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高级生物化学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高级生物化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关荣,王贵学 编
图书标签:
  • 生物化学
  • 高等教育
  • 规划教材
  • 大学教材
  • 生物科学
  • 理学
  • 专业课程
  • 教学参考
  • 考试用书
  • 生化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47435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92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7
字数:4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高级生物化学》全书分为4个模块(共10章):蛋白质结构功能及研究技术模块(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寻靶、蛋白质研究技术)、基因结构及研究技术模块(基因和染色体、基因研究技术)、生物膜与信号转导模块(生物膜与跨膜转运、生物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与代谢调控模块(基因表达的调控、代谢调节策略)。第1~4章由西南大学李关荣编写,第5~6章由重庆大学王贵学编写,第7~8章由重庆邮电大学陈安和编写,第9章由西昌学院董艳珍编写,第10章由新乡学院章艳玲编写。这4个模块主要是生物化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补缺、提升、系统强化内容。每章后有“每章小结”、“练习题”。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高级生物化学》适宜于普通高校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选用,也适宜于相关本科生提高生物化学知识之用。可供相关任课教师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个新的模块,如“机动专题”模块,以补充生物化学日益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知识。

目录

第1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1 蛋白质结构的概述
1.1.1 弱相互作用力是稳定蛋白质构象的主要作用力
1.1.2 肽键是刚性的平面
1.2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2.1 α-螺旋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
1.2.2 氨基酸序列影响α螺旋的稳定性
1.2.3 β构象使多肽链折叠成片层结构
1.2.4 β转角在蛋白质中普遍存在
1.2.5 常见二级结构都有典型的键角和氨基酸成分
1.3 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
1.3.1 纤维蛋白适合于结构性功能
1.3.2 球蛋白结构的多样性反映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1.3.3 肌红蛋白为球蛋白结构的复杂性提供了早期线索
1.3.4 球蛋白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三级结构
1.3.5 多种球蛋白的分析揭示出了其共同的结构模式
1.3.6 蛋白质模体是蛋白质结构分类的基础
1.3.7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有简单的二聚体,也有大的复合体
1.3.8 蛋白质的大小有限制
1.4 蛋白质的变性和折叠
1.4.1 蛋白质结构的丧失导致其功能的丧失
1.4.2 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1.4.3 多肽链的迅速折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4.4 某些蛋白质的折叠需要协助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2章 蛋白质的功能
2.1 与配体可逆结合的蛋白质——氧合蛋白
2.1.1 氧可与血红素辅基结合
2.1.2 肌红蛋白只有单个氧结合位点
2.1.3 血液由血红蛋白运输氧
2.1.4 血红蛋白各亚基在结构上与肌红蛋白相似
2.1.5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发生结构变化
2.1.6 血红蛋白与氧协同结合
2.1.7 两种表明协同结合机制的模型
2.1.8 血红蛋白也可以运输H+和CO2
2.1.9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受到2,3-二磷酸甘油酸的调控
2.1.10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血红蛋白的一种分子病
2.2 蛋白质与配体间的互补作用:免疫系统和免疫球蛋白
2.2.1 免疫应答有一系列特化的细胞和蛋白质
2.2.2 “自己”和“非己”是通过细胞表面的肽展示区分的
2.2.3 细胞表面的分子互作引发免疫应答
2.2.4 抗体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
2.2.5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紧密而特异
2.2.6 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是许多重要分析程序的基础
2.3 由化学能调节的蛋白质互作——肌球蛋白和分子马达
2.3.1 肌肉的主要蛋白质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2.3.2 额外的蛋白把细丝和粗丝组织成有序的结构
2.3.3 肌球蛋白粗丝沿着肌动蛋白细丝滑动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3章 蛋白质寻靶
3.1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形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
3.1.1 信号序列是蛋白质内质网膜转运的标记
3.1.2 胞浆蛋白通过在其氨基末端加信号序列可重新引导到内质网
3.1.3 信号识别颗粒(SRP)检测信号序列并使核糖体附着在ER膜上
3.1.4 GTP-GDP循环使信号序列从SRP上释放,SRP与其受体分离
3.1.5 信号肽打开蛋白质转运通道
3.1.6 转运是通过信号序列和终止一转移序列引导的
3.1.7 ATP驱动的热休克蛋白作为分子伴侣结合新生蛋白并帮助其折叠
3.2 糖蛋白从内质网上的多萜醇(Dolichol)供体上获得核心糖结构
3.2.1 葡萄糖的缺乏是糖蛋白已完全折叠正准备转运到高尔基体的信号
3.2.2 转运囊泡携带蛋白质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发生糖基化和
……
第4章 蛋白质研究技术
第5章 基因与染色体
第6章 基因研究技术
第7章 生物膜与跨膜转运
第8章 生物信号转导
第9章 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10章 代谢调节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不涉及您提到的《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高级生物化学》。 --- 图书名称:《量子信息学导论: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 作者: 张伟 教授,李明 博士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ISBN: 978-7-5045-1234-5 内容简介 《量子信息学导论: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教材,旨在为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坚实基础。本书不仅详尽梳理了量子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和数学工具,更紧密结合当前最活跃的研究热点,展示了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的最新进展。 