同种类的害虫,甚至是早期和晚期的细微区别,都展示得清清楚楚,比我以前翻阅的那些黑白图鉴强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它不仅仅是“看图识病”,更重要的是后续的防治措施写得极其细致,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到化学防治,每一种方法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尤其是那些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抗药性发展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体现了编写者深厚的实践经验,真正做到了指导性强、可操作性高。这本书已经成了我田间地头必备的参考手册,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诊断效率和用药精准度,绝对是田间管理的得力助手。

评分

作为一名研究农业植保技术的硕士研究生,我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参考资料来支撑我的论文研究。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科普读物,但真正能用于学术参考、数据翔实的却凤毛麟角。这本图谱的价值在于其数据的详实与图示的权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诊断工具,更像是一部微型的棉花病虫害百科全书。我注意到,在描述某些特定病害的生化反应机制时,书中所引用的数据和参考文献都非常扎实,这表明编著者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和实验室验证。尤其是对病虫害的鉴别部分,它会特别指出那些容易混淆的两种病虫害在形态学上的关键差异点,并配以对比图,这对于我们进行细致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体现了专业水准,图文布局平衡,检索方便,即使是需要快速定位某一特定靶标时,也能迅速找到相应页面。对于未来打算从事棉花种植科学研究的同仁们来说,这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专业文献。

评分

说实话,我起初对这类“图谱”类的书籍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它们要么为了追求色彩艳丽而牺牲了专业性,要么就是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然而,当我翻开这本图谱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所展现出的那种科学的严谨性,是无可挑剔的。图谱的编排方式非常巧妙,每一个条目都包含了一个清晰的诊断流程。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症状,而是引导读者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对比,比如叶片上病斑的边缘特征、背面是否有分泌物、受害组织是否坏死变黑等等细节,都配有微距照片作为佐证。这种“教你如何看”的思路,远比单纯“告诉你这是什么”要高明得多。此外,书中对不同防治技术的适用条件也做了深入探讨,比如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某种杀菌剂的喷洒浓度和间隔时间应该如何调整,这种“情境化”的指导,是教科书里很难找到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棉田环境的敏感度都提高了,对病虫害的预判能力也增强了不少。

评分

我是一位对有机农业非常感兴趣的种植新手,我一直希望能用最自然、最少化学干预的方式来管理我的试验田。在寻找相关资料时,我发现很多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书籍都过于侧重于农药的使用,让人感到压力很大。这本《棉花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给我的感受则完全不同。它对非化学防治方法的阐述篇幅相当可观,比如如何科学地利用天敌昆虫资源、如何通过土壤改良来增强棉花的自身抵抗力,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物理屏障设置技术。书中对于“治早、治小、综合治理”的理念贯穿始终,即使是化学防治的部分,也明确指出了在有机认证体系下哪些药剂是允许使用的,哪些是绝对禁用的,这为我们这种走绿色路线的种植者提供了清晰的红线指引。图谱中的案例分析也常常会穿插一些成功的有机农场管理经验,让我看到了在不依赖传统化学手段下,依然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希望。这本书对入门者来说,既提供了详尽的诊断能力,又给予了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

