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戛尔尼 著,刘半农 译
图书标签:
  • 乾隆
  • 英使
  • 觐见
  • 历史
  • 清史
  • 文化交流
  • 中西关系
  • 图本
  • 白话译解
  • 珍稀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5366996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5205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不朽的精神智识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字数:1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793年时的中国
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帕米尔高原,东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戈尔诺阿尔泰及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人口近3亿,耕地面积近6亿亩,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虽然现代工业在当时的中国仍未萌
芽,但工业总产量仍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793年时的英国
1793年,失去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美利坚后的英国,其国土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有近900万人口。
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急速发展,纺织业尤为迅速,羊毛消费量以每十年8%~13%的速度增长;其时,英国的工业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同时,在与西班牙、荷兰以及法国的海上及殖民地争夺中不断获胜,使得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作为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正成为欧洲最有生气的大帝国。

内容简介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为1793年英国访华使团的钦使马戛尔尼的访华日记。1793年时的中国。1793年,正值乾隆后期,帝国国土面积达1380余万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帕米尔高原,东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戈尔诺阿尔泰及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人口近3亿,耕地面积近6亿亩,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虽然现代工业在当时的中国仍未萌芽,但工业总产量仍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793年时的英国
1793年,失去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美利坚后的英国,其国土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有近900万人口。
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急速发展,纺织业尤为迅速,羊毛消费量以每十年8%~13%的速度增长;其时,英国的工业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同时,在与西班牙、荷兰以及法国的海上及殖民地争夺中不断获胜,使得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作为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正成为欧洲最有生气的大帝国。
当西方的天文、地理仪器、乐器、钟表、武器传入中国时,当中、西礼仪发生冲突时……
正当盛世的乾隆朝,会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来自陌生帝国的〔异物〕,中国的大门最早打开的那一刻。
木府藏书书系,由一系列世名著所构成,是中国历代文士和官绅之家必备的架上藏书。为适应古籍重读的当代倾向,我们在严格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专业的译注,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时,对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关联性图解,对一些容易误读的词汇也进行了单列详解,我们希望,这样的努力能让文言古籍焕然一新,从而让当代生活具备中国古代的所有智慧,这也是推出该书系的价值所在。
代表工业文明的西方帝国,在与传统东方帝国相遇时,两种不同的文明在冲突中将如何走向融合?
全本乾隆英使觐见记,二百余幅彩图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作者简介

马戛尔尼(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英国18世纪一位贤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杰出的外交家。他是苏格兰人奥青雷克·马戛尔尼的后裔。1737年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桑诺尔,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1759年毕业于都柏林的基督教会学院。之后来到伦敦成为一名非基督教的学者(伊斯兰教、印度教)。后通过查尔斯·詹母斯福克斯的哥哥使蒂芬福克斯来到荷兰为荷兰陛下效劳。1764年被英国皇家任命为驻俄国特使外交官。1769年回到英国。1792年被封为马戛尔尼伯爵。后作为英国特使派往中国。1793年英国使团乘坐一艘六十门炮舰“狮子”号和两艘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的随行船只抵达天津白河口,之后换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隶总督的欢迎,并拜见了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些条件,但没有被接受。
当时被乾隆皇帝拒绝的条件如下:
1.放宽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限制;
2.对在舟山附近岛屿上的英国商人、货仓和停泊的船只不设防;
3.在北京设立永久性的使领馆。
1794年英国访华使团回英国。
1795年在英国的这段时间中,马格尔尼还奉命带领传教使团去过意大利。
1796年被皇室封为英国男爵。
1798年由于身体状况原因,不再从事皇家事务工作。
1806年5月31日病逝于切尔斯维克。
马戛尔尼有勋爵身份,是位任职很久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担任过英国驻俄国圣彼得堡的公使,后来英国政府委任他为孟加拉总督,他辞而未去。1792年英国政府委任他为访华全权特使,斯当东爵士为副使兼秘书,率领官员兵丁役夫船员700余人,乘坐狮子号、豺狼号、印度斯坦号等五艘船只,于1792年9月26日从普利茅斯港出发,通过英吉利海峡,往西朝中国方面航行。
乾隆以为强大的远夷国王遣使前来,为己祝寿,非常高兴,连续下马戛尔尼进献的腰刀谕,命令广东及沿途官员好好接待,优遇使者,其携来货物,"免其纳税",供给上等充分食物,"赏给一年米石"。但是,他也强调,贡使必须实行藩国见天朝大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礼。英使不愿,双方争执谈判,据英国方面记载,最后议定,英使以谒见英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谒见中国皇帝。而中方文献中则提到使团正使行李如仪。
五十八年八月初十日,乾隆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受马戛尔尼入觐,据英方记载,马戛尔尼"单腿下跪"行礼。十三日举行乾隆83岁的祝寿大典,马戛尔尼一行与缅甸国使臣和蒙古王公一起,向皇帝祝寿,"全体祝寿人员根据指挥行三跪九叩礼",马戛尔尼及其随从"行深鞠躬礼"。
马戛尔尼代表英国还提出了七项要求,即:多口通商,可到宁波、珠山、天津、广东地方交易;在北京设立英国商行;在珠山附近给一小岛;拨给邻近广州的一块地方;英国货物自广东到澳门免收税或少收税;英船照其他地方税率交税;允许英国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
乾隆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情形的无知,闭关保守的对外政策,没有批准英使的要求。在乾隆的严谕督促下,马戛尔尼一行由钦差大臣松筠陪同(实即护送)下,于五十八年九月初离京,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9月6日到达两年前始发港普利茅斯港,结束了使华之行。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刘半农序
第一章 北上见闻
一路北上
船抵澳门/清人登船/觅得向导/登州府长官拜见
抵北直隶海湾
筹措礼物/分赠华官
友人至
樊、周二大人/船中小酌/装驳货物
抵大沽口
中国客船/中国妇女/见梁总督/整顿什物
抵天津
相遇金大人/地方官员及平民
即抵京城
补叙见闻/华官受责/礼节/鞑靼与华人/驻藏英军/敬待与防范/享利病故

