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文途沧桑
:20.00元
作者:罗飞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227033981
字数:230000
页码:3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们这一代所亲历的是一个世变迅捷的时代。拣大事件说,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纷至沓来的运动,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才稍获宁息。这之间的物换星移,风云变幻,回顾起来真令人有不胜沧海桑田的深长感喟。
在这样的大局势大气候下,文学的途径当然不会是平坦的;无宁说,它是受磨难遭折腾的一隅。旧政权统治时期,有良心的文人是无拳无勇受迫害的一群;解放后,多数的运动又以知识分子为整治的主要对象,执笔为文的群落又是重灾区。本书作者便是饱受灾害备遭折腾的一员,他省视生平,回顾往昔,怎能禁得住对历史的浩叹呢?
罗飞是诗人,是本分笃实,从不炫耀或渲染自己的诗人。他钟爱诗,以生涯中的某些感触吟唱,却不去寻诗做。就我所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以后就只出过《银杏树》和《红石竹花》两本诗集,都是毫不矫揉的直白的抒情。从这个意义上,罗飞可称为胡风所说的“义的诗人”。
《易·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因此,诗人所交往的,或谈得来,可以倾心相与的也是诗人。所以本书所收的文字,也以怀念和议论诗人的篇章为多。尤为夺目(市语叫做“抢眼球”)的是对屈死的诗人阿垅,不但篇数多,而且有整整一辑涉及他,据事实阐明真情,引文献为之辩诬,可谓对之一往情深。此外如对烈士丘东平,也是仗义执言,雪诬纠枉,深具历史感。对胡风、梅志、路翎等人的追忆和评述,也都以身历目击的事实为根据,情致真切而且具有史料价值。其他对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述,也都质朴坦率,有许多予人启迪之处。
本书所辑集的文字,有的我曾读过,有的此前未曾寓目,但总的说,作者的取向和文心我自觉还是了解的。作为老友,罗飞嘱我为本书作序,故作小引如上。我是否知言,读者自可以本文印证。
目录
小引
忘掉了的鹰
忘记鲁迅与忘记不悼的鲁迅
胡风无泪
真的就是真的……
文安坊六号六前琐忆
从东平的“自杀”说到路翎的“发疯”
先就东平问题答严家炎先生
为“东平之死”给李怡先生信
附一 李怡先生复信
附二 请为东平推开“自己”的枪口
附三 非关东平之死,容或“论辩必须”
这一辑编集小记
“流血的人不是流泪的人”
为阿垅辩诬
阿垅《后虬江路文辑》校读后记
悼路翎
我忆邹荻帆
这里有可作信史用的资料
使读者成为诗人
读周翼南《顶天楼随笔》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附录 故地重游
桂向明《灵魂在高唱》札记
回忆乍暖还寒时
也谈《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附记 也谈《不走正路的安得伦》读后
契诃夫的青铜烛台
文末“蛇虫”
复信录存片断(四则)
复叶德浴同志信
《银杏树》后记
苔花竞学牡丹开
为涉及我的几段资料作补充和小释
“奇”遇厄运
我的笔名琐忆
作者介绍
罗飞,1952年生,江苏人。解放前在上海民众学校教书时业余编辑过《未央诗刊》。解放初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工作,业余编辑过《起点》文学月刊。1952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成立,调任该社编辑、总编室秘书,主编过《文艺书刊》。1955年因胡风案入狱,被定为胡风分子,释
文摘
序言
阅读《文途沧桑》,仿佛置身于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之中,我被裹挟着,随着时间的浪潮,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变”的深刻描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人心亦在变。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变化如何在个体身上留下印记,如何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我看到了在时代的风雨中,知识分子们所经历的阵痛与蜕变,他们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书中的人物,并非一成不变的符号,而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成长、不断调整的鲜活个体。作者对这些细微变化的捕捉,堪称一绝,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同时,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视角,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整体图景,以及个体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渺小与伟大。它让我明白,历史并非过去式,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现在式,每一个个体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途沧桑”。
评分《文途沧桑》这本书,让我体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阅读之旅。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读物那样枯燥乏味,也不似通俗小说那样情节简单,而是在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叙述中,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貌和那些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我之所以如此钟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对人物塑造的功力。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灵魂,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思绪情感,都无比真实,令人信服。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能理解他们的无奈,也能为他们的坚持而动容。书中对那个时代社会环境的描绘,也极其生动,仿佛我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旧时气息,听到远处传来的模糊的声响。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又不乏细腻的铺垫,使得整个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宏观的思考,它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引发共鸣的优秀作品。
评分读完《文途沧桑》,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深深折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运用极其精准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那些沉寂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一一唤醒。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一次阅读体验,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知识分子的坚守与彷徨,他们的才华与命运,他们的理想与现实,都交织成一幅令人心酸却又充满力量的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内心深处最微妙的情感波动,并将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使得书中的人物仿佛就活在我的眼前,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喜悦,我都能够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事件的发生,更是事件背后的人性,以及在时代变迁下,个体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选择。它引发了我对当下,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思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自从翻开《文途沧桑》,我便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本书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往事,更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在时代变迁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作者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又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既能精准地剖析历史的脉络,又能温情地抚慰读者的心灵。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关于“选择”的章节所打动。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决定,都可能牵动着命运的齿轮,影响着人生的轨迹。作者通过对这些选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勇气,甚至是无奈。