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 工业产品设计开发书籍

现货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 工业产品设计开发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新国 孔凡斌 等 著
图书标签:
  • 模块化产品开发
  • 客户选项
  • 工业产品设计
  • 产品开发
  • 现货
  • 书籍
  • 设计方法
  • 工程设计
  • 制造业
  • 创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社科教育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3006
商品编码:1217325923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定价:¥49.00作者:
  • I S B N :978-7-111-56300-6
  • 条码书号:9787111563006
  • 上架日期:2017-4-21
  • 出版日期:2017-4-1
  • 版       次:1-1
  • 出 版 社:
  • 丛 书 名: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以模块化产品开发模式、面向客户选项、模块化产品开发、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模块化为关键点,对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向大批量定制转变中的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体系结构、模块化产品开发通用结构构建及表达方法、模块化产品客户选项规划技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模块化方法、模块化产品平台构建、客户参与的模块化产品构型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有助于企业快捷地实施模块化产品开发。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旨在为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普遍提升模块化产品开发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书既可以作为企业和政府管理人员、大学本科/研究生师生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业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前言

第1章  模块化产品开发概述 

1.1  模块化的发展背景 

1.2  模块化的发展与演化 

1.3  模块化的概念和特点 

   1.3.1  模块化的概念 

   1.3.2  模块化过程的特点 

1.4  模块化产品开发的收益 

 

第2章  模块化产品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大批量定制战略 

   2.1.1  背景及内涵 

   2.1.2  关键方法与技术 

2.2  产品平台战略 

   2.2.1  产品平台的概念 

   2.2.2  模块化产品平台 

2.3  协同产品开发模式 

   2.3.1  异地协同产品开发 

   2.3.2  供应链协同产品开发 

   2.3.3  全球产品开发 

2.4  产品提供模式 

   2.4.1  ETO模式 

   2.4.2  CTO模式 

   2.4.3  ATO模式 

 

第3章  模块化产品开发体系结构 

3.1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定义 

   3.1.1  定义与术语 

   3.1.2  概念间的关系 

3.2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框架 

   3.2.1  开发模式 

   3.2.2  开发体系 

3.3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流程 

   3.3.1  开发流程 

   3.3.2  与现有方法的比较 

   3.3.3  开发流程的优势 

3.4  现有企业对新模式的部分实践 

 

第4章  模块化产品开发通用结构及表达方法 

4.1  通用产品结构 

   4.1.1  通用产品结构形式 

   4.1.2  通用产品结构的优缺点 

4.2  产品族结构 

   4.2.1  产品族结构形式 

   4.2.2  产品族结构的优缺点 

4.3  波音产品结构 

   4.3.1  波音产品结构形式 

   4.3.2  波音产品结构的优缺点 

4.4  空客产品结构 

   4.4.1  空客产品结构形式 

   4.4.2  空客产品结构的优缺点 

4.5  模块化产品通用结构 

   4.5.1  模块化产品通用结构形式 

   4.5.2  模块化产品通用结构的优缺点 

4.6  基于本体的模块化产品通用结构的形式化建模 

   4.6.1  客户选项本体建模 

   4.6.2  产品结构本体建模

   4.6.3  模块本体建模 

   4.6.4  模块实例本体建模 

   4.6.5  产品结构本体建模 

   4.6.6  OWL表达 

4.7  笔记本电脑的模块化通用结构表达 

   4.7.1  客户选项建模示例 

   4.7.2  产品架构本体建模示例 

   4.7.3  模块本体建模示例 

   4.7.4  模块实例建模示例 

   4.7.5  产品结构建模示例 

   4.7.6  OWL表达示例 

 

第5章  模块化产品客户选项规划技术 

5.1  客户选项规划需求分析 

   5.1.1  客户选项规划需求 

   5.1.2  客户选项与传统选项对比 

   5.1.3  客户选项分类 

5.2  客户选项规划流程 

5.3  客户选项规划方法 

   5.3.1  客户选项规划遴选 

   5.3.2  客户选项规划优化 

5.4  洗衣机的客户选项规划 

   5.4.1  选择调研客户选项 

   5.4.2  客户选项优化 

 