第二章 觐见乾隆
抵北京
留居圆明园/觌面传教士/不喜彼那铎
游圆明园
圆明园/西洋器装点
作觐见准备事宜
贡品与礼物/现金五百元/葡萄牙教士/乐器与画工/宝剑/乾隆召见
作热河行
路上见闻/长城/鞑靼窃贼/臆想之礼物
补述抵京诸事
皇帝之行官/御道
抵热河
金大人被斥换/礼节之争终毕
谒见和珅
和相国、福中堂/告与西方形势
觐见乾隆
觐见事宜/乾隆印象/极尽奢贵
观万树园
万树园/为藏物及乾隆富力所骇/领受桀傲
中西之异
祝寿乾隆
复游万树园
入宫观戏
说帖之争
启程回京
逐客
授乾隆复信
六点请求

第三章 南归之途
启程南归
乾隆敕书
过运河
见长麟
出杭州南下
见琉球使
继而南下
谈及乾隆
即至广州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北上见闻
1793年6月15日,礼拜六。吾船“狮子”号,自交趾支那之多伦海湾出发,向中国开行。同行者有三船,一为“印度斯坦”号,较大。余二船,一日“戛考尔”;一日“克拉伦司”,均二桅之小帆船也。
19日礼拜三。下午二时,中国大陆已隐隐可见,其方向则罗盘中之“东北偏北”也。
20日礼拜四。晨六时,下碇于辣得郎海口。余命史但顿勋爵、密司忒麦克斯威尔、甲必丹麦金吐司三人登陆,报告吾船抵埠之息耗,顾以此时一季中之商船多未抵埠。
译者按:尔时交通机关尚未大备,海外商船之来华营业者,不能如现时之川流不息,仅能按季往来一次,且必结伙同行,互相照应,故云然。
即欧洲各国商人之营业于东方者,亦多在澳门,故报告而后,岸上未有若何之举动也。
22日礼拜六。下午,史但顿勋爵回船,言得澳门消息,中国朝廷自得吾英特派使臣来行觐聘礼之确耗而后,文武官员均大为满意。乾隆皇帝亦以为己身克享遐龄,以古稀天子之身,至政幕将闭之候。而犹得一远国如吾英吉利者,使使万里东来,共敦睦谊,则其毕生之威名荣誉,至是而益增矣。因通令全国各海口,凡有吾英皇帝陛下所属之船只抵埠者,当以至敬之仪节迎接云。
译者按:《东华录》乾隆五十七年,冬十月,乙酉,上谕:军机大臣郭世勋等奏,据洋商蔡世文等禀,有英吉利国夷人波唧哑口兔口值口臣等来广禀称,该国王因前年大皇帝八旬万寿,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马戛尔尼进贡,由海道至天津赴京等语,并译出原禀进呈,阅其情词,极为恭顺恳挚,自应准其所请,以遂其航海向化之忧,即在天津进口赴京。但海洋风帆无定,或于浙闽江苏山东等处近海口岸收泊,亦未可知,该督抚等如遇该国贡船到口,即将该贡使及贡物等项派委妥员迅速护送进京,毋得稍有迟误。至该国贡船虽据夷人禀称,约于明年二三月可到天津,但洋船行走,风信靡常,或迟到数月或早到数月难以预定。该督抚等应饬属随时禀报,遵照妥办。再该贡船到天津时,若大船难以进口,著穆腾额预备小船,即将贡物拨运起岸,并派员同贡使先行进京,不可因大船难以进口、守候需时致有耽延也。

