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哲学导论(第9版)

【后浪直营】哲学导论(第9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伯特C所罗门 著,陈高华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哲学导论
  • 后浪
  • 教材
  • 大学教材
  • 思维
  • 逻辑
  • 西方哲学
  • 思想史
  • 入门
  • 第九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8616
商品编码:22690533299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学堂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阅读教程(第9版)》书中选取的文献时间跨度约2500年,选取范围包括古老的哲学残篇至前沿的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认知科学领域的论著,囊括了从柏拉图、孔子、笛卡尔、康德至艾玛·高曼、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马尔科姆·艾克斯等历史上重要哲学家的作品,使读者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哲学既扎根于过去,又活跃于现在。

名人推荐

这无疑是好的哲学教材之一。它的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它将材料沿着历史顺序和议题发展天衣无缝地整合在一起。它把对每一位哲学家的选文的介绍和阐释与一种对比的视角完美无瑕地融合起来。 
——Christian Coseru,查尔斯顿学院 
罗伯特·所罗门在当代哲学家中拥有好的写作风格,阅读《哲学导论》的乐趣主要来源于他明晰、风趣、极富激发性的文体。 
——Jonathan Scott Lee,科罗拉多学院 
这本书非常迷人,因为它既有深度,又能让一年级新生简明易懂。 
——Dale J.Pritchard,杰斐逊学院

媒体推荐

这无疑是好的哲学教材之一。它的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它将材料沿着历史顺序和议题发展天衣无缝地整合起来,它对每一位哲学家的选文的介绍和阐释,以及一种对比的视角完美无瑕地融合在一起。
——Christian Coseru,查尔斯顿学院
罗伯特·所罗门在当代哲学中拥有好的写作风格,阅读《哲学导论》的乐趣主要来源于他明晰、风趣、极富激发性的文体。
——Jonathan Scott Lee,科罗拉多学院
这本书非常迷人,因为它既有深度,又能让一年级新生简明易懂。
——Dale J. Pritchard, 杰斐逊学院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 译者:陈高华

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教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9世纪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尼采,以及20世纪大陆哲学,特别是萨特和现象学,同时擅长于伦理学和关于情感的理论。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他是著名的哲学教师和讲演者,擅长以清晰风趣且不失严谨的文风阐述艰深的哲学问题。他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其中包括《哲学导论》(Introducing Philosophy)、《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Philosophy)、《激情》(The Passions)、《在黑格尔的精神之中》(In the Spirit of Hegel)、《关于爱》(About Love)、《哲学底线》(Above the Bottom Line)、《伦理学与卓越》(Ethics and Excellence)以及《哲学的乐趣》(The Joy of Philosophy)等。

目录

导言1 
哲学的历史6 
导论1 
苏格拉底1 
阿里斯托芬,《云》1 
柏拉图,《申辩》2 
柏拉图,《克力同》3 
柏拉图,《斐多》7 
柏拉图,《理想国》8 
什么是哲学?8 
柏拉图,《申辩》11 
卡尔·雅斯贝尔斯,“轴心时期”11 
老子,《道德经》13 
哲学探讨的现代路径13 
勒内·笛卡尔,《谈谈方法》16 
逻辑简介18 
演绎论证19 
归纳论证25 
类比论证27 
充要条件、“逻辑可能性”和反例论证29 
归谬法31 
阴险的种种谬误31 
重要词汇35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36 
第—部分世界与彼岸 
第1章实在39 
1.1“世界真实地存在的方式”3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40 
1.2初的希腊哲学家40 
伊奥尼亚的自然主义者41 
一元论、唯物主义和非实质的“基质”42 
赫拉克利特43 
德谟克利特、原子和多元论44 
泛灵论45 
毕达哥拉斯45 
现象/实在的区分46 
巴门尼德46 
巴门尼德,《残简》46 
智者47 
形而上学48 
1.3东方的终极实在:印度、波斯和中国49 
精神作为实在:《奥义书》49 
《奥义书》49 
实在、善与恶:査拉图斯特拉51 
《圣特—阿维斯塔》52 
孔子53 
孔子,《论语》53 
老子,或《道德经》的诗哲54 
老子,《道德经》54 
佛陀55 
佛陀,《燃烧经》56 
1.4两种形而上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57 
柏拉图58 
柏拉图,《会饮》58 
柏拉图,《理想国》59 
柏拉图,《美诺》63 
亚里士多德6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70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7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75 
1.5现代形而上学76 
勒内·笛卡儿77 
勒内·笛卡儿,《论实体》78 
勒内·笛卡儿,《第六沉思》81 
别涅迪克特·德·斯宾诺莎82 
别涅迪克特·德·斯宾诺莎,《伦理学》82 
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90 
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单子论》91 