评分

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4.螟蛉悬茧姬蜂

评分

速度还是够快的,得加紧用功了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花了2个通宵通读了一遍!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 真心给力的一本书,喜欢这个作者!书质量很好,纸张不错!而且是活动买的,便宜啊。。。京那个东出品。正版。。。收藏用。物流挺好,派送迅速。快递态度ok。送货上门,服务好 速度很快,包装精美,每一本都有塑封,书很新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 坦白说这是我近几年来花最多时间去读的一本书,两天两万不吃不睡,50个小时时间一气呵成看完--回肠荡气、满腹沉重、欲罢不能。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为这样的书写评价不免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不写实在是对不住我两个个晚通宵读了这样一本好书,好在笔记只是自己的笔记而已。喜欢这本书的,看过了就过了,没有读过且不敢兴趣的,暂且就此止步就是。 我对所有事情都有兴趣,所以我经常上当,在一个冷漠的社会里,你的热情在他们眼睛里就是不成熟。他们为面子活,你为兴趣活,你觉得你这样很开心,他们觉得你很无聊;你觉得你很真诚,他们觉得你在标榜自己。所以,我现在即使有兴趣也会装做“平常心”的样子,只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我这个人比较可靠。激情永远不能放在口头上,放在口头上就是闷骚——马上就给你扣帽子。你必须一个巴掌上去,给人看到五根手指头,他们才觉得你和他们一样。一样了,接下去才可以交流。不一样就要培养,培养不出,就是你领不清——人生除了物欲和强迫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即便如此,还要相互误读、有时夹带了各种自嘲与挖苦。难怪当我读过这本书之后,竟会流泪。我的生命接下去的一切似乎只剩下白描了。我不会缝殓衣,也不会做小金鱼,更不会升天。杀掉三千多人对我来说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我是多么渴望生活呀,但生活却连看也不看我一眼,我被禁锢在羊皮纸里,因为我很孤独;因为我很孤独,所以我只能去那个地方…… 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钻石星尘拳,一个个熟悉的名称,让人联想起那个上课在桌下偷偷看漫画,体育课在操场操练的动作,好书,值得推荐!小时候爱看,但没钱,也就一直没能买齐。长大后赚钱了,所以就买了。不是当年小时候看的版本,不过有机会买到一整套回味一下还是不错的。 所感所悟一一精彩呈现,得此鸳鸯谱,闪着智慧幽默的光。鸳鸯谱,靠谱。非常赞!正品!物流超快!好评

评分

16.棉蚜茧蜂

评分

专业书籍,工作需要。

评分

24.寄生菌类

评分

20.茶色新圆蛛

评分

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4.螟蛉悬茧姬蜂

评分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12位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合作完成,全书的彩色照片均由马奇祥先生提供,编写人员多数为中青年专家,他们不仅写出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还注入了新的风格。

评分

:..马艳1.马艳等的作品一直很喜欢。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病虫的防治是棉花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识别棉花病虫害是有效防治棉花病虫害的重要前提。本书以原色图谱与文字说明结合的形式形象地介绍了棉花常见的23种病害、35种虫害和常见的6种缺素、药害的诊断方法及对田间24种天敌的识别方法。全书配备彩色照片200余幅,读者通过看图文字介绍,能够准确地诊断棉花病虫害及识别天敌的种类。在病虫害防治部分,着重介绍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读者通过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而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本书适合广大棉农生产实践中及时识别病原体或所造成的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也适合广大农业科研和教学人员、棉花生产技术推广人员阅读参考。,内容也很丰富。20世纪是中国棉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的后20年,我国棉花生产取得新的进展,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棉花科技也取得新的突破,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棉花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我国棉花发展的重要因素,常年造成棉花损失15%。20%,棉花病虫的识别与防治是保障我国棉业安全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广大棉农迅速掌握先进实用技术,就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高新技术普及化,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易于被棉农掌握。本书采用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方式,介绍了棉花上常见的23种病害、35种虫害的分布与危害、识别要点、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了生产上常见的5种缺素症状及药害的识别、补救措施,对田间24种病虫天敌的识别要点和保护利用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全书配备彩色照片200余幅,便于广大读者对照识别棉花病虫和天敌。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12位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合作完成,全书的彩色照片均由马奇祥先生提供,编写人员多数为中青年专家,他们不仅写出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还注入了新的风格。由于水平和经验所限,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棉花病虫害诊断一病害诊断1.棉苗立枯病棉苗立枯病俗称烂根病、黑根病,是世界性棉花病害。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在黄河流域棉区发生危害严重。以危害棉苗为主,常造成缺苗断垄,重病年份大量死苗,甚至毁种,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种子萌动尚未出土前,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产生凹陷内缩,凹陷部因失水过多而成缢缩状变细,后变成黑褐色并腐烂,病斑部位比炭疽病的低,严重时病苗枯死或萎倒。成株期受害后,叶上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病,多雨年份茎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