前言/序言

  1792年10月,英国借口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之名,第一次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使团包括军事、测量、绘图、航海等各方面人员一百多人,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达到中国,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这是中西方历史直面相对的一个交汇点。是一个已步人工业文明的大帝国与一个有着辉煌传统的东方帝国的首次相遇。
  14、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此时的大英帝国,经过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经济高速发展,急于向海外扩张贸易。而中国,此时正处于“康乾盛世”之中,人口已超过三亿,几乎是包括俄国在内的欧洲的两倍,而且国内市场与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欧洲。从表面看,中国的“盛世”似乎仍在持续之中,但实际上国家的深层危机正在加深。
  首先,东方的封建统治制度逐渐达到了顶峰,且空前巩固;而西方则出现了启蒙运动,民主、自由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相继开始。
  其次,在东方,中国和朝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巩固,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则迅速发展。
  第三,东方国家在外交和对外贸易上日益保守,中国、朝鲜和日本相继实行闭关锁国的贸易和外交政策,而西方国家积极进行海上贸易,并在全世界开拓殖民地。
  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带来了西方工业革命及近代科技的最初成果和最新信息,但当马戛尔尼建议中国对西方商业开放时,双方的谈判也就中止了。清政府把英国的通商要求一律斥之为“非分要求,”认为英国这样的“蛮夷小邦”没有资格与大清帝国平起平坐,而只配向清帝“朝贡”。乾隆给出清楚的回答:“大清王朝只关心本国事物的恰当实施,不屑于奇技淫巧之事,也不关心精巧的商品,我们不需要你们国家的制造品”。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在起作用。沉迷于“天朝心态”中的乾隆皇帝及臣属认为清朝无所不能,对西方科学技术不屑一顾。
  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没有完成他们扩大通商的使命,而大清帝国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并将其驱逐出境,似乎也保住了面子、维护了尊严。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失去了审视自己,走向现代国家的机会。
  法国历史学家、作家佩雷菲特对马戛尔尼一事曾作过这样的评论:
  “如果这两个世界能增加它们之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两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啊!”
  蒋林
  2008年10月于北京
1793:大英帝国的目光与天朝的盛宴 1793年,一个本应是寻常的乾隆年间,却因为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使团,而注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一年,大英帝国的皇家使臣马戛尔尼伯爵,怀揣着雄心勃勃的使命,率领庞大的船队,漂洋过海,抵达了繁荣昌盛的中华帝国。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交拜访,更是东西方文明一次深刻的、带着巨大差异的碰撞,是两个世界观、价值观、科技水平截然不同的文明,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一次会晤。 一场期待已久的相遇,并非情投意合 英吉利,一个依靠航海和殖民崛起的新兴强国,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被誉为“东方日不落帝国”的神秘土地。对他们而言,中国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潜在的贸易伙伴。然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尾声,天朝上国的心态根深蒂固,对外界的了解似乎停滞不前。马戛尔尼的出使,表面上是为了“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贸易自由化、建立固定使馆、割让岛屿等一系列旨在打破当时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诉求。 然而,这种期待已久的相遇,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沟通的障碍和理解的鸿沟。马戛尔尼一行人的到来,就如同一个色彩斑斓的异域风景,在中国人眼中既新奇又带着几分不解。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礼仪、他们带来的奇巧物品,都与中国的传统格格不入。而更深层次的,是双方在国际秩序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英国人早已习惯于平等对话、互惠互利的国际交往模式,而大清王朝则坚信“天朝上国”的地位,视外国使臣为“藩属”之邦,要求他们遵循“三跪九叩”的朝见礼仪,这让追求平等待遇的马戛尔尼始终耿耿于怀。 目睹盛世的繁华,也洞察帝国的隐忧 在长达数月的中国之行中,马戛尔尼及其随员们,以一种审慎而好奇的目光,仔细打量着这个古老帝国的方方面面。他们看到了中国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流,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看到了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他们惊讶于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惊讶于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也为中国丰富的人口和庞大的疆域所震撼。 