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由浙江大学艺术学系主办的“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举办,傅申教授在三四月间共做了七次讲座,田洪、颜晓军、徐凯凯编的《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在此七讲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纳入傅申教授在八大美院的其余五场重要讲座,结集出版。
二〇一五年春天,国际**中国艺术史学者、书 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 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 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四十五天的“中国 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此后,傅先生受邀在 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 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鲁迅美术学院、 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是年 秋季,傅先生又折返四川省博物院、四川大学等地讲 学。期间,还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加州、日本新潟等 地演讲,一年时间内,傅先生在海内外巡回演讲达三 十次之多,现场听众逾万人,反响强烈。
为了让*多的中国书画爱好者从中受益,浙江大 学人文学院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将*重要的十二场演讲 录音,汇编整理。田洪、颜晓军、徐凯凯编的《傅申 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一书,作为“浙江大学艺 术史丛书”名师系列出版发行。
导言
我的学研机缘
**讲
书画鉴定通则散论并举例(上)
第二讲
书画鉴定通则散论并举例(下)
第三讲
怀素《自叙帖》之我见
第四讲
对日本所藏数件五代及宋人书画之私见
第五讲
黄庭坚《砥柱铭》墨迹卷的确认——附论书法鉴定问题
第六讲
董巨派名笔:《富春卷》与《剩山图》原貌
第七讲
董其昌、龚贤与前新安派
第八讲
书画船——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
第九讲
乾隆丙寅(1746):乾隆在书画鉴藏史上的丰收年
第十讲
乾隆皇帝《御笔盘山图》与唐岱
第十一讲
《石渠宝笈》初编编者梁诗正及三编编者黄钺的研究
第十二讲
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后记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朝代”或“按风格”的僵硬划分,而是似乎找到了一条更符合艺术发展逻辑的叙事线索。每一次章节的转换,都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转场,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一个焦点引向另一个焦点。这种流畅性使得即便是跨越了好几个世纪的艺术比较,读起来也不会感到跳跃或混乱。而且,作者在每讲的收尾处,常常会留下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或者对未来的展望,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去查阅更多资料的热情。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广阔艺术世界的入口,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初读这本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梳理历史脉络上的功力。不同于一些只罗列事实的学术著作,这本书似乎更注重于“人”的故事,那些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都被作者巧妙地编织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作者的笔触穿越了时空,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艺术思潮的碰撞与演变。尤其是在论述某一特定流派的兴起与衰落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细腻观察力,让人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精彩的艺术之旅的导览。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意境”与“格调”这些抽象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既有深度又富有启发性的论述方式,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能深思良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装帧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匠心。我一拿到手就开始翻阅,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对传统艺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亲切,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读起来非常顺畅。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将深奥的理论用生活化的例子娓娓道来,这一点真的非常难得。特别是关于一些笔墨技法和审美取向的探讨,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传统书画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书中的插图质量也相当高,色彩还原度很不错,这对于鉴赏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忍不住想反复品读。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说实话,带给我一种久违的“慢”下来的感觉。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艺术类书籍追求的是快速、直接的结论,但这本书却耐心地引导读者去感受艺术的呼吸。它不急于下定论,而是提供多种思考的维度。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前人观点时非常审慎,总是能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使得全书的论述既有权威性又不失个人温度。对于我这样业余爱好者来说,最宝贵的不是学到某个“标准答案”,而是被引导去建立自己独立判断的框架。书中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剖析,那种深入骨髓的解读,简直像是给蒙在鼓里的人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层面,它更像是一次关于“审美教育”的深度对话。作者的文字里流露出的那种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是极具感染力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作品时,那种既能深入技术层面,又能跳脱出来谈论人文关怀的态度。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看懂”一幅画或一件作品,更是如何通过艺术去理解人性和历史的复杂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周遭事物的眼光都变得更加细致和丰富了,仿佛灵魂深处被某种高雅的力量洗涤了一番。这本书,对于任何渴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求知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