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是繼暢銷150000冊的都市暖心書《先斟滿自己的杯子》之後生活美學專傢金韻蓉最新心靈勵誌作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玫瑰園,香氣縈繞心頭的你將如何珍愛那玫瑰的味道,此書獻給燦若玫瑰的你!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兼具人生哲學和生活美學的散文集,金韻蓉老師的新作探討瞭人生哲學、婚姻、美和詩歌幾個主題。作者精選瞭歐美的經典詩篇並親自擔綱翻譯,加上短小凝練的美文闡釋,嚮讀者傳遞瞭自己的思想和體悟。簡單的生活場景讀來很親切,樸素溫婉的語言中滲透齣作者的人生智慧與閱曆。
書中所配插畫令人眼前一亮,恰如其分地幫助讀者去領略書中雋永文字的美好,提醒大傢記得匆忙前行中反觀自己的內在,停下來感受生活中的美,不斷完善及更新自己。
作者簡介
金韻蓉,IF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omatherapists)國際芳香療法治療師學會大中華區首席代錶,主任講師,終身成就會員;資深心理學傢;《時尚Cosmo》雜誌專欄作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女性領導人心理學》課程講師;《美麗俏佳人》時尚生活專傢;《精油全書》《香草地圖》、《美麗筆記》、《幸福女人的芳香生活》、《先斟滿自己的杯子》等暢銷書的作者;為多傢國際企業舉辦員工“顧客心理學”、“減壓管理”、“潛能開發”以及“錶達技巧”的培訓課程。
孔雀,不想講話,隻喜歡畫——孔雀如此喊齣瞭她的內心。對於藝術和自由的喜愛促使她聽從瞭內心的召喚——用繪畫去錶達自己,憑熱情去實現理想。
代錶作品:繪本《藥草愛人》《最美麗的意外》《娜是一陣瘋》;係列插畫《最佳兒童文學讀本》;插畫作品《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和《遇見全新的自己》以及一些青少年雜誌封麵都是作者有感而發的作品,深受孔雀迷們的喜歡。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生活哲學
卓越,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態度
順勢而為
簡化,就是強化
感受微小的幸福
行者無疆
放手
道法自然
喜歡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選擇,也是一種麵對
喜歡錢,是可以的
歲月,隻是讓我們優雅地老去
情緒管理
第二章 美
她走在美的光影裏(節選)
教養——比美麗更重要的事
甜美——緻命的誘惑力
一直美麗
悅納美麗
享受比擁有更重要
成為經典
第三章 婚姻
如果可以,還是要結婚
相愛容易,相處難
沒有愛,婚姻會很難
婚姻,是一篇敘事的散文
愛,就是更溫柔
婚禮蛋糕配方
第四章 詩歌
神啊!請賜給我們……
如果他們能夠……我就可以
善用我們的感官
活在當下
敢於冒險
精彩書摘
【歲月,隻是讓我們優雅地老去】
Youth is like spring, an overpraised season.
青春有如春天,一個被過度贊賞的季節。
Samuel Butler
塞繆爾?巴特勒(1835~1902)英國小說傢
一個女孩子嚮我提齣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說20歲的女孩兒是100分,那麼30歲、40歲、50歲的女人應該打多少分?”我知道她心裏預期從我這裏得到的答案是隨著年齡的增加,分數也應該遞減。可我給齣的答案卻是:“當然都是100分啊!”
是的,女人永遠都是100分,不管我們年齡有多大,我們永遠都是100分,永遠都是屬於自己的那個年齡裏最亮麗的公主。
我還告訴那個問問題的年輕女孩兒:“如果你不相信我的答案,看看已經60多歲的梅麗爾?斯特裏普,看看已經50多歲的蜜雪兒?菲佛,看看已經40多歲的蘇菲?瑪索 ,甚至看看已經30多歲的安吉麗娜?茱莉。是的,她們確實有些老瞭,但這種‘優雅的老去’(aging gracefully)卻讓她們站在青春無敵的年輕女孩兒身邊絲毫不見遜色! ”
年輕的你可能會說:可是她們都是明星啊,她們本來就是漂亮的!沒錯,她們本來就是漂亮的,但你可曾見過那些原本很漂亮,卻因為害怕年華老去,而把自信和自己都摺騰得麵目全非的人?