从广东的沿海城市,到内陆的繁华州府,再到最终抵达北京,马戛尔尼一行人的足迹遍布了中国当时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他们品尝了中华美食,观赏了中国戏曲,甚至被邀请参与了盛大的皇家宴会。在这些场合,他们得以近距离观察清朝的官员,感受中国皇室的威严,也体验了“天朝上国”的礼仪排场。 然而,当繁华的表象褪去,马戛尔尼的目光也开始穿透那些精心布置的“盛世”图景,捕捉到了潜藏的隐忧。他们注意到,尽管人口众多,但许多地方的百姓生活依然清苦,贫富差距明显。他们看到了官场的腐败和低效,看到了军队的装备陈旧,训练不足,与欧洲正在经历的军事革新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还注意到,尽管中国拥有悠久的科技历史,但许多领域的创新似乎已经停滞,科学技术的发展远不如欧洲迅速。 特别是当他们试图向清朝官员介绍欧洲的科学技术,如望远镜、地图测绘、造船技术等时,却发现对方普遍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难以置信的傲慢。这种对外部世界的漠视和对自身文明的过度自信,让马戛尔尼深感失望,也让他预见了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场未竟的对话,预示着历史的转折 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是中英两国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官方接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的未来。尽管马戛尔尼未能完全实现其出使的全部目标,但这次接触无疑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窥探外部世界的窗口,尽管这扇窗口的开启是如此的艰难和有限。 这次使团的经历,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马戛尔尼本人及其随员们撰写的日记、报告和回忆录,以一种相对客观的视角,记录了他们在中国所见所闻所感,为研究18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与中国自身文献描述既有重叠又存在差异的中国,一个正站在历史变革前沿,却浑然不觉的中国。 1793年的乾隆英使觐见,并非一场宾主尽欢的盛会,而更像是一场带着沉重预示的会晤。大英帝国带着它蒸蒸日上的工业文明和殖民扩张的野心,叩响了古老中华帝国的大门。而中华帝国,则在它辉煌的顶点,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着这位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这场迟来的相遇,终究未能促成真正的理解与融合,反而为日后两国之间日渐拉大的差距,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历史变革,埋下了伏笔。它如同一声低沉的钟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提醒着我们,当两个文明相遇,如果缺乏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沟通,即使是盛大的礼仪和辉煌的排场,也难以抵挡历史洪流的冲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名字就透露着一种朴实和清晰,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娓娓道来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1793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乾隆”和“英使”的组合,立刻勾勒出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一个东方帝国的黄金时代与一个西方工业强国初次大规模接触的片段。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白话译解”这四个字。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很多原版史料对我来说如同天书。但这本书承诺用白话文来解读,这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能够无障碍地进入那个时代,去理解当时的人物对话、心理活动以及外交辞令。而“图本”更是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魅力。我总是觉得,历史不能仅仅依靠文字来呈现,图像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传递信息。我期待书中能有当时的版画、素描,甚至是根据史料复原的场景,用视觉的方式补充文字的不足,让那些复杂的礼仪、庞大的船队、庄严的宫殿,以及人物的面容,都鲜活起来。这本书似乎不是为了炫耀学识,而是为了分享一段真实的历史,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吸引住了:“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它直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同时,“白话译解”和“图本”则预示着这本书的易读性和直观性。1793年,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乾隆皇帝与英国使团的这次“觐见”,更是东西方文化和政治的一次著名交锋。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之前,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是怎样一副景象,又是怎样看待外部世界的。这本书的“白话译解”承诺,让我不用担心因为文言文晦涩而望而却步,仿佛它是一位耐心的向导,将我带入那个遥远而陌生的时空。而“图本”的加入,更是大大提升了我阅读的期待值。我坚信,图像能够极大地增强历史叙述的感染力。我希望书中能有精美的插图,描绘出当时英国使团成员的形象,他们乘坐的船只,以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我期待能够看到书中详细地描绘出觐见礼仪的细节,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更能有图画来展现当时的场景,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双方在礼仪上的冲突与妥协。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而这本书,就是连接我与那个时代的桥梁。

