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 陨石

天外来客 陨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伟彪 著
图书标签:
  • 科幻
  • 陨石
  • 外星人
  • 太空
  • 冒险
  • 神秘
  • 自然灾害
  • 科学
  • 未来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科学出版社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64262
版次:101
商品编码:1057817454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11-30
页数:148

具体描述



本店POD版图书均在书名下有明显红字标注,POD图书属于按需定制,您下单购买后我们才开始印刷,故不可取消订单。 我们一般会在您下单后的7-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请谨慎下单!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购买电子版图书请与客服直接联系,或者到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购买
天外来客 陨石
定价 50.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0101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开本 16
作者 徐伟彪
装帧 平装
页数 148
字数
ISBN编码 9787030464262


内容介绍

本店所售POD版图书属于按需定制,客户下单后才开始生产流程,一般会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货,因为不可取消订单,请谨慎下单!POD商品无质量问题不支持退货,定价和装帧可能会与原书不同,请以实物为准!详情请咨询客服
天外来客 陨石
定价 50.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0101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开本 16
作者 徐伟彪
装帧 平装
页数 148
字数
ISBN编码 9787030464262

内容介绍
陨石是地外天体碎片降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直接认识太阳系各天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近年来,不断有重大的陨石降落事件发生,特别是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陨石、喜爱陨石、和收藏陨石,人们对陨石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的陨石科普工作却严重脱节,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本书重点介绍陨石的基本知识,陨石的科学鉴定方法,介绍国内和国外的著名陨石,介绍陨石研究的科学意义。zui终目标是使广大公众正确认识陨石,避免上当受骗。了解陨石的科学内涵,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录
前言
第1章 陨石简介
第2章 陨石的基本特征
2.1 陨石中zui常见的五种矿物
2.1.1 橄榄石
2.1.2 辉石
2.1.3 长石
2.1.4 铁纹石
2.1.5 镍纹石
2.2 陨石的类型和鉴定标准
2.2.1 球粒陨石
2.2.2 无球粒陨石
2.2.3 石铁陨石
2.2.4 铁陨石
第3章 如何鉴定陨石
3.1 陨石鉴定工作中常见的误区
3.1.1 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鉴定陨石是不正确的鉴定方法
3.1.2 样品中的“镍含量”不能用来鉴定陨石
3.2 正确的陨石鉴定方法
3.3 简单的陨石鉴定方法
3.4 关于陨石鉴定的那些事
第4章 中国陨石谱
4.1 中国境内发现的球粒陨石
4.2 中国境内发现的石铁陨石
4.3 中国境内发现的铁陨石
4.4 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
第5章 国外陨石精品选
第6章 常见貌似陨石的地球样品
第7章 罗布泊猎陨
第8章 陨石的收藏
8.1 陨石的基本分类与鉴定
8.2 陨石的收藏与投资
8.3 陨石在首饰行业中的应用
第9章 陨石价格的形成机制
9.1 影响陨石价格的各种因素
9.2 不合理的加价理由
第lO章 国内18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10.1 引言
10.2 实验方法
10.3 化学一岩石类型
10.4 冲击变质程度
10.5 风化程度
10.6 国内陨石富集区的确立
10.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徐伟彪,男,1962年8月出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2002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引进的海外杰出青年人才。
关联推荐
陨石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直接的标本,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希望广大陨石爱好者在实践中发现*多珍稀的陨石样品,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素材。由徐伟彪编*的《天外来客(陨石)/公民科学素质丛书》特意收录了两篇由国内陨石收藏爱好者撰写的有关陨石收藏知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希望本书的发行能让广大陨石爱好者正确识别陨石,了解陨石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类别,熟悉科学的陨石鉴定标准和方法步骤,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

作者介绍
徐伟彪,男,1962年8月出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地球科学研究所所长,财政部和中国科学院2002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引进的海外杰出青年人才。

