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类:PCB制图与电路仿真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电子信息类:PCB制图与电路仿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大山,朱小祥,陈贵银 编
图书标签:
  • PCB制图
  • 电路仿真
  • 电子信息
  • 高等职业教育
  • 教学改革
  • 教材
  • 电子技术
  • 印刷电路板
  • 电路设计
  • 职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1485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552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字数:4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任务驱动
   行动导向
   工学结合
   学生主体
   过程考核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包和电子课件。

内容简介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包括Protel 2004制板设计和Multisim 9仿真技术两部分内容。Protel 2004是当今主流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应用广泛,普及率高,是电子设计者的软件;Multisim 9是原EWB软件的升级版,功能完善,是众多电子仿真软件中的佼佼者。结合电子电路设计的要求,《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系统介绍了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电路分析功能和电子电路仿真过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应用方法。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的介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实例贯穿全书,特别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便即学即用。适合作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的技术人员或电子制作爱好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Protel 2004概述
1.1 Protel 2004软件介绍 1
1.1.1 Protel简介 1
1.1.2 Protel 2004的功能及特点 1
1.2 认识Protel 2004主窗口 3
1.2.1 Protel 2004设计窗口 4
1.2.2 Protel 2004的主菜单 4
1.3 Protel 2004的文件管理 6
1.3.1 新建和保存项目 6
1.3.2 新建和保存文件 7
1.3.3 打开项目和文件 7
1.4 Protel 2004编辑器 7
1.5 技能训练 8
1.5.1 创建工程项目 8
1.5.2 在项目中创建文件 9
1.5.3 在项目中移除原理图文件 10
1.6 思考与练习 10

第2章 原理图设计
2.1 原理图设计基础 11
2.1.1 原理图设计步骤 11
2.1.2 创建原理图文件 12
2.1.3 原理图编辑器简介 14
2.2 原理图图纸设置 16
2.2.1 设置图纸样式 16
2.2.2 原理图环境参数设置 18
2.3 放置元件与元件属性设置 21
2.3.1 浏览并装载元件库 21
2.3.2 加载/卸载元件库 21
2.3.3 查找元器件 23
2.3.4 放置元器件 24
2.3.5 调整元器件 24
2.3.6 元器件属性设置 25
2.3.7 元器件的编辑 26
2.3.8 电源、接地符号的放置和编辑 27
2.3.9 阵列式粘贴 29
2.4 原理图的电气连接 29
2.4.1 导线的绘制和编辑 30
2.4.2 节点的放置和编辑 31
2.4.3 电路I/O端口的放置与编辑 32
2.4.4 总线、网络标号的放置和编辑 33
2.4.5 群体编辑功能 33
2.5 层次电路图设计 35
2.5.1 层次电路图概念 35
2.5.2 层次电路图设计 35
2.6 辅助工具栏的使用 38
2.6.1 绘图工具栏 38
2.6.2 在原理图中添加文字 39
2.7 编译项目与生成报表 40
2.8 设置项目选项 41
2.8.1 Error Reporting(错误报告)选项卡 42
2.8.2 Connection Matrix (连接矩阵)选项卡 42
2.8.3 Comparator (比较器)选项卡 43
2.8.4 ECO Generation(电气更改命令)选项卡 44
2.8.5 Options(选项)选项卡 45
2.9 生成网络表 46
2.10 技能训练 46
2.10.1 原理图绘制基本操作 46
2.10.2 总线电路图的绘制 50
2.11 思考与练习 51

第3章 原理图元件制作
3.1 元件库编辑器 54
3.1.1 启动元件库编辑器 54
3.1.2 元件库编辑器界面的组成 54
3.2 原理图元件的绘制 55
3.2.1 原理图元件绘制工具 55
3.2.2 原理图元件设计实例 57
3.3 技能训练 62
3.3.1 绘制元件AT89C2051 62
3.3.2 绘制复合式元件74LS32 64
3.4 思考与练习 67

第4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基础
4.1 印制电路板概述 69
4.1.1 印制电路板的发展 69
4.1.2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70
4.1.3 印制电路板的作用 71
4.1.4 印制电路板的优点 72
4.1.5 印制电路板的基本组件 72
4.1.6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75
4.2 印制电路板的基本设计原则 76
4.2.1 印制电路板尺寸及板层选取原则 76
4.2.2 印制电路板元件布局原则 77
4.2.3 印制电路板布线原则 78
4.3 印制电路板设计流程 80
4.4 思考与练习 81

