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周易》又称《易经》,不过《易经》也可指《周易》的卦爻辞,《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不包括《易传》,即《十翼》。因此,称《周易》就可把经和传都包括进去。再说《周易》的名称来源较早,《周礼·春官·大卜》里就称《周易》,历来有关《周易》的著作也大都称《周易》,如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正义》,唐李鼎祚撰集的《周易集解》,宋朱熹撰的《周易本义》,因《*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周易译注》名还是称《周易》。 周振甫 译注 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有名学者,古典诗词及文论专家,资历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2年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起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1971年借调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主要著述有:《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易译注》、《诗经译注》、《文心雕龙今译》、《诗词浅释》、《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振甫文集》(十卷本)等。 周易的思想这本关于《周易》的译注,装帧设计相当雅致,初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纸张的质地摸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刷清晰,即便是繁复的卦象和爻辞,也看得赏心悦目。我本来对手头这套“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就抱有好感,因为它家的选材和装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能让人在阅读古籍时,获得一种仪式感。不过,吸引我深入研读的,还是译注者的名字——周振甫先生。他的学术声誉在外,尤其在易学研究领域,可谓是德高望重。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个章节,发现其译注的风格确实稳健而又不失新意。不像有些译本过于学院派,生怕让人觉得不够“学术”而堆砌佶屈聱牙的解释;也不像有些通俗读物那样,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阐释”到失真。周先生的文字恰到好处地在严谨的考据和流畅的白话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你在理解深奥哲理的同时,不会感到学习的门槛过高,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心向往之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福音。
评分读完对乾卦和坤卦的译注后,我深切体会到,这本译注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保留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的实用性和“哲理之书”的思辨性之间的张力。很多现代的解读往往会倾向于某一方而削弱另一方,使得《易经》要么变成了一本玄妙的命理书,要么变成了一本空泛的哲学论文。然而,周先生的译注似乎非常审慎地处理了这种平衡。他既没有回避《易经》作为占卜工具的原始功能,例如对不同爻位吉凶的解析,也同样没有放过其中蕴含的关于宇宙生成、社会伦理的深刻思考。更让我欣赏的是,译注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先贤思想的敬畏感,那种“唯恐有误”的谨慎态度,使得我们作为后学者,在接受这些解释时,也能够保持一份批判性的继承。这本书不只是一个翻译稿,更像是一份经过数十年沉淀、不断打磨的心血结晶,它为你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门,但同时也默默地提醒你,门后的风景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和探究。
评分自从开始认真研究古代哲学,我发现很多经典著作的难点,往往不在于思想本身有多么晦涩,而在于语言的隔阂和流传过程中的版本差异。尤其是《周易》这样一部被历代君王、文人和士人反复研读、注解的文本,想要找到一个既忠实于原义,又能契合现代人理解习惯的优秀版本,简直如同大海捞针。我在市面上翻阅过好几个版本的《易经》和《易传》,有的过于侧重象数,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则一味地阐发人事,将占卜的色彩冲淡得如同散文诗一般,失了那份古朴的锐气。而这本由周振甫先生倾力整理的译注本,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译注的平衡感。他似乎深谙“传注”的精髓,即既要解释“是什么”(原文之义),更要阐明“为什么”(古人为何如此说)。特别是在解析那些涉及历史背景或早期社会观念的爻辞时,周先生的注释显得尤为扎实,提供了不少旁人不易察觉的细节考证,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周代乃至更早时期社会图景的认知,让人不得不佩服其学识的渊博和治学的严谨。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逐步深入、层层剥茧的愉悦。初读时,我更侧重于跟着译文走,领略《易经》中阴阳流转、刚柔相济的宏大叙事。周先生的译文,用词精炼,没有那种拖沓的解释性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能迅速抓住每卦的核心意旨。但随着我翻阅到“十翼”的部分,尤其是在精读《系辞传》时,译注的价值才真正显现出来。很多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哲学概念,比如“生生之谓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等等,周先生的注脚往往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现代词汇的对等,而是会引述其他重要的传本观点进行对比,或者清晰地指明其在易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这种“亦步亦趋”的导读方式,让我感觉不是在“看”一本译著,而更像是身边有一位博学的导师,耐心地为你拨开每一层迷雾,指引你观察原文结构背后的逻辑联系,使我对自己正在学习的这套古老智慧的理解,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立体感。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很多国学典籍时,最怕的就是“汗牛充栋”的注释反而成了阅读的障碍。有些版本,原文只占页面的一小块地方,剩下的都是密密麻麻的、引自不同朝代学者的摘录,虽然看起来很“学术”,但对于想要形成自己独立理解脉络的读者来说,信息过载是致命的。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则高明得多。周振甫先生的译注,聚焦于“清晰阐释”而非“全面收录”。他的注释是内敛而有节制的,只在关键的、容易产生歧义或需要背景知识支撑的地方下笔,笔力老到,直击要害。例如,他对一些卦象中涉及古代礼制或天文历法的描述,能用最简洁的现代语言点明其运作机制,这对于我这种非古史专业的人士来说,是莫大的帮助。它没有试图涵盖所有关于《周易》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精心筛选了那些对核心理解最关键的要素,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节奏非常流畅,让人能够专注于文本本身的魅力,而非在注释的海洋里迷失方向,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编辑智慧。
评分通用本,很不错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只不过排版有问题,不知道编辑是怎么想的,有的是繁体竖排右开,有的是繁体横排左开,有的又是简体左开,就不能统一吗?
评分?
评分好书!!!!!!!!!!!!!!!
评分正在看
评分中华书局出品,肯定是精品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