是的,這就是問題的關鍵瞭。女人之所以認為自己不是100分,或彆人認為我們不再是100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我們選錯瞭參照的對象,誤把自己和不對等的參照物放在一起作瞭比較,結局當然是淒淒慘慘切切,自尊和自信都受到瞭極大的摺損。
我也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也曾經忘記皮膚細胞更新緩慢、皮脂腺分泌減少、真皮層的結締組織逐漸失去彈性、因新陳代謝變緩而造成的黑色素沉積、肌肉組織無法對抗地心引力而鬆弛下垂……這些都是任何一個女人,更準確地說,任何一個人,都必須經曆的自然老去的規律,所以齣門逛街時,我總喜歡把自己和過往行來的年輕女孩兒相比較,每當看見她們細緻光滑的皮膚、平坦緊實的小腹、結實勻稱的大腿時,就自慚形穢地認為自己又醜、又肥、又老,自信心被嚴重摧毀不說,還盲目地亂花錢選購那些早已塞不進去的衣裙,弄得每次齣門前都還要再被打擊一次!
經過瞭無數次這樣的挫敗之後,如今,我已學會修正自己對美麗的看法,也開始明白並掌握一個重要的原則:“在隨著生命的成長而無可避免地增加的生理年齡中,我保持著在每個年齡階段中最美好的狀態。”沒錯,無論現今科技是如何的高明,我們都必須對歲月俯首稱臣,也都必須理解並接受歲月留下的印記。但麵對歲月催人老的事實時,我們的心態不是放棄自己、束手就擒,而是在無法逆轉的流年中,努力地喜歡自己、悅納自己、保養自己,並且活齣屬於那個年齡應有的美麗與風采。
因此,我要求自己不再害怕眼角的魚尾紋,也不再害怕逐漸鬆弛的肌膚,因為我知道人們不會苛責歲月在我身上刻下的印記,人們隻留意我是否在逐漸老去的形體下,仍然保持著積極的態度、甜美的笑容、優雅的氣質、溫柔的情懷以及永不言老的赤子之心。
所以我不再和自己過不去,也不再被無謂的情緒所乾擾,除瞭不放棄自己、更關懷肌膚的健康和保養之外,我開始與歲月和平共處,並深深地寵愛著自己。
嗬嗬!一年四季中,誰說隻有春天是精彩的?!
……
前言/序言
有的人看見一朵在輕風中歡快搖曳的粉紅色玫瑰;
有的人看見一株在沙漠颶風中苦苦掙紮的紅色玫瑰;
有的人在春日繁花似錦的玫瑰花園裏行走……
同樣一縷甜美的玫瑰香氣,
竟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心像和看見。
這到底是玫瑰香氣的神奇,
還是那書寫玫瑰香氣的心靈的神奇?
麵對生命中屢屢飄過的玫瑰香氣,
我們不用設法去承載它或持有它,
我們所能做的,
隻是用簡單而原始的心靈嗅覺去書寫當下的它罷瞭!
——金韻蓉
在綫試讀
《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 相關資料
當今浮躁的社會使得人們無法靜下心來關注周圍的美景,更無暇為自己的心靈花園鋤草澆水,本書作者用雋永的文字提醒讀者,不要忘記在匆忙前行中反觀自己的內在,停下來感受生活中的美,不斷完善及更新自己。
《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一場關於記憶、感知與存在的深刻探尋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常常被各種感官體驗所裹挾,卻很少停下腳步去審視這些體驗的本質。那些無形卻真實存在的“味道”,它們如何在我們心中悄然生長,又如何塑造著我們的認知,最終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理解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正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探索之作,它不疾不徐地帶領讀者走進一場關於記憶、感知與存在的深刻探尋,去追問那些超越物質、觸及靈魂的微妙聯係。 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故事集,也不是一份詳盡的科學報告。它更像是一位資深嚮導,帶著一顆懷揣好奇與虔誠的心,引領我們在人類經驗的層層迷霧中穿行。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那些最易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細節,從生活中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中,挖掘齣足以引發深刻思考的火花。 第一章:嗅覺的界限與認知的基石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感官輸入之上。而嗅覺,作為一種古老而直接的感官,往往被我們低估其在認知塑造中的作用。玫瑰的味道,這個看似簡單而明確的指代,在書中卻被拆解、重構,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起點。作者並非僅僅描述玫瑰的香氣,而是深入探討我們如何“學會”聞到玫瑰的味道。這種“學習”過程,涉及瞭生物本能、文化傳承、個人經曆等多重維度。 我們是如何將一種氣味與“玫瑰”這個概念聯係起來的?這背後是孩童時期與親人的一次次親密接觸,是花店裏彌漫的芬芳,是文學作品中對玫瑰意象的反復描摹,還是兒時某個特彆的場景?作者細膩地描繪瞭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展現瞭記憶與嗅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我們會發現,我們所聞到的“玫瑰味道”,早已不是單純的化學分子組閤,而是承載瞭無數情感、故事和意義的復閤體。 書中進一步探討瞭嗅覺在人類進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存本能、社會交往甚至是情感錶達。從識彆食物的腐敗,到辨彆潛在的危險,再到在人群中尋找親近的人,嗅覺始終扮演著無聲的守護者角色。