评分

我一直对历史的细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勾勒出时代风貌的片段。这本书的标题——“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就精确地击中了我的痒点。1793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的晚期,而英国派遣使团来华,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事件。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大清帝国的威严与日不落帝国的野心在紫禁城内悄然碰撞。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白话译解图本”这几个字。这意味着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旨在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的读物。我可以想象,那些关于“叩头”与“下跪”的争论,那些关于“天朝上国”与“世界公法”的差异,在白话文的叙述下会变得多么生动有趣。而“图本”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历史的记载往往是文字的堆砌,但如果没有直观的图像,很多场景的想象就容易流于苍白。我期待书中能有当时的绘画、地图,甚至是后人根据史料绘制的场景复原图,来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服饰、建筑、船只,以及那些复杂而重要的外交礼仪。它就像是一部打开的史书,里面充满了关于那个特定时刻的鲜活细节,让我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理解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去思考那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1793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时间点?对于中国来说,是乾隆盛世的尾声,但对外面的世界,特别是西方,又了解多少?而“英使觐见记”,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我们常常从中国的史书去看待这段历史,但这次,我们有机会通过英国人的视角,甚至可能通过一个亲历者的笔触,来窥探那个时刻。更何况是“白话译解图本”,这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做的。这意味着我不需要费尽心思去啃那些古奥的文言文,也不用对着晦涩的古籍望文生义。那些遥远的年代,那些复杂的礼仪,那些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通过白话文的讲述,再配上图本的辅助,仿佛就能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我能想象,书中定然描绘了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时的种种景象:船队浩浩荡荡的抵达,官员们的接见,觐见乾隆皇帝时的繁复仪式,以及双方在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隔阂。我期待它能生动地展现当时中国的宫廷氛围,那些身着华服的官员,以及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如何展现英国使团成员的观察和感受的,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遥远的东方帝国,又是如何理解中国的礼仪和制度的。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历史事件记录,更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的初次正面交锋,充满了未知与好奇,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白话译解图本)”——让我眼前一亮。1793年,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年份,而“乾隆”与“英使”的组合,更是点明了事件的核心——东方帝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汇。我一直对18世纪末的中国抱有浓厚的兴趣,想知道那个被称为“天朝上国”的帝国,在面对来自远方的强大挑战者时,是如何反应的。而“白话译解图本”这几个字,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触手可及。它承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这段历史,并且配以插图,这对于我这样对史料原文感到有些畏惧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期待它能细致地描绘出当时觐见礼仪的每一个环节,那些繁琐却充满象征意义的动作,以及中英双方在这些细节上的分歧与争执。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中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东西方世界观的差异,也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个时代的中国。图本的加入,更是能让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立体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书中描绘的马戛尔尼使团的船只,英国使节的服饰,以及当时中国宫殿的壮丽景象,让这段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画面。

评分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呢?读什么书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做选择的.幼儿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幼儿经典枕边故事>>,<<唐诗三百首>>等.3~4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漫画类,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如《女生日记》,《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领略到了匹诺曹的诙谐有趣;走进了小兵张嘎的那个抗日年代,激起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在敲钟呢;啊,凤凰人,在我们的论坛里,我闻到了一股清新

评分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呢?读什么书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做选择的.幼儿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幼儿经典枕边故事>>,<<唐诗三百首>>等.3~4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漫画类,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如《女生日记》,《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领略到了匹诺曹的诙谐有趣;走进了小兵张嘎的那个抗日年代,激起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在敲钟呢;啊,凤凰人,在我们的论坛里,我闻到了一股清新

评分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呢?读什么书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做选择的.幼儿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幼儿经典枕边故事>>,<<唐诗三百首>>等.3~4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漫画类,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如《女生日记》,《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领略到了匹诺曹的诙谐有趣;走进了小兵张嘎的那个抗日年代,激起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在敲钟呢;啊,凤凰人,在我们的论坛里,我闻到了一股清新

评分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呢?读什么书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做选择的.幼儿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幼儿经典枕边故事>>,<<唐诗三百首>>等.3~4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漫画类,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如《女生日记》,《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领略到了匹诺曹的诙谐有趣;走进了小兵张嘎的那个抗日年代,激起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在敲钟呢;啊,凤凰人,在我们的论坛里,我闻到了一股清新

评分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给你介绍以下几点: 1.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可以使我们变的有修养. 4.可以使我们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新年快乐!新学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哪些书比较好呢?读什么书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做选择的.幼儿应该读一些启蒙类的书.如<<幼儿经典枕边故事>>,<<唐诗三百首>>等.3~4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漫画类,知识类,文学类的书.如<<儿童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等。5~6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知识类,文学类,传记类的书。如《女生日记》,《调皮的日子》,《百科全书》等。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领略到了匹诺曹的诙谐有趣;走进了小兵张嘎的那个抗日年代,激起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在敲钟呢;啊,凤凰人,在我们的论坛里,我闻到了一股清新

评分

内容很丰富,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内容很丰富,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很好的书,非常喜欢!!!!

评分

正版图书,质量很好,价格合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