第5章 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5.1 PCB的文档操作 82
5.1.1 创建PCB文件 82
5.1.2 导入其他PCB文档 83
5.1.3 PCB图编辑环境 84
5.2 工作层的设置 86
5.2.1 工作层分类 87
5.2.2 工作层的设置 88
5.3 PCB参数的设置 89
5.3.1 一般设置 89
5.3.2 特殊设置 90
5.4 使用Wiring、Utilities工具栏 96
5.4.1 绘制导线 97
5.4.2 绘制直线 98
5.4.3 放置焊盘 98
5.4.4 放置过孔 99
5.4.5 放置文字 101
5.4.6 放置坐标 101
5.4.7 放置尺寸标注 102
5.4.8 设置坐标原点 103
5.4.9 放置元件 103
5.4.10 放置圆弧和圆 103
5.4.11 放置填充 105
5.4.12 放置多边形填充 106
5.5 规划印制电路板 107
5.5.1 手工规划 107
5.5.2 利用PCB生成向导规划电路板 109
5.5.3 利用PCB模板规划电路板 112
5.6 网络表及元件 113
5.6.1 编译电路原理图 113
5.6.2 加载网络表及元件 113
5.7 元件布局 114
5.7.1 自动布局 115
5.7.2 手工调整元件布局 116
5.8 设计规则 120
5.8.1 电气规则 121
5.8.2 布线规则 121
5.8.3 表面贴片规则(SMT) 123
5.8.4 阻焊层和助焊层规则 123
5.8.5 电源层连接规则 124
5.9 布线 125
5.9.1 手工交互布线 125
5.9.2 自动布线 126
5.9.3 手工调整电路板 129
5.9.4 设计规则检查 132
5.10 生成报表文件 134
5.10.1 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134
5.10.2 生成元件清单 136
5.10.3 生成网络状态报表 138
5.10.4 生成其他文档 138
5.11 打印印制电路板图 138
5.12 技能训练 140
5.12.1 单面印制电路板的手工布线设计 140
5.12.2 单片机跑马灯自动布线设计 144
5.12.3 无线话筒的双面板设计 148
5.12.4 无线话筒检查与报表生成 151
5.13 思考与练习 151

第6章 印制电路板元件封装制作
6.1 元件封装编辑器 154
6.1.1 启动元件封装编辑器 154
6.1.2 元件封装编辑器的组成 155
6.1.3 元件封装的管理 155
6.2 创建元件封装 155
6.2.1 手工创建元件封装 155
6.2.2 利用向导创建元件封装 157
6.3 技能训练 159
6.3.1 变压器封装绘制 159
6.3.2 遥控器按钮封装绘制 161
6.4 思考与练习 162

第7章 印制电路板设计案例
7.1 六管超外差调幅收音机电路板设计 164
7.1.1 收音机原理图设计 164
7.1.2 收音机PCB设计 167
7.2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设计 169
7.2.1 单片机系统板原理图设计 170
7.2.2 单片机印制电路板设计 173
7.3 技能训练 174
7.4 思考与练习 175

第8章 Multisim 9仿真电路绘制
8.1 原理图电路绘制 177
8.1.1 熟悉Multisim 9系统界面 177
8.1.2 熟悉Multisim 9仿真电路绘制步骤 179
8.1.3 或非逻辑电路绘制 189
8.2 总线电路绘制 190
8.3 子电路绘制 192
8.4 技能训练 194
8.4.1 Multisim 9的基本操作 194
8.4.2 总线电路的绘制 194
8.5 思考与练习 195

