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这个世界会好吗?
定价:45.00元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页码:339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108052889
在《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的访谈中,艾恺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提出精当的问题,梁漱溟悉心作答,内容涉及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包括梁漱溟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的交往经历,以及他与20世纪中国历史紧密关联的一生。本书初版于2006年出版,曾入围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荣获“2006年十大好书”,二版于2011年出版,两版均加印多次。2015年8月,艾恺教授荣获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三联书店此次对原书做了全新增订,不仅订正错讹,还增补了若干珍贵插图和注释,艾恺教授亦为新版重新作序。
新版序言:本书是如何完成的?艾恺
初版序言艾恺
一 我的思想的根本
儒家跟佛家
什么是佛
二 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
为何我还乐观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情理与物理
什么是戒、定、慧
我做记者的时候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
熊十力和唯识
三 中国的道路
美国人和台湾问题
毛主席这个人
四 我是怎样一个人
凡 夫
素 食
说说自己的身体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与毛泽东的分歧
我不是一个学者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五 我受到的影响
东西文化的调和
我一生重要的事情
我佩服的中国人
得力于佛学
希望跟着王阳明走
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
六 生活之学
自主自如的生活
看戏和看书
“文革”中的故事
七 发展总是好的
我的期望
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
我是一个乐天派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八 我的社会交往(上)
与晏阳初等人的交往
……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写作《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于1980年8月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漱溟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对读者修身处世亦不乏启迪。
艾恺(Guy S. Alitto),1975 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独立思考 表里如一
梁:我还可以说,自从解放后,毛主席提倡大家要学习。学习嘛,大概这些年来都有五个组,五个组人数不相等,一个组也许二十几个人, 多则四十多个人。不是有一些个民主党派?像是民盟、民革—民革就是从前的国民党,还有一个民进—进步的“进”,还有九三学社,还有工商联、民主建国会民建,还有不在这些里的无党无派,也把它合起来,叫作“政协直属组”,直属于政协。刚才我说的话就是在直属组,我虽然是发起成立民盟的人,可是后来我离开了,所以我后来都一直算是无党无派,刚才说的就是我在无党无派小组会上的那个事情、那个情况。他们要围攻我,所以呢,五个组,就是说九三学社是一组,民革是一组,民盟一组,一共五个组,开一个联组会,在联组会上批判我。
艾:联组会它是1973、1974 年的时候,还是……
梁:1974 年那个时候,在1974 年、1975 年都有。联组会就人多,五个组成百了。有人就上台去发表言论批判我,先后大概有十多个人批判我,我就静听,不发言。不发言也不好,……不发言这个会也就过去了。批判我的会过去了,可是我自己本组那个小组会上,他们还有人问我说:“在联组上大家批判你,你听得怎么样呀?”我就回答,我说古书上—其实就是《论语》上—《论语》上有一句话(写):“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笑)我就是引了这个话,答复了大家,我不说别的话了。
梁漱溟(1893 — 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 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20 世纪40 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9 年后屡受批判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接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实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稀少的。
——艾恺
★梁先生的人生有点像个圣人,圣人悲悯持世,进而止不住要救世,总想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社会。一般的读书人安于书斋,只满足于笔下风云,多徘徊于砚中风韵。从这个意义来讲,梁先生有些类似于甘地这样的圣者,通过自己的不断奔走感化大地,于改造人生与社会中践履一己的感悟。
——许章润
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在阅读另一本关于中国哲学史的书籍时产生的强烈震撼。那位学者(指另一本书的作者)对“道”的阐释,简直是穿透云雾,直达本质。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去堆砌概念,而是用非常现代且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我们当下的困惑联系起来。特别是他谈到个体如何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下寻求安顿,那种豁达与超脱,让人在面对现实的重压时,能寻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制高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将传统思想“博物馆化”,而是让它重新“活”了起来,成为解决当代人心灵困境的有效工具。每次读到关键的转折处,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然后想象那个古人是如何在相似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澄明。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阅读的极致享受。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下的社会思潮和传统价值观之间,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一种错位?读完这套书(此处指我最近读的另一套关于社会变迁的书籍),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漫游,从历史的宏大叙事,一下子被拉回到个体对“意义”的追问上。那位作者(指另一本书的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一个高明的引路人,引导你观察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从未深究的社会肌理。比如,关于社区功能的衰退,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那种“体面的疏离感”,分析得入木三分。这本书里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描摹,那种无根的漂浮感,简直是当代生活的精准侧写。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对“进步”的定义是否过于狭隘,也许真正的进步,是内心秩序的重建,而非仅仅是物质的堆砌。这种深层次的共鸣,是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需要时间去消化,去融入自身的生命体验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中透着力量感的封面,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们对“经典再现”的期待。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墨色清晰,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觉得累眼。初次捧读,我便被那种老派的、扎实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在如今追求速度与流量的出版界,实属难得。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这本书值得你慢下来,用心去体会。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显示出编辑的用心良苦,字里行间留有的呼吸空间,让人在阅读那些深邃的思考时,不至于感到压迫,反而能更好地沉浸其中。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远超出了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愿意将其郑重地收藏于书架之上,期待着未来某一个安静的午后,再次与之对谈。它的实体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对内容价值的尊重与弘扬,让人在拿起它的瞬间,便对接下来的文字内容充满了敬意与好奇。
评分最近在跟一位老友讨论阅读偏好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本书——一本探讨后现代叙事策略的文学评论集(指另一本书)。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对作品内容的简单解读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叙事结构本身的权力运作。那位评论家(指另一本书的作者)指出,我们如何讲述故事,往往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世界。他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分析了“碎片化信息”如何重塑我们的时间感和记忆体系,读完让人有一种被揭了底牌的清醒感。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如同精密的仪器在解剖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坚实的文本分析之上,很少有空泛的抒情或夸大的断言。它让我对未来阅读任何小说或新闻时,都会下意识地去探究其背后的“叙事陷阱”,这无疑是一次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具有穿透力。
评分最近购入的这批新书里,有一本关于现代城市规划与人文关怀的译著(指另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者(指另一本书的作者)以一种近乎批判的姿态,审视了过去几十年“效率至上”的城市建设理念如何牺牲了居民的真实生活体验。他详细描述了那些被忽略的“第三空间”——那些不是家也不是工作场所,而是邻里交往、偶遇和自发活动的公共区域,是如何一步步被压缩乃至消失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我开始留意小区里那几棵老树下的长椅,它们是否依然是邻居们交流的中心?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理性,但背后却蕴含着一股对“有人情味的生活”的强烈呼唤,它提醒着我们,城市不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情感和记忆的容器。这种从宏观规划回到微观生活的视角转换,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宜居”二字的理解。
评分活动时候买的 书不错
评分恩
评分值得一读。物流快,态度好。
评分好评
评分好评
评分精神食粮!
评分好评
评分送货及时,物流顺畅。书的质量也不错。希望再接再厉。
评分好好的都书籍到时还是要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