书中对社会氛围的刻画也极为出色,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那些不易察觉的社会暗流,都被作者捕捉得恰到好处,让人读来感同身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韧性的赞叹。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总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在我看来,《文途沧桑》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够“滋养”心灵的书。它所探讨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变迁,更是人生的况味。作者以一种极其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调,描绘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起起伏伏的生命。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求索”的情节深深吸引,那些知识分子在迷茫与困惑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身影,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他们并非神话中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弱点有执念的普通人,正是这份真实,使得他们的故事更具感染力。本书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生态的刻画,也达到了极其高超的水平,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时代特有的气质,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汲取了面对人生挑战的力量,学会了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评分《文途沧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作者以一种极其成熟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时代。我曾被书中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欲,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惑,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也能理解他们的苦衷,甚至在某些时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并没有回避历史的残酷,也没有美化任何事物,而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然而,正是在这种真实的描绘中,我看到了生命顽强的韧性,以及人性中闪耀的光辉。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手法娴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它是一本能够让人掩卷沉思,久久不能平静的佳作。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文途沧桑》这本书,掩卷之时,心中感慨万千,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这本书绝非简单的历史叙述,而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跌宕起伏的命运,以一种近乎触手可及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被作者那精妙绝伦的笔触所深深吸引,他对于细节的捕捉,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风吹过古老城墙的低语,看到文人墨客在纸上挥洒才情时的眼神。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都如同发生在眼前一般真实。我尤其对书中对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状态的描绘印象深刻,那些为了理想而奔走呼号,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无奈,这种矛盾与挣扎,让我在感到心痛的同时,也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作者并没有回避历史的阴暗面,他用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展现了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解读。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每一个个体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无论沧海桑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刻,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评分《文途沧桑》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令人震撼的作品之一。它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变迁,更深入地剖析了在这一变迁中,个体生命所经历的种种蜕变与成长。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娴熟,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既有史诗般的厚重感,又不失细腻的温情。我尤其被书中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打动,他们并非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独立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困境,他们的坚持,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纠结与痛苦,也能够分享他们找到出路的喜悦。书中对那个特定年代社会氛围的营造,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阅读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盛宴,我从书中汲取了力量,也获得了启迪。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个鲜活生命的集合,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层面给了我极大的触动,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文途沧桑》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精神盛宴。我原以为会读到一本关于某个特定时期历史事件的流水账,然而,它所呈现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旁征博引、旁敲侧击的方式,将那个时代的风貌,人物的命运,以及知识分子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挣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试图去评判历史,也没有去刻意煽情,他只是用一种极为冷静、客观的笔触,将事实呈现出来,而正是这种冷静,反而让故事的力量更加强大,让读者的思考更加深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那个时代人物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也达到了令人称道的深度,他们并非完美无缺的英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失败者,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选择,他们的遗憾,他们的坚持,都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命体。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去看待人生。
评分《文途沧桑》这本书,如同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觉醇厚。我之所以如此推崇它,是因为它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种极其朴实却又不失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置身其中的人物命运。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坚守”的故事深深打动,在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年代,有些人能够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种精神力量,足以穿透岁月,直抵人心。书中的人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表演,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选择,都那样真实而平凡,然而,正是这份平凡,构成了生命的厚重。作者对细节的把握,对情感的渲染,都堪称一绝,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切。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也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