关联推荐
陨石来自地球以外的天体,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直接的标本,它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希望广大陨石爱好者在实践中发现*多珍稀的陨石样品,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素材。由徐伟彪编*的《天外来客(陨石)/公民科学素质丛书》特意收录了两篇由国内陨石收藏爱好者撰写的有关陨石收藏知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希望本书的发行能让广大陨石爱好者正确识别陨石,了解陨石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类别,熟悉科学的陨石鉴定标准和方法步骤,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
目录
前言
第1章 陨石简介
第2章 陨石的基本特征
2.1 陨石中zui常见的五种矿物
2.1.1 橄榄石
2.1.2 辉石
2.1.3 长石
2.1.4 铁纹石
2.1.5 镍纹石
2.2 陨石的类型和鉴定标准
2.2.1 球粒陨石
2.2.2 无球粒陨石
2.2.3 石铁陨石
2.2.4 铁陨石
第3章 如何鉴定陨石
3.1 陨石鉴定工作中常见的误区
3.1.1 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鉴定陨石是不正确的鉴定方法
3.1.2 样品中的“镍含量”不能用来鉴定陨石
3.2 正确的陨石鉴定方法
3.3 简单的陨石鉴定方法
3.4 关于陨石鉴定的那些事
第4章 中国陨石谱
4.1 中国境内发现的球粒陨石
4.2 中国境内发现的石铁陨石
4.3 中国境内发现的铁陨石
4.4 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
第5章 国外陨石精品选
第6章 常见貌似陨石的地球样品
第7章 罗布泊猎陨
第8章 陨石的收藏
8.1 陨石的基本分类与鉴定
8.2 陨石的收藏与投资
8.3 陨石在首饰行业中的应用
第9章 陨石价格的形成机制
9.1 影响陨石价格的各种因素
9.2 不合理的加价理由
第lO章 国内18块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10.1 引言
10.2 实验方法
10.3 化学一岩石类型
10.4 冲击变质程度
10.5 风化程度
10.6 国内陨石富集区的确立
10.7 结论
参考文献