第6章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模块化方法 

6.1  产品模块化收益 

6.2  传统产品模块化方法 

   6.2.1  MFD分解法 

   6.2.2  主导流法 

   6.2.3  聚类分析法 

   6.2.4  QFD分解法 

6.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模块化需求 

6.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模块化方法 

   6.4.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模块化 

   6.4.2  综合模块化流程 

   6.4.3  测量系统 

   6.4.4  综合模块化方法实施程序 

   6.4.5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模块化方法的意义 

6.5  电动车的模块化 

 

第7章  模块化产品平台构建 

7.1  模块化产品平台模型 

   7.1.1  模块化产品平台组成分析 

   7.1.2  基于超图的模块化产品平台模型 

7.2  模块化产品平台构建模型 

   7.2.1  构型变更小原则 

   7.2.2  通用性大化原则 

   7.2.3  型号少原则 

   7.2.4  整体模型描述 

7.3  模块化产品平台模型求解 

   7.3.1  种群分割与编码 

   7.3.2  初始化种群 

   7.3.3  遗传操作算子 

   7.3.4  协同个体选择方式 

   7.3.5  算法流程 

7.4  电动车模块化平台的构建 

 

第8章  客户参与的模块化产品构型技术 

8.1  产品构型基本方法

   8.1.1  基于规则的产品构型 

   8.1.2  基于约束满足问题的产品构型 

   8.1.3  基于资源的产品构型 

8.2  产品构型基本规则 

   8.2.1  版本构型 

   8.2.2  有效性构型 

   8.2.3  变量构型 

8.3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构型模式 

   8.3.1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定制模式 

   8.3.2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定制机理 

   8.3.3  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企业交付过程 

8.4  客户参与的模块化产品构型模型 

   8.4.1  构型项属性的分析与表达 

   8.4.2  构型项属性表达 

   8.4.3  构型项属性与模块的关系 

   8.4.4  需求孵化器 

   8.4.5  选项孵化器 

8.5  客户参与的模块化产品构型系统 

   8.5.1  定制可行性判断方法 

   8.5.2佳设计实例匹配 

   8.5.3  产品构型数量计算 

8.6  电动车的产品构型 

 

第9章  模块化产品开发示范案例 

9.1  冶金装备模块化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9.1.1  冶金装备的客户选项规划 

   9.1.2  冶金装备的模块化 

   9.1.3  冶金装备的平台构建 

   9.1.4  冶金装备的本体构建 

   9.1.5  冶金装备的产品构型 

9.2  民用飞机模块化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9.2.1  民用飞机的模块化产品开发流程 