第9章 Multisim 9虚拟仪器的使用
9.1 常用指示器件的使用 197
9.1.1 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 197
9.1.2 电压探测器、灯泡、蜂鸣器和条形光柱的使用 198
9.1.3 数码管的使用 198
9.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199
9.2.1 数字万用表的测量方法 199
9.2.2 数字万用表的参数设置 199
9.2.3 应用实例 200
9.3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00
9.3.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连接 200
9.3.2 应用实例 201
9.4 功率计的使用 201
9.4.1 功率计的连接 201
9.4.2 功率计的应用 202
9.5 双通道示波器的使用 202
9.5.1 扫描时基选择 202
9.5.2 输入通道设置 203
9.5.3 触发方式设置 204
9.5.4 双通道示波器的读数方法 204
9.5.5 应用举例 204
9.6 四通道示波器的使用 205
9.6.1 与双通道示波器的不同 205
9.6.2 应用举例 206
9.7 波特图示仪的使用 206
9.7.1 波特图示仪的操作 206
9.7.2 应用举例 207
9.8 频率计的使用 207
9.8.1 频率计的认识 207
9.8.2 应用举例 208
9.9 字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09
9.9.1 认识字信号发生器 209
9.9.2 应用举例 210
9.10 逻辑分析仪的使用 211
9.10.1 逻辑分析仪的认识 211
9.10.2 应用举例 212
9.11 逻辑转换仪的使用 213
9.11.1 从逻辑电路导出真值表 214
9.11.2 从真值表导出逻辑表达式 214
9.11.3 其他转化 214
9.12 Ⅳ分析仪的使用 215
9.12.1 Ⅳ分析仪的认识 215
9.12.2 应用举例 216
9.13 失真度分析仪的使用 216
9.13.1 失真度分析仪的认识 217
9.13.2 应用举例 217
9.14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218
9.14.1 频谱分析仪的认识 218
9.14.2 应用举例 219
9.15 安捷伦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219
9.15.1 操作使用 220
9.15.2 应用举例 220
9.16 安捷伦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221
9.16.1 操作使用 222
9.16.2 应用举例 222
9.17 安捷伦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222
9.17.1 操作使用 223
9.17.2 应用举例 224
9.18 技能训练 225
9.18.1 测量分析单管放大电路 225
9.18.2 路灯控制电路测试 226
9.19 思考与练习 228

第10章 Multisim 9常用仿真分析方法
10.1 直流工作点分析 231
10.1.1 分析步骤 231
10.1.2 应用举例 233
10.2 交流分析 234
10.2.1 分析步骤 234
10.2.2 应用举例 235
10.3 瞬态分析 236
10.3.1 分析步骤 236
10.3.2 应用举例 237
10.4 傅里叶分析 238
10.4.1 分析步骤 238
10.4.2 应用举例 239
10.5 噪声分析 239
10.5.1 分析步骤 240
10.5.2 应用举例 240
10.6 直流扫描分析 242
10.6.1 分析步骤 242
10.6.2 应用举例 243
10.7 参数扫描分析 243
10.7.1 分析步骤 244
10.7.2 应用举例 245
10.8 批处理分析 246
10.8.1 分析步骤 246
10.8.2 应用举例 247
10.9 技能训练 248
10.9.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 248
10.9.2 直流稳压电源的仿真 255
10.9.3 信号变换电路 258
10.10 思考与练习 260
附录 常用原理图元件与PCB封装 262
参考文献 271

