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必学教程(上下册)

扬琴必学教程(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艮 著
图书标签:
  • 扬琴
  • 民族乐器
  • 乐器教学
  • 音乐教材
  • 入门教程
  • 乐谱
  • 演奏技巧
  • 音乐学习
  • 文化艺术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458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832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扬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乐器,从最早的伴奏乐器,已经发展为今天的独奏、伴奏、重奏、协奏乐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扬琴的演奏技术和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扬琴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地增长,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教程是编者在总结多年演奏实践和专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借鉴西方音乐的训练思想,将单一、枯燥的技术训练与乐曲相结合,遵循由易到难,使教学训练更加系统、科学。
全书共二十课。由浅入深,前两课介绍了扬琴的基本知识,从第三课起,每一课都将技巧训练与乐曲相结合,并在每课后面都有一个趣味音乐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扬琴的同时,也能了解一定的音乐常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书中纳入了大量编者的优秀自创乐曲、练习曲,以及移植的小提琴曲目,其中大量乐曲、练习曲已经成为当今乐坛的经典曲目。为丰富扬琴的教学、演奏,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黄河,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部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总编委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扬琴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兼民乐学科主任。1975年——1977年在四川省乐团担任独奏演员,师从著名扬琴教授陈富民先生。1978年——198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大学,师从著名扬琴大师、教育家项祖华教授。1982年文学学士毕业,留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考上本院在职研究生,师从著名扬琴大师、教育家郑宝恒教授。1988年研究生答辩通过,正式获得文学硕士文凭。199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被评为教授。

主要论著:

198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新作品创作比赛中获二等奖。作品为“金色牧场”。198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院内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获二等奖。作品为“天山素描”。1984年在全国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获三等奖,作品为“天山即景”。1989年出版发表了论文《论扬琴创作艺术的发展》、《如何培养良好的演奏家素质》。1990年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论扬琴创作”在天津音乐学院报上发表。1991年作品“回忆”荣获全国民族器乐展播优秀作品奖,获证书及奖品。1992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人编著的《扬琴曲选》上下册。1996年编辑出版了扬琴名家名曲录像带配套教材,曲目21首。1996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音乐知多少”扬琴教学系列节目。十一月、十二月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出。1997年由河南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黄河扬琴个人专辑》CD一张。1997年创作编写了扬琴“快速分解练习”、“左右手灵活练习”、“双声部复调练习”、“三连弹练习”、“四连弹练习”等20首练习曲。1997年创作了扬琴协奏曲“古道行”,埙独奏曲“觅”。1998年在北京音乐周报发表专题音乐评论文章“中国音乐海外巡礼”。1998年创作完成扬琴协奏曲《黄土情》。1998年出版“黄河扬琴VCD专辑”共四盘。1998年在日本东京由索尼音像公司录制出版了《华韵琴声》民乐专辑CD一盘。1998年编写了二十八首扬琴名曲的演奏文字说明,近两万字。1998年完成了扬琴协奏曲《古道行》和《黄土情》的钢琴伴奏部分及乐队协奏部分的创作。等。

目录

上 册
第一课 扬琴基本知识(一)
1.世界扬琴概况
2.中国扬琴的历史渊源
3.中国扬琴的概况
4.扬琴的种类
第二课 扬琴基本知识(二)
1.扬琴各部位的名称
2.扬琴的音位排列
3.扬琴的弦号排列
4.调弦的顺序
5.上弦与调弦
6.扬琴的琴竹
7.扬琴的保养
8.扬琴演奏符号表
第三课 演奏方法及单音练习
1.演奏姿势
2.持竹方法
3.演奏方法
4.单音练习
5.练习曲部分
单竹练习
五声音阶基础练习
6.乐曲部分
拖拉机来了
喜洋洋
第四课
1.练习曲部分
七声音阶基础练习
单音与合音交替练习
2.乐曲部分
金蛇狂舞
喜讯
第五课
1.练习曲部分
轮音练习(一)
分解和弦练习
2,乐曲部分
昭君怨
京韵风
第六课
1.练习曲部分
快速分解练习
八度齐竹练习
2.乐曲部分
映山红
牧 歌
第七课
1.练习曲部分
左手单轮练习

