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加固技术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界雄 等 著
图书标签:
  • 水库大坝
  • 大坝加固
  • 土石坝
  • 混凝土坝
  • 坝体安全
  • 水利工程
  • 工程地质
  • 边坡稳定
  • 渗漏控制
  • 监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084849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7030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水库大坝病险与溃坝规律研究(2006BAC14B01)课题支持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1
字数:5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是一部系统介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的专业书籍,从病险水库防洪安全加固、渗流安全加固、结构安全加固、抗震安全加固、金属结构安全加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种病害加固技术的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及应用实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最新成果。本书介绍的各种加固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水利工程的加固。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专业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1 攝述
1.1 我国水库大坝发挥的重要作用
1.1.1 防洪减灾
1.1.2 灌溉、供水
1.1.3 水力发电
1.1.4 航运、水产养殖业及旅游
1.2 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性
1.3 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现状
1.4 水库大坝主要病害特点
1.5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概况
1.5.1 土石坝加固技术
1.5.2 重力坝加固技术
1.5.3 拱坝加固技术
1.5.4 金属结构加固改造
1.6 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技术规律的统计
参考文献

2 陨洪安全加固
2.1 常见防洪安全问题
2.1.1 挡水安全问题
2.1.2 泄水安全问题
2.1.3 典型案例
2.2 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
2.2.1 工程等级划分
2.2.2 建筑物防洪标准
2.3 防洪安全加固技术
2.3.1 土石坝加高
2.3.2 重力坝加高
2.3.3 拱坝加高
2.3.4 增加泄洪能力
2.3.5 防洪安全复核
参考文献

3 渗流安全加固
3.1 常见渗流安全问题
3.1.1 土石坝渗流病害特点
3.1.2 混凝土坝渗流病害特点
3.1.3 溢洪道渗流病害特点
3.2 渗流控制设计标准
3.2.1 土石坝渗流控制设计标准
3.2.2 混凝土及砌石坝渗流控制设计标准
3.2.3 溢洪道渗流控制设计标准
3.3 土石坝防渗加固
3.3.1 概述
3.3.2 混凝土防渗墙
3.3.3 高压喷射灌浆
3.3.4 劈裂灌浆防渗
3.3.5 土工膜防渗
3.3.6 膏状稳定浆液灌浆
3.4 浆砌石坝防渗加固
3.4.1 概述
3.4.2 渗漏原因、危害及分类
3.4.3 加固处理措施
3.5 混凝土坝防渗加固
3.5.1 概述
3.5.2 渗漏调查
3.5.3 渗漏成因分析和处理的判断
3.5.4 渗漏处理设计与施工要点
3.6 溢洪道基础防渗加固
3.7 基础防渗帷幕灌浆
3.7.1 概述
3.7.2 帷幕灌浆分类
3.7.3 设计要点
3.7.4 施工方法
3.7.5 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4 结构安全加固
4.1 常见结构安全问题
4.1.1 土石坝结构病害特点
4.1.2 混凝土坝及砌石坝结构病害特点
4.1.3 溢洪道结构病害特点
……
5 抗震安全加固
6 金属结构安全加固

