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孝亲编·教子编)

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孝亲编·教子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锺叔河 编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家书
  • 孝亲
  • 教子
  • 传统文化
  • 家庭教育
  • 修身养性
  • 清史
  • 锺叔河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84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963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4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锺叔河先生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曾氏家书原件,各编合计补入刻本缺漏、删节的家书近1000件,辑成曾氏一门的“两地书”,为国内各家版本所仅见,足称善本。锤叔河先生的评点无虚语,无大言,句句皆从肯綮处着笔,颇堪玩味。
锺叔河先生一向于曾氏全集、曾氏家书情有独钟,此次纂辑《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锺先生依据曾氏后人所藏家书手稿、抄录附件,一一比勘、校正刻本所夺、所讹。各项合计,《全编》补入刻本所缺、讹夺的家书近1000件,既有曾国藩给家人的书翰,也有家人的复信,算是曾氏一门的“两地书”,足称善本。

内容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一百余年来影响国人至深至巨。《曾文正公家书》自光绪五年付梓,坊间不知印行凡几,以迄于今日各家刊本遍天下。不过,各家刊本所依据的光绪五年刻本错漏、删节处颇多,因而使读者至今难窥全豹。

目录

编者序
凡例
甲 与长辈书
1.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与父母亲书
2.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与祖父书
3.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亲书
4.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初七日与祖父书
5.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廿九日与祖父书
6.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与父亲书
7.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与父母书
8.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日与叔父书
9.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与父母书
10.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11.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与祖父书
12.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廿一与父母书
13.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初七日与父亲书
14.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十八日与父母书
15.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廿四日与父母书
16.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与父母书
17.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廿七日与祖父书
18.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初十日与祖父书
19.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与父母书
20.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日与祖父书
21.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与父母书
22.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与祖父书
23.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与父母书
24.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与父母书
25.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与父母书
26.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与父母书
27.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28.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与祖父书
29.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与父母书
30.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与祖父书
31.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廿五日与父母书
32.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祖父书
33.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与父母书
34.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廿三日与父母书
35.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与父母书
36.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廿九日与祖父书
37.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38.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与父母书
39.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与祖父书
40.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与祖父书
41.道光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与父母书
42.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廿九日与父母书
43.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44.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与父母书
45.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与父母书
46.道光二十五年八月廿一日与叔父书
47.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与叔父书
48.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与叔父书
49.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廿九日与父母书
50.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与父母书
51.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与父母书
52.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十六日与父母书
53.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廿五日与父母书
54.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与父母书
55.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与父母书
56.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与父母书
57.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
乙 长辈来书
甲 与二子书
乙 二子来书
附录三件

精彩书摘

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中间虽有临清至张秋一节须改陆路,较之全行陆路者差易。去年由海船送来之书籍、木器等过于繁重,断不可全行带回,须细心分别去留,可送者分送,可毁者焚毁,其必不可弃者乃行带归,毋贪琐物而花途费。其在保定自制之木器,全行分送。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水陆略求兵勇护送而已。
余历年奏折,令夏吏择要抄录,今已抄一多半,自须全行择抄。抄毕后存之家中,留与子孙观览,不可发刻送人,以其中可存者绝少也。余所作古文,黎莼斋抄录颇多,顷渠已照抄一分,将寄余处存稿(此外黎所未抄之文,寥寥无几),尤不可发刻送人,不特篇帙太少,且少壮不克努力,志亢而才不足以副之,刻出适以彰其陋耳。如有知旧劝刻余集者,婉言谢之可也,切嘱切嘱。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干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请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左。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赢馀,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