马丁·海德格尔99 
马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99 
菲利普·布里克尔,《大卫·K·刘易斯的〈论世界的多样性〉》101 
概要与结论104 
本章复习题105 
重要词汇105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106 
第2章宗教108 
2.1什么是宗教?108 
约翰·威兹德姆,《诸神》10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论宇宙的设计110 
西谷启治,《什么是宗教?》111 
2.2西方宗教113 
神的传统概念113 
2.3上帝证明:存在论论证115 
圣安瑟伦,论存在论论证116 
勒内·笛卡儿,论存在论论证118 
伊曼纽尔·康德,驳存在论论证120 
查尔斯·哈茨霍恩,论存在论论证122 
2.4作为造物主的上帝:理智与设计124 
圣托马斯·阿奎那,论宇宙论论证125 
圣托马斯·阿奎那,论“第五种方式”127 
大卫·休谟,论一个不完满的宇宙128 
保罗·戴维斯,《上帝之心》129 
科里·朱尔,论“精确调节”论证130 
2.5宗教、道德和恶131 
宗教与“实践理性”132 
伊曼纽尔·康德,论上帝和道德132 
威廉·詹姆斯,《信仰意志》134 
恶的问题136 
圣奥古斯丁,《忏悔录》137 
印度教、佛教、业和慈悲141 
《薄伽梵歌》142 
2.6超越理性:信仰与非理性144 
作为体验的上帝145 
穆罕默德·阿尔—加扎里,《从错误中解脱》146 
信仰的跳跃147 
索伦·克尔凯郭尔,论主观真理147 
作为终极关怀的上帝150 
保罗·蒂利希,论终极关怀150 
2.7对宗教的怀疑152 
费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153 
卡尔·马克思,《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156 
弗里德里希·尼采,《善恶之彼岸》157 
弗里德里希·尼采,《敌基督者》157 
弗里德里希·尼采,《快乐的科学》158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幻想的未来》158 
让—保罗·萨特,《成为上帝的欲望》159 
概要与结论160 
本章复习题160 
重要词汇161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材料161 
第3章知识163 
伯特兰·罗素,《哲学问题》164 
柏拉图,《泰阿泰德》166 
3.1理性主义者的信心:笛卡儿168 
勒内·笛卡儿,《第—沉思》169 
勒内·笛卡儿,《第二沉思》172 
勒内·笛卡儿,《第六沉思》176 
3.2人类理智的天赋观念:约翰·洛克178 
约翰·洛克,《人类理智论》178 
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180 
3.3经验主义的知识论182 
约翰·洛克,《人类理智论》182 
3.4取消常识:贝克莱主教188 
乔治·贝克莱主教,《人类知识原理》189 
3.5意气相投的怀疑论者:大卫·休谟195 
大卫·休谟,《人性论》197 
大卫·休谟,《人类理智研究》200 
3.6康德的革命208 
伊曼纽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11 
伊曼纽尔·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211 
3.7康德之后的欧洲战场: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215 
黑格尔215 
G·W·F·黑格尔,《精神现象学》217 
G·W·F·黑格尔,《历史中的理性》220 
叔本华222 
亚瑟·叔本华,《作为意愿和表象的世界》223 
尼采224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真理225 
3.8现象学227 
埃德蒙德·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227 
埃德蒙德·胡塞尔,《1929年巴黎讲演》228 
3.9解释学和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再思考229 
理查德·罗蒂,《团结还是客观性?》231 
永见勇,《文化鸿沟:我们为何会误解?》234 
3.10女性主义认识论239 
伊丽莎白·格罗兹,《论女性主义知识》239 
邬玛·纳瑞安,《论女性主义认识论》241 
概要与结论245 
本章复习题245 
重要词汇246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247 
第二部分认识你自己 
第4章自我251 
4.1意识与自我:从笛卡儿到康德253 
勒内·笛卡儿,《第六沉思》254 
约翰·洛克,论人格同一性254 
大卫·休谟,论“没有自我”259 
伊曼纽尔·康德,反对灵魂263 
梅瑞迪斯·迈克尔斯,论“人格同一性”265 
4.2存在主义:自我同一性与选择的责任268 
让—保罗·萨特,论存在主义269 
让—保罗·萨特,论自欺271 
让—保罗·萨特,《禁闭》272 
4.3个人与共同体274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交流意识275 
索伦·克尔凯郭尔,论“公众”276 
索伦·克尔凯郭尔,论自我与激情276 
马丁·海德格尔,论“此在”和“常人”277 
大卫·里斯曼,论个人主义278 
抗议的声音278 
马尔科姆·艾克斯,论作为“非洲人”278 
马尔科姆·艾克斯,《在奥杜邦》279 
雪莉·奥特娜,《女性之于男性恰如自然之于文化?》279 
安·弗格森,论雌雄同体282 
G·W·F·黑格尔,论“精神”与个人283 
G·W·F·黑格尔,《历史中的理性》283 
索伦·克尔凯郭尔,一个驳斥284 
卡尔·马克思,论社会自我285 
4.4唯一自我?任一自我?个人“本质”概念的探析286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286 
露西·伊利格瑞,《此性非一》288 
吉纳维芙·劳埃德,《理性之人》289 
《法句经》293 
老子,《道德经》294 
概要与结论294 
本章复习题295 
重要词汇295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295 
第5章心灵与身体297 
5.1何谓意识?297 
勒内·笛卡儿,《第六沉思》298 
勒内·笛卡儿,《第三沉思》301 
5.2二元论问题302 
勒内·笛卡儿,《心灵的激情》303 
5.3对二元论的驳斥305 
激进行为主义305 
逻辑行为主义306 
吉尔伯特·赖尔,《心的概念》306 
同一性理论312 
J·J·C·斯马特,《感觉和大脑过程》313 
杰罗姆·谢弗,驳同一性理论314 
