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图书制图
  • 地图
  • 标准
  • GB/T50103-2010
  • 总图
  • 工程
  • 技术标准
  • 地理信息
  • 规范
  • 绘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80177540
商品编码:1067612685
出版时间:2011-02-01

具体描述

作  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 定  价:12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01日 页  数:35 装  帧:平装 ISBN:1580177540 1总则
2基本规定
2.1图线
2.2比例
2.3计量单位
2.4坐标标注
2.5标高注法
2.6名称和编号
3图例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内容简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靠前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靠前标准和国外优选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很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3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图例。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①调整了基本规定中图线内容、图纸比例;②调整增加了图例内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图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套详尽记录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图集。全书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建筑照片、精美的测绘图纸、细致的节点剖面以及生动的构件复原图为主要内容,旨在为研究、保护、修复以及复原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提供全面而权威的参考资料。 卷一:宗祠与庙宇 本卷收录了江南地区及北方地区代表性的宗祠和庙宇建筑。内容涵盖: 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 详细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宗祠庙宇的院落布局、主要殿堂的结构序列、以及轴线对称或灵活布置的特点。通过平面图,读者可以清晰了解其空间围合、层次递进的构筑理念。 主体结构体系: 重点剖析了抬梁式、穿斗式等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木构架体系。图示详细展示了柱、梁、枋、檩、椽等构件的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及承重关系。特别关注了斗拱的演变与运用,从简单的单昂到繁复的多跳,逐一呈现其结构功能与装饰价值。 屋顶形式与结构: 详尽图解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典型屋顶样式。从屋脊的造型、坡度的变化到瓦作的铺陈、滴水的样式,细致描绘。并深入解析了屋顶结构,如椽条的布置、望板的连接、封檐板的安装等,展现了古代工匠对力学与美学的精妙结合。 台基与地面: 展示了不同等级建筑的台基形式,包括夯土台基、砖石台基等,以及台基上的栏杆、踏道等附属构件。同时,对地面铺设的材料与工艺也有所呈现。 门窗装饰: 搜集了各式各样的门、窗、隔扇、花罩等构件。从其结构形式(如直棂窗、菱花窗)到雕饰内容(如吉祥图案、山水花鸟),展现了木工在装饰艺术上的巧思。 卷二:园林建筑与民居 本卷聚焦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元素以及各地特色的民居建筑。 园林单体建筑: 涵盖了亭、榭、廊、轩、楼、阁等多种园林建筑形式。通过图纸,读者可以体会园林建筑如何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展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特别关注了临水建筑的结构处理、假山与建筑的结合方式。 廊与桥: 详细展示了连廊、爬山廊、曲廊等不同类型的廊道,以及园林中常用的石拱桥、木桥、廊桥的结构与美学特征。 山墙与屋顶: 重点描绘了江南民居的马头墙、徽派建筑的黛瓦粉墙,以及北方四合院的硬山、悬山屋顶。通过这些图示,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气候、文化、风俗对建筑形态的影响。 院落空间: 展现了四合院、天井院、走马串角楼等典型的院落组织方式。图纸标注了主要房间的功能布局、门窗的开启方向、院内景物的设置等。 木构架与墙体: 除了主体木构架,本卷也展示了民居中墙体的构造,如土坯墙、砖墙、木板墙等,以及其与木构架的连接方式。 卷三:防御建筑与生活设施 本卷包含城墙、桥梁、塔、阁等具有防御或公共服务功能的建筑,以及一些重要的生活设施。 城墙与城楼: 图解了古代城墙的结构,包括墙体夯筑、城垛设置、马道铺设等。重点展示了城楼、角楼、箭楼等关键军事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以及外部造型。 桥梁工程: 除了园林桥,本卷还收录了大型的石拱桥、木梁桥等。图纸深入解析了其跨度、拱券构造、基础处理以及桥面铺装。 塔与阁: 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塔(如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和阁(如观音阁、戏楼)。图示强调了其高度、层数、开间变化以及内部的楼板、楼梯结构。 水利设施(部分):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水闸、桥涵等,展示其结构原理和建造工艺。 附属构件与装饰: 汇总了门楼、牌坊、石雕、木雕、砖雕等具有代表性的附属构件和装饰艺术,展现了古代匠人在建筑细部上的精湛技艺。 本书特色 1. 图文并茂,数据详实: 每件建筑都配有结构清晰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关键节点的放大图,尺寸标注精确。 2. 实例丰富,地域广泛: 涵盖了中国不同地域(南北方、东西部)、不同类型(宫殿、寺庙、园林、民居、防御)的代表性木结构建筑。 3. 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 由多位建筑史学家、古建筑修复专家、测绘工程师共同编撰,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4. 多角度呈现: 不仅展示建筑的整体风貌,更深入剖析其结构体系、构件连接、材料运用,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5. 保护与传承: 为古建筑的测绘、研究、修复、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从事建筑遗产保护、古建设计、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本书适合建筑学、历史学、考古学、城乡规划、文物保护等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从业者,以及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的内容,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体验。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那种“醍醐灌顶”的冲击感,而是以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地提升我对总图制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它更像是一位博学的导师,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引和帮助。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通用图形符号及其应用范围的详细介绍。它不仅列出了符号本身,还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具体含义。这使得我在使用这些符号时,不再是机械地套用,而是能够理解其“语言”的精髓。此外,书中对于制图错误的典型案例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评分

拿到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深知,在工程设计领域,标准化是效率的基石,是质量的保障。而这本书,正是关于总图制图标准的最权威、最全面的解读。它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反而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书中对制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从图纸的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符号的含义,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图纸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可维护性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一张高质量的总图,不仅要能够清晰地表达当前的设计意图,更要能够方便未来的查阅和修改。这本书,让我对“精确”和“规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在工程实践中,严谨细致的态度是多么重要。