轮音练习(二)
2.乐曲部分
红河的春天
苗岭的早晨
第八课
1.练习曲部分
左右手灵活性练习
右手八度大跳练习
2.乐曲部分
将军令
金色牧场
第九课
1.练习曲部分
右手单轮练习
和声性连弹练习
2.乐曲部分
美丽的非洲
渔州唱晚
第十课
1.练习曲部分
左手单弹轮练习
琴竹拨弦练习
2.乐曲部分
忆事曲
查尔达什
第十一课
1.练习曲部分
手闭音练习
手指抓弦练习
2.乐曲部分
木兰辞
天山诗画
第十二课
1.练习曲部分
滑音指套练习
泛音练习
2.乐曲部分
风 暴
野蜂飞舞
第十三课
1.练习曲部分
双声部练习
滑弹练习
2.乐曲部分
步宫廷
离 骚

下 册
第十四课
1.练习曲部分
两连弹练习
六连弹练习
2.乐曲部分
杏花村印象
土家摆手舞曲
第十五课
1.练习曲部分
右手快速独立性练习
左手快速独立性练习
2.乐曲部分
金翎思·满乡随想
黄河颂
第十六课
1.练习曲部分
上下型和声快速分解练习
快速三连音齐竹练习
2.乐曲部分
摩西变奏曲
黄土情
第十七课
1.练习曲部分
双声部独立性练习
快速上行半音阶练习
2.乐曲部分
帕格尼尼随想曲
拉萨行
第十八课
1.练习曲部分
大跳练习
左竹法急速分解练习
2.乐曲部分
川江韵
骊山池影
第十九课
1.练习曲部分
二对三练习
三对二基本练习
2.乐曲部分
凤凰于飞
引子与塔兰特拉
第二十课
1.练习曲部分
全音阶练习
左手灵活性练习
2.乐曲部分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卡门》主题幻想曲

