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教系列(套装共5册)》是蒙台梭利博士的**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正是《蒙台梭利早教系列(套装共5册)》的问世,使她成为全球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蒙台梭利早教系列(套装共5册)》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蒙台梭利早教系列(套装共5册)》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著名医生、教育家、哲学家与慈善家,以其革命性的教育哲学与儿童教育方法闻名于世。如今蒙氏教育法风靡全球,仅美国就在5000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推行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全球许多国家都设有蒙台梭利协会。
蒙台梭利于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希亚拉瓦莱镇,6岁开始在当地接受初等教育,12岁时全家搬迁至罗马,以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1890年,她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是意大利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成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并在妇女和儿童医院工作。1897年,她开始系统学习教育学课程,并转向儿童教育研究。1907年1月,她创办了一所“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实验,后相继开设其他“儿童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很大反响。
1913年,蒙台梭利访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出席仪式并致词,称赞她为“历史上伟大的女教育家”。自此,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及欧洲、亚洲盛传开来,在全球建立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1929年8月,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成立,蒙台梭利亲自担任主席。
蒙台梭利终身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同时,留下了不朽的教育经典,包括《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儿童的自发成长》等。这些书被译成近40种文字在全球出版,成为经久不衰的教育经典。1952年5月6日,蒙台梭利于荷兰诺德威去世,终年82岁。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1章 重塑教育和教学方法
第2章 蒙氏教育法源起
第3章 孩子们的理想家园
第4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第5章 纪律与自由
第6章 如何给儿童授课
第7章 生活实践练习
第8章 儿童膳食
第9章 体格训练——体操
第10章 自然教育
第11章 手工劳动
第12章 感觉训练
第13章 感觉练习及教学材料
第14章 感觉教育的注意事项
第15章 智力教育
第16章 阅读和书写教学方法
第17章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介绍
第18章 儿童期语言
第19章 算术入门:数字教学
第20章 练习的顺序
第21章 有关纪律的一些观点
第22章 结论和印象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第1章 蒙台梭利系统的发现与发展
第2章 由观察发展出来的方法
第3章 新式教育
第4章 我们的“儿童之家”
第5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第6章 运动神经培养
第7章 感知培养
第8章 语言及对世界的认识
第9章 自 由
第10章 书 写
第11章 识 谱
第12章 算 术
第13章 精神道德因素
第14章 蒙台梭利教育大纲
第15章 蒙台梭利老师的条件
第16章 教师的准备工作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的一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成20多种文字,是她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正是这本书的问世,使她成为全球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在美国传授蒙台梭利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向人们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环境。从蒙台梭利创办一所“儿童之家”至今,所有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具都十分统一。蒙台梭利博士在本书中传授了如何教学前儿童使用这些教具,以刺激其观察力、认识力和判断力的发育。蒙台梭利博士强调,对每个孩子的方法是不同的,成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试验,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自己在学习中冒必要的风险。
《童年的秘密》
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发现孩子》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观察,对外界作出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为此,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有吸收力的心灵》
蒙台梭利博士的封笔之作,集蒙台梭利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
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受欢迎,并且能体现她理论创新意义的书。在本书中,我们处处能见到她那些至今仍然超前而且十分重要的思想。如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人类自身的自然发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获得的;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等等。本书将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探索与她有关“如何确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的论述结合起来,是一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必读书。
