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 野趣盆栽(珍藏版)绿指环生活书系
作 者:林国承 著
I S B N :9787533545758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9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数:字
页 数:219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38元
目录
作者序 道法自然的野草栽培编者序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第一章 取材与繁殖 野外采集 繁殖技法第二章 盆与土 园艺器材与工具 慎选植物的家——盆 满足根的喜好——土壤 土表的美容师——化妆土第三章 简易的栽培入门 别怕换盆动手术 配盆的美学 施肥或不施肥 盆栽的日常养护第四章 盆栽的必修课 微型的绿草原——青苔 营造老树气象——矮化植株 盆中山景——附石 可观的下盘艺术——露根 我把森林变小了——合植第五章 盆栽实例 草本植物 蕨类植物 木本植物 植物的另类栽培
内容介绍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盆栽的基本入门知识,并收录了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爬藤植物和木本植物等盆栽实例,着重介绍它们的栽培与养护、取材与繁殖,同时配插大量高清晰彩色图片,帮助读者 全面地了解各种盆栽的特征和栽培养护应用等,让读者在盆栽的观赏、栽养、造型中享受无限乐趣。
作者简介
林国承 1953年生于台湾屏东。 台湾艺专音乐科理论作曲组毕业。1978年至今,潜心于盆景创作。 曾任台北市劳工部门职训所、七星绿化基金会、绿化联盟、各社区大学园艺讲师。曾于台湾陶朋舍、新象艺术中心、敦煌艺廊、诚品书唐、士林官邸举办十数次个人展览。 于台北阳明山马槽农场,专研小品盆景近30年,尤其喜欢栽植土生土长的树木、花草,从采集种子、扦插等开始。细心培育小苗,一盆一盆修剪养护,使之成为艺术盆景。盆栽之美在于道法自然。长久体味造化的他,不仅深谙植物的生长,对于配盆、植苔、附石等,更有独到的见解,手中一盆盆的植物,不必缠绕任何铝线,各种造型也能浑然天成。连墙角常见、不起眼的野草,也被赋予全新的形象。观赏他的盆栽艺术,有时恍如置身绿草如茵的园林,有时又像来到一株参天老树之下,这正是他妙手创造的绿野老林。著有《小品盆栽》、《把绿带回家》、《小自然——林国承的无盆小品植栽》等。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封面那种带着点年代感的墨绿色,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种安静、需要耐心的园艺世界。我原以为这种题材的书籍,排版上会比较刻板,但翻开内页才发现,里面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还原度很自然,不像有些摄影集那样过度锐化或饱和度失真。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那些关于如何挑选健康树苗的特写镜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我记得有一张图片详细展示了不同时期树皮的纹理变化,那细节清晰到我仿佛能感受到树木的生命力。而且,这本书的纸张厚度适中,翻阅起来手感很舒服,即便是经常翻看也不会轻易留下指纹或磨损。这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从整体的视觉体验来看,作者和设计团队在提升阅读体验上花费了巨大的心思,这对于提升我们这些新手学习盆景的兴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我每次拿起它,都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园艺师在做研究。
评分这本书对于材料和工具的讲解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工具篇”可能就是列个清单,告诉你买什么剪子、什么镊子。结果,它深入探讨了不同材质的工具对树木切口愈合速度的影响,甚至分析了不同品牌和产地钳子的手感差异。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些看似次要的辅助用品,竟然也蕴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盆体选择”这一环节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配什么颜色的盆,而是详细解释了盆的深度、透水孔的大小和数量,如何影响树木根系的生长和水分的蒸发速率。书中对比了陶盆、紫砂盆和塑料盆在保湿性上的优劣,并给出了一份详细的“树种-盆体”匹配建议表。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倍增,感觉它是在教我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平衡树木与器皿之间关系的匠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修剪工。
评分作为一名完全的新手,我最担心的就是那些术语和复杂的专业流程。我承认,园艺圈的行话确实让人望而却步。但是,这本书在入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故作高深的腔调。比如,讲解浇水频率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每周两次”这种僵硬的规定,而是用“土壤表层干燥两厘米后进行一次透水浇灌”这样结合环境和手感的描述,让我能更灵活地应对我家阳台的具体光照和通风情况。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预判了我每一步可能会产生的疑问,及时地给出了“新手常见错误”的排查指南。我之前总是对如何正确上盆感到恐惧,害怕伤到根系,但书中关于土壤配比和根系修剪的图示步骤,清晰到即使我闭着眼睛操作也能想象出每一步的力度和角度,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操作信心。
评分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关于家庭园艺的书,但它们大多过于侧重于花卉的短期观赏性,对于树木这种需要长期投入和精细化管理的艺术形式,讲解得总是浮于表面。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非常深入地探讨了“野趣”这个核心概念。它不是教你如何把树木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盆景”,而是引导你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捕捉那一瞬间的沧桑感和生命力。书中有大量关于如何处理根系和主干的案例分析,这些分析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剪”,更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剪”,背后的生长原理和美学考量被阐述得非常透彻。举个例子,书中对“舍利干”的处理,不同于其他书只是简单地介绍制作方法,而是结合了不同树种的特性,分析了不同程度的枯枝保留对整体意境的影响。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讲解,让我对盆景的理解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提升到了“意境表达”的层面,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高难度的造型技巧,而是循序渐进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它首先从“盆景的哲学”和“工具的选择”开始,让你先建立起正确的园艺观。然后才过渡到不同树种的习性差异——比如松柏科和阔叶树在养护上的根本区别。我特别喜欢它用章节划分出不同“制作阶段”的做法。从最初的选材、修根、定型,到后期的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尽的介绍。这种模块化的学习方式,让我的知识点不会混淆,我可以针对性地去研究我目前最需要的技能。例如,我最近正在为我的小榆树寻找合适的“走势”,我可以直接翻到那个专门讨论“曲干技法”的章节,里面有不同历史时期大师们对不同树形的定义和实践案例对比,这比我零散地在网上搜索的碎片信息要系统和可靠得多。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