前言/序言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电路仿真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一部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门新技术,它提供了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电路系统设计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硬件电子电路的设计几乎全部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就大大缩短了硬件电子电路设计的周期,从而使制造商可以快速开发出品种多、批量小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众多需求。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和产业界的技术推广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技术热点,是现代电子工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本书以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使用的普遍性、技术的先进性、操作的易用性、文档资料的兼容性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国内印制电路板制造业的情况,从众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中选择了Protel 2004和Multisim 9两款EDA主流软件的应用作为主要内容。
  本书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应用实例为主线,重在操作应用,介绍在Protel 2004平台下进行原理图设计,以及PCB设计的具体方法和Multisim 9基于电子技术的仿真功能。在叙述过程中,以工作任务贯穿全书,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中,均结合相应的实例,而且在每介绍一个相关的章节后,还以典型的实例进行深化,强化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Protel 2004和Multisim 9各功能模块的使用。为保证软件的功能顺畅,本书选用了英文版软件,学习者在掌握相关的英文名词后,不会给学习带来困难。
  全书共10章,第1章讲述了Protel 2004的基本知识;第2章讲述了使用Protel 2004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第3章结合实例讲述原理图元件的制作;第4章讲述印制电路板基本知识;第5章讲述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第6章讲述电路板元件封装的制作;第7章详尽讲述印制电路板设计的一些实际案例;第8章讲述Multisim 9仿真电路绘制;第9章讲述Multisim 9虚拟仪器的使用;第10章讲述Multisim 9常用分析方法。
  本书由蔡大山、朱小祥、陈贵银主编,游家发、蒋保涛、杜厚群和耿晶晶等参编。其中第4章、第5章5.1~5.8节由陈贵银编写;第1章、第5章5.13节由耿晶晶编写;第2章2.1~2.5节由蔡大山编写;第2章2.6~2.10节、第3章、第5章5.9~5.12节、第6章、第7章由朱小祥编写;第8章由杜厚群编写;第9章由游家发编写;第10章由蒋保涛编写。全书由蔡大山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徐敏、朱士凯、卢琪等同志的大力帮助,编者参阅了许多同行专家的文献,在此一并真诚致谢。限于编者水平,疏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由于Protel软件的原因,本书对电路图中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图形、单位、符号(例如,二极管用D系列表示,三极管用Q系列表示)等未作改动,以便于读者学习和使用实际的Protel软件。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从物联网到5G通信,无不依赖于精密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可靠的性能实现。而在这个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印刷电路板(PCB)和电路仿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电子产品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基石,是实现电子功能的核心载体。 PCB制图:电子创新的物理载体 PCB,即印刷电路板,是连接电子元器件并实现其电气连接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电路板,更是承载着无数精密线路和元器件的“神经系统”。一枚精巧的PCB设计,能够决定一款电子产品的体积、功耗、性能稳定性乃至成本。 从概念到实物,PCB制图的严谨之旅 PCB制图并非简单的“画图”,它是一项集电子学、工程学、美学与工艺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完整的PCB设计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原理图设计(Schematic Design): 这是PCB设计的起点,也是核心。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需求,绘制出清晰、准确的电路原理图。原理图表达了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是后续PCB布局布线的基础。这一步需要扎实的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并能高效地实现电路功能。精确的原理图是避免后续设计错误的关键。 2. 元器件封装选择与建立(Component Footprint Selection and Creation): 每个元器件在PCB上都有其对应的物理“脚印”,即封装。这些封装定义了元器件在PCB上的引脚位置、尺寸和间距。设计师需要根据原理图中的元器件符号,匹配正确的PCB封装。对于一些特殊或定制的元器件,可能还需要自行创建新的封装库。封装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PCB的可制造性和元器件的安装。 3. PCB布局(PCB Layout): 布局是将原理图中的元器件在PCB板上进行物理位置排列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元器件的功能、信号流向、散热、电磁兼容性(EMC)、机械结构以及制造工艺等多种因素。 功能区域划分: 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元器件(如电源模块、数字处理区域、模拟信号区域)划分到不同的区域,有助于减小信号干扰。 信号流向优化: 尽量使信号路径最短、最直接,减少不必要的弯折,降低信号损耗和串扰。 散热考虑: 对于发热量大的元器件,需要预留足够的散热空间,并合理放置散热片或风扇。 EMC优化: 采用地线填充、屏蔽等措施,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电路的干扰。 机械结构限制: 考虑PCB的安装孔位、外形尺寸、按键、接口等与产品外壳的匹配。 制造工艺: 考虑线宽、线距、过孔大小、焊盘尺寸等是否符合PCB制造厂家的能力范围,以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良品率。 4. PCB布线(PCB Routing): 布线是将原理图中各元器件的引脚通过导线(铜箔)连接起来的过程。这是PCB设计中最耗时、最精细的环节之一。 单层、多层布线: 根据电路复杂程度,选择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多层板通过增加内层导电层,能够有效提高布线密度,减小PCB尺寸,并有助于信号完整性。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SI): 对于高速、高频信号,需要特别关注信号的阻抗匹配、时序、反射、串扰等问题,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质量。 电源和地线设计: 良好的电源和地线设计是保证电路稳定工作的基础。需要设计充足的电源分配网络(PDN),减小电源噪声,并提供良好的接地回路,抑制共模干扰。 过孔(Via)的使用: 过孔是连接不同层导线的桥梁。需要合理选择过孔的类型(如盲孔、埋孔、通孔)和尺寸,以满足布线密度和信号完整性要求。 走线规则: 遵循一定的走线规则,如尽量走直线、避免锐角转弯、保持合适的线间距等,有助于提高信号质量和制造良品率。 