前言/序言


《一门书香,百年风华:曾氏家风传世智慧》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家族,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后世仰望的典范。曾国藩,这位晚清重臣,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名垂青史,更以其严谨的治家理念和深刻的家教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家书,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那个时代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为人处世之道,以及最动人的亲情与教育的真谛。 《一门书香,百年风华:曾氏家风传世智慧》并非仅仅是对某一本具体编纂的曾国藩家书选集的介绍,而是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探寻曾国藩家风的精髓,解析其家书背后所蕴含的普适性人生智慧。本书旨在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壁垒,走进曾国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兄长、一位长者,对家族、对子孙、对家国天下的一腔赤诚与殷切期望。 一、 孝亲之道:感恩图报,慎终追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百善之首。曾国藩的家书中,对父母的敬爱与关怀,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在事业上力求不坠家声,更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牵挂父母的安康,细致入微地体察他们的需求。 本书将深入剖析曾国藩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所展现出的“孝”之真谛。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与共鸣。曾国藩教导子孙,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他强调,孝顺并非一味地顺从,而是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言行让父母安心、自豪。 书中将通过大量生动的史实与家书原文的引述,展现曾国藩如何身体力行地践行孝道。他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旧牵挂家中父母的冷暖;他如何用谦逊的姿态,回报长辈的教诲;他如何将“慎终追远”的精神,融入到家族的祭祀与传承之中。这些珍贵的片段,将勾勒出一幅感人至深的孝亲图卷,让读者体会到,孝,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与敬意。 我们也将探讨,在现代社会,曾国藩的孝亲理念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如何以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本书将提供一种跨越时代的思考,鼓励读者在现代的语境下,重新理解和实践孝亲的古老美德。 二、 教子之道:严慈相济,德才兼备 曾国藩深知,家族的未来,系于子孙的成长。因此,他在教育子孙方面,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的教子之道,并非一味溺爱,也不是严苛苛责,而是将“严”与“慈”巧妙结合,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才学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 本书将详细梳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核心理念。他认为,为人之根本在于“德”,品德的培养应置于才学之上。他反复强调,一个人若无正直的品格,再高的才华也可能沦为祸害。因此,曾国藩从小就对子女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教导他们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知书达理。 同时,曾国藩也高度重视子女的学识培养。他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子女广泛涉猎,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不仅为子女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更以身作则,成为他们最好的榜样。书中将通过具体的家书片段,展现曾国藩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如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在教育子孙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知人善任”的智慧。他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天赋,因材施教,既不压抑他们的个性,也引导他们发挥所长。他鼓励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曾国藩的“家风建设”理论。他认为,一个家族的兴盛,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家风的形成,既有赖于长辈的言传身教,也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维护。曾国藩通过制定家规、倡导家族精神等方式,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家族氛围。 在现代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曾国藩的教子之道,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当下的教育模式,探讨如何在培养子女的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如何才能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保持教育的初心,培养出真正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才?曾国藩的智慧,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三、 治家之道:勤俭持家,勤勉治业 曾国藩的治家理念,是其政治生涯成功的基石之一。他深知,一个混乱的家庭,难以支撑一个有为的事业。因此,他将勤俭、勤勉、条理作为治家的核心原则。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解读曾国藩的治家之道。他提倡“勤”,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劳动,更体现在对待事业的勤勉态度。他认为,人生没有捷径,唯有辛勤付出,方能有所成就。这种“勤”的精神,也被他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求家人事事亲力亲为,不图享乐,不尚虚荣。 “俭”,是曾国藩家风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并以此来教育子孙。他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能够帮助人抵御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本书将通过家书中关于家庭开支、日常生活等细节的描绘,展现曾国藩如何身体力行地践行节俭之道,并将其内化为家族的共同准则。 “理”,则是曾国藩治家的智慧所在。他提倡条理清晰,事无巨细,都力求有章可循。他为家人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从家务劳动到日常起居,都力求规范化。这种“理”的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家庭生活的效率,更能够培养子女的条理性、责任感和执行力。 本书还将探讨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他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基础,家庭的和睦是关键,国家的安定才是最终的目标。他通过家书,将自己对治家的理念,延伸到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思想家的广阔胸襟和深邃洞察。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面临着家庭关系紧张、生活失序等问题。曾国藩的治家之道,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反思。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守护好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如何以勤勉和节俭的态度,应对生活的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本书将提供一种回归本质、返璞归真的思考路径。 四、 智慧人生:内省修身,洞察世事 曾国藩的家书,更是他个人思想和人生智慧的集中体现。他的文字,朴实而深刻,充满了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 本书将深入挖掘曾国藩家书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他强调“内省”的重要性,认为人应当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修正缺点,完善自我。他所提出的“每日功过格”,便是他自我反省的生动实践。书中将引导读者学习曾国藩的内省方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曾国藩对于“知足常乐”的理解,也极具启发性。他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懂得在感恩当下、珍惜所有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他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都通过家书得以展现。 此外,曾国藩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洞察,对社会潮流的判断,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的勇气,都令人钦佩。他的家书,宛如一本人生指南,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门书香,百年风华:曾氏家风传世智慧》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曾国藩家书的解读,它更是一次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探索。它邀请读者走进曾国藩的精神世界,汲取他跨越时空的智慧,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融入到我们自身的家庭建设和人生实践之中,让“一门书香”成为家族绵延的血脉,“百年风华”成为世代传承的荣耀。本书致力于呈现一种真实、深刻、富有启发的阅读体验,让曾国藩的家风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它所传递的“人本关怀”。曾国藩在处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始终将“人”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精神成长以及身体健康。他反对那些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即使在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依然坚持写家书,这本身就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他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父亲和儿子。