前言/序言


《河流治理与生态恢复:挑战与前沿》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河流治理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全书围绕着河流健康、流域管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核心议题展开,力求为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河流面临的挑战与现状 河流退化的多维度分析:本章系统梳理了导致河流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水文过程改变:讨论了过度取水、调蓄工程(如水库)运行对河流流量、水位、流速等关键水文要素的改变,以及由此引发的河流萎缩、断流、河口盐碱化等问题。 水质恶化:详细分析了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化学、物理及生物特性的影响,重点关注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带来的水体黑臭、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后果。 生境破坏与碎片化:阐述了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河岸开发等人类活动如何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退化。 外来物种入侵:探讨了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土河流生态系统的威胁,包括其传播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治理难度。 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如极端降雨、干旱、升温)对河流流量、水温、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潜在及已发生影响。 河流治理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回顾了历史上以“防洪治涝”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河流治理模式,分析了其在控制洪水、保障安全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过度工程化、忽视生态、破坏自然河道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生态代价。 流域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强调了河流是一个流域的整体,单一河段的管理难以解决全局问题。本书探讨了流域尺度的管理理念,包括: 上下游联动:分析了上游人类活动对下游水质、水量、生态的影响,以及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多部门协同:阐述了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国土等多个部门在流域管理中的角色与合作模式。 利益相关者参与:强调了政府、企业、社区、公众等多元主体在流域治理中的参与和决策机制。 第二部分:河流生态恢复的前沿技术与方法 生态学原理在河流恢复中的应用: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如借鉴自然过程、恢复结构与功能、提高韧性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重点讨论针对濒危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营造、迁徙通道恢复、种群补充等策略。 生态水文过程模拟与恢复:利用模型模拟自然水文情景,并设计相应的水量调度方案,以恢复河流的自然脉动。 工程性修复技术: 河岸带生态化改造:介绍利用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固岸、净化水质、提供生境的生态护岸技术,以及摆放填充石、沉木等人工构件模拟自然河岸结构。 河床形态恢复: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河床坡度、宽度、曲率,恢复卵石滩、深潭、浅濑等多样化的水下地形,以支持不同水生生物。 人工湿地与生态浮岛:介绍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以及利用生态浮岛在城市河流中创造水生植物栖息地的技术。 鱼道与过鱼设施:分析各种鱼道(如梯形鱼道、水槽式鱼道、生物通道)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效果,保障水生生物的迁徙自由。 非工程性恢复措施: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深入探讨点源和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 生态流量保障:讲解如何科学测算和实施生态流量,以维持河流的基本生态功能。 栖息地管理与修复:讨论移除障碍物、恢复河漫滩淹没、种植本土水生植物等措施。 外来物种的防控与清除:介绍科学监测、早期预警、物理清除、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 监测与评估技术: 水质、水量监测:介绍常规监测指标以及新型传感器技术。 生物多样性监测:包括底栖生物、鱼类、水生维管束植物等的调查方法和多样性指数计算。 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介绍河流生态完整性指数(IBI)、生物多样性指数等评价工具。 恢复效果的长期评估:强调建立长期监测机制,评估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河流生态恢复成功案例分析:选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河流生态恢复项目,详细介绍其背景、面临的挑战、采取的策略、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经验教训。涵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人水和谐的社会经济考量:探讨河流生态恢复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可持续的经济活动。 河流生态恢复的挑战与机遇:总结当前河流生态恢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资金投入、技术瓶颈、管理体制、公众认知等,同时展望未来河流生态恢复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监测、大数据应用、公众参与的深化以及与其他领域(如气候变化适应、城市规划)的融合。 可持续河流管理的新范式:提出构建以生态健康为导向的河流管理新范式,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理念。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的全面视角,鼓励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河流的健康与永续。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捧读《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座宏大的水利工程博物馆,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书中关于“闸门、启闭机及相关结构加固”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大坝“心脏”部分的维护与升级。我一直觉得,大坝的加固主要集中在坝体本身,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与水流控制息息相关的闸门和启闭机,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样至关重要。书中详细分析了闸门和启闭机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腐蚀、磨损、以及结构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调度,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作者通过对多个实际工程案例的深入剖析,例如,某水库因闸门结构变形导致无法正常关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书中就介绍了如何通过“结构修复”、“表面防腐”和“启闭机改造”等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闸门结构加固”的论述,作者根据不同类型的闸门,提出了多种加固方案,如对钢闸门的腹板和翼缘进行加焊补强,以及对混凝土闸门的裂缝进行注浆处理等。书中还通过详细的图纸,展示了加固后的闸门结构,使其更加坚固耐用。此外,书中还对“启闭机性能提升”进行了重点介绍,强调了通过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以及对控制系统进行升级,能够显著提高启闭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附属建筑物加固”的介绍,作者也提及了厂房、管理房等附属建筑物的加固技术,让我认识到,大坝的整体安全,是所有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它需要关注坝体本身,更需要关注大坝的每一个“器官”,确保其协同工作,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评分

翻阅《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我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书中关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加固技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对这类坝型充满好奇,它们将传统的土石坝和混凝土坝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但在长期的运行中,面板的开裂和错动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书中详尽地分析了导致面板开裂的多种因素,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集中、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例如,某大型水库在经历多次强震后,其混凝土面板出现了明显的脱空和裂缝,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来填充面板下方的空腔,并利用“预应力锚索”来提高面板的抗拉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恢复面板的整体性,还能有效防止库水渗漏,从而保障大坝的安全。此外,书中还对面板堆石坝的堆石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改进堆石体的级配、提高碾压密度,以及在关键部位设置排水系统等措施,来增强堆石体的抗滑稳定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灌浆堵漏”技术的详细描述,作者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灌浆材料,如水泥浆、化学灌浆剂等,并根据不同的渗漏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灌浆工艺和施工要点。例如,对于细小的渗漏通道,化学灌浆剂能够有效封堵,而对于较大的渗漏口,则需要采用水泥浆进行填充。书中还附带了许多现场施工的照片和图表,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复杂技术的实际应用。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娓娓道来,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具体的加固技术,更感受到了工程师在保障国家水利设施安全方面所承担的重任。