然而,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依賴視覺和聽覺,而漸漸忽視瞭嗅覺的原始力量。作者通過一係列生動的例子,喚醒讀者對這個被遺忘的感官的重視,並反思其在信息爆炸時代可能被忽視的價值。 第二章:記憶的香氣與存在的痕跡 “味道”不僅僅是嗅覺的産物,更是承載記憶的容器。許多時候,一種熟悉的味道就能瞬間將我們拉迴過去,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那些早已模糊的畫麵,感受到那些早已沉寂的情感。書本中的作者,將這種現象視為“存在的痕跡”。我們的過去,不是遺失在某個時空坐標的碎片,而是以各種形式,包括氣味,滲透在我們的當下。 作者在這一章節中,通過對不同個體,不同情境下的記憶與味道的關聯進行深入剖析。一位老人對傢鄉泥土味道的眷戀,一個孩子對某種零食味道的難以忘懷,一段愛情的開始或結束,都可能被一種特殊的香氣所標記。這些香氣,如同隱形的綫索,串聯起我們生命的片段,構成瞭我們獨特的人生軌跡。 更進一步,作者提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失去瞭嗅覺,他將失去多少關於“過去”的連接?他對於“現在”的感知是否也會因此變得單薄?這不僅僅是一個生理上的挑戰,更是一個哲學上的睏境。失去嗅覺,是否意味著失去瞭一種體驗世界、體驗自我的獨特方式,從而可能導緻存在的模糊和遺忘?書中通過對一些罕見案例的探討,以及對相關心理學研究的引用,來闡釋嗅覺在構建和維係我們自我認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情感的調色盤與味道的聯覺 味道與情感之間,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某些味道能喚起愉悅,某些則勾起悲傷;有些讓人感到安慰,有些則引發警惕。這種情感上的聯覺,是人類復雜內心世界的生動體現。作者在這部分深入探討瞭味道如何成為情感的“調色盤”,影響我們的情緒,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我們的性格。 書中描繪瞭不同文化中,對特定味道的情感解讀差異。比如,在某些文化中,某些氣味被視為神聖的象徵,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它們可能僅僅是日常的元素。這種差異,反映瞭文化價值觀、曆史背景以及集體記憶對我們情感體驗的影響。 同時,作者也探討瞭個人經曆如何賦予味道獨特的“情感色彩”。同一個味道,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承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它可能是一次失敗嘗試的苦澀,也可能是一次成功突破的甘甜。這種個體化的情感體驗,使得味道的解讀變得更加微妙和復雜。 書中還涉及到一些藝術領域中,對味道與情感的描繪。從繪畫中通過色彩來暗示某種香氣,到音樂中通過鏇律來喚起某種味道的聯想,藝術傢們一直在嘗試用不同的媒介來錶達這種跨感官的體驗。作者從中汲取靈感,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是否能夠通過文學、藝術等方式,更有效地傳達和理解那些難以言喻的味道與情感? 第四章:存在的意義與味道的追尋 當我們將目光從具體的味道移嚮更廣闊的哲學層麵時,我們會發現,“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這個問題,已經超越瞭簡單的感官描述,觸及瞭存在的意義。在這個充斥著信息、符號和理論的時代,我們是否真正理解瞭我們所經曆的、所感受的?我們是否能夠用語言,去準確地捕捉和傳遞那些最本質的體驗? 作者認為,對“味道”的追尋,本質上是對“真實”的追尋,是對“存在”的確認。那些我們無法完全用語言捕捉、無法完全用邏輯解釋的味道,恰恰是構成我們生命最獨特、最深刻的部分。它們是我們的個體性,是我們與世界獨特連接的證明。 書中進一步討論瞭“意義”的創造過程。味道的意義,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我們通過感知、記憶、情感和文化互動共同創造齣來的。這種創造過程,本身就充滿瞭主觀性,也充滿瞭可能性。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寫齣”屬於自己的“玫瑰的味道”。 這本書鼓勵讀者去審視自己的感官體驗,去關注那些被忽略的細微之處,去重新認識味道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並非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拋齣瞭一係列問題,引導讀者進行自我探索。通過對記憶、感知、情感和文化等多重維度的審視,讀者將有機會更深入地理解自身,理解世界,並最終找到自己理解和錶達“玫瑰味道”的獨特方式。 《誰能寫齣玫瑰的味道》是一場關於覺醒的旅程。它提醒我們,生命中最深刻的體驗,往往隱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落。那些無形卻真實的味道,是連接我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是我們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的重要綫索。通過這本書,我們被邀請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生命的芬芳,去追問那些關於存在的最根本的問題。它是一部充滿詩意與哲思的作品,適閤每一個渴望更深刻地理解生命、更豐富地體驗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