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

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森 編
圖書標籤:
  • 數碼相機
  • 相機評測
  • 攝影器材
  • 攝影技術
  • 2010-2011
  • 單反
  • 微單
  • 相機參數
  • 數碼攝影
  • 器材年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
ISBN:9787512200753
版次:1
商品編碼:1041008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年版)》:10大品牌,全部最新科技相機機身詳測介紹實物拍攝嚴格測試深入介紹詳盡資料值得珍藏Canon EOS_1Ds iark lI l、1DMark IV、5D Mark lI、7D、50D、550D、500D HasselbIad HZlD-40 Pentax K-7、K-x、645DLeica S2、M9 Ni kon D3X、D3s、D700、D300s、D90、D5000、D3000 Sony αb850、α550、α380、αfNEX-5、αkEX-3Olympus E-30、E-620、PEN E-P2、PEN Lite E-PLl Panasonic LLIMIX DNC-GHl、G2、GIO、GFl Samsung’NXIO Ricoh GXR、SlO 24-72MM/2.5-4.4 VC、PIO 28-300mm f/3.5-5.6 VC、A12 5mm f/2.5 MAcR0。

內容簡介

《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年版)》:數十年來,德國美茲在專業閃光攝影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産品包括便攜式,袖珍式以及強大的手柄燈,先進的SCA轉接器係統是美茲另一款功能強大的産品。該産品使美茲SCA閃光燈裝置能用於許多數碼相機上。因此美茲的産品都因通用性強、使用壽命長以及品質高脫穎而齣。

目錄

機身科技教學及基本分類說明
機身測試報告
EOS-1DS Ma rk I
EOS-1D Ma rk IV
EOS 5D Ma rk II
EOS 7D
EOS 50D
EOS 550D
EOS 500D
H4D-40
Le i C a
M9
S2
Ni k on
D3X
D3s
D700
D300s
D90
b5000
D3000
O l ymp u s
E-30.
E-620
PEN E-P2
PEN Lite E-PLl
LUMIX DMC-GHl
lUMIX DMC-G2
LUMIX DMC-G10
LUMIX DMC-GFl
Pen t a x
K7
K-x
645D
GXR
RlCOH LENS S10 24-72mm f/2.5-4.4 VC
RlCOH LENS P10 28-300mm f/3.5-5.6 VC
GR LENS A12 50mm f/2.5 MACRO
Samsung
NXl0
Sony
α850
α550
α380
αNEX-5
aNEX-3

精彩書摘

數碼相機有很多種分類方法:傢用的、商業的;大的、小的;貴的、便宜的……在這裏我們專注介紹市麵上38部人氣數碼相機機身。
什麼是數碼機身呢?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可自由更換鏡頭的數碼相機。人們口中的數碼單鏡頭反光相機(俗稱D-SLR)、無反光鏡相機(俗稱EVlL)當然是屬於數碼機身類彆。但除瞭這些常見和熱門的類彆外,還有不少是值得大傢留意的,例如活躍於商業攝影的120數碼機背、被形容為高品味攝影的旁軸相機和一些獨立存在的罕有設計相機。
雖然目前仍以功能和外型較為專業的D-SLR作為最大傢族,但自LiveView齣現後,同樣使用大規格感光元件和可換鏡頭設計,但外型像DC般的EVlL機身係列,已愈來愈受歡迎,曝光率和聲音絕對不小,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攝影紀元中的重要一員。為瞭突破畫幅和像素的極限,中畫幅120數碼攝影係統便成瞭最佳齣路。由過去過百萬纔有的全套數碼120攝影器材,現在已有不少品牌加入,亦推齣各種極具競爭能力的商品。就現在的發現方嚮,相信不久的將來,數碼相機的種類和格式變化會真的完全取代膠捲的時代。
有人會這樣說,從一張相片,看到的質量70%源於機身、30%源於鏡頭;看到的效果。70%源於鏡頭、30%源於機身;但在拍攝過程中,絕大部分的拍攝樂趣、功能反應都是取決於機身好壞。一款鏡頭可能十年纔有新款替代,但相差2至3年的新舊機身,在功能上已可以完全不同,發展速度和變化可能都無可限量。此書由香港N0.1 銷量數碼攝影雜誌《DiGi數碼雙周》的全體編輯部傾力編著,是華語地區內極具權威性的數碼機身測詳和介紹書籍。後頁內容以大量客觀方式,配以電腦軟件協助,把每一部機身的機能和效果,一一錶現齣來
……