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从基础的量子力学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量子信息的核心理论框架,再延伸至实际应用和技术挑战。我们致力于弥合纯理论推导与工程实现之间的鸿沟,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深层原理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量子力学基础与信息载体 本部分是理解整个量子信息学的基石。我们首先回顾了必要的线性代数知识,重点是希尔伯特空间、算符、本征值和本征向量等概念,这些都是描述量子系统的数学语言。 随后,我们引入了量子比特(Qubit)的概念,这是量子信息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单量子比特和多量子比特系统的详细讨论,阐明了叠加态、纠缠态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经典比特的本质区别。书中特别强调了密度算符在描述混合态和开放量子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这对理解实验中不可避免的退相干现象至关重要。我们详细分析了常见的量子态表示法,如布洛赫球、相干矩阵等,并辅以大量的例题,帮助读者熟练掌握量子态的描述和演化。 第二部分:量子计算的理论框架 这一核心部分深入探讨了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 量子门与电路: 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单比特门(如泡利门、Hadamard门)和多比特门(如CNOT门、Toffoli门)的数学形式和物理实现意义。重点分析了通用量子门集的存在性,证明了只需少量基本门操作即可实现任何酉变换。书中包含了一个详细的章节,讲解如何使用量子门构建基础量子算法的电路图。 量子算法: 本部分是本书的亮点之一。我们不仅讲解了两位里程碑式的算法——Shor算法和Grover搜索算法的原理、复杂度分析及其对现代密码学的潜在颠覆性影响,还对更具实践意义的算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 1. 量子近似优化算法(QAOA):探讨其在解决组合优化问题上的潜力。 2. 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VQE):详述其在量子化学模拟中的应用流程和局限性。 3. 量子傅里叶变换(QFT):作为许多高级算法(如Shor算法)的核心子程序,我们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推导和分解。 计算复杂性: 我们简要介绍了量子计算复杂度类(BQP)与经典复杂度类(P, NP)的关系,为读者理解量子计算的真正能力提供理论背景。 第三部分:量子通信与信息论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的特性,实现经典通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或效率。 量子隐形传态与超级密写: 这两个概念是量子信息传输的基石。本书通过贝尔态测量(Bell State Measurement, BSM)的详细操作,清晰地演示了量子隐形传态的整个过程,并分析了其对纠缠资源的需求。 量子密钥分发(QKD): 详细介绍了BB84协议和E91协议。书中特别关注了QKD的安全性证明——即信息论安全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窃听者的任何测量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留下痕迹。我们还讨论了现实中QKD系统的挑战,如光纤损耗和探测器效率的限制。 量子纠错码(QEC): 鉴于量子态对噪声的极端敏感性,纠错至关重要。我们引入了Shor的9比特码和更高效的表面码(Surface Code)的基本思想,解释了它们如何通过编码冗余来保护信息,并介绍了稳定子理论(Stabilizer Formalism)在理解和构造这些码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验实现与前沿技术 本部分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展示了量子信息技术在不同物理平台上的实现情况。 物理实现平台比较: 我们对当前主流的物理平台进行了客观比较,包括: 超导电路(Transmons): 讨论其高集成度和可扩展性,以及退相干时间的挑战。 离子阱: 强调其极高的相干时间和精确的门操作能力。 光子系统: 探讨其在远距离通信中的优势,以及构建大规模电路的困难。 中性原子与拓扑量子比特: 简要介绍这些新兴领域的潜力。 退相干与控制: 深入探讨了环境噪声对量子态的影响机制(如弛豫和去相位),并介绍了主动抑制噪声的技术,如脉冲整形、动力学解耦(Dynamical Decoupling)等,这些是构建容错量子计算的先决条件。 适用读者与特色 本书的语言力求精确而易懂,适合具备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的理工科学生。每章末尾均配有“思考题与延伸阅读”,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我们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清晰的数学推导,确保复杂概念的直观理解。本书旨在培养读者批判性思维,使其不仅能应用现有理论,还能参与到量子信息科学的未来发展中。 --- (字数统计:约 1500 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指引我深入探索生物化学世界的手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条理,能够清晰地阐述复杂的概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核酸化学那部分,对DNA和RNA的结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解释,非常到位。特别是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的描述,以及各种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工作原理,都让我对生命信息的传递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喜欢它对各个章节的总结,以及最后的习题,这些都能够帮助我巩固和检验学习成果。虽然有些地方的实验技术介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些门槛,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在普及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方向。我常常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问,然后翻阅到相关的章节,书中的详细解释总能让我找到答案。这本书确实让我对生物化学的理解提升了一个层次,也激起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很清晰,从基础概念到进阶理论,一步一个脚印,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稳健。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有时甚至略显枯燥的化学反应过程,而是用精炼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示,将它们一一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时,书中对每个反应步骤中的酶、辅酶、底物和产物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并且还特别指出了关键的限速酶和调控点,这对于我构建完整的能量代谢图谱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原理的讲解,也让我对生物分子如何在溶液中表现出特定的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时候,一些章节的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密集,需要耐心去逐字逐句地研读,但每一次的细读,都能让我收获新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最准确、最全面的指导,让我能够扎实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精髓。

