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阳正熙 等 著
图书标签:
  • 矿产资源
  • 勘查
  • 地质学
  • 地球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21世纪
  • 矿床学
  • 资源论
  • 勘探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99758
版次:2
商品编码:1048836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从成矿规律、成矿模型、勘查模型、成矿预测方法及勘查项目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靶区圈定战略;从遥感技术和矿产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探矿工程方面详细地阐明了现代矿产勘查技术体系;从矿产勘查阶段和资源量/储量分类系统、勘查工程的总体部署、矿产取样、综合地质编录及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全面地归纳了矿产勘查的方法学体系。《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既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表现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前沿成果。资料丰富、体系新颖、方法精炼、详略得当、图件清晰、文句流畅。

作者简介

  阳正熙,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1976年在长沙冶金工业学校矿山地质专业学习;1982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矿产地质与勘探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成都理工学院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1990~199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加的夫学院学习矿产勘查哲学;1997~1998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专修经济地质学;2001年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进修矿山环境保护;2001~200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修神经网络在地学中的应用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矿床学和矿产勘查地质学。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矿产勘查的目的和性质
1.2 矿产勘查所面临的形势
1.3 矿产勘查中的风险
1.4 矿产勘查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一部分靶区圈定
第2章 成矿地质规律分析
2.1 成矿规律分析
2.2 矿床的空间展布特征
2.3 成矿的时间演化规律
2.4 板块构造环境与成矿的关系
2.5 控矿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3章 成矿模型
3.1 成矿模型的概念
3.2 描述性模型
3.3 矿床品位一吨位模型
3.4 矿床成因模型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4章 矿床勘查模型
4.1 概述
4.2 矿产勘查模型的种类
4.3 矿产勘查中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5章 靶区圈定及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5.1 勘查目标决策
5.2 “三部式”矿产资源评价方法
5.3 数学模拟方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5.4 全国矿产资源评价项目采用的方法体系简介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6章 矿产勘查项目
6.1 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6.2 关于矿产勘查
6.3 矿权基本知识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二部分 矿产勘查应用技术
第7章 遥感地质及矿产地质填图
7.1 遥感技术
7.2 矿产地质填图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8章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8.1 概述
8.2 磁法测量
8.3 电法测量
8.4 重力测量
8.5 设计和协调地球物理工作
本章小结
本章进一步参考读物
第9章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9.1 概述
9.2 地球化学勘查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9.3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9.4 异常查证
本章小结
第10章 探矿工程勘查技术
第三部分 矿产勘查方法
第11章 矿产勘查阶段
第12章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的分类系统
第13章 矿产勘查工作的总体部署
第14章 矿产勘查取样
第15章 矿产勘查综合图件的编制
第16章 矿体圈定
第17章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2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附录3 度量单位换算
后记

精彩书摘

  而且形成了矿产勘查的基础;经验模型应用的关键是直接观测和经验。成因模型试图描述导致矿床及其有关地质特征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成因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派生于对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推测,但它们包括了实验或计算的约束条件。新的观测资料或概念可能会使某个成因模型发生渐变甚至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应用成矿模型时应注意避免两个方面的问题:
  (1)不要过于强调成矿模型的经验属性中的局部性特征。对局部性特征给予过多的关注可能是由于某个重要矿床的发现。例如,1980年美国Homestake金矿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麦克劳林金矿床后,许多研究者强调超镁铁岩石的存在是控制这类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后来的研究表明,麦克劳林是一个典型的热泉型浅成热液金矿床,超镁铁岩是该矿床成矿环境中典型的但不是必要的成矿特征。此外,局部性特征也可能在以某个矿床命名的矿床类型中被强调,如卡林型、别子型、奥林匹克坝型等。参考同类矿床共同特征确立成矿模型的经验属性的方法是很方便的,然而,相同矿床的实例往往不多,如果不加选择地生搬硬套可能会造成失误。
  (2)过于强调成因模型中的某些因素并把它们作为唯一重要的准则可能会导致滥用,所选择的准则常常作为某类矿床成因的统一理论,这种理论常常容易出现偏见或教条。由于无法直接观测到成矿过程,只能基于间接的资料或理论来解释矿床是怎样形成的以及何时形成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成因模型在所研究的地区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如果把它应用到不适当的环境或者应用于地质情况尚不十分清楚的地区则属于滥用。
  ……