取消唯物主义317 
保罗·M·丘奇兰德,论取消唯物主义317 
功能主义:心灵与计算机320 
大卫·布兰登—米切尔和弗兰克·杰克逊,《心智哲学》321 
约翰·R·塞尔,《计算机的神话》323 
约翰·R·塞尔,《心灵、大脑与科学》324 
联结主义325 
5.4意识问题32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无意识”326 
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327 
科林·麦克金,论“意识的奥秘”329 
改变我们的心灵:整体论与意识331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331 
伽林·斯特劳森,论“认知经验”333 
威廉·詹姆斯,《意识存在吗?》335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种类的天才”337 
概要与结论337 
本章复习题337 
重要词汇338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338 
第6章自由339 
6.1宿命论与业339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340 
西谷启治,论命运342 
6.2先定论343 
圣奥古斯丁,《论意志的自由选择》344 
穆罕默德·伊克巴尔,《伊斯兰宗教思想的重建》346 
杰奎琳·特里米耶,论约鲁巴人的奥瑞347 
乔纳森·爱德华兹,《意志自由》348 
6.3决定论350 
强决定论351 
保罗·亨利·霍尔巴赫男爵,《自然的体系》352 
丹尼尔·丹尼特,《休息室》353 
决定论VS非决定论357 
罗伯特·凯恩,《论非决定论》359 
意识的角色360 
弱决定论361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因果关系与必然性362 
大卫·休谟,论因果关系与性格365 
罗伯特·凯恩,论“回旋余地”367 
哈里·法兰克福,《意志自由与人的概念》368 
6.4强制与无知371 
亚里士多德,论自愿行动371 
朱迪丝·奥尔,性、无知与自由373 
约翰·霍斯泊斯,《这自由是什么意思?》375 
条件作用378 
B·F·斯金纳,超越自由378 
B·F·斯金纳,《瓦尔登湖二号》380 
罗伯特·凯恩,超越斯金纳381 
安东尼·伯吉斯,《发条橙》382 
凯瑟琳·麦金农,论对女人的性胁迫383 
6.5实践中的自由384 
哈里·法兰克福,《强迫与道德责任》385 
6.6激进自由:存在主义388 
让—保罗·萨特,论“绝对自由”389 
费奥多·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利的利益》392 
一行禅师,《打开电视》393 
概要与结论394 
本章复习题394 
重要词汇395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395 
第三部分:善与权利 
第7章伦理学399 
7.1道德400 
圣奥古斯丁,《论自由》401 
7.2道德是相对的吗?402 
吉尔伯特·哈曼,《道德相对主义辩护》404 
7.3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406 
柏拉图,《理想国》407 
7.4我们是天生自私的吗?一个争论409 
孟子,论人性:人性本善409 
荀子,《性恶篇》410 
约瑟夫·巴特勒,驳利己主义411 
一位当代利己主义者:安·兰德 
塔拉·史密斯,利己主义的必要性(安·兰德)413 
7.5作为德性的道德:亚里士多德416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416 
7.6道德与情感:休谟和卢梭427 
大卫·休谟,论“理性作为激情的奴隶”428 
让—雅克·卢梭,《爱弥儿》431 
7.7道德与实践理性:康德434 
伊曼纽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434 
7.8功利主义446 
杰里米·边沁,《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446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功利主义》450 
7.9道德的创造:尼采与存在主义457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作为群体本能的道德”459 
弗里德里希·尼采,论“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459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463 
7.10伦理学与性别466 
弗吉尼亚·赫尔德,论女性主义伦理学467 
约翰·科维诺,《同一的性:关于同性恋的伦理学、科学和文化争辩》471 
概要与结论474 
本章复习题474 
重要词汇474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475 
第8章正义477 
8.1正义问题478 
8.2两种古代的正义理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479 
柏拉图,《理想国》480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482 
8.3两种现代的正义理论:休谟和密尔论功利和权利485 
大卫·休谟,论“正义与功利”486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功利主义》486 
8.4社会契约490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491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496 
托马斯·杰斐逊等,《独立宣言》500 
8.5两种当代的正义理论:罗尔斯与诺齐克500 
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501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504 
8.6正义还是关怀:一种女性主义视角506 
切希尔·卡尔霍恩,《正义、关怀、性别偏见》507 
8.7个人权利与自由508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509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论自由》511 
马尔科姆·艾克斯,论公民权和人权514 
8.8遵守法律:公民不服从与无政府主义514 
亨利·大卫·梭罗,论“公民不服从”515 