《星河回响:宇宙深处的秘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跨越时空、深入探索宇宙奥秘的宏大叙事。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个单一事件或天体,而是以一种全景式的视角,描绘了我们所处的这片浩瀚星海中,那些令人屏息的现象、正在发生的演化,以及可能蕴藏的生命迹象。 全书结构分为四大卷,层层递进,带领读者从我们熟悉的太阳系边缘,一路航行至遥远的星系团深处。 第一卷:尘埃中的摇篮——恒星的诞生与生命周期 本卷详细剖析了恒星的生命史诗。我们从巨大的分子云团内部的引力坍缩开始,探究恒星是如何点燃核心的核聚变的。重点阐述了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差异——从红矮星的漫长燃烧,到像太阳一样的黄矮星最终归宿——白矮星的幽暗余晖。 特别辟出章节,深入解析了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及其对宇宙物质循环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超新星(Ia型与II型)的能量释放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将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碳、氧、铁等——播撒到星际介质中,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这不是关于某一块特定岩石的坠落,而是关于构成一切物质的“工厂”如何运作。 第二卷:寂静的轨道——行星系统的构建与多样性 在恒星诞生之后,环绕它们的星周盘如何凝聚成复杂的行星系统,是本卷探讨的核心。本书摒弃了对某一特定行星的详细描述,转而关注行星形成的普遍规律和多样性的驱动力。 我们考察了“雪线”对气态巨行星和类地行星分布的决定性影响。通过对系外行星观测数据的梳理,本书展示了宇宙中行星系统的惊人多样性:热木星的极端轨道、超级地球的普遍性,以及那些围绕双星甚至多星系统运行的奇异世界。 本卷深入探讨了行星地质活动(如板块构造、火山活动)的驱动机制,并将其与行星内部的热力学演化联系起来。我们研究了磁场在保护大气层免受恒星风侵蚀中的关键作用,这是评估一颗行星宜居性的重要参数。讨论的焦点在于行星系统形成的普适性物理学,而非某个具体的、已知的行星个体。 第三卷:时间的回声——星系的演化与宇宙网 视野进一步拉远,本书进入星系尺度的研究。我们审视了银河系等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的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并合与吞并,来驱动自身的演化。 本书详细介绍了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结构,即宇宙大尺度结构——“宇宙网”的形成理论,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追踪了宇宙早期剧烈的星系形成活动,到如今宇宙膨胀加速背景下的星系演化趋势。 特别关注了超大质量黑洞在星系核心的作用。它们如何通过吸积物质,并以极高能量的喷流影响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和物质分布,是理解星系“自我调控”机制的重要环节。这部分内容关注的是星系群体的动态和演化史,而非任何单个天体的撞击事件。 第四卷:信息与边界——搜寻宇宙中的生命迹象 最后一卷将目光投向宇宙中最引人入胜的哲学命题之一:我们是否孤独?本卷不涉及任何基于地外访客或已知坠落物的臆测,而是完全基于科学探测和理论建模。 我们探讨了宜居带(Habitable Zones)概念的演变,从传统的液态水标准,到更广泛的、考虑化学多样性的“广义宜居带”。本书详细介绍了当前及未来主要的系外行星大气光谱分析技术,例如如何通过观测特定分子吸收谱线(如氧气、甲烷、水蒸气)来推断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生物信号(Biosignatures)。 此外,本书还系统梳理了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科学依据和现有方法,包括对非自然无线电信号和技术痕迹(Technosignatures)的持续监测。探讨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化学模型,强调了在极端环境下(如冰封卫星的次表层海洋)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总结 《星河回响》是一部关于宇宙宏大叙事和基本物理定律的科普巨著。它带领读者经历了一场从星云到星系团的史诗之旅,关注恒星如何燃烧、行星如何形成、星系如何演化,以及生命在广阔宇宙中可能占据的一席之地。全书以严谨的科学视角,构建了一个连贯、深入的宇宙图景,旨在揭示驱动这一切现象的底层规律,而非描述任何特定的、局部的天体撞击事件。读者将获得的,是对我们所处时空及其演化历史的深刻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外来客:陨石》—— 宇宙的回响,人类的追问 这是一本令人沉思的书。它没有直接描绘外星文明的飞船和战役,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种更古老、更原始的“外来者”——陨石。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这些来自星辰大海的石头,赋予了生命和故事。它们是宇宙的信使,携带着遥远星系的尘埃和信息,在无尽的黑暗中孤独漂流。当我读到书中对陨石的描绘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穿越亿万光年的旅途,那种寂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孤独。 书中的叙事充满了张力,时而细腻地刻画陨石坠落带来的震慑,时而又将视角拉远,展现地球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陨石的到来,是否会改写人类的历史?它们是否会带来毁灭,抑或是开启新的篇章?这种留白式的叙事,反而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它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的目光越来越投向太空,而《天外来客:陨石》恰恰在这时,用一种最朴素也最震撼的方式,提醒我们,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广阔和神秘。 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科学与想象的融合。书中对陨石的科学原理的阐述,严谨而不枯燥,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加入了充满东方哲思的想象,将冰冷的科学数据,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这让我感受到,即使是来自天外的冰冷石头,也能激荡起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波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对人类自身的渺小与伟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读《天外来客:陨石》—— 一场关于未知与宇宙深邃的奇幻漂流 初翻开《天外来客:陨石》,我便被一股扑面而来的神秘感所吸引。作者巧妙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奇的世界,仿佛指尖触碰到的是宇宙深邃的冰冷,耳畔回响的是星际间亘古的低语。书中的“天外来客”并非我们惯常想象中的人形外星生物,而是以一种更加宏大、更加令人敬畏的形态出现——它们是宇宙中孤独的旅者,是星辰大海孕育的奇迹,是承载着亿万年时光的陨石。作者对陨石的描绘,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科学名词,而是赋予了它们生命、故事,甚至是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每一块陨石,仿佛都是一个沉默的见证者,它们穿越无垠的黑暗,带着遥远星系的信息,或带着改变地球命运的可能。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陨石坠落场景时的笔触,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种将人间烟火瞬间化为尘埃的宏伟,又或是那种悄无声息潜入地球,改变历史进程的幽暗。每一次坠落,都像是一次宇宙的低语,一次对人类文明渺小的宣告。书中对于陨石形成、构成以及它们可能携带的未知物质的探讨,既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又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它让我思考,我们所知的宇宙,是否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在夜空中划过的流星,是否隐藏着远超我们理解的秘密?《天外来客:陨石》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外星生命的科幻小说,更像是一次对宇宙认知边界的挑战,一次对人类在浩瀚宇宙中位置的深刻反思。它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宇宙那令人屏息的美丽与残酷,也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颗蓝色星球,以及孕育我们的这片星空,产生了更加敬畏的情感。

