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

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尚德义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歌曲
  • 声乐作品
  • 尚德义
  • 中国当代音乐
  • 音乐作品集
  • 古典音乐
  • 音乐
  • 艺术
  • 选集
  • 声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8109623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63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4-01
页数:8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许多作品被选入国内各类声乐、合唱大赛的规定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内容简介

《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收录了1982年曾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火把节的欢乐——尚德义花腔歌曲8首》;1998年由该社分社华乐出版社出版《尚德义独唱歌曲选集》(1999年再版),收入作品30余首,2008年还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以《尚德义艺术歌曲选》再版,作品增至38首,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你的歌声》、《都怪那后生》、《神舟飞歌》、《小鸟飞来了》(蒙族风)、《火把节的欢乐》(彝族风)、《七月的草原》(哈萨克风)、《牧笛》(维吾尔风)、《今年梅花开》(东北风)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种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以及《祖国永在我心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从小我就是盲童娃娃》、《大西北之恋》、《喀喇昆仑》、《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等艺术歌曲;还曾于2004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尚德义合唱作品选》,收入《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向往西藏》、《牧场情歌》等合唱作品16首。
以上各类诸多作品已在国内广泛流传,被选入了多种版本的声乐教材和“中国声乐教学曲库”。

作者简介

尚德义,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生于沈阳,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1998年任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特聘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至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作曲人才。除创作有部分器乐、钢琴作品外,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及合唱歌曲创作等。
1982年曾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火把节的欢乐——尚德义花腔歌曲8首》;1998年由该社分社华乐出版社出版《尚德义独唱歌曲选集》(1999年再版),收入作品30余首,2008年还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以《尚德义艺术歌曲选》再版,作品增至38首,包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科学的春天来到了》、《春风圆舞曲》、《冰上女神》、《你的歌声》、《都怪那后生》、《神舟飞歌》、《小鸟飞来了》(蒙族风)、《火把节的欢乐》(彝族风)、《七月的草原》(哈萨克风)、《牧笛》(维吾尔风)、《今年梅花开》(东北风)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多种风格的花腔艺术歌曲,以及《祖国永在我心中》、《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从小我就是盲童娃娃》、《大西北之恋》、《喀喇昆仑》、《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等艺术歌曲;还曾于2004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尚德义合唱作品选》,收入《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向往西藏》、《牧场情歌》等合唱作品16首。
以上各类诸多作品已在国内广泛流传,被选入了多种版本的声乐教材和“中国声乐教学曲库”,许多作品被选入国内各类声乐、合唱大赛的规定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专著的简介: --- 《近代中国文人与思潮的交响:1895-1949》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甲午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剧变背景下的思想嬗变、文学创作与精神追求。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史梳理,而是一部以“人”为核心,探究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如何应对内忧外患、如何塑造现代性的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综合性著作。 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旨在勾勒出中国近代文坛波澜壮阔的群像与思潮演进的脉络。 第一部分:危局与新生的萌芽(1895-1911) 本部分聚焦于晚清最后二十年的思想解放运动。重点探讨了维新变法失败后,知识分子如何从政治改革转向文化启蒙的艰难历程。书中详细分析了梁启超“新文体”的诞生及其对白话文运动的深远影响,解析了早期留学归国者带来的西方哲学思潮如何冲击传统儒家观念。此外,还着墨描绘了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以李寿民、吴沃尧等人的作品为例,展示了文学如何被赋予干预社会、唤醒民众的使命。这一时期的文人,大多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痛苦挣扎,他们的文字充满了对民族危亡的焦虑与对未来出路的迷茫。 第二部分:民国初创与“五四”的酝酿(1912-1919) 辛亥革命的成功并未立即带来预期的社会安定,反而催生了“二次革命”的挫折和袁世凯的帝制复辟。本部分着重考察了在政治幻灭中,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将目光转向文化建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重点分析了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胡适等人对于白话文、科学与民主的倡导。书籍详尽梳理了“德先生”与“赛先生”在思想界引起的反响,以及早期白话小说如《狂人日记》等如何以极其尖锐的笔触剖开了传统礼教的虚伪性。这一时期的文学,充满了激烈的批判精神和改造国民性的宏大抱负。 第三部分:“五四”的辉煌与知识分子的分化(1920-1927) “五四”运动的高潮标志着新文化运动进入成熟期,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与多元化。本部分细致地考察了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间的论战,前者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与“为人生”的理念,后者则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展现了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同时,深入探讨了沈从文、郁达夫等“伤痕文学”代表人物的创作主题——从对乡土的眷恋到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深切体验,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宏大叙事之外,对个体命运和情感世界的关切。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进程,也使得左翼文学思潮开始崭露头角。 第四部分:革命的激情与文学的介入(1927-1936)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文坛经历了剧烈的政治洗礼和思想重组。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分析左翼文学的崛起及其对现实主义的深化。鲁迅作为旗帜性人物,其杂文和中短篇小说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构成了这一时期最强劲的思想武器。