艾玛·高曼,《无政府主义真正意味着什么》518 
8.9一项被忽视的权利:吃的权利519 
阿玛蒂亚·森,《财产与饥饿》520 
概要与结论522 
本章复习题522 
重要词汇523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材料523 
哲学家小传525 
重要词汇537 
出版后记559


《西方哲学简史:从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次穿越西方哲学璀璨长河的深度遨游,它不拘泥于某一学派的狭隘视角,而是以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勾勒出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与关键转折。我们将追随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探寻他们如何从最古老的质疑出发,逐步构建起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哲学大厦,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观念是如何萌芽、演变、碰撞,直至塑造了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方式。 第一卷:哲学的黎明与雅典的辉煌 我们的旅程始于古希腊,那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在那里,人类第一次以理性的光芒驱散神话的迷雾,开始对宇宙的本源、生命的意义、道德的准则进行系统性的探究。 前苏格拉底时期:万物的本源与数的奥秘。 我们将目光投向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早期哲学家。他们是如何从水、气、火、无定形物等具体事物中寻找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流”与巴门尼德的“存在不变”之间的深刻张力,是如何预示了后世关于变化与永恒的哲学辩论?我们还将触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崇拜,及其将数学视为宇宙秩序根本的洞见。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面对城邦政治的兴起与社会变革,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哲学视角的转变。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论断,是如何挑战了绝对真理的观念,开启了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的讨论?戈尔吉亚斯关于“存在”、“认识”、“言说”的激进论证,又如何揭示了语言的局限性与真理的难以把握? 苏格拉底:求知之路与德行的实践。 苏格拉底,这位站在雅典街头,以诘问为乐的哲人,将哲学带入了新的境界。我们不仅要理解他的“助产术”——如何通过对话引导人们认识自身无知,更要深入探讨他关于“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学说。他的殉道,更是将哲学从单纯的思辨升华为一种至死不渝的信念,成为后世无数哲学家景仰的楷模。 柏拉图:理念世界与正义的城邦。 作为苏格拉底最杰出的弟子,柏拉图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精密的哲学体系。我们将详细解读他的“理念论”,理解“理念”作为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的存在,与我们感官所及的、不断变动的“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由哲学家王统治的正义之邦,他的政治哲学,至今仍引发着关于权力、知识与统治的深刻思考。 亚里士多德:经验世界与形式因。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将哲学研究的重心拉回了经验世界。我们将在他的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各个领域进行探索。他提出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如何解释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他关于“德性伦理学”的论述,特别是“中道”的理念,又是如何指导人们追求幸福生活? 第二卷:中世纪的沉思与宗教的交融 当罗马帝国的光辉逐渐黯淡,西方哲学进入了一个与基督教信仰深度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哲学家们致力于调和理性和信仰,用哲学工具来解释和捍卫宗教教义。 早期教父哲学:信仰与理性。 我们将回顾奥古斯丁的伟大思想。他如何从柏拉图主义出发,提出了关于“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二元论?他对“原罪”、“恩典”、“时间”的思考,又如何深刻影响了西方宗教神学? 经院哲学:逻辑与神学的结合。 随着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发现,经院哲学迎来黄金时代。安瑟伦对“本体论证明”的探索,试图用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托马斯·阿奎那则集大成者,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托马斯主义”。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运用逻辑工具来解决神学难题,以及这种方法的得失。 第三卷:近代哲学的觉醒与科学的革命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浪潮,彻底颠覆了中古时代的思想格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对峙,奠定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对知识的来源、确定性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边界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理性主义的巨人: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近代哲学的现代性,他如何通过普遍怀疑来寻求知识的确定性?他的身心二元论,又带来了哪些长久的哲学困扰?