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西村吉雄著侯秀娟译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经济
  • 电子产业
  • 产业兴衰
  • 历史
  • 技术创新
  • 制造业
  • 竞争战略
  • 半导体
  • 索尼
  • 松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2293
商品编码:10461804955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日)西村吉雄 著;侯秀娟 译 定  价:39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22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422293 第1章一个大产业正在从日本消失日本ICT产业的贸易赤字额与天然气增加的进口额持平1
第2章明知“数字电视特需”的终结不可避免日本电视机大量出口的时代于1985年告终17
第3章时隔100年的通信自由化带来了什么被“自由化”“移动”“互联网”浪潮搅乱的通信市场39
第4章锁国时繁荣,开国后衰落市场全球化中日本产计算机走向衰落59
第5章被指责“太便宜”,提高价格后又因为“太贵”而滞销日本DRAM产业的荣枯盛衰79
第6章日本半导体产业坚持不采用水平分工方式,走向衰落半导体产业也实行设计与制造分工的方式105
第7章日本企业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鸿海Fabless和EMS重新定义了制造业125
第8章将创新和研究混为一谈的日本电子产业技术革新并非创新143
第9章日本电子产业能否从过去的成功中走出工本主义保护无法促进工业发展165
附录A存储程序方式191
附录B半导体201
附录C分组交换211
后记217
引用和参考文献218

内容简介

近年来,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电子产业一路溃败。本书基于详实的统计资料,就其经过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回顾日本电子产业几十年来荣辱史的同时,也从历史背景、技术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优选趋势等多角度剖析了日本电子产业衰落至此的原因。 (日)西村吉雄 著;侯秀娟 译 西村吉雄,1942年生,197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博士。1967~1968年曾留学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中心,从事微波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激光的研究。1971年进入日经BP社。1979~1990年担任《日经电子》主编一职。之后相继在该社担任发行人、调查/开发部部长、编委会委员等职务。2002年出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教授。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先后出任东京工业大学监事、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研究科客座教授等。现为技术类自由撰稿人。著有《硅石器时代的技术和文明》《半导体产业的走向》《产学联合》《信息产业论》《科学技术新闻工作是如何展开的》(编著)、《FUKU等
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缘政治与技术博弈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结构面临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化石燃料主导地位逐渐被可再生能源挑战的复杂进程。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聚焦于能源转型背后的宏大叙事:地缘政治的重塑、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以及由此引发的技术路线选择与国家战略博弈。 第一部分:旧秩序的裂痕——化石燃料时代的黄昏与挑战 本书首先回顾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如何构建了现代世界的经济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我们详细考察了中东地区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分析了欧佩克(OPEC)的作用及其在油价波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西方国家对中东能源资源的依赖如何深刻影响了其外交政策。 然而,时代的巨轮正在转向。进入新千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在《巴黎协定》等框架下,对碳排放的限制空前收紧。这不仅是对环境的约束,更是对既有能源霸权的根本性挑战。我们探讨了气候变化科学的普及如何转化为政策压力,以及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定义如何从“保证供应”转向“清洁、多元化供应”。 同时,本书剖析了传统能源产业内部的困境。页岩气革命在美国的兴起,虽然在短期内重塑了全球天然气市场,但其环境成本和对基础设施的巨大压力,也暴露了“一切照旧”模式的局限性。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与发达国家减排承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全球能源治理中最棘手的难题。 第二部分:绿色浪潮的崛起——可再生能源的产业革命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正在重塑全球能源图景的技术革命。我们详细考察了太阳能光伏(PV)、风能(陆上与海上)、先进核能(如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以及氢能技术的发展路径和商业化障碍。 光伏与风电的“成本屠杀”: 我们深入分析了光伏组件和风力涡轮机成本下降的底层逻辑,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规模效应,更涉及到材料科学的突破、制造工艺的革新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特别关注了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是如何建立的,以及这带来的贸易摩擦与技术壁垒。 储能技术的“圣杯”: 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储能技术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瓶颈。本书对锂离子电池的进步及其在电网级储能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也展望了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下一代技术的潜力,并评估了它们在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 氢能的“复兴”与挑战: 氢能被视为难以脱碳的行业(如重工业、长途运输)的终极解决方案。我们区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的成本效益和碳足迹,并探讨了各国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管道、加氢站)上的战略布局和面临的巨额初期投资难题。 第三部分:地缘政治的“新前线”——关键矿物与供应链的控制权 能源转型并非意味着地缘政治的终结,而是其焦点的转移。本书大胆提出,未来的能源安全将取决于对“关键矿物”的控制权。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和电池的制造,极度依赖于锂、钴、镍、稀土元素等矿产资源。 我们详细绘制了这些矿物在全球的分布、开采与加工的地理集中度。例如,对刚果(金)钴资源的依赖,对澳大利亚锂资源的争夺,以及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都成为了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本书分析了各国如何利用出口管制、投资并购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手段,力图在“矿产-加工-制造”的价值链上占据有利位置。 此外,书中探讨了“去风险化”(De-risking)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趋势,以及这如何导致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和区域化,这无疑增加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和成本。 第四部分:智慧电网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未来 能源转型的成功,还取决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本书将焦点转向了电网的现代化,即如何从一个单向、集中的电力传输系统,转变为一个去中心化、双向交互的“智慧电网”。 我们探讨了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太阳能)的接入问题、需求侧响应(Demand Response)的技术实现,以及人工智能(AI)在优化电网负载平衡、预测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的作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也成为焦点,网络攻击对关键能源系统的威胁,要求各国在发展清洁技术的同时,必须同步加强网络防御能力。 第五部分:政策、公平与社会接受度 能源转型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或经济问题,它深刻地触及社会公平与政治意愿。本书审视了“公正转型”(Just Transition)的概念,即如何确保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的工人和平稳过渡,避免因转型而产生新的社会不平等。 我们对比了欧洲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美国的《降低通货膨胀法案》(IRA)等关键政策工具。这些政策不仅旨在加速国内转型,也构成了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强大影响,引发了盟友之间的贸易摩擦。最终,本书强调,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具有前瞻性的政府引导和公众的广泛支持,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大规模的部署。 总结: 《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地缘政治与技术博弈》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当前能源格局下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它揭示了,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旧的权力基础正在瓦解,新的技术与资源竞争正在塑造未来的全球秩序。这本书是政策制定者、行业领袖、投资者以及所有关心未来世界格局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选择《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这本书,完全是被它所蕴含的“兴衰”二字所吸引。人生的起伏、事业的沉浮,都往往在“兴”与“衰”之间上演着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将这种戏剧性置于一个庞大的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上,更是让我充满了阅读的冲动。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纪录片,以宏大的视角,精准的镜头,捕捉日本电子产业从萌芽、成长、辉煌到式微的每一个重要瞬间。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命运的张力。那些曾经在幕后推动这一切的工程师、管理者、甚至决策者,他们的决策、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我希望都能在书中得到生动的展现。我渴望了解,那些曾经引领时代潮流的产品,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那些曾经让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品牌,又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市场的?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内部斗争,或者一些出人意料的战略失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衰,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商业世界残酷而真实的规律,也映照出人类在时代浪潮中,既能创造奇迹,也可能犯下致命错误的永恒主题。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作为一名电子产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对日本曾经辉煌的电子制造业抱有深深的敬意,也对后来发生的一些变化感到好奇。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它加入了购物车。我期待着它能像一部史诗一样,为我徐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希望它能深入剖析日本电子产业从巅峰走向低谷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和市场的变迁,更希望它能挖掘出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层原因——那些政策的微调、企业的战略选择、乃至社会文化的影响。例如,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日本电子巨头,它们是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步步失去优势的?是技术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还是管理层固步自封?亦或是市场策略的失误?书中是否会提及那些在危机时刻试图力挽狂澜的个人和团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曾经辉煌的品牌是如何一步步没落的,或者某个曾经被忽视的技术是如何在后来改变产业格局的。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所以我相信作者一定能在字里行间传递出这种起伏跌宕的叙事感。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关于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如何在当前时代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的宝贵经验。