评分

当我翻开《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爱好者,对水利工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科普读物。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关于“灌浆帷幕”的介绍,让我对地下水的控制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认为,地下水渗漏是大坝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在坝体下游设置一道或多道具有连续性和低渗透性的灌浆屏障,来有效拦截地下水的渗漏,降低坝体下游的渗流压力。作者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灌浆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钻孔布置、灌浆顺序、灌浆压力和灌浆材料的选择等。书中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灌浆帷幕的加固效果,例如,某水库在连续多年出现严重渗漏后,通过实施灌浆帷幕加固,渗漏量显著降低,坝体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固结灌浆”和“劈裂灌浆”的区别及适用场景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现场监测结果,证明了固结灌浆在提高坝体整体强度和密实度方面的优势,而劈裂灌浆则更适用于处理大面积的裂缝和空隙。此外,书中还对“反滤层”的设置和维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了反滤层在排除坝体内部渗水,防止细颗粒被冲刷流失方面的关键作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监测预警系统”的介绍,作者强调了在大坝加固完成后,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并辅以科学的监测和管理。

评分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打开了水库大坝加固领域的一扇新窗口。书中关于“粘土心墙防渗加固”的技术,让我对传统土石坝的改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一直对土石坝的防渗性能感到好奇,尤其是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土体难免会发生沉降和开裂,从而导致渗漏。书中详细分析了导致粘土心墙防渗性能下降的多种因素,如不均匀沉降、冻胀融沉、以及外部荷载的影响。作者通过对多个经典案例的剖析,例如,某水库因土体老化导致心墙出现多处裂缝,渗漏量急剧增加,书中就介绍了如何通过“注浆堵漏”和“贴面加固”等技术来修复和加固粘土心墙。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注浆材料选择”的论述,作者列举了多种常用的注浆材料,如水泥浆、膨润土浆、以及聚氨酯等,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书中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注浆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钻孔、洗孔、封孔、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控制等关键环节。此外,书中还对“粘土心墙防渗性能的评估”进行了重点阐述,强调了采用钻孔取样、渗透试验、以及电法探测等方法,来全面评估心墙的防渗状况。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抗震加固”的章节,作者在分析了地震对粘土心墙的影响后,提出了多种抗震加固措施,如在心墙内部设置抗剪墙,以及在坝体坡面铺设土工格栅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是一项动态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根据大坝的实际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评分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以其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水库大坝的“健康体检”和“康复治疗”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一直对大坝的渗漏问题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大坝的蓄水能力,更会对大坝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书中关于“防渗墙”的加固技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了解到,防渗墙是通过在坝体下游,或坝体内部,利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建造一道连续的、低渗透性的隔水墙,来有效阻挡地下水和库水的渗漏。作者通过对多个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例如,某水库在经历长期的运行后,出现了严重的下游渗流,导致坝体稳定性下降,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地下连续墙”等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防渗墙材料选择”的论述,作者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推荐了多种防渗材料,如塑性混凝土、膨润土水泥混合料,以及沥青混凝土等,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施工工艺。书中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防渗墙的施工过程,包括导墙的设置、泥浆的循环、挖槽、下放槽内结构、以及混凝土或浆液的灌注等关键环节。此外,书中还对“防渗墙的有效性评估”进行了重点阐述,强调了采用钻孔取样、渗透试验、以及水文地质勘察等方法,来全面评估防渗墙的防渗效果。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帷幕灌浆”的介绍,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在防渗墙两侧设置灌浆孔,利用灌浆材料填充土体中的孔隙和裂缝,进一步提高防渗墙的整体防渗性能。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并辅以科学的监测和管理,才能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

评分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以其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隐藏在水面之下,默默守护着我们安全的庞大工程。我一直对大坝的“健康”状况感到好奇,毕竟它关系到下游千家万户的安危。书中关于“堆石体加固”的技术,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了解到,堆石体虽然看似牢固,但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例如,不均匀沉降、冻胀融沉、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堆石体的变形和稳定性下降。作者通过对多个实际工程案例的深入分析,例如,某水库的堆石坝因长期运行出现内部孔隙过大,导致渗流稳定性和抗剪强度下降,书中就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碾压密实”和“帷幕灌浆”等技术来加固堆石体。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堆石体碾压密实”的施工要点,作者强调了在堆石料的选取、级配的控制、以及碾压机械的选择和碾压遍数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以确保堆石体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图表,展示了不同碾压工艺对堆石体性能的影响。此外,书中还对“堆石体内部排水”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阐述,强调了通过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能够及时排出堆石体内部的渗水,降低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抗震加固”的章节,作者在分析了地震对堆石体的影响后,提出了多种抗震加固措施,如在堆石体内设置土工格栅,以及在坝体坡面铺设抗震挡土墙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更是为了提升其整体性能,使其能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评分