斯宾诺莎如何提出了“实体”的单子论,将上帝、自然与人融为一体?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和“预定和谐”又试图解决哪些哲学问题? 经验主义的探索:洛克、贝克莱、休谟。 洛克认为“心是一块白板”,所有知识来源于感觉和反省。他如何成为了后世经验主义的奠基人?贝克莱提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观点,他的论证又为何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休谟则将经验主义推向了极致,他对因果关系、自我同一性等的怀疑,又如何动摇了传统哲学的根基,并深刻影响了康德? 康德的综合:批判哲学的伟大革命。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以其“哥白尼式”的革命,试图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矛盾。我们将深入理解他的“先验唯心主义”,即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先验的认知结构与感性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范畴表”、“物自体”等概念,以及他关于“绝对命令”的伦理学,是如何重塑了人类对知识、道德与自由的理解? 德国观念论的辉煌:黑格尔的辩证法。 康德之后,德国观念论继续发展。黑格尔构建了庞大的“绝对精神”体系,他如何运用辩证法(正题、反题、合题)来解释历史与现实的发展?他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又是如何试图描绘出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全过程? 第四卷:现代思想的多元图景与存在的困境 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哲学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以及社会结构的剧变,都催生了新的哲学思潮,并对人类的存在境遇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拷问。 非理性主义的抗争:叔本华与尼采。 叔本华如何将佛教的“苦”与“欲”的概念引入西方哲学,强调“意志”的盲目冲动?尼采则以“权力意志”、“超人”和“永恒轮回”等激进观念,宣告了“上帝之死”,并对传统道德与价值观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现象学与解释学: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胡塞尔创立了现象学,主张“回到事物本身”,通过“悬置”外在世界来直观意识的结构。海德格尔继承并发展了现象学,他的“此在”分析,特别是对“在世”、“操劳”、“死亡”等存在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根本困境。 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语言的边界。 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逻辑实证主义试图将哲学建立在逻辑和经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可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有意义。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图像论”和晚期的“语言游戏”理论,则开启了对语言功能与意义的深刻反思,催生了影响广泛的分析哲学。 存在主义的呐喊:萨特与加缪。 存在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自由选择与责任是其存在的根本。萨特如何论证人的绝对自由与“被判处自由”的命运?加缪则通过“荒谬”的概念,探讨了在失去意义的世界中,人如何反抗与追求价值。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权力的解构。 20世纪后半叶,结构主义强调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层结构。福柯则进一步将分析的矛头指向了知识、权力和话语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关于“权力/知识”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隐秘控制机制。 结语:哲学的永恒追问 本书的行程并非戛然而止,而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去理解西方哲学是如何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超越。从古希腊对宇宙本源的惊奇,到近代对理性与经验的辩驳,再到现代对存在困境的直面,哲学始终是人类理性最前沿的探索。它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却通过一次次深刻的质疑,一次次精妙的思辨,不断地拓展我们理解世界和认识自身的边界。阅读本书,就是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近距离交流,一次对生命与存在最本真的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平衡点。我本来以为导论性质的书籍,最多只会触及到西方哲学的皮毛,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对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介绍,尽管篇幅有限,却精准地抓住了这些流派的核心精神。例如,在谈到萨特的“他人即地狱”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做字面翻译,而是结合了战后欧洲的社会心理背景进行了解析,这使得那种疏离感和自由的重负感立刻鲜活了起来。再比如,书中对“批判理论”的梳理,虽然篇幅没有专门的著作那么长,但它成功地展示了这些理论如何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汲取营养,并最终转向对现代社会异化的深刻批判。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中立性,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思想体系是如何在相互回应和批判中共同推动哲学进步的。