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
定价:39.80元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1887-1948)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9300180
字数:170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现代日本学鼻祖,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指导书,历任美国总统必读之书!出版后被翻译成30余种语言,销售逾3000册,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代日本学专家《零年》作者伊恩·布鲁马做序,阐述本书对当代世界的意义!真正插图版!本书配以60余幅图片,并有详细图解,图文并茂,更好体会书中之意!中国人必须知日,知日必读《菊与刀》。
内容提要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一个被原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懂日本人的作者,《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
1887年出生于纽约,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本尼迪克特与美国人类学家M.德合作,在研究中结合心理学方法论,创立博厄斯学派中的一个支派, 即文化心理学派或称种族心理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以分析文化形态的《文化的类型》和分析日本国民性的《菊与刀》为。
1944年,作者受美国政府之托研究日本民族,《菊与刀》即为此一成果。《菊与刀》奠定了作者在人类学、民族学的不朽地位。此书影响至今不衰,不仅在于此书对日本人深刻而细微的分析,指导了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管理和改造;更令人赞叹的是,作者凭借自身的学术积累,仅仅依靠日本发布的宣传片、与日裔美国人的访谈以及战俘审讯记录,即完成如此的研究,值得当代人学习。
目录
序言
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一
第七章 义理“难承受”
第八章 洗刷污名
第九章 人之常情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孩童启蒙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读完这本《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鲁思,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日本民族性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日本人就是那种一丝不苟、极其守礼,甚至有点压抑的民族,而这本书却像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日本人骨子里那种截然不同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他们对等级秩序有着近乎病态的追求,对“耻感”的敏感和对“恩”与“义理”的重视,塑造了他们行为的准则;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在战争时期的疯狂和非理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另一面。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却在书中被鲁思·本尼迪克特以一种冷静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一一呈现。她并非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深入探究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文化根源,例如将日本社会的复杂性归结于“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区别,这一观点我尤其赞同,它解释了为何日本人会在外部压力下表现得如此克制,又会在失去外部约束后迸发出截然不同的能量。这本书的插图版更是锦上添花,那些精美的历史图片和艺术作品,不仅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更直观地印证了书中描述的文化现象,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评分拿到《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鲁思的第一感觉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仪式感。翻开封面,扑面而来的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精心挑选的、充满时代气息的插图,这些图片仿佛有着自己的语言,与文字相辅相成,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例如,在描述武士道精神时,书中配上了描绘武士英勇战斗或宁死不屈的画作,瞬间就能让人理解那种“为国捐躯”的崇高(抑或极端)理念。而当谈及日本的审美情趣时,那些精致的浮世绘和庭园照片,则生动地展现了日本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然的独特理解。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社会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对“家”的概念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位置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她揭示了日本文化中“恩”和“义务”的相互交织,以及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模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文化的对话,不带任何预设的偏见,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精装版的质感也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文化的朝圣,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评分说实话,在阅读《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鲁思之前,我对这本书抱有相当的期待,因为它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国民性”。我们常常习惯于用单一的标签去定义一个民族,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民族的特质往往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社会“耻感”和“罪感”的区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她指出,与西方文化偏重内在的“罪感”不同,日本文化更依赖外部的评价,即“耻感”。这解释了为何日本人如此在意他人的目光,以及为何“名誉扫地”会让他们感到如此痛苦。书中的一些例子,比如武士的切腹,虽然在我们看来是极端行为,但在当时的日本文化语境下,却是维护个人荣誉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插图的运用非常巧妙,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文本的有力补充,增强了理解的深度。例如,对日本节日和庆典的插图,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那种集体的情感表达和仪式感。这本书无疑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鲁思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超越了国界的智慧启迪。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深入其文化和历史,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以一种 antropological 的视角,冷静地剖析了日本民族的内在逻辑。让我特别着迷的是书中关于“等级秩序”的论述。日本人对尊卑的敏感,对“位置”的重视,以及围绕这些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等级制度的渗透,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家,都构成了日本人行为的重要基石。同时,书中也探讨了这种秩序如何与日本的艺术、宗教以及社会习俗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插图的加入,为这种深度的分析增添了一层感性的体验。那些描绘日本传统建筑、服饰、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书中文字所传达的文化氛围。这本书不只是一个关于日本的报告,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共性的思考,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和共通之处。
评分从《菊与刀》(精装典藏插图版)-“慢读”系列鲁思这本书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日本的知识,更是一种分析和理解复杂社会现象的方法论。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书中对日本民族性的探讨,极其精辟地指出了那种表面上的温和与内在的刚烈之间的巨大张力。她对“恩”和“义理”的详细阐释,让我对日本人复杂的社会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恩”的承担和“义理”的偿还,构成了日本人日常行为的无形枷锁,也塑造了他们独特的道德观念。而且,书中关于日本在战争时期表现出的极端行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爱国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分析,更是揭示了文化张力在特殊时期如何被激发。插图版的优势在于,它能将这种抽象的文化概念通过视觉语言传递出来,例如,一些描绘士兵慷慨赴死的宣传画,或是描绘家庭成员依依惜别的场景,都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书中文字所描绘的情感和氛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和理解不同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