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靠毅力铸造就钢铁性格,靠勇气开创铁血王朝。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擅长侦察、警戒、布阵、冲锋、追击、围歼,将作战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成吉思汗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结交盟友,扩充势力,又善于分化、瓦解、孤立敌人;成吉思汗是一位不可思议的野心家,将血雨腥风不停地带到空前广阔的地区……朱耀廷的这本《成吉思汗传》将向你展示一个真实的成吉思汗。
内容简介
《成吉思汗传》全面展现了成吉思汗这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的风采。对其功过是非,尤其是褒贬不一的“西征”,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时代特点与历史趋势——成吉思汗诞生前的蒙古草原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根源——几个古老的传说
第二节 部落林立,参差不齐
第三节 各部之间的争战与金朝对蒙古的压迫
第二章 在苦难中成长
第一节 战乱中降生的“一代天骄”
第二节 草原巴特儿在苦难中成长
第三节 从奋斗中崛起
第三章 统一蒙古的战争
第一节 乞颜部的可汗
第二节 新政权的挫折——十三翼之战
第三节 初战塔塔儿
第四节 压服主儿乞
第五节 阔亦田之战
第六节 泰赤乌部的覆灭
第七节 讨平塔塔儿
第八节 从父子到仇敌
第九节 哈兰真沙陀之战
第十节 瓦解王罕联盟的攻心战
第十一节 饮浑水,袭金帐
第十二节 用兵乃蛮部,大战纳忽崖
第十三节 草原旧贵族的归宿
第四章 斡难河源的大汗——蒙古国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节 告天即位共上尊号
第二节 t户、万户和诸王
第三节 福神般的怯薛军
第四节 制造文字,颁布成文法
第五节 惩治通天巫
第六节 招降与北征
第七节 畏兀儿与哈刺鲁的降附
第八节 三征西夏
第五章 南下伐金
第一节 南下伐金的原因与决策
第二节 野狐岭之战
第三节 金国分崩,中都内变
第四节 攻克中都
第五节 木华黎父子经略中原
第六章 西征
第一节 西征的序幕——灭西辽
第二节 商队与使者的遭遇
第三节 出师前的争吵
第四节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
第五节 攻克新都撒麻耳干
第六节 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之死
第七节 玉龙杰赤争夺战
第八节 根绝顽抗者,穷追新算端
第九节 者别、速不台的远征
第十节 西征回师
第七章 回军灭西夏
第一节 征服者与“圣人”门徒
第二节 灭西夏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葬礼与成陵之谜
第八章 解读成吉思汗
第一节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世界名人眼里的成吉思汗
第二节 从军事上看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杰出才能和与众不同的用人政策
第四节 关于蒙古族的族源与成吉思汗的国籍等问题
附录
一 成吉思汗世系表
二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三、尼伦部落——纯洁出身的蒙古人
从“苍狼”与“白鹿”起又过了一百多年,蒙古族才进入朵奔蔑儿干时期。“蔑儿干”汉语意为“善射者”,“朵奔蔑儿干”即善射者朵奔。他有一个哥哥名叫都哇锁豁儿,“都哇”汉意为“远视”,“锁豁儿”汉意为“目”。“都哇锁豁儿”相当于汉族传说中的“千里眼”。他们是蒙古族著名的首领,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世祖先。
传说都哇锁豁儿额上生出一只眼,能看见三程远的东西。蒙古牧民一次迁徙三十里,称为一程,三程远即九十里。人的眼睛果真能如此“远视”吗?《松漠纪闻》说:蒙古人经常生吃麋鹿等动物,因此眼睛能看几十里,秋毫皆见。这就是说,因为他们不食烟火,所以视力与众不同,保存了一种特异功能。但人长出三只眼,能看近百里,毕竟含有神话的夸张。
有一天,都哇锁豁儿兄弟一起登上不儿罕山。山下有条小溪名叫“统格黎克溪”。“统格”汉意是“森林”,“统格黎克溪”即茂密的森林中的小溪。都哇锁豁儿站在不儿罕山的山顶上,睁开那只可以看三程远的慧眼,突然发现有一群亦儿坚(百姓)沿统格黎克溪而来。其中有一辆黑车白帐。当时草原牧民为了便于迁徙,往往在车上搭一个围帐,犹如一个活动的房屋,汉语称为“帐舆”。在这座帐舆前面坐着一个漂亮的女郎,都哇锁豁儿高兴地对他弟弟说:“那一丛来的百姓里头,有一个黑车子,前头有一个女儿生得好。若是不曾嫁人呵,索与弟朵奔蔑儿干做妻。”