前言/序言


《弦音流转:传统与现代扬琴演奏技法精讲》 作者: [此处可填写真实作者或留空]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真实出版社或留空] 出版日期: [此处可填写真实出版日期或留空] 定价: [此处可填写真实定价或留空] --- 内容概述与编撰理念 《弦音流转:传统与现代扬琴演奏技法精讲》是一部面向具有一定基础的扬琴学习者、演奏者和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阶进阶教材。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扬琴(特别是江浙派和地方派系)的精湛技巧,并深入探讨扬琴在当代音乐语境下的表现力拓展与技术革新。我们力求构建一个连接古典精髓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引导读者超越基础指法的机械重复,达到对乐器本体、音乐语汇和艺术表达的深刻理解。 本书的编撰跳出了传统教程“循序渐进、曲目堆砌”的窠臼,而是聚焦于“问题解决”和“技术深度剖析”。全书内容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传统音色与触键的精微控制、现代演奏技法的前沿探索、以及音乐表现力的深化解析。 --- 第一部分:传统音色之源——触键与发音的本体论探究 (约450字) 本部分着重于对中国扬琴传统演奏美学——“以竹代笔,以音传神”——进行拆解和重建。我们认为,传统扬琴的精髓不在于快速的指法运动,而在于对音色、力度和颗粒感的瞬间掌控。 1. 竹码的选择与调性: 详细分析了不同竹材(如湘妃竹、湘江竹、白竹)在不同气候下的弹性变化,以及竹码的厚度、宽度、以及包边(或不包边)对音质的决定性影响。提供了根据乐曲风格选择最适宜竹码的实用指南,避免“一竹打天下”的误区。 2. 触键的深度与角度(“入木三分”): 摒弃了笼统的“轻敲重打”描述,本书通过慢动作分解和图示,解析了扬琴码头(击弦点)的物理特性。重点探讨了垂直击弦、斜向切入、以及“按弦”技巧的细微角度差异如何影响音头的清晰度、延音的厚度以及泛音的丰富性。特别剖析了如何通过调整手腕的“松紧度”来控制击弦后的“回弹力”,以实现传统“连而不散,脆而不薄”的音色。 3. 传统颤音与装饰音的“呼吸感”: 详细阐述了传统颤音(如“波音”、“颤音”或“回音”)的结构原理,区分了基于手臂的快速振动与基于手腕的轻盈律动。强调了装饰音并非机械地附加于旋律之上,而是作为旋律“呼吸”的一部分,其速度、力度和融入主音的自然程度是衡量演奏功力的关键。提供了专门针对传统小快板乐曲中装饰音的“内化练习法”。 --- 第二部分:技法革新与现代表现力拓展 (约550字) 随着扬琴进入协奏曲和室内乐的舞台,演奏技术必须突破传统的“打乐器”范畴,向更具延展性和色彩性的方向发展。《弦音流转》将大量篇幅用于分析当代作曲家对扬琴提出的高难度技术要求。 1. 复合击弦与“颗粒对位”: 针对需要模拟复调效果或快速琶音的现代作品,本书系统介绍了不同声部(高、中、低音区)的复合击弦策略。分析了“双手交叉击弦”、“快速轮指的节奏错位”等复杂技巧,旨在让演奏者在极高的速度下,依然能清晰分辨出每一条旋律线的独立性,实现“颗粒对位”的效果。 2. 延音与音色塑形的技术手段: 深入探讨了在无延音踏板的扬琴上如何模拟延音。这包括对“揉弦”和“闷音”技术的精确运用。例如,如何通过特定部位的轻微闷住(而非完全压死)来延长中低音的共鸣,以及如何利用“半脱竹”技术在快速音群中创造出类似拨弦乐器的柔和余韵。 3. 现代打击技法与音效的引入: 针对一些先锋派作品中对扬琴的非传统使用(如敲击琴弦、琴框、甚至琴体),本书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确保演奏者在实现特定音效的同时,不对乐器造成结构性损伤。内容包括:特定部位的“敲击力度图谱”与“反射音控制”。 4. 左手功能的拓展(“非击弦”控制): 超越了传统教程中仅提及的“制音”或“连奏”,本书探讨了左手如何通过微小的按压或轻触,对击弦后的琴弦产生影响,实现更微妙的音高变化或颤动,这在演奏西方现代曲目时尤为重要。 --- 第三部分:音乐语汇与情感深度表达 (约500字) 技术是手段,音乐表达才是目的。本书的第三部分着眼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语言。 1. 动态层次的构建(非线性力度): 分析了传统力度记号(p, mf, f)在扬琴上的实际物理反馈差异。提出了“非线性动态谱”的概念,即如何在同一力度级别内,通过触键时间、击弦点的微小移动来创造出更细腻的力度过渡,避免声音的“平面化”。 2. 乐句的呼吸与结构感: 探讨了如何运用节奏的弹性(Rubato)来塑造乐句的呼吸感,强调了“停顿的价值”——即休止符在扬琴演奏中对后续音响空间感的塑造作用。通过分析不同地域乐曲(如川江号子、陕北民歌)的节奏内在逻辑,帮助学习者理解如何避免机械的节拍器式演奏。 3. 中西合璧曲目中的风格转换: 针对大量改编或创作的融合性作品,本书提供了“风格切换矩阵”。例如,在演奏模仿小提琴炫技段落时,如何利用扬琴的快速轮指来模拟“弓法”的连贯性;而在演绎古筝主题时,如何通过竹码的特定敲击角度来模拟“刮奏”或“摇指”的效果。重点在于理解不同乐器发声原理的差异,并找到扬琴的最佳等效表达。 4. 视奏与即兴思维的培养: 提供了基于特定和声框架的扬琴即兴练习序列,鼓励演奏者将所学的技术融会贯通,在面对新作品或室内乐合作时,能快速建立起声音逻辑和演奏策略,而非仅仅依赖死记硬背的指法。 --- 适用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具备三年以上扬琴学习经验,已掌握基础五声或七声音阶演奏,并希望在音色控制、高难度技法掌握、以及音乐诠释深度上寻求突破的演奏者和教师。它是一本面向“精进”而非“入门”的实战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有一定音乐基础,但接触扬琴不久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扬琴演奏技巧的书籍。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缺乏连贯性。我期望这套《扬琴必学教程》能够填补我的这个空白。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一些高难度技巧的处理,比如快速的跑动、复杂的节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触弦方式来表现丰富的音色。如果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示范、细致的讲解,甚至是一些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进阶的路径,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往哪里努力,如何才能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演奏水平。同时,我也希望书中包含一些与经典曲目相关的练习,这样我既能学习技巧,又能实际应用,看到自己的进步。

