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饰面砖
  • 粘结强度
  • 检验标准
  • JGJ 110-2008
  • 建筑材料
  • 质量检测
  • 施工规范
  • 建筑科学
  • 工程质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4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5863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
字数: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修订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验方法;5.粘结强度计算;6.粘结强度检验评定及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记录和试件断开状态。《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中增加了强制性条文;增加了现场粘贴外墙饰面砖施工前应粘贴饰面砖样板件并对其粘结强度进行检验的要求,对带饰面砖的预制墙板和现场粘贴外墙饰面砖的检验批和取样位置进行了调整;检验方法中增加了对有加强处理措施的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轻质墙板和外墙外保温系统上粘贴的外墙饰面砖断缝的规定,并增加了带保温系统的标准块粘贴示意图;粘结强度计算中将单个试样粘结强度和每组试样平均粘结强度计算结果均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粘结强度检验评定中对现场粘贴饰面砖和带饰面砖的预制墙板的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评定分别提出要求;附录A中增加了带保温系统的饰面砖粘结强度试件断开状态表。
《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JGJ 110-2008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检验方法
5 粘结强度计算
6 粘结强度检验评定
附录A 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记录和试件断开状态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 基本规定
3.0.1 粘结强度检测仪应每年至少检定一次,发现异常时应随时维修、检定。
3.0.2 带饰面砖的预制墙板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复验。
3.0.3 带饰面砖的预制墙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生产厂应提供含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结果的型式检验报告,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2 复验应以每1000m2同类带饰面砖的预制墙板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应按1000m2计,每批应取一组,每组应为3块板,每块板应制取1个试样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3.0.4 现场粘贴外墙饰面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前应对饰面砖样板件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2 监理单位应从粘贴外墙饰面砖的施工人员中随机抽选一人,在每种类型的基层上应各粘贴至少1m2饰面砖样板件,每种类型的样板件应各制取一组3个饰面砖粘结强度试样。
3 应按饰面砖样板件粘结强度合格后的粘结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3.0.5 现场粘贴的外墙饰面砖工程完工后,应对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3.0.6 现场粘贴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应以每1000m2同类墙体饰面砖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应按1000m2计,每批应取一组3个试样,每相邻的三个楼层应至少取一组试样,试样应随机抽取,取样间距不得小于500mm。
3.0.7 采用水泥基胶粘剂粘贴外墙饰面砖时,可按胶粘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时间在粘贴外墙面砖14d及以后进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粘贴后28d以内达不到标准或有争议时,应以25-60d内约定时间检验的粘贴强度为准。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饰面砖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装饰材料,其耐久性、美观性和功能性深受青睐。而饰面砖的最终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基层材料的粘结强度。粘结强度的不足不仅会直接影响饰面砖的使用寿命,更可能引发脱落、空鼓等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威胁到人员安全。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对于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提升建筑整体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而应运而生,为饰面砖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一章 总则 本章对标准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相关术语进行了界定,为后续章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1.1 目的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统一和规范建筑工程中饰面砖粘结强度的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确保饰面砖工程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通过科学的检验手段,有效控制饰面砖的脱落、空鼓等质量通病,提升整体工程的可靠性。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使用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无机胶粘剂、有机胶粘剂等作为粘结材料粘贴的釉面砖、瓷质砖、石材等饰面砖的粘结强度检验。不适用于采用其他特殊粘贴方式或材料的饰面砖工程。 