前言/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详细介绍其他相关领域的图书内容,且不涉及原书的具体信息。 --- 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以外的地球科学与资源领域精选导读 本篇导读旨在为地质学、资源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习者、研究人员及行业从业者,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地球科学与资源探索图景。我们精选了多个具有前沿性和基础性的著作,它们共同构筑了现代资源认知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框架。 一、 区域地质与构造演化:地球深部过程的宏观展现 在理解具体资源富集规律之前,掌握地球的宏观构造背景至关重要。此板块重点推荐的著作深入探讨了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地壳形成与演化动力学。 核心内容涵盖: 1. 大陆构造学原理与岩石圈动力学: 阐述了板块构造理论如何指导我们理解大型地质构造单元(如造山带、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的形成机制。书中详细分析了深部地幔对流、岩石圈的伸展与俯冲过程中,地壳物质如何发生重塑与迁移,这直接关联到大型盆地和稳定地块的形成,是寻找隐伏矿床的宏观背景。 2. 沉积盆地分析与储层地质: 针对油气、页岩气及某些与沉积作用相关的非金属矿产,该类书籍侧重于沉积环境的恢复与储层特征的定量描述。内容包括沉积相的识别、岩相古地理恢复技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控制因素,以及烃源岩的成熟度评价。其方法论强调了沉积学在资源潜力评估中的基础地位。 3. 变质作用与岩石学: 深入剖析了变质岩带的形成过程,包括温压条件、流体活动对矿物组合的影响。教材详述了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如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如何导致特定矿物相的稳定与重结晶,为高温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热力学基础。对花岗岩、超基性岩等重要岩石类型的形成演化路径有详尽的论述。 二、 找矿地球化学: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微观指纹 现代资源勘探高度依赖地球化学方法来追踪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迁移、分异与富集过程。以下书籍聚焦于地球化学原理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核心内容涵盖: 1. 应用地球化学导论: 本类教材系统介绍了地球化学采样、分析技术,并重点讲解了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分带规律。内容涵盖了从区域性地球化学填图到局部精细化异常圈定的全过程,包括土壤、岩石、水系沉积物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强调了地球化学晕圈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找矿靶区优选中的指示意义。 2. 同位素地球化学原理与应用: 深入探讨了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如氧、氢、碳、硫、铅、锶)在确定岩浆活动年代、流体来源、矿化温度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关键作用。实例分析集中于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不同成因的成矿流体和确定岩浆-热液演化的关系。 3. 热液成矿作用的流体化学: 这部分内容聚焦于热液体系中金属的溶解、迁移和沉淀的化学过程。详细解析了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和压力对金属络合作用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类型矿床(如斑岩铜矿、矽卡岩铁矿、低温金矿)的地球化学模型,指导热液活动的模拟与预测。 三、 资源评价与储量计算:从矿体到经济可行性 资源勘探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可靠的储量数据并进行经济性评价。本板块介绍的教材侧重于量化分析与工程化应用。 核心内容涵盖: 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与报告规范: 本类专业书籍是连接地质发现与矿山开发的桥梁。它严格遵循国际(如CRIRSCO体系)和国内的储量分类标准,详细讲解了地质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推断储量的计算方法。重点阐述了地质模型构建、圈定矿体边界的严谨性要求。 2. 矿产勘查信息系统(GIS/RS)应用: 强调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空间数据集成、可视化和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内容包括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物探、化探、钻孔数据)的数据库管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及遥感影像在圈定大型构造、分析地表蚀变带中的应用。 3. 矿床模型与资源预测: 矿床模型被视为指导勘探的“蓝图”。教材详细分类和比较了全球重要矿床类型(如VHMS、IOCG、斑岩型)的经典模型,并教授如何基于统计学和地质概率论的方法对潜在勘探区进行资源量预测,包括对不确定性的量化处理。 四、 新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挑战 随着传统资源的枯竭和科技的发展,对新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迫切。 核心内容涵盖: 1. 非常规油气与页岩气地质工程: 专注于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包括致密砂岩、页岩气和煤层气。内容涉及岩石脆-韧性变形特征、微裂隙网络分析、储层改造(压裂)的响应机制,以及天然气和页岩气藏的地球物理表征。 2. 深海与非常规矿产资源开发基础: 探讨了深海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等前沿领域的资源潜力、赋存规律及开采的技术瓶颈。同时,也涵盖了锂、钴、稀土等关键矿产在火山岩、黏土矿床中的富集特征和勘查方法。 3. 矿产勘查中的环境地质学: 强调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内容包括矿区水文地质特征、酸性矿山排水(AMD)的形成机制、尾矿库的稳定性分析以及环境修复中的地球化学阻控技术,确保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通过对上述多维度的深入学习,学习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地球资源认知体系,为未来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行业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简直是地质学领域的一座宝藏!作为一名初入勘查行业的菜鸟,我常常被那些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抽象的勘查方法弄得晕头转向。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理论一一剖析。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勘查技术时的详尽程度,从原理到实际操作,再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考虑得周全无比。比如,在讲解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时,它不仅罗列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还配以大量的图例和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地质体在各种勘探方法下的响应特征。我曾经花费很多时间在网上搜寻碎片化的资料,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它就像一张全景图,让我能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的各个环节。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每一章都承接前一章的内容,逻辑性极强,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突兀或困惑。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为我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位对地质学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以来都觉得矿产资源勘查是一个非常神秘的领域。拿到这本《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后,我才真正打开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充满激情和探索精神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矿产资源的世界。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矿床形成机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矿床类型,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个因素是如何协同作用,最终孕育出宝贵的矿产资源的。比如,在讲解斑岩铜矿时,书中详细描述了岩浆活动、热液改造、矿物结晶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并配以精美的示意图,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正在形成的地下矿藏之中。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矿产勘查不仅仅是寻找金属,更是了解地球内部运作机制的重要途径,它连接着地质学、地球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地球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未来在这个领域深造的决心。