这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哲学史,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交锋。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确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是什么”的书,而是手把手教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书。在每一章的结尾,作者都会设置“思维训练”的小节,这些练习往往不是选择题或者简单的概念回顾,而是要求你针对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争议性话题,运用本章学到的哲学工具进行分析。比如,当讨论到功利主义时,它就抛出了一个关于公共政策制定的两难困境,迫使读者必须权衡“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与个体权利之间的界限。这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刻意练习,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论证能力和逻辑自洽性。我发现,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待新闻报道和网络辩论时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审慎了,不再轻易被煽动性的言辞所左右,而是会本能地去探究对方的核心预设和论证链条的有效性。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任何知识学习中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色调搭配,让人一拿到手里就觉得内容肯定有料。我记得当时在书店里翻阅的时候,光是目录就让我驻足了好一阵子。它不像很多入门读物那样把复杂的概念简单粗暴地堆砌在一起,而是非常有层次感地梳理了哲学发展的脉络。比如,它对古希腊哲学的介绍,没有停留在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生硬引用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出现那样深刻的思考。读到关于逻辑学那一部分时,作者的讲解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典范,原本晦涩难懂的推理规则,在他的笔下变得像搭积木一样清晰明了,即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特别是关于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章节,作者巧妙地设置了一些现代的思维实验,而不是一味地重复经典案例,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与作者的思想进行“对话”的乐趣。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编排,非常适合希望系统性建立哲学思维框架的新手,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自我反思的全新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导论”的定位。我个人认为,它更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识阶梯,从最基础的定义开始,稳步攀升至需要深度思考的领域,而且每一步的连接都非常自然流畅,几乎没有断裂感。作者在讲述科学哲学的部分尤其精彩,他没有陷入科学实证主义的窠臼,而是引入了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等概念,深刻剖析了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与进步机制。这种对知识边界的探讨,非常具有启发性。此外,这本书的译文质量也值得称赞,语言流畅,准确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没有那种为了翻译而翻译的生硬感,读起来非常顺口。我甚至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位非哲学专业的同事,他们反馈说,这本书让他们第一次觉得哲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与我们日常的伦理选择、价值判断息息相关的实用工具。它成功地做到了普及与深刻的完美结合,是每一位渴望拓展思维边界的人案头必备的好书。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是超乎预期的。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哲学入门书,结果都是半途而废,要么是语言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像在啃石头,要么就是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读完后总觉得云里<bos>。但这一本完全不同。作者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其文字功底简直是大师级的。他擅长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他描述“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时,用的那个关于雕塑家和石头的例子,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下子就点亮了我脑海中的困惑。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经过了精心设计,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探索哲学的迷宫,时不时还会点出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岔路口”,警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陷入思维的陷阱。读完某个章节后,作者还会提供一些延伸阅读的建议,虽然我这次暂时没深入研究,但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无疑为我未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