评分

初学扬琴,完全是凭着一腔热忱和脑海中那些丝丝缕缕的乐曲片段,摸索着走了不少弯路。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教材,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当时我急切地想要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指导我入门的书,最好能从最基础的指法、乐理讲起,再到一些简单的乐曲,让我能够逐步建立信心。我记得当时也翻阅了一些其他的教程,但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枯燥,要么跳跃性太大,跟不上我的节奏。我渴望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能够让我一点一点地理解,一点一点地进步。所以,当我看到这套《扬琴必学教程》时,眼前一亮,感觉它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宝藏”。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而专业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领我走进扬琴的世界,让我从一个完全的门外汉,变成一个能够演奏出悦耳旋律的人。我特别期待它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能够深入浅出,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教会我指法的精髓,让我能扎实地打好第一步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收藏各种乐器相关的书籍。我对《扬琴必学教程》这套书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它承诺能够“必学”。这意味着它应该包含了学习扬琴最核心、最精华的内容。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个非常全面且实用的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乐器认识、调音、基本乐理知识,到不同音阶、和弦的练习,再到右手、左手的配合,最后能过渡到一些基础的乐曲演奏。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图示,清晰地标注出每个音的位置、指法,以及演奏的力度和节奏。如果它还能包含一些练习曲和示范曲,并且配有音频或视频资料,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这套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踏实”和“可靠”的学习体验,让我知道,只要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去练习,就一定能学会扬琴,并且学得扎实,学得好。

评分

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充满敬意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对扬琴这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乐器心生向往。我知道扬琴在中国音乐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声音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响,对民族情感的共鸣。我购买这套《扬琴必学教程》,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扬琴,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感受古人留下的智慧和情感。我期望书中能够不仅仅传授演奏技巧,更能够穿插一些关于扬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场景中的应用,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文化传说。我希望通过这套教材,我能够奏响那些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乐曲,让扬琴的声音成为连接我与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我渴望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技艺,更能滋养心灵,体会到音乐的深层意义。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民族乐器情有独钟,尤其是扬琴那清脆悦耳的音色,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但苦于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机会,一直只能望洋兴叹。这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有《扬琴必学教程》这套书,立刻燃起了我学习的热情。我对这套书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它能够教会我如何演奏,更在于它能否让我体会到扬琴音乐的魅力,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关于扬琴发展历史、名曲赏析、以及不同流派风格的介绍。这样,我不仅能学会弹奏,更能真正地“懂”扬琴。想象一下,在掌握了基础技巧之后,能够演奏出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曲,那种成就感该有多么满足!我希望能在这套教材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让扬琴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指尖流淌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故事。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老师推荐的,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评分

文字比较简练,练习曲比较多,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