在翻阅大量关于水利工程的书籍时,偶然间看到了《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水利工程师,但我对大坝安全和城市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封面朴实无华,但其内在的价值却让我感到惊喜。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历史悠久的大坝改造案例分析,例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对老旧土质大坝进行粘土心墙加固,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库容需求和地质沉降带来的挑战。书中不仅给出了理论上的解决方案,还配以了详细的工程图纸和实际施工的照片,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土料的选取、压实度的控制,以及与现有坝体衔接的技术要点。此外,书中对于裂缝处理的技术也着重进行了探讨,从裂缝的成因分析,到不同类型裂缝的注入材料选择,再到注浆压力和时机的把握,都有细致的描述。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静力注浆”和“动力注浆”的区别及适用场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证明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动力注浆能够更有效地填充细小裂缝,提高坝体的整体稳定性。当然,作为普通读者,我最关心的还是这些技术对大坝整体安全性的提升,书中通过对多起加固工程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直观地展示了加固技术的有效性,例如,渗流量的显著降低,孔隙水压力分布的改善,以及坝体的变形量控制。这种科学严谨的论证方式,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深信不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偏向技术性,但作者在一些章节穿插了工程管理和风险评估的内容,这对于理解加固工程的宏观层面非常有帮助。比如,在进行大坝加固前,如何进行全面的勘察,如何评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书中都有涉及。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一项大坝加固工程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完美执行,更是对整个工程体系的精细化管理和对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这本书让我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认识到,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庞大建筑,背后凝聚了多少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

评分

当我阅读《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时,我被其中关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加固技术深深吸引。这类坝型以其高坝、大库容的特点,在现代水利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一直对其面板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感到好奇,毕竟面板是直接与水体接触的结构,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大坝的整体安全。书中详细分析了混凝土面板开裂的原因,包括温度应力、收缩裂缝、基础沉降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等。作者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例如,某大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经历长期运行后,面板出现了严重的温度裂缝和施工缝错动,书中就介绍了如何通过“预应力锚索”和“面板注浆”等技术来修复和加固。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和施工要点,作者详细阐述了锚索的布置、张拉顺序、以及固结段的处理等关键环节,并通过数值模拟,直观地展示了预应力锚索对提高面板抗拉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的作用。此外,书中还对“堆石体防渗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通过优化堆石体的级配、提高碾压密度、以及设置排水系统等措施,来增强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渗能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面板裂缝的处理”一章,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裂缝的处理方法,例如,对于贯穿性裂缝,可以采用“嵌缝”和“注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修复;而对于表面性裂缝,则可以采用“喷浆”和“涂刷”等方法进行封闭。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加固,是一项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岩土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对坝体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评分

《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让我以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水库大坝的生命周期。我一直觉得,大坝的建设完成后,似乎就一劳永逸了,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明白,大坝就像一个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面临各种“病痛”,而加固技术,就是为大坝“治病”的良方。书中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加固技术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对沥青混凝土的认知主要停留在道路建设上,没想到它在大坝工程中也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沥青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防渗性和弹性的特点,来处理土石坝的心墙变形和裂缝。作者通过分析某老旧水库的心墙变形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分层碾压的方式,将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原有的土质心墙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渗结构。这种施工技术要求极高的温度控制和碾压质量,书中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等各个环节的工艺要点。此外,书中还对“砂砾石垫层”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这种垫层在防止面板堆石坝面板下发生冲刷和沉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粘土心墙防渗加固”的章节,作者通过对多个实际工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最优的粘土心墙加固方案,包括粘土的选取标准、含水率的控制、以及压实方法的优化。书中还强调了在加固过程中,要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例如,如何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以及如何处理施工废水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其结构安全性,更是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评分

翻阅《水库大坝加固技术》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工程现场,亲眼见证着工程师们如何运用智慧和汗水,为一座座古老或年轻的大坝“延年益寿”。书中关于“粘土防渗心墙的加固与修复”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土石坝的防渗性能是其最关键的性能之一,而粘土心墙作为主要的防渗结构,其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书中详细分析了粘土心墙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地质沉降、冻胀融沉、以及不均匀荷载等因素导致的裂缝、变形和渗透。作者通过对多个典型工程案例的深入剖析,例如,某水库因粘土心墙变形导致出现多处渗漏,影响了正常运行,书中就介绍了如何通过“注浆加固”和“贴面防渗”等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注浆材料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论述,作者根据不同的裂缝类型和渗漏程度,推荐了多种注浆材料,如水泥浆、膨润土浆、以及化学注浆材料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书中还通过精密的图表和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注浆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钻孔、洗孔、封孔、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控制等。此外,书中还对“粘土心墙的加固效果评估”进行了重点介绍,强调了通过渗透试验、电法探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来全面评估加固工程的实际效果。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局部加固与整体加固”的比较分析,作者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提出了最优的加固方案。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加固,是一项精细化、系统化的工程,它需要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最合适的加固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大坝的安全稳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