评分

在我看来,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手册,更是一部关于“沟通”的艺术指南。总图制图的本质,就是用一种通用的、标准化的语言,来传达复杂的工程信息,从而实现多方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这本书,正是帮助我们掌握这种语言的绝佳工具。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的总图制图要求的区分。它会根据项目的设计阶段,明确指出不同阶段对图纸的详略程度、信息侧重点的要求。这让我不再是千篇一律地绘制图纸,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图,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书中对图纸的复核和归档的讲解,也让我明白,制图工作并非仅仅是“画图”,而是贯穿于整个工程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

评分

这本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的内容,可以说是填补了我长期以来在总图制图知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总图制图的理解更多地是基于零散的经验和一些非官方的资料,这导致我的知识体系存在不少断层,也缺乏系统性。而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完整和体系化的方式,将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的内容呈现出来,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制图元素的详细解析。它不是简单地列出符号,而是会深入讲解这些符号的起源、演变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含义。这使得我在理解和记忆这些符号时,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对比分析,比如不同场景下同一类符号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精益求精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帮助我避免了“一刀切”的理解方式,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标准。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对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这种技术性很强的领域,既想深入了解,又担心被专业术语“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一层层地剥开,展示在读者面前。即使是初次接触总图制图的读者,也能凭借这本书,建立起一个扎实的基础。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图层管理和信息可视化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图层划分,使得图纸信息更加清晰,便于管理和查阅,并且还能有效避免信息重叠带来的混乱。这对于我这个习惯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它让我意识到,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清晰度和条理性是多么重要。而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的这本书,正是教会我如何做到这一点。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工程设计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几乎是我每天都会接触到的“战友”。而这本以其为核心的书籍,无疑是我近几年来遇到的最得力的助手。我一直认为,标准的存在是为了统一语言,提高效率,而这本书,则将这种“统一”和“高效”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说好”总图制图语言的教科书。 这本书对每一个制图符号的定义都极为精确,并且给出了大量的应用范例,让我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和使用每一个符号。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图纸(如总体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安装图等)的绘制要求也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阐述,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多种图纸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经在项目初期,因为对某个细节图例的理解偏差,导致了返工。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书中对类似情况的解释非常到位,它能帮助我提前规避很多潜在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在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这个领域里翻阅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了。初次拿到它,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专业、权威的气息,仿佛置身于一个严谨的学术殿堂。我一直对总图制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市面上相关资料繁杂,不成体系,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而这本书,则像一座灯塔,瞬间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的内容之详尽,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制图规范和图例,但事实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总图制图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图纸构成、符号标准,到更为复杂的区域划分、工艺流程表示,再到最后的图纸审核与归档,几乎涵盖了所有我想要了解的知识点。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条文,还穿插了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和示意图。这些图例清晰明了,直观易懂,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文字描述中的概念。尤其是那些复杂的三维示意图,更是将抽象的制图规则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实际的图纸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行业总图制图的案例分析部分,这些案例都来源于实际工程,不仅展示了标准的应用,更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学习,我开始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不再拘泥于字面意思,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这本书让我明白,总图制图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规则,而是一种高度概括、精准传达工程信息的艺术。

评分

坦白说,当我决定深入研究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时,对这类标准性文档的刻板印象曾让我有些犹豫。我曾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晦涩术语和繁琐条文的“天书”,阅读过程必定枯燥乏味。然而,《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颠覆我认知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规则,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总图制图的世界。从开篇对总图制图基本原则的阐述,到对各类制图元素的详细介绍,再到后续对不同场景下制图方法的讲解,整个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精心设计过的流程图。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为什么”的深入剖析。它不会仅仅告诉你“应该这样做”,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能带来什么好处。比如,在讲解某一个图例的意义时,它会关联到实际的工程应用,说明这个图例如何帮助工程师快速识别关键信息,避免潜在的错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对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核心的思想和价值。书中提供的许多建议和注意事项,更是充满了经验的智慧,仿佛是一位资深的制图专家在耳边谆谆教导,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认为,制图标准这类东西,无非就是些死板的条条框框,可能在某些专业人士那里有用,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可能太过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它并没有让我觉得是在啃一本艰涩的理论著作,反而是像在阅读一本精心编排的“工具书”,每一页都充满了实用的信息和清晰的指引。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图纸类型所对应的制图要素的详细说明。比如,在讲述水暖通风的总图时,它会非常具体地列出需要标注的参数,以及常用的符号代表的含义,并且还会辅以大量的实例。这让我感觉,无论我遇到哪种类型的总图绘制任务,这本书都能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而且,书中对于制图软件的应用建议,也相当有价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遵守标准,更教你如何利用现代工具更高效地实现标准。

评分

不得不说,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10 这本书,对我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不小的积极影响。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工程师,我渴望快速掌握专业技能,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规范地进行总图制图。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书中对图纸的比例、线条粗细、文字标注等细节的讲解,看似微小,实则至关重要。我曾因为对这些细节的忽视,导致图纸不够清晰,影响了同事的理解。阅读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这些细节的规范性是建立高效沟通的基础。而且,书中关于图纸的层次结构和信息传递的讲解,更是让我对如何清晰地表达工程设计意图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一张好的总图,不仅是线条的堆砌,更是思想的展现。

评分

送货速度快送货速度快

评分

很棒,我很喜欢啊,很喜欢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宝贝不错!对搞设计的来说绝对值得拥有!

评分

送货速度快送货速度快

评分

专业规范书藉,便于工作!

评分

很棒,我很喜欢啊,很喜欢

评分

专业规范书藉,便于工作!

评分

宝贝不错!对搞设计的来说绝对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