善射者朵奔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到那一丛百姓里头看了。这女儿名阿兰豁阿,果然生得好,也不曾嫁人。”原来这群百姓是豁里秃马敦人,是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部落。他们本以捕捉貂鼠、青鼠为生,后来部族内规定了一条禁约:不准捕捉貂鼠、青鼠。他们对这条禁约不满,又“听得不儿罕山野物广有,全家起来,投奔不儿罕山的主人名哂赤伯颜”。“伯颜”即“富者”之意,哂赤伯颜是兀良哈部的富人,当时还是不儿罕山的主人。这群秃马敦人的酋长名叫豁里刺儿台蔑儿干,也是一个善射者,阿兰豁阿就是他的女儿。“豁阿”即“美女”,阿兰豁阿即美女阿兰。豁里刺儿台初来乍到,自然希望与当地部民搞好关系。朵奔蔑儿干身为蒙古部的首领,年轻英俊,与阿兰姑娘也是天生的一对。于是豁里剌儿台一口答应了朵奔的求婚要求,这就是“朵奔蔑儿干娶了阿兰豁阿为妻的缘故”。
朵奔与阿兰结婚以后,小两口过得十分美满,没过几年就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名叫不古讷台,一个名叫别勒古讷台。朵奔的哥哥都哇锁豁儿有四个儿子,与他们一起居住。后来,都哇锁豁儿去世了,他那四个儿子瞧不起朵奔,不把朵奔当亲叔叔看待,离开朵奔迁到了其他地方。他们的后代就称为朵儿边氏。“朵儿边”汉意为“四”,“朵儿边氏”即由都哇锁豁儿四个儿子的后代所组成的氏族。
当时,蒙古正处于由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朵奔兄弟虽为蒙古部的首领,但生活并不十分富裕。自从四个侄子迁走以后,朵奔家的日子就不太好过。有一次朵奔到山上去打猎,转了半天也没有打到一点猎物。眼看着温存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就要挨饿了,他心里非常着急。突然,他在树林里遇见了兀良哈部落的人,他们正在那里烧鹿肉。朵奔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要点鹿肉吃。没想到兀良哈人慷慨相赠,他们只留下了鹿头、鹿皮和内脏,把所有的鹿肉都送给了朵奔。这是当时游猎民约定俗成的规矩:当打到猎物时,如遇人提出要求,应将猎物的一部分赠给他,无论与对方是否熟识。但猎物的头和皮以及内脏却是福物。,不能赠人。否则,以后就打不到猎物了。朵奔喜出望外,背着鹿肉大步流星地向家里走去。“路间遇着一个穷乏的人,引着一个儿子行来。”这位穷人自称是伯牙兀歹人氏,名叫马阿里黑,说:“我而今穷乏,你那鹿肉将与我,我把这儿子与你去。”朵奔给了他一条鹿后腿,就将他的儿子“换去家里做使唤的了”。从此朵奔家有了一个奴隶,蒙古人称为“哈刺抽”。在这个奴隶的协助下,朵奔家的处境逐步好转,到朵奔临死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富足的人家了,当地人称他为朵奔伯颜。朵奔死后,那位小马阿里黑就成了朵奔家惟一的成年男劳力。
阿兰豁阿壮年丧夫,不甘寂寞。几年之后,又连续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名不忽合答吉,一个名不合秃撒勒只,一个名孛端察儿。”朵奔的两个大儿子渐渐成人了,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私下议论他们的母亲说:“俺这母亲,无房亲兄弟,又无丈夫,生了这三个儿子。家里独有马阿里黑伯牙,兀歹家人,莫不是他生的么道。”当时,蒙古人有一种习惯,丈夫死后,女人可以与她丈夫的兄弟或从兄弟结合,汉人称为“妻其寡嫂”。如果没有兄弟或从兄弟而生子女,则是不合风俗礼仪,是不能允许的。
两个大儿子的议论被阿兰母亲听到了。春季里的一天,阿兰煮了一只腊羊,把五个儿子叫到一起美餐一顿,然后发给他们每人一支箭,让他们折断。五个儿子肉足饭饱,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五支箭折断了。阿兰母亲把另五支箭竿绑在一起,让他们轮流折一次。从老大传到老二,从老二传到老三,一直传到小五手里,哥儿五个使出了平生的力气,结果谁也没有折断。于是阿兰母亲正襟危坐,开始教训自己的儿子了:“您五个儿子,都是我一个肝皮里生的。如恰才五支箭竿一般,各自一支呵,任谁容易折折;您兄弟但同心呵,便如这五支箭竿,束在一处,他人如何容易折得折。”五个儿子纷纷点头。阿兰母亲又说:“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您两个儿子疑惑我这三个儿子是谁生的。您疑惑的也是。您不知道,每夜有黄白色人,自天窗门额明处人来,将我肚皮摩挲。他的光明透入肚里去时节,随日月的光,恰似黄狗般爬出去了。您休造次说。这般看来,显是天的儿子,不可比做凡人。久后他每做帝王呵,那时才知道也者。”这里强调的是“光”与“天”的观念。那位神秘的黄白色人是日月之光的化身,“天”即蒙古人崇拜的长生天。
……
前言/序言
前言
公元13世纪是一个天翻地覆的世纪,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纪,是分裂了四百余年的中国完成第四次统一的世纪,也是中国打破闭塞状态、真正走上世界历史舞台的世纪。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蒙古族及中华民族的英雄——元太祖成吉思汗!