1.3 基本原则 饰面砖粘结强度的检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3.1 科学性与准确性: 检验方法应基于科学的力学原理,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 1.3.2 代表性: 抽样检验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工程的质量状况。 1.3.3 经济性与可行性: 检验方法应兼顾工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避免过度检测。 1.3.4 统一性与规范性: 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应全国统一,便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1.4 术语 本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及其定义如下: 1.4.1 饰面砖: 指用于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等表面装饰的陶瓷制品、石材制品等。 1.4.2 粘结强度: 指饰面砖与基层之间粘结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拔力或剪切力与粘结面积之比。在实际检测中,通常指抗拉粘结强度。 1.4.3 基层: 指直接粘贴饰面砖的墙体、地面或结构层,如混凝土、砂浆抹灰层、水泥混凝土板等。 1.4.4 粘结材料: 指用于将饰面砖粘贴在基层上的材料,包括各种砂浆、胶粘剂等。 1.4.5 空鼓: 指饰面砖与基层之间或饰面砖之间存在空隙,敲击时发出空洞的声音。 1.4.6 脱落: 指饰面砖从基层上完全分离。 1.4.7 抗拉粘结强度: 指将饰面砖从基层上垂直拉拔所需的力与饰面砖面积之比。 1.4.8 抽检: 指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已完成的饰面砖工程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试件进行检验。 1.4.9 验收批: 指一个施工单元,其质量状况应由一次抽样检验来评定。 第二章 检验依据与准备 本章规定了进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所需的依据、仪器设备、试件准备等前提条件,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1 检验依据 饰面砖粘结强度的检验应以本标准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以下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2.1.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210) 2.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1.3 《水泥砂浆》(GB/T 9077) 2.1.4 《聚合物水泥砂浆》(JC/T 2276) 2.1.5 《建筑用无机胶粘剂》(JC/T 2455) 2.1.6 《建筑用有机胶粘剂》(JC/T 487) 2.1.7 其他与饰面砖、粘结材料和基层材料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2.2 仪器设备 进行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2.2.1 拉拔仪: 采用电子拉拔仪或液压拉拔仪,其量程范围应与被测粘结强度相匹配,精度应达到±2%以内。拉拔头应能与饰面砖表面牢固连接,且施力方向应与被测表面垂直。 2.2.2 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钢卷尺、直尺等,用于测量饰面砖尺寸、粘结面积。 2.2.3 标记工具: 记号笔、卷尺等,用于标记检测点位。 2.2.4 其他辅助工具: 凿子、锤子、刮刀、清洁工具等,用于试件的准备和现场清理。 2.2.5 环境监测设备: 温度计、湿度计,用于记录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3 试件准备 试件的准备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阶段和目的进行。 2.3.1 现场抽检试件: 应选择已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完成粘贴,且养护期已满的饰面砖墙面或地面。 检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避免选择边角、阴阳角、门窗洞口等特殊部位,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 检测点位应避开已有空鼓、裂缝等缺陷的区域。 根据工程规模和验收批次,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方案确定检测点数量。 2.3.2 试验室试件(用于设计验证或材料性能检测): 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在模拟的施工条件下制作。 基层材料、粘结材料、饰面砖类型、施工工艺均应与实际工程一致。 试件的尺寸、数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试件的养护条件(温度、湿度、养护时间)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确保其充分熟化。 2.4 检验环境条件 检验环境条件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予以记录和控制。 2.4.1 温度: 检验环境温度一般宜在(15~35)℃范围内。 2.4.2 湿度: 检验环境相对湿度一般不宜大于85%。 2.4.3 风力: 检验过程中应避免强风干扰。 2.4.4 其他: 避免在雨天、大风、严寒或酷暑等不利于操作和检验的环境下进行。 第三章 主要检验方法 本章详细阐述了饰面砖粘结强度的主要检验方法,包括抗拉粘结强度的测定,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3.1 抗拉粘结强度测定 抗拉粘结强度是衡量饰面砖与基层之间粘结牢固程度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 3.1.1 仪器连接: 将拉拔仪的拉拔头通过专用粘接剂或固定装置牢固地粘贴在被检测饰面砖的中心位置。粘贴面应清洁、平整。 确保拉拔头与饰面砖表面粘贴牢固,无松动。 将拉拔仪的另一端与饰面砖粘贴的基层(或粘结层)的支撑点或固定点连接。 3.1.2 施拉过程: 缓慢、均匀地对拉拔仪施加拉力,并保持拉力持续增加。 观察拉拔仪的读数,直至饰面砖被拉拔脱落,或出现明显破坏(如饰面砖破碎、基层破坏、粘结层内破坏)。 记录拉拔过程中出现的最大拉力值(P)。 记录饰面砖的尺寸(长L,宽W)或实际粘结面积(A)。 记录破坏的性质:是指饰面砖与粘结材料之间脱开(粘结面破坏)、粘结材料与基层之间脱开(基层破坏)、还是饰面砖本身破碎(材料破坏)。 3.1.3 计算方法: 饰面砖抗拉粘结强度(f)的计算公式为: f = P / A 其中: P——饰面砖被拉拔脱落或破坏时的最大拉力(kN)。 A——饰面砖的实际粘结面积(m²)。 当饰面砖为方形或矩形时,A = L × W。 当饰面砖为不规则形状时,其粘结面积应按实际情况测量。 