   9.2.2  民用飞机的模块化产品结构 

   9.2.3  民用飞机的精简业务流程 

   9.2.4  民用飞机的构型配置方法 

9.3  汽车模块化产品开发案例简介 

   9.3.1  汽车的模块化产品结构 

   9.3.2  汽车的构型配置流程 


《跨界融合:数字时代下的创新产品战略与生态构建》 本书导读: 在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业格局的今天,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消费者需求日益碎片化、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白热化,使得“快速响应”与“精准交付”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具体行业的产品开发流程,而是立足于宏观战略层面,深入剖析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如何构建一套适应性强、迭代快的创新产品生态系统。 本书的探讨范围涵盖了从市场洞察、战略规划到组织变革和技术选型的全景图,旨在为决策者、产品经理、战略规划师以及渴望在数字转型中占据先机的行业领导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实操路径。 --- 第一章:宏观环境扫描与未来趋势预测 本章首先界定了“数字原生代”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变化,强调了体验经济的本质。我们不讨论具体的产品设计细节,而是深入分析驱动市场变革的五大宏观力量(PESTEL分析的深化应用): 1. 技术融合的复杂性: 探讨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区块链(Blockchain)等前沿技术如何跨界渗透,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催生出前所未有的产品形态。重点分析云原生架构对产品部署和维护的颠覆性影响。 2. 监管环境的动态演变: 聚焦全球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CCPA)对产品设计和数据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合规性如何内嵌于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 3. 社会价值与可持续性诉求: 分析 Z 世代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ESG)的重视程度,以及“绿色设计”和“伦理技术”如何成为新的产品价值主张。 4. 供应链的韧性与去中心化: 探讨地缘政治风险背景下,构建具有弹性的、区域化的供应链网络对确保产品交付连续性的战略意义。 本章的重点在于建立一种“前瞻性视角”,即如何识别那些尚未形成规模但具有颠覆潜力的市场信号。 --- 第二章:产品战略的重塑:从线性到循环的思维转变 本章的核心在于区分“产品路线图”与“战略航道”。我们探讨的战略不再是固定的五年计划,而是一种基于反馈和调整的动态导航系统。 1. 价值网络分析而非竞争者分析: 介绍如何运用价值网络理论,识别产品生态中的关键参与者(包括潜在的颠覆者),并将产品视为解决整个网络痛点的“枢纽”,而非孤立的实体。 2. 基于机会的资源配置(Opportunity-Driven Resource Allocation): 阐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动态优先级排序模型(而非传统的加权评分)快速将资金和人才投入到最具潜力的战略机会点上。 3.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产品核心: 探讨订阅制、平台化、服务化(XaaS)等新型商业模式如何与产品本身深度耦合。产品不再是最终交付物,而是获取和维护客户关系的载体。 --- 第三章:组织敏捷性与跨职能协作的框架构建 优秀的产品战略需要匹配相应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本章着重于如何设计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消除部门壁垒的运作体系。 1. 赋能型组织结构的设计: 讨论如何从传统的职能部门制转向以“价值流”为中心的领域驱动团队(Domain-Driven Teams)。重点分析如何授权给前线团队,以减少决策延迟。 2. 知识共享与“黑客松”文化: 阐述建立系统化的内部知识复用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的跨部门“黑客松”和概念验证(PoC)机制,加速创意的市场化进程。 3. 产品领导力的培养: 聚焦于培养能够驾驭不确定性的领导者,他们不仅需要技术理解力,更需要强大的同理心和变革管理能力。 --- 第四章:数据驱动的决策科学与产品智能 本章深入探讨如何超越传统的A/B测试,构建一个从数据采集、清洗到洞察提炼的完整“产品智能闭环”。 1. 数据采集的伦理与深度: 讨论如何设计非侵入式的数据采集策略,以获取高质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同时确保遵守严格的隐私标准。强调“意图数据”与“行为数据”的结合分析。 2. 预测性分析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节点(如客户流失点、功能饱和点),从而指导后续的迭代方向。 3. 指标体系的层次化构建: 介绍如何从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向下分解,建立清晰的、层级分明的、与企业战略目标强绑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体系。 --- 第五章:构建开放与协同的产品生态系统 现代创新往往发生在企业边界之外。本章探讨如何通过策略性的合作与开放,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1. API经济与产品互操作性: 分析开放API战略如何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应用生态,从而显著降低企业自身维护全部功能的成本。 2. 战略合作的筛选与管理: 提出一套针对生态合作伙伴的“价值匹配模型”,确保合作不仅带来短期效益,更能实现长期的战略协同。 3. 用户社群的运营与产品共创: 阐述如何将核心用户社群转化为创新的早期测试场和意见领袖网络,从而实现“外部驱动的内部创新”。 --- 结语:面向未来的韧性与持续创新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产品开发从一个“项目管理”思维转变为一种“持续适应”的企业文化。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再是当前拥有的产品功能,而是企业快速学习、快速调整、并在不确定性中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本书提供的,正是实现这种韧性与长久创新的战略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很简洁,很有现代感,但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犹豫,因为我对“模块化产品开发”这个概念之前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我一直以来都是从整体出发来思考产品设计,认为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功能都应该是为最终产品的完整形态而量身定制的。所以,当我看到书名中“模块化”三个字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零散的、像是积木一样拼凑起来的产品,总觉得会牺牲一些设计的流畅性和整体感。我原本期待的是关于如何让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如何一步步迭代出用户喜爱的东西。这本书的题目“面向客户选项的模块化产品开发”听起来像是要讲如何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拆解产品,然后提供不同的组合。但我对“模块化”本身如何实现,以及它在实际的工业设计流程中扮演的角色,还有很多疑问。我比较好奇的是,这种开发方式会不会让产品看起来过于“标准化”,缺乏独特性?会不会在集成不同模块的时候,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兼容性问题?