前言/序言


《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定格時代瞬間,解析影像科技 2010年至2011年,數碼影像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進,消費者對影像品質、操控體驗以及相機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這兩年間,相機廠商們競相推齣瞭一係列令人矚目的新品,涵蓋瞭從入門級便攜相機到專業級單反的廣闊市場。為瞭幫助廣大攝影愛好者、專業攝影師以及對影像科技感興趣的讀者,全麵瞭解這一時期的相機發展脈絡,洞悉各款機型的核心技術與實際錶現,《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應運而生。 本書並非簡單的産品目錄,而是以深度、詳盡的專業評測為核心,力求為讀者提供一份最具參考價值的影像設備指南。它聚焦於2010年至2011年間市場上備受關注、具有代錶性的數碼相機機身,通過嚴謹的測試流程和專業的分析視角,深入剖析每一款相機在不同場景下的真實錶現。 核心內容概覽: 《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內容涵蓋瞭市麵上主流數碼相機機身的關鍵技術解析、實拍性能評估以及綜閤優劣分析。具體而言,本書的評測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維度展開: 一、傳感器與成像質量: 像素與尺寸的權衡: 詳細解讀不同像素密度下的成像細節錶現,分析傳感器尺寸(如APS-C、全畫幅、1/1.7英寸等)對畫質、景深控製以及弱光錶現的深遠影響。 高感光度錶現: 對比各款相機在不同ISO感光度下的噪點控製能力,評估圖像純淨度、色彩還原度以及細節保留程度,為用戶在弱光環境下拍攝提供可靠參考。 色彩還原與動態範圍: 深入分析相機對色彩的捕捉與還原能力,考察其色彩飽和度、色溫準確性以及對復雜光綫環境下的細節層次錶現(動態範圍)。通過RAW格式的後期處理潛力分析,展現相機原始數據的價值。 JPEG直齣與RAW格式: 評估相機內置JPEG圖像處理引擎的優化能力,同時提供RAW格式的詳細分析,探討其後期空間的寬廣程度。 二、自動對焦係統: 對焦點的數量與覆蓋範圍: 介紹不同對焦係統的設計理念,分析對焦點數量、分布以及覆蓋範圍對拍攝移動主體、精確構圖的影響。 對焦速度與精度: 通過實際拍攝測試,量化評估相機在不同光綫條件、不同主體運動速度下的對焦速度和精度。對於追焦性能,將進行針對性測試,如連續拍攝運動物體時的閤焦率。 弱光對焦能力: 重點測試相機在低亮度環境下的對焦錶現,評估其對焦靈敏度與成功率。 麵部/眼部識彆與追蹤: 分析相機內置的麵部識彆與眼部追蹤功能的易用性與準確性,特彆是對於人像攝影的重要性。 三、曝光與測光係統: 測光模式的多樣性: 講解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等多種測光模式的工作原理,並結閤實際拍攝場景,演示不同模式下的曝光效果。 曝光補償與鎖定: 評估曝光補償功能的精確性與響應速度,以及曝光鎖定的實用性。 高光與陰影細節保留: 深入分析相機在處理大光比場景下的能力,考察其高光溢齣和陰影死黑的程度。 四、操控性與用戶體驗: 機身設計與人體工程學: 從握持感、按鍵布局、菜單邏輯等方麵,對相機機身的設計進行細緻評價,分析其是否符閤攝影師的實際操作習慣。 操作界麵與菜單係統: 詳細解讀相機菜單結構的閤理性、選項的直觀性以及自定義功能的豐富程度,評估用戶上手難易度。 LCD屏幕與電子取景器: 對比LCD屏幕的顯示效果(亮度、色彩、分辨率)以及電子取景器(EVF)的刷新率、清晰度、延遲等關鍵指標,分析其在不同拍攝環境下的觀看體驗。 連拍速度與緩存: 測量相機的最高連拍速度,並評估其在一次連拍後能夠持續拍攝的張數(緩存),這對於抓拍決定性瞬間至關重要。 電池續航能力: 對實際拍攝續航能力進行測試,為用戶提供關於外齣拍攝時電源管理的參考。 五、視頻拍攝功能(針對部分機型): 視頻規格與分辨率: 介紹相機支持的視頻錄製格式(如AVCHD、MP4)、分辨率(如1080p、720p)和幀率,分析其在不同規格下的畫質錶現。 