评分

《天外来客:陨石》:一次灵魂的星际漫游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我心中对宇宙最原始的想象。它没有张扬的特效,没有激烈的冲突,却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作者用一种极其舒缓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一个由“天外来客”——陨石所构成的宏大叙事之中。这些陨石,不再是我们天文科普中的冰冷岩石,它们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灵魂,是承载着星辰大海的记忆,是穿越时间洪流的信使。 我喜欢作者对陨石的描绘,仿佛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次坠落,都像是宇宙对自己的一次低语,一次对地球的叩问。书中对这些“来客”的想象,跳脱了传统的科幻框架,充满了哲学和诗意的色彩。它们可能带来灭顶之灾,也可能开启文明的曙光,但无论如何,它们的到来,都将是地球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的叙事非常巧妙,它并非直线型的故事推进,而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星空之下,感受着陨石划破天际的静谧与震撼,也感受着它们与地球万物交织产生的奇妙联系。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让我对“外来者”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们不一定是智慧生命,它们可以是宇宙中最纯粹的存在,却足以改变一切。 《天外来客:陨石》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宇宙的惊叹,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在这些来自天外的“访客”面前,人类的渺小和伟大,都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它是一本能让人安静下来,去感受、去思考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感悟。

评分

《天外来客:陨石》—— 宇宙的低语,人类的觉醒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没有用炫目的科技和激烈的动作来吸引我,而是以一种极其沉静而又深邃的方式,将我引向了宇宙的深处。作者笔下的“天外来客”,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人形生物,而是以一种更加宏大、更加原初的形态——陨石,悄然降临。这些来自星辰大海的石头,被赋予了生命、被赋予了故事,它们是宇宙的遗孤,是承载着遥远星系信息和秘密的使者。 我喜欢作者在描写陨石坠落时的笔触,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种仿佛可以瞬间将一切化为虚无的宏伟,又或是那种潜移默化地改变地球进程的神秘。每一颗陨石,都仿佛是一个来自宇宙的问号,叩击着人类文明的边界。书中对陨石的科学性描述,严谨而又充满诗意,它让我看到了科学与想象力结合的无限可能。 《天外来客:陨石》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的“留白”。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陨石带来的具体影响,而是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种叙事方式,恰恰激起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它让我不禁思考,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是否还停留在表面?那些在夜空中稍纵即逝的流星,是否隐藏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次关于宇宙、生命和人类自身认知的哲学探索。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也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以及孕育我们的这片星空,充满了更加敬畏的情感。读完《天外来客:陨石》,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对未知充满了向往,对生命充满了感激。

评分

《天外来客:陨石》—— 星尘的低语,历史的回声 当我拿起《天外来客:陨石》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料到它会给我带来如此深刻的震撼。作者以一种极为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视角,将“天外来客”的概念,与那些来自遥远宇宙的陨石紧密相连。这些陨石,不再是冰冷无情的岩石,而是被赋予了生命、被赋予了历史的“旅者”。它们穿越无垠的黑暗,带着亿万年的时光沉淀,带着不为人知的宇宙秘密,悄然降临在我们所知的世界。 我沉醉于作者对陨石的描绘,那种充满想象力又兼具科学依据的笔触,让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在宇宙深处的孤独漂流,感受到了它们坠落时带来的那种宏伟而又令人敬畏的力量。书中的情节,并非是传统意义上“外星人入侵”的套路,而是更侧重于陨石对地球文明、对人类历史的潜移默化影响。这种更加宏大、更加深刻的叙事,反而更能触动人心。 作者在处理陨石的出现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了许多引人深思的悬念。它们是毁灭的使者,还是进化的契机?它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又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这种开放式的叙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也让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它让我不禁开始审视,在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究竟发现了什么,又错过了什么? 《天外来客:陨石》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科幻小说,更像是一次关于宇宙、关于历史、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对话。它让我从更广阔的宇宙视角,去重新审视人类的存在,去感受星尘的低语,去倾听历史的回声。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和想象力的一部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