书籍不仅分析了成仿吾、瞿秋原等人的理论探索,也关注了丁玲、萧红等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她们的文字开始更细致地描绘底层民众和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同时,探讨了“新感觉派”在都市文化中的兴起,以及知识分子在国民政府高压统治下所面临的生存抉择与思想转向。 第五部分:抗战烽火中的文学自觉(1937-1945) 全面抗战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极大地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作方向。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全民抗战文学”的形成,分析了重庆作为大后方文化中心的复杂生态。研究了田汉、夏衍等人在戏剧和电影领域的探索,如何有效地将文学作品转化为鼓舞人心的宣传力量。同时,本书没有忽视根据地的文学创作,详细考察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对创作的指导意义,以及文学如何与工农兵紧密结合,实现其政治与艺术的统一。这一时期的作品,普遍展现出崇高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第六部分:解放区与“两个世界”的文学分野(1945-1949) 内战爆发后,文学思潮进一步分化为“解放区文学”和“国民政府统治区文学”。本部分对比分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环境和美学追求。解放区文学在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致力于农村题材的深度挖掘和英雄模范形象的塑造;而国民政府统治区,则在经济萧条和政治动荡中,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悲悯达到了新的深度,如对都市颓废心理的描摹。书籍最后总结了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在最终的历史关口所做出的选择,并评估了他们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的坚实基础。 价值与特色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流派划分,强调特定历史语境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作者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和未刊信札的梳理,力图还原近代文人那份在时代洪流中,既是批判者、又是受难者的复杂身份。本书适合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学史的学者、高校师生,以及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像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它提供了一个立体、多维的视角,来理解那个充满激情、挣扎与创造的时代。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接触过大量的声乐作品,对于优秀的艺术歌曲有着敏锐的鉴赏力。当我翻阅《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时,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位能够写出真正触动人心的旋律的作曲家。书中很多作品的旋律线条都非常优美,且具有很强的歌唱性,这对声乐演唱者来说至关重要。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声与器乐关系上的独到之处。书中很多作品的钢琴伴奏,不仅仅是简单的和弦支持,而是与人声形成了一种有机而丰富的对话,相互辉映,共同营造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我注意到其中一首作品,在声乐高潮部分,钢琴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感的释放,让整个音乐的表达更加完整和饱满。这本选集无疑会成为声乐专业学生学习和表演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热爱声乐艺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是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体现中国音乐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现代审美特质的作品。这本《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书中几首作品的旋律线条流畅优美,既有古典音乐的严谨,又不乏现代流行音乐的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和演唱。 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创作中似乎非常注重歌词与旋律的契合度。每一句歌词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音乐融为一体,共同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首关于“成长”的歌曲,歌词的意境非常深远,而旋律的走向则恰到好处地烘托了这种蜕变和升华的过程,让演唱者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歌词的含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本人并非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作为一名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听众,我在翻阅这本乐谱时,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初拿到这本书,我被它典雅的装帧和排版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每一个音符仿佛都带着生命力在纸页上跳跃。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作品的编曲,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和声的丰富变化,层层递进地触动着听者的心弦。 我反复聆听了书中收录的几首作品,尤其是那首以“故乡”为主题的歌曲,旋律中带着淡淡的乡愁,却又不失希望的光芒,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看到了家乡熟悉的山水和人物。这种能够唤起深刻情感共鸣的音乐,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书中一些作品的节奏处理也相当巧妙,时而舒缓如流水,时而激昂如澎湃的浪潮,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张力的精准把握。即使是不懂乐理的人,也能通过旋律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故事。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评论家,我在审阅《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时,感受到了作者在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这本书所收录的作品,在技法上既有对传统美声唱法的继承和发展,又融入了许多现代作曲理念,展现了作曲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创新精神。 其中几首作品的旋律,突破了以往艺术歌曲的窠臼,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例如,在处理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主题时,作曲家能够巧妙地运用非传统的音响色彩和节奏型,使得作品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在听觉上带来新鲜的冲击。和声方面,作者在保持音乐整体流畅性的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一些现代和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张力和表现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业余的合唱指挥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及时雨。我们合唱团一直在寻找一些既有艺术价值,又能被大多数团员接受和演唱的新作品。《尚德义艺术歌曲新作品选》中的一些作品,恰恰具备了这些特质。我初步浏览了其中的一些乐谱,发现其和声编配既有层次感,又不会过于复杂,对于我们业余合唱团的演唱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可执行性。 我特别看好其中几首以“自然”为主题的作品,旋律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热爱。我想象着我们的团员们在排练这些作品时的场景,一定会充满热情和享受。书中一些作品的复调织体处理得也很有趣,既增加了音乐的厚度,又不会让演唱者感到混乱。我初步设想,如果将其中一两首作品加入到我们下一场音乐会的曲目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