评分

读完这本《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发现”地球宝藏的百科全书。我喜欢它在介绍各种勘查方法时所展现出的严谨和细致。例如,在讲解遥感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时,它不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卫星传感器和它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影像解译、光谱分析等手段来识别潜在的矿化异常。书中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遥感技术是如何在实际勘查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触及了“资源评价”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等更为宏观的议题,将勘查技术与资源开发紧密地联系起来。它让我明白,一次成功的矿产勘查,不仅仅是找到矿,更需要科学地评估其价值,并为其未来的开发奠定基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矿产资源勘查的全新视角,让我看到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评分

从我个人对地质科学的长期关注来看,《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这本书无疑是该领域的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在保持传统勘查理论精髓的同时,大胆融入了许多前沿性的技术和理念,展现了矿产勘查学科发展的蓬勃生机。我特别赞赏书中对“风险评估与管理”这一环节的重视。在实际勘查工作中,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提供了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它不仅分析了地质风险,还考虑了经济、环境、社会等多种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和管理措施。这一点对于提高勘查项目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外,书中对“绿色勘查”理念的倡导也让我耳目一新。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在勘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每个地质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这本书为此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指导,让我看到了勘查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方向。

评分

作为一名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勘查工程师,我一直关注着行业内最新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学(第2版)》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并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矿产勘查中应用的章节印象深刻。过去,我们更多地依赖于经验和传统方法,而这本书则描绘了未来勘查工作的智能化图景。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海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从而提高勘查效率和成功率。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新的技术融入到我们现有的工作流程中。此外,书中对“三维地质建模”的深入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们更多地停留在二维平面图的解读,而三维建模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这对于资源量的评估和开发规划至关重要。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先进技术是如何在实际勘查项目中发挥作用的,这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踏实和有方向感。

评分

介绍的很详细,对于初学者是很好的入门教材

评分

买来给朋友看的,方法什么的很全

评分

211-44341343.9988

评分

还挺厚实,卖旧书能卖五毛

评分

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评分

就是用来学习基础的,书还是不错吧,没看呢~

评分

描写的比较简单,但覆盖面广,对初学者有帮助。

评分

纸张怪怪的,前后用的纸不一样

评分

俺老师编的,上课要用,其实内容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