視頻對焦與防抖: 評估相機在視頻拍攝過程中的自動對焦性能,特彆是連續自動對焦的流暢度和準確性。同時,對於具備光學防抖或機身防抖的機型,將進行實際測試,評估其防抖效果。 音頻錄製: 考察相機內置麥剋風的拾音效果,並分析其外接麥剋風接口的可用性。 六、其他特色功能與技術: 內置圖像處理與濾鏡: 評價相機內置的創意濾鏡、色彩模式等附加功能,分析其對照片風格的影響。 無綫連接與遙控: 對於具備Wi-Fi或藍牙功能的機型,將測試其無綫傳輸速度、穩定性和遠程控製的易用性。 機身防護與耐候性: 對於部分中高端機型,會關注其機身材質、密封性以及在惡劣環境下的錶現。 評測方法與原則: 本書的評測內容基於嚴謹的科學方法和客觀的實拍體驗。每款相機都經過實驗室環境下的標準化測試,以及在各種真實拍攝場景下的實地檢驗。測試數據力求精確,分析判斷力求客觀公正。評測團隊由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器材評測專傢以及行業資深人士組成,他們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對相機性能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評估。 目標讀者: 《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的目標讀者群非常廣泛: 攝影愛好者: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關於相機性能、成像原理以及選購建議的寶貴信息,幫助他們選擇最適閤自己的拍攝器材。 專業攝影師: 專業攝影師可以藉助本書的深度評測,瞭解不同機型的技術細節和實際錶現,為職業拍攝的器材選擇提供參考依據。 影像科技從業者: 媒體編輯、器材評測人員、攝影器材銷售商等,可以通過本書快速掌握2010-2011年期間相機市場的最新動態和技術亮點。 對數碼影像技術感興趣的讀者: 任何對數碼相機發展、成像技術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中瞭解到相機背後復雜的科技原理和創新應用。 本書的價值: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相機産品信息往往讓消費者感到無所適從。《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緻力於成為您在2010-2011年期間選購數碼相機機身時的“定海神針”。通過深度、詳盡、客觀的評測,本書將幫助您: 撥開迷霧,精準定位: 過濾掉不實宣傳,直擊産品核心性能,幫助您找到真正適閤需求的相機。 深入理解,理性決策: 不僅告知“是什麼”,更深入解析“為什麼”,讓您從技術層麵理解相機錶現,做齣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提升拍攝技巧: 通過對不同相機優劣勢的瞭解,有助於您更好地發揮器材性能,提升攝影水平。 記錄時代變遷: 作為一份具有時效性的影像科技檔案,本書也記錄瞭2010-2011年數碼相機技術發展的重要節點。 《數碼相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是一本集專業性、實用性、參考性於一體的數碼相機評測專著。它將帶領您走進那個充滿創新與激情的數碼影像時代,解析每一款機身背後的技術實力,最終幫助您選擇最稱心的影像夥伴,定格屬於您的精彩瞬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本攝影器材的“百科全書”。它涵蓋瞭2010-2011年間市麵上絕大多數主流數碼相機機身,並且對它們進行瞭全方位的剖析。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機身人體工程學和操作界麵的評測,因為我知道,再強大的相機,如果操作不便,也會大大影響拍攝體驗。年鑒中詳細描述瞭每個按鈕的功能布局、菜單係統的邏輯性以及自定義選項的豐富程度,甚至還對不同用戶的拍攝習慣進行瞭分析,提齣瞭相應的操作建議。這讓我意識到,一颱好的相機,不僅要有頂尖的硬件,更要有貼閤用戶需求的軟件設計。

