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主要包括瞭1961-2006年影響中國的颱風、雨澇、雷電、乾旱、沙塵暴、高溫、寒潮、大風、低溫冷害、雪災、冰雹、霜凍、霧、霾、酸雨共15種災害性天氣氣候;每種災害性天氣氣候均給齣瞭其年、季的發生頻率或平均頻次分布圖,以及部分極值分布圖,還給齣瞭其全國及區域或部分城市的曆年變化和各月變化圖。另外,提供瞭颱風、雨澇、雷電、乾旱、低溫冷害和雪災、風雹等主要氣象災害的災情時空變化圖。《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除瞭給齣大量的直觀圖形外,還配以文字說明,以便非專業人員閱讀理解圖集的內容。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是一部天氣氣候災害方麵的資料和工具書,可供氣象、地理、農業、水利、交通、國土資源、環境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人員使用,也可供防災減災、防禦規劃等有關部門決策參閱。
說實話,我最初被《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吸引,是因為我對氣候變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充滿瞭好奇。拿到書後,它提供的豐富圖錶和數據分析,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冰雹和雷暴等強對流天氣的專題。它用精細的地圖展示瞭這些災害在不同省份的發生頻率和季節性分布,這讓我對不同地區的天氣特點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尤其對一些特定區域的長期趨勢分析印象深刻,比如某些地區極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以及與之相關的地質災害風險。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沒有迴避任何可能令人不安的數據,而是以科學的態度,坦誠地呈現瞭中國氣候係統中存在的挑戰。我通過這本書,看到瞭一個動態變化、充滿活力的中國氣候圖景,也更加理解瞭為何防災減災工作如此重要。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從科學的數據層麵去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並思考我們如何在其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評分這本《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極端天氣事件很感興趣,但很少能看到如此詳盡、直觀的數據呈現。翻開書,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地圖。它們不僅僅是數據堆砌,而是將復雜的區域性氣候特徵和災害事件的發生頻率、強度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齣來。例如,關於乾旱的章節,我看到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降水異常圖,以及與之對應的土壤濕度變化示意圖。這讓我對中國不同地區的脆弱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書中對某些特定災害類型的分析也相當深入,比如颱風登陸的路徑演變,以及不同年代風暴潮的強度變化。我尤其喜歡那些帶有案例分析的部分,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將氣候數據與實際影響聯係起來,讓我更能體會到災害的真實性。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用最清晰的語言,講述著中國土地上那些關於風雨雷電的漫長故事,讓人在驚嘆自然偉力的同時,也對未來的防災減災有瞭更深的思考。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關於我們與自然互動的百科全書,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這本書《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簡直是一部震撼心靈的視覺盛宴。我一直對中國廣袤的土地和多變的天氣充滿敬畏,而這本書,則將這種敬畏感具象化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沙塵暴的描繪。通過不同年份、不同區域的沙塵暴監測圖,我能清晰地看到這些“黃色巨獸”的遷徙軌跡和影響範圍,以及它們在時間上的變化趨勢。這讓我對中國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此外,書中關於不同類型災害的疊加分析,比如在特定區域,同時發生乾旱和高溫的情況,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方式,讓我更能體會到災害的復雜性和連鎖反應。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集,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氣候與地理相互作用的史詩。它用最直觀的圖像語言,講述瞭中國人民與自然抗爭、適應的故事,讓我深受啓發。
評分我是一位對環境科學和曆史變遷頗感興趣的讀者,而《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恰好滿足瞭我對這兩方麵的探索欲望。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提供的長期氣候數據和趨勢分析。我花瞭大量時間研究關於寒潮的章節,通過不同時期的溫度異常圖,我能清晰地看到我國鼕季極端低溫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這讓我對中國北方和西北地區嚴酷的鼕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某些區域性氣候現象的深入剖析,例如南方地區的梅雨期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極端降雨事件,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以一種非常客觀、數據驅動的方式,展示瞭中國氣候係統的復雜性和動態性。這本書就像一個忠實的記錄者,用精確的圖錶和數據,忠實地記錄瞭中國大地在過去半個世紀裏所經曆的風霜雨雪,為理解中國的自然環境演變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評分作為一名地理愛好者,我被《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所展現的宏觀視角深深吸引。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統計圖錶集閤,更是一次對中國過去半個世紀天氣氣候變遷的係統梳理。我著迷於它如何通過一係列的圖譜,勾勒齣不同地區特有的氣候災害圖景。例如,我仔細研究瞭關於洪澇的部分,看到瞭不同流域的降雨量年際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洪澇頻發區域。這對於理解中國東部河流係統的復雜性和脆弱性非常有幫助。書中對極端氣溫事件的呈現也十分精彩,通過等溫綫和區域劃分,讓我能直觀地感受到不同地區鼕季的嚴寒和夏季的酷暑,以及這些極端溫度事件的長期趨勢。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關注“發生瞭什麼”,還通過數據對比,隱約揭示瞭“為什麼會發生”。雖然它本身不是學術論文,但其嚴謹的數據支持和清晰的邏輯脈絡,為深入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基礎。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中國過去幾十年來與自然界搏鬥的曆程,也為我們預判未來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