有个先生说得好:“一个民族没有英雄,这个民族是可悲的;出现了英雄,却不去认识他、研究他、宣传他,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需要自己的英雄。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体育方面需要世界冠军,科学方面需要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军事上也需要世界级的英雄。只有这样才能振奋民族精神,激起人民的斗志。成吉思汗是历史上少有的世界级英雄,毛泽东曾将他与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称他为“一代天骄”!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成吉思汗的名声与影响也丝毫不亚于拿破仑和亚历山大。近些年来,不少地方给千年伟人排队,成吉思汗往往排名第一或者名列前茅。歌颂与宣传这样的英雄,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斗志,有利于增强本民族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团结。处于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伟业中的中国,正需要用这种英雄的业绩、英雄的精神、英雄的人物、英雄的品德影响与陶冶青年一代,需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鼓舞全体人民为祖国的振兴而奋斗。崇尚英雄、塑造英雄、歌颂英雄,正是我研究成吉思汗的初衷。
早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我就非常崇拜成吉思汗。“文革”以后,我回北大进修,选修了著名史学家蔡美彪先生的《辽金元史专题课》,进一步引起了我对成吉思汗的兴趣,从此开始了对成吉思汗的专题研究。到2001年初,我先后写作出版了多部有关成吉思汗的通俗历史人物传记、学术专著、电视剧文学剧本和长篇历史小说,比如《成吉思汗全传》、《一代天骄》等。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还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和北京市优秀图书一等奖。
本书是在我多年研究成吉思汗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一本学术专著。
书中以国内外丰富的史料为基础,通过极为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真实地反映和研究了成吉思汗的一生,反映了成吉思汗君臣不息抗争、积极进取、自强自尊、勇敢顽强、恩仇必报、睥睨一切艰难险阻、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气概,肯定了成吉思汗缔造蒙古民族、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历史功绩。我对成吉思汗的基本评价是:
自强不息,顽强抗争。书中首先歌颂了成吉思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从他9岁时父亲被毒死之后,他们一家孤儿寡母,颠沛流离,挖草根,吃土拨鼠,家中仅有的几匹马被抢,一家人被追杀,年轻的铁木真差点儿死于非命;刚结婚一个多月,年轻美貌的妻子又被抢走。泰赤乌人、主儿乞人、蔑儿乞人、塔塔儿人、札答兰人、乃蛮人、克烈人……有多少仇敌要致他于死地,可以说,当时的社会加在他头上的都是苦难和辛酸。
……
我不同意西方某些政治家所谓的“黄祸论”。我认为,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说成是什么黄种人或中国人造成的,并由此引出黄种人野蛮、低劣和好战的结论,这纯粹是在借题发挥,而根本不是在谈论历史!我们中国的史学家与剧作家们,也不能因为害怕西方人说什么“黄祸”,宣扬什么“中国威胁论”,而不敢涉及成吉思汗西征。成吉思汗西征是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蒙古奴隶主贵族造成的,它与当时蒙古草原的社会性质、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它只是反映了剥削阶级的战争本性,并不能说明所谓黄种人的野蛮与好战。在成吉思汗前后,欧洲的十字军曾经进行过长期的东征,也曾造成了极大破坏。在近现代,又有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以及老沙皇进行过世界性的侵略,对各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如果说成吉思汗西征是什么“黄祸”的话,那么这些欧洲人所进行的征服与侵略就应该叫做“白祸”。而这种“白祸”对社会、对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丝毫不亚于成吉思汗的“黄祸”。这说明文明的、资产阶级的白种人的本性,也并不比奴隶主阶级的黄种人高明多少。实际上,所有这些,既不是由黄种人的本性造成的,也不是由白种人的本性造成的。黄种人和白种人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当时都处于无权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他们不能影响统治阶级的政策,也无力阻止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征服战争。
另外,从时间上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也是先征服中亚和俄罗斯,然后才征服金国和南宋。成吉思汗西征开始于1219年,结束于1225年;长子西征开始于1235年,结束于1241年;旭烈兀西征开始于1252年,结束于1260年。而蒙古灭金是在1234年,灭南宋却是在1279年。在进攻南宋时,蒙古的军队中就有斡罗思一带各民族的军队。他们在元朝被称为色目人,享受比中国的汉人和南人还要好的待遇。因此,用“黄祸论”来解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并以此来说明中国人好战,既违背了阶级分析的方法,又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作者
2003年12月21日
成吉思汗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