评分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系统性”和“深度”。它就像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将生物化学的各个分支巧妙地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信号转导通路时,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信号分子的识别、传递和放大过程,以及最终的细胞响应。这种详细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生物化学实验的介绍,也让我对这些实验背后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对PCR技术和凝胶电泳的阐述,都非常详细。虽然有些数学模型和统计学内容的出现,让我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推敲,但这些内容恰恰是现代生物化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分析数据。我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将书本上的理论与我所了解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这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生物化学前沿的大门。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风格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细致地引导你探索生物化学的奥秘。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基础的概念,比如原子、分子,一路深入到复杂的生命过程,比如能量代谢、信号转导。我特别欣赏书中穿插的那些“思考题”和“拓展阅读”,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更是鼓励读者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每次遇到一个难题,我都会先自己思考,然后参考书中的提示,再去看详细的解析,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进步非常明显。而且,书中的图表和插图都非常精美,准确地描绘了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反应路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在介绍代谢途径时,会详细列出涉及到的关键酶、底物、产物以及调节机制,这对于我梳理整个代谢网络非常有帮助。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章节的信息量有点过大,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掌握,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有几个月了,整体感觉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内容非常地扎实,细节也相当详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剖析,比如关于蛋白质折叠的各种模型和影响因素,以及酶催化机制的精妙之处,读起来仿佛能看到那些微观世界里发生的奇妙反应。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总是会引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案例,这让整个知识体系显得非常有说服力,也让我能更清晰地理解理论是如何被验证和发展的。尽管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和公式推导确实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消化,但一旦理解透彻,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我经常会在读到某个章节时,停下来思考相关的生物现象,然后翻阅前面的内容来加深理解,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前沿研究方向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以及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这些都预示着未来的研究方向,对我启发很大。

评分

2、物流极慢,从20号早上六点到22号物流一直显示在广东,而且竟然不更新了,一直显示在运往广州另一个地区,结果23号直接突然显示又到海口了。

评分

这本书便宜,内容简练,就是纸张粘的不牢,直接从中间一分为二了。。。

评分

hao.................................

评分

是正版,还行。快递速度快

评分

这本书便宜,内容简练,就是纸张粘的不牢,直接从中间一分为二了。。。

评分

hao.................................

评分

给差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评分

3、因为物流不动,去咨询客服,客服竟然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第三方商家,说商家发货慢,他们没有办法什么什么的,催物流就只说已经往这边运了,什么的,简直就没给任何实质性的回答和解决方案!

评分

给差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