5. DRC检查(Design Rule Check): DRC是设计规则检查,是PCB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设置各种设计规则(如最小线宽、最小线距、最小过孔尺寸、焊盘与过孔的间距等),软件可以自动检查PCB设计中是否存在违反这些规则的地方,从而提前发现潜在的制造问题。 6. LVS检查(Layout Versus Schematic): LVS是原理图与PCB布局的核对。它能够确保PCB布局的连线关系与原理图的连接关系完全一致,防止出现漏连或错连的情况。 7. BOM生成(Bill of Materials): BOM是物料清单,包含了PCB上所有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位号以及供应商等信息,是采购、贴片和维修的重要依据。 8. Gerber文件输出(Gerber File Generation): Gerber文件是PCB制造的标准文件格式,包含了PCB的各项设计信息,如铜箔层、阻焊层、丝印层、钻孔信息等。PCB制造厂家根据Gerber文件进行生产。 电路仿真:验证设计,优化性能 在PCB制图过程中,或者在设计完成之后,电路仿真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在实际制造和测试之前,对电路的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设计师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仿真,预见未来,规避风险 电路仿真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模拟电子电路在各种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其主要优势和应用包括: 1. 功能验证: 通过仿真,可以验证电路设计是否能够按照预期实现其功能。例如,对于一个滤波器电路,可以通过仿真观察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和相位响应,判断其滤波效果是否达标。 2. 性能分析: 仿真能够提供比实际测试更详尽的性能数据,例如信号的时序、噪声水平、功耗、热分布等。这有助于设计师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精确评估。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当实际电路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修改仿真模型,模拟不同的故障场景,从而帮助快速定位问题的根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参数优化: 对于一些关键的电路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的值),可以通过仿真进行遍历搜索和优化,找到最优的参数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5. 可靠性评估: 通过仿真,可以模拟电路在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电压变化)下的工作情况,评估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6. 降低开发成本: 仿真避免了反复制作PCB原型进行测试的昂贵过程,显著节省了时间和资金。 7. 探索新设计: 仿真使得设计师能够自由地尝试各种新颖的设计思路和元器件组合,而无需担心直接投入生产带来的风险。 仿真工具与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强大的电路仿真工具,例如: 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及其衍生版本: SPICE是电路仿真领域的“老前辈”,其衍生版本如LTspice、PSpice等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混合信号电路的仿真。 MATLAB/Simulink: 在系统级仿真、控制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领域,MATLAB/Simulink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平台。 HyperLynx、Allegro PCB SI/PI等: 这些工具专注于PCB的信号完整性(SI)和电源完整性(PI)仿真,对于高速、高频电路设计尤为重要。 ANSYS HFSS、CST Studio Suite等: 这些是电磁场仿真工具,常用于天线设计、射频电路和EMC分析。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协同共进,赋能创新 PCB制图和电路仿真并非相互独立的环节,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仿真指导布局布线: 在PCB布局布线阶段,仿真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重要的指导。例如,信号完整性仿真可以帮助确定走线宽度、线间距、过孔位置等;电源完整性仿真可以指导电源分配网络的优化。 布局布线影响仿真准确性: PCB的实际物理结构(如走线长度、拐点、过孔数量)会直接影响电路的电气性能。因此,仿真模型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PCB的物理布局,才能得到可靠的仿真结果。 迭代优化: 通常,PCB设计与仿真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设计师会根据仿真结果对PCB布局布线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的仿真验证,直到达到满意的设计目标。 面向未来:智能制造与集成化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PCB制图和电路仿真也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AI辅助设计: 人工智能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PCB布局布线、DRC检查等环节,提高设计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集成仿真平台: 未来,PCB设计软件将更加倾向于集成多种仿真功能,实现从原理图到PCB制造,再到性能仿真的全流程无缝连接。 虚拟原型与数字孪生: 仿真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构建更加逼真的虚拟原型,甚至实现电子产品的数字孪生,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支持。 结语 PCB制图和电路仿真,作为电子信息类教育的核心课程,不仅传授了技术知识,更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程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意识。掌握这两项技能,意味着掌握了在智能时代设计和创造电子产品的核心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我一直觉得,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领域,掌握过时的技术等于被淘汰。而“电子信息类”和“PCB制图与电路仿真”这两个关键词,直接点明了这本书所涵盖的正是当前电子行业的核心技能。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这让我预想到,书中的案例和实践环节会更加贴合当前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我希望它能教授我如何利用最新的EDA工具进行高效的PCB设计,比如在高速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方面的一些先进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电磁兼容(EMC)的设计。在电路仿真方面,我特别希望能够学到如何使用仿真工具来模拟各种复杂的电路工作状态,包括动态响应、噪声分析、功耗分析等等,并且能够根据仿真结果进行有效的调优。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关于不同封装的元器件的PCB设计考量,以及不同类型电路(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的PCB设计特点的区分讲解,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我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能掌握更加精进的PCB设计技术和更强大的电路仿真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评分