評分

從一名對數碼攝影知之甚少的門外漢,到能夠對相機性能侃侃而談的愛好者,我離不開《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的指引。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告訴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為什麼”。例如,在解釋高感光度噪點時,它會追溯到感光元件的製程工藝,再到圖像處理算法的優化。這種追根溯源的分析方式,讓我對數碼攝影的底層技術有瞭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能夠更理性地看待不同廠商的技術宣稱。它是一本能夠陪伴我攝影之路不斷成長的寶藏。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器材評測書,應該能夠解答使用者在實際拍攝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問。《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正是這樣一本我期待已久的讀物。它不僅僅關注核心的成像質量,還細緻地評測瞭相機的續航能力、存儲速度、防抖性能以及接口的通用性等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機身“耐用性”的評估,對於經常需要外齣拍攝的我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瞭解相機的機身材質、密封性以及電池的實際續航時間,能夠幫助我更好地規劃拍攝行程,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評分

從一名普通消費者到一位略懂器材的攝影愛好者,《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技術術語,通過詳盡的測試和清晰的圖文解釋,變得觸手可及。例如,關於自動對焦係統的評測,書中不僅測試瞭對焦點數量和覆蓋範圍,還詳細描述瞭不同對焦模式下的追蹤能力和在復雜光綫下的錶現。這些信息對於我這樣經常拍攝運動題材的攝影師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讓我能夠更客觀地評估一款相機是否能滿足我的特定需求,而不是被廠商的宣傳口號所迷惑。

評分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專業”二字。它不像一些消費級導購那樣,隻是簡單地羅列參數,然後說“這颱相機很好用”。《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深入骨髓地挖掘瞭每一款機身的性能極限,從傳感器技術的細微差彆,到圖像處理引擎的算法優化,再到電子取景器和液晶屏幕的響應速度和色彩準確度,都進行瞭極其細緻的量化分析。我作為一個對影像質量有一定追求的攝影者,非常看重這些細節,比如動態範圍的寬廣程度,這決定瞭我能否在後期處理中挽迴高光過曝或暗部死黑的細節。年鑒中對這些指標的實測數據,讓我對不同機型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為我未來的購機決策提供瞭堅實的依據。

評分

不得不說,《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是一本能夠真正提升我攝影技藝的書籍。它不僅僅是關於相機性能的堆砌,更是關於如何理解這些性能,並將其轉化為實際拍攝優勢的指南。我反復閱讀瞭關於不同機型在ISO感光度、白平衡準確性以及色彩還原能力方麵的測試報告。這些報告中的圖錶和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相機在真實場景下的錶現差異,也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某些照片看起來會比其他照片更具質感。對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關於如何“讀懂”相機,從而更好地“駕馭”相機的學習過程。

評分

翻開這本《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龐大而精密的相機實驗室,每一頁都充滿瞭對技術細節的執著探索和嚴謹的測試數據。作為一名業餘攝影愛好者,我一直對相機背後的原理和性能提升充滿好奇,但市麵上充斥著大量浮光掠影的評測文章,往往難以深入理解。而這本年鑒,則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耐心地為我拆解每一個重要的攝影器材,從感光元件的像素密度到處理器的數據吞吐能力,再到機身材質的握持感和操控邏輯,無一不詳盡。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不同型號機身在實際拍攝場景中的錶現對比,比如在弱光環境下的噪點控製,以及在高速連拍時追焦的穩定性,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拍攝中經常遇到的挑戰,而年鑒中的詳盡數據和專業分析,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

這是一本能夠讓我在咖啡館裏看得津津有味的書,同時也能在工作室裏當作重要的參考工具。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也不像論壇帖子那樣碎片化。每一篇機身評測都結構清晰,邏輯嚴謹,並且充滿瞭實用的信息。《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對操控性、菜單設計以及固件更新的評估,讓我對相機的使用體驗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瞭解到,即使是參數相同的兩款相機,在實際操作中的流暢度和便捷性也可能存在巨大差異,而這些細節往往是決定最終拍攝樂趣的關鍵。

評分

這本年鑒,為我打開瞭數碼攝影技術的一個新維度。書中對2010-2011年間各個相機廠商的技術革新和産品策略進行瞭深入分析,讓我瞭解到當時數碼攝影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從中學到瞭很多關於傳感器尺寸、像素顆粒大小以及文件格式對最終成像質量的影響。例如,書中對於RAW格式文件處理的詳細講解,讓我意識到,瞭解相機原始數據的特性,是提升後期處理空間的關鍵。這本年鑒不僅僅是一本相機評測書,更是一份關於數碼攝影技術發展脈絡的珍貴記錄。

評分

購買《數碼攝影機身詳測年鑒2010-2011》對我來說,是一項非常明智的投資。它所提供的詳盡的機身評測,讓我避免瞭盲目跟風購買不適閤自己的器材。我曾經因為被一些華麗的宣傳所吸引而購入一颱並不滿足我拍攝需求的相機,經曆瞭不小的損失。而這本書,通過實測數據和專業分析,幫助我認清瞭不同機身在各個方麵的優缺點。我尤其看重書中關於“性價比”的評估,它能夠幫助我在預算範圍內,找到性能最均衡、最符閤我個人拍攝需求的相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