评分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变迁的沧桑感。我一直对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后来却逐渐褪色的产业充满了好奇。日本电子产业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如今的境地的。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分析,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例如,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或者,日本社会对“稳定”的过分追求,是否也扼杀了创新的活力?我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和人物,让我能够感受到产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读出一种智慧,一种关于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如何适应全球化挑战的思考。也许,通过了解日本电子产业的兴衰,我们也能为我们自己的产业发展,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本身就有一种叙事的力量,它暗示着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关于起伏和转折的故事。我一直对那些曾经辉煌的产业,特别是像日本电子产业这样,曾经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充满了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走进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史或经济史的堆砌,而是能够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说书人,将日本电子产业从孕育、崛起、鼎盛到逐渐走向低谷的过程,讲述得栩栩如生。我希望看到那些曾经改变世界的产品,那些曾经影响无数人生活的技术,它们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导致其“兴”与“衰”的根本原因,这可能涉及到技术创新、市场战略、全球竞争、甚至日本国内的社会结构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给我一种宏观的视野,让我能够理解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启示。

评分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一本关于商业帝国兴衰的教科书。我一直对那些曾经的行业巨头如何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又为何最终走向衰败的故事充满了兴趣。日本电子产业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罗列事实和数据的层面,而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我特别想了解,在那个技术爆炸、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年代,日本电子产业是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崛起,甚至一度引领全球潮流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和产品?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叹的创新,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研发故事和市场推广策略?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探讨导致其衰落的根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中国制造”的崛起,更可能涉及到日本社会结构、教育体系、企业文化等更为宏观的因素。这本书,我希望能读出一种警示,一种对发展规律的深刻反思。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关于如何避免“大公司病”,如何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思考。也许,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能成为我们今天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前行的借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