第三段评价: 最近刚读完一本探讨“感官教育”的专著,名字叫做《五感的秘密花园》。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是简单地介绍如何使用感官盒子,而是深入剖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如何共同构建起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框架。作者对不同感官输入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做了非常科学且易懂的阐述,引用了许多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但语言却毫不晦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触觉记忆”的章节,解释了为什么孩子热衷于触摸粗糙的石头、柔软的苔藓或冰冷的金属。书中推荐的材料也非常贴近生活,很多都是可以在自然界中轻松获取的,比如不同质地的树皮、沙土和水。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强调了“有秩序的环境”对感官的保护作用。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会对孩子的感官系统造成过载,这本书为如何打造一个宁静而丰富的感官环境提供了具体的路线图。对于希望孩子能更敏锐地感知周围世界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教科书,它让我们意识到,给予孩子好的感官体验,就是给予他们探索世界的钥匙。
评分第一段评价: 最近沉迷于一本名为《给孩子一个童年》的书,简直是育儿书中的一股清流。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儿童心理有着超乎寻常的洞察力,行文间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和理解。我尤其欣赏它探讨的“敏感期”这一概念,详细地描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在学习特定技能时展现出的惊人专注力。读到关于如何在家中创设一个“预备好的环境”那一段时,我几乎是立刻起身去整理家里的玩具区域,作者提出的那些看似微小却极其重要的细节调整,比如将物品放在孩子容易拿取的高度,或者确保环境的整洁有序,都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大量的插图和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触手可及。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时,轻轻推你一把,告诉你回归本质的重要性。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是“做给孩子看”,而是“为孩子准备”。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早教”的固有认知,不再是那些早早开始的识字算术,而是关于如何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人愿意慢下来,真正去观察和倾听孩子。
评分第四段评价: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儿童数学启蒙”的绘本导读手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完全避开了传统的数字和符号教学。它专注于“数学思维的萌芽”,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排序、分类、比较、形状识别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概念。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时间感”的建立,比如如何通过区分“之前、之后、一起、慢慢地”这些词汇,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对于“空间感”的培养,作者推荐的方法更是简单到令人拍案叫绝——比如在玩积木时,引导孩子思考“这个放在上面会不会倒?”或者在整理衣物时,讨论“哪个裤子比另一个长?”这本书的论点是,在孩子真正准备好接受符号之前,必须先为他们的头脑打下坚实的“关系概念”基础。它的行文结构清晰,像是一部循序渐进的课程大纲,每一章都围绕一个核心的数学前概念展开,并提供了大量的亲子互动情景示例。读完后我最大的体会是,数学启蒙,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敏感度,而非过早地进行运算。
评分第五段评价: 不得不提我最近看的一本关于“语言发展与阅读习惯养成”的经典著作——《倾听世界的呢喃》。这本书的基调非常舒缓和富有诗意,它将语言的习得描绘成一场美妙的旅程,而非一场艰巨的任务。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证“口语环境的重要性”远超“阅读材料的堆砌”。书中详细分析了成人与孩子对话的质量对词汇广度和表达能力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使用丰富、准确且富有情感的词汇进行日常交流的重要性。我被书中关于“故事时间”的章节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念故事,而是关于如何用声音、停顿和肢体语言,将文字“演”出来,让故事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书中还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家庭图书馆”的构建建议,强调书籍的陈列方式和可得性对激发阅读兴趣的决定性作用。这本书的文字优美流畅,读起来如同在品味一杯上好的茶,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它让我意识到,最好的阅读启蒙,是父母对语言本身的热爱和尊重,并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指南,说实话,一开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市面上这类书太多了,大多是浅尝辄止,或者推荐一堆昂贵的教具。然而,这本《小手的大世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工作”的重新定义。作者非常强调,儿童的工作就是探索和操作真实世界中的物品。书中没有列举多少“小游戏”,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生活自理活动,比如擦桌子、浇花、穿衣、准备简单的食物。这些活动被拆解得极其细致,每一步骤都有清晰的图解和操作要点,比如如何正确握住抹布,如何引导孩子倾听水流的声音来判断水龙头是否关紧。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让三岁的儿子参与到洗碗的过程中,一开始他笨手笨脚,但我耐心地引导,并遵循书中所说的“不干预不完美”的原则,结果他那天下午异常满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赞美,让人读起来心头一暖,感觉教育的伟大之处,往往就蕴藏在这些平凡的劳动之中。它成功地让我从“我要教他什么”转变为“让他自己能做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