3.1.4 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检测点的最大拉力值、饰面砖尺寸、粘结面积、计算出的抗拉粘结强度值,以及破坏的性质。 记录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3.2 破坏性质判定 破坏性质的判定对于评估粘结材料和基层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3.2.1 粘结面破坏: 指饰面砖与粘结材料之间的粘结界面发生破坏。 3.2.2 基层破坏: 指粘结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界面发生破坏,或者基层本身被拉坏。 3.2.3 饰面砖破碎: 指在达到抗拉粘结强度值之前,饰面砖本身发生破碎。 第四章 质量评定 本章阐述了饰面砖粘结强度的质量评定方法,包括如何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以及对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原则。 4.1 评定依据 饰面砖粘结强度的质量评定应以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 4.2 评定方法 4.2.1 单点检测评定: 对于每个检测点,其抗拉粘结强度值应达到规范要求。 破坏性质也应符合要求,例如,当出现过多的基层破坏或材料破坏时,也可能表明粘结材料或基层存在问题。 4.2.2 验收批评定: 抽样数量: 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程度,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确定检测点数量。例如,对于一般的装饰装修工程,可按每100m²或一个房间为一个验收批,抽取3个检测点;重要工程或存在质量隐患的区域,抽检数量应适当增加。 判定规则: 当所有检测点的抗拉粘结强度值均大于或等于本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值,且破坏性质符合要求时,则该验收批判定为合格。 当有1个检测点的抗拉粘结强度值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值,但大于规定的最低允许值时,可进行复检。复检点应从该验收批内其他区域随机选取,复检数量通常为原抽检数量的2倍。若复检点全部合格,则该验收批判定为合格。 当有2个或2个以上检测点的抗拉粘结强度值低于本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值,或复检不合格时,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 4.3 质量指标要求 根据不同的饰面砖类型、粘贴材料以及应用部位(墙面、地面、湿区等),本标准会列出具体的抗拉粘结强度最低要求值。例如,聚合物水泥砂浆粘贴的瓷质砖,墙面抗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5MPa;地面不应低于0.8MPa等(具体数值请参考JGJ 110-2008原文)。 4.4 不合格项处理 当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4.1 查明原因: 应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是粘结材料质量问题、基层处理问题、施工工艺不当、养护条件不足,还是设计存在缺陷。 4.4.2 返修或返工: 对于部分不合格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返修,如凿除后重新粘贴。 对于大面积不合格,且原因难以确定或无法有效返修时,应进行返工处理,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4.4.3 复查: 返修或返工完成后,应按照本标准重新进行检验,直至合格。 第五章 附则 本章包含了一些补充性的规定,例如标准的解释权、生效日期等。 5.1 解释权 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部门。 5.2 生效日期 本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5.3 修订 本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与国家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不符之处,或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提出。 总结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10-2008)》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为饰面砖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量化依据。标准详细规定了检验的原则、依据、仪器设备、试件准备、主要检验方法(特别是抗拉粘结强度的测定)、以及质量评定和不合格项处理等内容。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能够有效预防饰面砖脱落、空鼓等质量通病,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美观,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工程建设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都应充分理解并切实执行本标准,共同为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参加过一些建筑行业的研讨会,会上的专家们总是在讨论BIM(建筑信息模型)如何与现场施工数据实时对接,以及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我原本以为,一本权威的行业标准手册,至少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及如何将这些检测流程电子化、标准化地录入现代管理系统。抱着这样的期待,我翻阅了这本书的附录和章节结构,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数据格式、报告模板数字化的暗示或要求。结果发现,整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操作流程,都深深地停留在纸质记录和现场手写测量的时代。它强调的是“记录在案”,但没有强调“如何高效记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预防性维护”。对于现代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来说,这种对数字化的缺失是一个明显的时代脱节。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孤立的、关于“粘结强度”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个嵌入到更大、更智能的建筑信息生态系统中的模块。如果它的内容能与现代施工管理工具集成,那它的实用价值会大大提升,但目前来看,它提供的仅仅是一套物理操作指南,缺乏与信息时代的有效连接,显得有些笨重和不合时宜。