从一个希望提升实践技能的角度来看,这本书《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常常感觉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之间存在一道鸿沟,而一本好的教材就应该成为连接这道鸿沟的桥梁。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将带领读者深入到“制图”和“仿真”这两个关键的实践环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精心设计的实战案例,能够覆盖从简单到复杂的PCB设计项目。例如,如何处理多层板的设计,如何进行阻抗匹配,如何设计大功率PCB的散热方案等等。在电路仿真方面,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软件操作的指导,更是如何针对特定的电路问题,选择合适的仿真模型,设置合理的仿真参数,并准确解读仿真结果。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仿真说话”,用数据来支撑我的设计决策,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我听说一些先进的PCB设计理念,比如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等,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有所体现。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掌握将电路原理图转化为高质量、高性能PCB板的设计能力,并具备运用仿真手段进行验证和优化的强大功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子工程师。

评分

这本书《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给我的感觉是它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才是衡量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教学改革”的理念非常看好。我期待书中能够融入最新的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例如,在PCB制图部分,我希望能详细了解如何进行高速PCB的设计,包括差分信号的布线、电源去耦等,以及如何在PCB布局中考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在电路仿真方面,我期望它能提供不同类型电路(如射频电路、电源电路、嵌入式系统中的电路)的仿真实例,并教会我如何通过仿真来预测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强调“从故障中学习”,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PCB设计错误和仿真失败的案例,来加深对设计原理的理解。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套系统性的、可实践的PCB设计和电路仿真能力,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PCB制图与电路仿真》在我眼中,是一个通往高级电子设计殿堂的阶梯。我一直对精密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充满好奇,而PCB就是这一切的核心载体。我非常欣赏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的定位,这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更是一本指导我们实际操作、提升技能的宝典。我迫切希望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规范地绘制高品质的PCB图,包括精细的走线技巧、元器件封装的选取、电源和地线的处理,以及如何进行3D建模和DRC(设计规则检查)。在电路仿真方面,我期望能够掌握如何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准确的电路行为预测,例如瞬态响应、稳态分析、噪声分析等,并能通过仿真数据来优化电路的性能参数,比如提高效率、降低功耗、减少失真。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仿真算法和模型构建技术也有浓厚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PCB设计思维体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仿真工具来验证和完善我的设计,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从电路设计到PCB制造的完整流程,成为一名具备独立设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电子工程师。

评分

这本《PCB制图与电路仿真》教材,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单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就预感它将是我在电子信息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我尤其看重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的定位,这往往意味着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更加贴近实际操作和就业需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更加紧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系统的PCB设计流程讲解,从元器件库的建立、原理图的绘制,到PCB布局布线的高级技巧,再到CAM文件的生成和制板流程的概述。同时,电路仿真的部分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常用仿真软件的功能,而是能深入讲解如何运用仿真来验证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电路性能,甚至是如何在设计初期就通过仿真来规避潜在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一个好的起点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和内容导向,让我觉得它能够很好地引导我入门,并逐步建立起扎实的PCB设计和电路仿真技能,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期待着它能帮助我将脑海中的电路构想,一步步变成现实可操作的PCB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