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如何深入洞察用户,如何捕捉那些潜在但尚未被明确表达的需求,然后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功能和形态。这本书的副标题“工业产品设计开发书籍”则让我觉得它应该会比较偏向实践操作,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探讨。我尤其关注的是,它会不会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真实的工业产品是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应对市场变化的,以及这种方式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在工业产品设计的世界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总是需要被认真对待的。我一直在思考,当一个产品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时,设计师究竟是如何做到既能提供丰富的选项,又能保持产品的整体一致性和高效率的生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特别是“模块化产品开发”这一概念。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设计和生产策略,能够让产品在基础框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替换或增加不同的模块来满足各种各样的客户定制需求。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具体实现方法的指导,比如如何进行产品的功能分解,如何定义和设计这些模块,以及如何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集成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让我看到在真实的工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师是如何运用模块化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例如汽车、电子产品或者家具的设计。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优化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也充满期待,因为这些都是决定一个工业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被它“工业产品设计开发”的定位所吸引。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谈论设计,往往会忽略掉产品从概念到落地过程中那些繁琐但至关重要的工程环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一个产品是如何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批量生产的。特别是“面向客户选项”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触及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何在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又能保证生产的效率和成本的控制。我脑海里设想的是,书中会详细阐述市场调研的方法,如何有效地收集客户反馈,以及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产品设计上的具体考量。同时,我也会期待看到一些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比如如何设计一款产品,使其在生命周期内能够通过增加或修改某些组件来适应市场变化,或者满足不同层级的客户。我对于那种能够清晰地展示设计决策过程,解释为何如此设计,而非仅仅罗列出设计成果的书籍尤为感兴趣。我也想知道,在工业设计领域,“模块化”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初期就预见到未来的升级和迭代,从而降低长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我比较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关于产品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副标题让我产生了一种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揭示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经常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它们的设计往往简洁实用,但我很好奇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特别是当涉及到“面向客户选项”时。我猜想,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从市场需求的分析,到概念设计的构思,再到具体的工程实现,最后到生产制造。我特别希望看到的是,作者是如何将“客户选项”这个看似复杂的需求,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的。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书中会通过一些真实的工业产品案例,来展示设计师如何识别出产品的可变性部分,并将它们设计成独立的模块,以供客户选择和组合。我期待的是,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进行用户访谈,如何绘制用户画像,如何进行竞品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一些设计工具来辅助产品开发。我也想知道,在工业设计中,如何平衡美学、功能性、成本和可制造性这几个相互制约的因素。这本书的“模块化”理念,让我隐隐觉得它可能在讲述一种提高产品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方法,我对此非常好奇。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但又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我一直对产品的“诞生”过程充满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根据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选项的产品。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面向客户选项”这几个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猜想,这本书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去剖析产品设计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设计师是如何捕捉那些微妙的客户需求,并将它们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案的。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论,例如如何进行用户研究,如何绘制用户旅程图,以及如何进行可用性测试。我也对“模块化产品开发”这个概念感到好奇,它听起来像是把一个复杂的产品拆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组合。我期待看到的是,书中能够详细讲解这种开发模式的具体流程和优点,例如它如何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以及如何简化生产和维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看到真实的工业产品是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来应对市场变化的,以及这种方式如何影响最终产品的成本和生产效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