评分

这部厚重的砖头书,封面上赫然印着一个专业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名字,简直是建筑行业里那些“硬核”规范的代表作。我本来是想找点关于室内设计美学或者新材料趋势的书籍来放松一下,结果鬼使神差地翻开了这本。坦白说,从内容上看,它压根就不是为我们这些搞创意、重视觉的同行准备的。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色彩搭配的深入探讨,或者新型环保粘合剂在美学上的应用前景,结果一页页翻过去,满眼都是应力计算、荷载分析、试验流程的严谨描述。这就像是走进一个高级餐厅,结果服务员递给你的却是原材料的检验报告。我试图从中寻找哪怕一丝关于“饰面砖”在现代建筑语境下的美学意义,比如它如何影响光影,如何构建空间节奏,但这些内容完全被冰冷的测试数据和规范条文淹没了。对于我这种更关注“感觉”和“体验”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令人昏昏欲睡的理工科圣经,它精准地告诉你砖是怎么粘上去的,但对它为什么应该被粘在那里,却只字未提,这在艺术和工程的交界点上留下了巨大的鸿沟。这本书的价值,显然是为检验工程师和质量控制人员量身定制的,对我们这些“外行看热闹”的门外汉来说,读起来实在是一种折磨,除非你正准备去工地监督粘结力测试,否则,它对提升你的审美情趣毫无助益。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强烈的“官方性”和“工具书”气质。纸张略显粗糙,字体紧凑密集,没有任何彩图或示意动画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力学概念。我尝试理解其中关于“界面处理”和“渗透深度”的章节时,感觉就像在试图破解一份加密文件。我本来期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新型聚合物粘结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表现报告,毕竟现在建筑材料的更新速度极快,旧的标准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新材料的应用。例如,一些新型的自修复砂浆或者真空吸附技术在饰面粘贴上的潜力,这本书显然没有涉猎。它更像是一部停留在某个时间点的“历史文献”,详细记录了当时行业认为“安全”的最低要求。对于一个展望未来建筑耐久性的人来说,这种保守的视角是令人失望的。它告诉你了怎么确保它“不坏”,但完全没有引导你去思考,如何通过更先进的手段让它“更好”。整本书都在围绕着“合规”打转,而“创新”和“前沿研究”的影子则无处寻觅,对于一个对建筑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更像是为满足现行法规而存在的,而非引领行业进步的灯塔。

评分

我有一个朋友是材料学博士,他对各种粘合剂的化学结构非常着迷。有一次聊天,他提到一些高性能环氧树脂在特定温度下的剪切强度可以达到惊人的水平。我当时就想,这本书既然是关于“粘结强度检验标准”的,应该会深入剖析不同化学体系胶粘剂的性能极限和失效模式吧。我特地找了关于“胶粘剂”的部分来看,结果发现它对粘结材料的描述非常笼统,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个“性能指标的载体”,而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化学实体。书中似乎更关注“测试结果”本身是否达标,而非测试背后的“为什么”。例如,它不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种硅烷偶联剂能显著提高砖石界面与水泥基体的结合力,或者不同湿度下有机胶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对于追求本源和深层原理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的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它提供的是“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却未能充分揭示“为什么会这样”的科学机理。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非一本能激发研究兴趣的“科学专著”,对于热衷于材料化学前沿探索的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学术价值相对有限,因为它过分偏重于工程应用底线而非理论突破。

评分

我前段时间刚装修完一套老房子,当时对墙面材料的选择简直挑花了眼,什么微水泥、艺术涂料、天然石材都研究了个遍。我对“饰面砖”这个选项其实挺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带有肌理感、模仿手工痕迹的仿古砖,感觉很有味道。因此,我带着一种寻求“如何把这些漂亮的砖安全可靠地固定住”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里面会有些关于不同基材(比如老墙面、新水泥层)与特定胶泥的最佳配合方案的案例分析,或者至少会配上一些清晰的图示来展示不同粘结方式的优缺点。然而,里面的内容像是一份冷酷的合同条款,完全聚焦在“强度”和“标准”上,仿佛砖的艺术生命力在通过这本手册的那一刻就已经被量化、被牺牲掉了。我想知道的是,如果我想用一块很薄但很重的进口砖,有没有什么“黑科技”粘合剂能保证十年后它不会掉下来?这本书似乎只回答了“合格标准是多少”,而不是“如何超越标准,实现持久的完美”。它缺乏对材料特性深入挖掘后的“经验之谈”,没有那种“老匠人告诉你,这个季节用A胶比B胶更保险”的民间智慧,通篇都是实验室里的精确数据,这让我在追求个性化和耐用性的平衡点上,感到更加迷茫,因为它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如此的僵硬和缺乏变通性。

评分

工具书,建筑行业人员必备,书的质量很好,是正品,赶上活动时买书更是超值,绝对比实体书店打折多,不足之处是有些常用书缺货

评分

没什么说的,正品的东西,学习

评分

没什么说的,正品的东西,学习

评分

很好

评分

建筑防水相关的书,第一次买,首选了京东,买了好多,但都不是一家的,运费都花了好几十块,不划算,好多都缺货,又要退,太麻烦了,这种书大量够买还是不要选京东的好。

评分

工具书,建筑行业人员必备,书的质量很好,是正品,赶上活动时买书更是超值,绝对比实体书店打折多,不足之处是有些常用书缺货

评分

很喜欢,质量也行。继续在这边买

评分

建筑防水相关的书,第一次买,首选了京东,买了好多,但都不是一家的,运费都花了好几十块,不划算,好多都缺货,又要退,太麻烦了,这种书大量够买还是不要选京东的好。

评分

建筑防水相关的书,第一次买,首选了京东,买了好多,但都不是一家的,运费都花了好几十块,不划算,好多都缺货,又要退,太麻烦了,这种书大量够买还是不要选京东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