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泽东与林彪
:38.00元
作者:叶健君、程波、王龙彪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060694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直面“九一三”事件真相,披露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历史细节。
内容提要
毛泽东与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从井冈山初相识,到彻底决裂,终发生令人痛心的“九一三”事件。这期间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何新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一个如此重大的阴谋叛变?本书将逐一揭开历史真相。
目录
作者介绍
叶健君,男,1964年2月出生,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与写作,曾策划主持编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年度焦点》(3本)、《聚集红都》系列从书(四本)、《聚集红墙》(4本)等20多部书籍,撰写《湘籍共产党人的精神》《毛泽东与王明》(中央文献出版社)等个人著作4部,发表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剖析王明明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等30多篇论文,参编各类书籍30多部,曾获省社会科学成果奖。
程波,男,1963年生,湖南华容人。湘潭大学历史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程波教授从事高等教育事业已有28年,主讲《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电影与美国法律文化》等课程。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40多篇,出版《西方法律思想史——法治源流》、《中国近代法理学》(1895—1949)等法学专著2本,主持教育部、湖南省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共3项。
王龙彪,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著作有《聚焦红墙-新中国代:军兵种、大军区司令员》《中国抗日战争年度焦点(黄河绝唱1943-1945)》。
文摘
序言
从纯粹的文本质感而言,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凝练且富有韵律感的。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也全然不同于通俗读物的轻飘。作者的文字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金属,既坚固又闪亮。他擅长使用精准的动词和恰到好处的比喻,使得一些原本抽象的政治概念变得清晰可见,甚至带上了一种文学性的美感。这种语言的密度和表现力,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扎实,每一次翻页,都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为斟酌一个词语所花费的心思。尤其是在描绘权力交接或思想冲突的段落,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被控制在极小的篇幅内,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要大声朗读出来,去感受那种文字力量的爆发点。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真是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策展人,将历史的碎片精心挑选、巧妙布局,呈现出一幅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画卷。作者似乎对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气候有着近乎偏执的敏感度,他没有简单地堆砌官方文件,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权力博弈和个人心性的微妙变化。读来,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历史书,而是在观看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特别是对某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处理,那种克制而又充满张力的笔法,让人在合上书页之后,仍然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和人物命运的复杂性。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拉回到具体的人物命运上来,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影响了整个国家走向的决策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挣扎与选择。这种对历史“现场感”的还原能力,是此书最令人称道之处。
评分坦白说,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它会沦为故纸堆里的陈词滥调,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展现出的那种史学家的敬畏与批判精神的完美结合,构建了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阅读场域。更难得的是,书中对宏大叙事背后那些“小人物”命运的关照,也极其细腻到位。他们不是工具人,而是历史齿轮中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恐惧、期望和无奈,构成了历史肌理中不可或缺的纹理。这种从高空俯瞰全局的视角,与深入田野观察细节的微观视角,被作者处理得炉火纯青,两者互为补充,使得全书的层次感极为丰富。读完之后,你不会感到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历史复杂性深刻理解后的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信息不对称”时代权力运作机制的深刻洞察。它不是简单地叙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信息是如何被塑造和传递的”。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透视眼”,能够穿透层层迷雾,直抵决策圈的核心。书中对当时环境下的各种信息渠道的依赖、误判以及信息茧房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对于理解任何时代的政治运作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展示了在信息被高度集中的环境下,个人判断如何被环境塑形,以及群体认知的趋同是如何一步步将历史推向某个既定的轨道。这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像是一堂关于权力结构如何自我强化的危机教育课。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人物动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去神化”视角。他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塑造成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将他们置于复杂的时代洪流中进行剖析,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局限性。这种笔法,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持续的智力挑战——你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过去对这些人物的既有认知。书中对某些事件的侧面描述,那些通过非官方渠道流传出来的轶事和细节,被巧妙地融入主体叙事,既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又没有损害其严肃性。这种平衡的拿捏,绝非易事。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对既定结论的重复,而是对复杂性的拥抱和对真相边界的不懈探寻。读罢全书,你会觉得自己的历史观被轻轻地、但却是根本性地修正了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