评分

在《教子编》部分,曾国藩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更是让我茅塞顿开。他并非期望子女成为一时的“神童”或“伟人”,而是更加注重培养他们正直的品格、勤勉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对子女的要求,看似严苛,实则充满了深沉的父爱。他反复强调“读书不必须读经”,鼓励子女涉猎各种知识,开阔眼界,而不是死守僵化的理论。更让我赞叹的是,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时,也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一种多么豁达和真诚的教育方式!他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以一个普通父亲的身份,与子女共同成长,这种“知不足而奋进”的精神,对于为人父母者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我特别喜欢锺叔河先生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渊博的学识,又不失大众易懂的亲切感。他的评点不是冷冰冰的学术分析,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他能将曾国藩家书中一些看似古老的观念,用现代的视角进行解读,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例如,在谈到曾国藩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时,他的评点就非常到位,指出了曾国藩在维护家庭和谐方面的智慧和艺术。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长者对话,他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

评分

总而言之,《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本历史文献,更是一本人生指南。无论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启迪。锺叔河先生的评点功力深厚,将曾国藩的智慧精华提炼出来,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家庭关系中的一些不足,也给了我很多改进的方向。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家庭教育、注重个人修养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孝亲编·教子编)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充满了好奇,他是如何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既能叱咤风云,又能安身立命,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为人子女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与曾国藩本人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锺叔河先生的评点可谓是点睛之笔,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家书,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曾国藩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这些家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的指导意义。 读《孝亲编》时,我被曾国藩对父母的恭谨和孝顺深深打动。他不仅在物质上尽力赡养,更在精神上时刻挂念,即使身处军旅,遥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他对父母的思念和关切。他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生活起居,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并不断叮嘱他们注意养生,这其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让我深刻体会到“孝”字的重量,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渗透在生活点滴中的责任和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信中,总是能克制自己仕途上的骄傲,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这种谦逊和感恩,是许多现代人所缺乏的。

评分

可惜没有注解,有些内容不好理解!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不过点评有点假那叫批注怎么能叫点评呢,只能说一般了

评分

比较厚,比较全。值得拥有。内有一页印刷问题。

评分

非常全的资料,非常好

评分

非常全的资料,非常好

评分

这个版本设计的非常大气 有锺叔河老先生的批注

评分

在战略战术上,他认为战争乃死生大事,应“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在用人上,讲求“仁孝,血诚”原则,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选人标准是“崇实黜浮,力杜工巧之风”,因而石达开说“曾国藩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曾国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训基地,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华蘅芳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评分

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 是好书啊,各方面都不错

评分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