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有利于规范讯问行为、保障人权的同时,也对讯问人员的讯问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讯问语言不仅要规范合法更要科学有效。本书在此大背景下,对讯问语用行为技巧、抗审行为特征与对策、抗审心理分析、促进自愿供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与此同时,作者针对不同的主体与案件类型提出了具体化的实务攻略,并辅之以丰富的案例进行说明,帮助读者有效地把握讯问语言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是帮助侦查讯问人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攻克实务疑难问题的良师益友。
吴克利,是著名审讯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国家检察官学院首批驻院教官、*高人民检察院首批检察教官、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有着近30年审讯生涯,多次突破大案要案。
第一章镜头下讯问的语用行为技巧
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条件下的语用行为特点
二、讯问语言的三大基本特征
三、讯问语用行为的信息基础
四、认知误区的语用行为技巧
五、心理强制的语用行为技巧
六、意识经验的语用行为技巧
七、趋利避害的语用行为技巧
八、需要属性的语用行为技巧
九、人格特征转化的语用行为技巧
第二章镜头下的抗审行为特征与讯问对策
第一节谎言抗审的行为特征与讯问对策
一、概述
二、谎言抗审的行为特征
三、谎言抗审的识别
四、抗审中谎言行为的捕捉
五、谎言抗审的讯问对策
第二节“沉默”对抗的讯问方法
一、“沉默”的心理行为基础
二、“沉默”的心理行为表现
三、“沉默”对抗行为的讯问方法
第三节人格特质属性的对抗特征与供述行为
一、人格特质属性的对抗行为
二、“超我”人格的供述心理行为倾向
三、“需要”的供述心理行为倾向
四、认知“误区”的供述心理行为倾向
五、心理“困境”冲突的供述心理行为倾向
六、趋利避害的供述心理行为倾向
七、记忆经验的行为反应与供述保障
第三章镜头下的嫌疑人抗审心理剖析
第一节利益关系的心理冲突与平衡
一、概述
二、审讯活动中对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把握
第二节对抗条件的满足与得失
一、概述
二、对抗条件的认识与把握
第三节人格特征的抗审行为
一、概述
二、人格特征的认识与把握
第四章镜头下促进嫌疑人自愿供述之讯问技巧
一、成功的讯问促成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
二、排除非法证据,掌握自愿供述规律
三、嫌疑人自愿供述的心理行为规律
四、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讯问方法
第五章镜头下的被讯问主体特征及其讯问技巧
第一节身份特征及讯问技巧
一、讯问对象的身份特征
二、针对讯问对象的身份特征应采取的讯问策略
第二节性别特征及讯问技巧
一、女性犯罪嫌疑人的特点
二、讯问女性犯罪嫌疑人的策略
第三节信念对抗及讯问技巧
一、概述
二、改变讯问对象对抗信念的讯问技巧
第六章镜头下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讯问实务
第一节贪污犯罪案件侦查讯问实务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第二节贿赂犯罪案件的讯问谋略
第三节贿赂犯罪案件侦查讯问实务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四、案例四
第四节新型贿赂犯罪的特点与侦查讯问技巧
一、新型贿赂犯罪的行为特征
二、新型贿赂犯罪的反侦查行为特点
三、新型贿赂犯罪案件的侦查行为
四、新型贿赂犯罪案件的初查
第五节“挂名”受贿犯罪的侦查讯问攻略
一、案例分析及初查计划
二、(初查)侦查(询问)讯问过程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六节医疗卫生领域受贿犯罪的侦查讯问攻略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第七节工程建设领域受贿犯罪的侦查讯问攻略
一、概述
二、案例
第七章镜头下的渎职犯罪案件的讯问实务
第一节渎职犯罪案件的讯问技巧
一、渎职犯罪的构成要素
二、渎职犯罪案件的讯问方法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矛盾入手
四、把握讯问的对象、条件和方法
第二节徇私舞弊类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实务
一、案例分析及初查计划
二、(初查)侦查(询问)讯问过程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资源类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实务
一、资源类渎职犯罪的特点
二、案例
第四节滥用职权类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实务
一、案例分析及初查过程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三、侦查终结
第五节玩忽职守类犯罪案件的讯问实务
一、审讯前的准备
二、讯问语言的准备和讯问方法
三、讯问过程
四、审讯结果分析
五、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见书
“镜头下的讯问:全程录音录像下的讯问方略与技巧”——单看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在当下法治建设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讯问过程的公开透明化和规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全程录音录像”更是这一趋势的有力体现。这不仅是对讯问过程的监督,更是对被讯问人权利的保障。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讯问“幕后”的窗口。我迫切想知道,在这样的技术约束下,讯问的“方略”和“技巧”会发生怎样的演变?传统的讯问模式是否会受到挑战?新的技术又会带来怎样的革新?作者是否会深入探讨,讯问人员如何在保证程序正义的前提下,运用心理学、逻辑学以及沟通技巧,有效地引导讯问,获取真实信息?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心理战术、语言艺术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如何审慎、有效进行沟通的宝贵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全程录音录像”这几个字,立刻让我联想到现代司法体系对公平与公正的极致追求。我一直认为,讯问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策略的较量。在有了全程录音录像这个“第三只眼”的监督下,讯问的难度和要求无疑会大大提升。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好奇。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这样的技术限制下,提炼出有效的“方略”和“技巧”的。它是否会详细解析,在镜头面前,讯问人员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如何通过精准的问题设计、巧妙的语言运用,甚至是通过对被讯问人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捕捉,来达到讯问的目的?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落地,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讯问的艺术和科学。
评分“全程录音录像下的讯问方略与技巧”——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现实意义和专业性。在当今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讯问作为刑事侦查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和透明化至关重要。全程录音录像的引入,无疑是司法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契合了这种时代的需求。它不仅是对讯问技术层面的探讨,更可能涉及到讯问背后的心理博弈和智慧较量。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样的技术约束下,挖掘出讯问的“方略”和“技巧”的?那些曾经依靠模糊地带、甚至是“技巧”施压的讯问方式,在全程录音录像面前,是否会显得苍白无力?新的环境下,讯问人员又该如何调整策略,才能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有效的证据?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被讯问人的心理变化,以及讯问人员如何利用这些变化来展开攻势?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学、行为学以及沟通技巧的分析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们揭示一个更加立体、更具深度的讯问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案件,而讯问作为案件侦破的关键环节,其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书名中的“全程录音录像”几个字,立刻将读者的注意力拉到了当下法治建设的热点和难点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对讯问过程透明度和规范性的一次有力保障。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讯问,但通过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我能感受到讯问的紧张和复杂。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通常在幕后进行的过程。我很好奇,在全程录音录像的框架下,讯问的策略和技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传统的讯问方式是否会受到挑战?新的技术手段又会带来怎样的革新?这本书的作者是否能拨开迷雾,为我们呈现一个清晰、真实、且富有洞察力的讯问世界?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学、逻辑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分析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技术方法的罗列,更能触及讯问背后的人性博弈和智慧较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种严谨、科学的氛围。现代司法体系越来越注重证据的固定和程序的公正,“全程录音录像”无疑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这不仅是对被讯问人的权利保障,也是对讯问人员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想象一下,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加讯问的难度,也意味着讯问人员需要更加精通策略和技巧,才能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获取关键信息。我非常好奇,在这样的背景下,讯问的艺术将如何呈现?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在保证程序正义的同时,突破被讯问人的心理防线?它是否会解析在镜头前,讯问人员如何通过语言的张力、非语言的信号捕捉,以及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讯问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技巧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从而增进我们对这个看似神秘的领域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