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33)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3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标准参考书
  • 工程技术
  • 科技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51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49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93
字数:113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目录

GB/T 5700-2008 照明测量方法
GB/T 5701-2008 室内热环境条件
GB/T 5704-2008 人体测量仪器
GB/T 5720-2008 0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
GB/T 5741-2008 船用柴油机排气烟度测量方法
GB/T 5744-2008 船用快关阀
GB/T 5753-2008 钢丝绳芯输送带 总厚度和覆盖层厚度的测定方法
GB/T 5757-2008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GB 5763-2008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
GB/T 5770-2008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
GB/T 5777-2008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 5823-2008 建筑门窗术语
GB/T 5824-2008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 5832.2-2008 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第2部分:露点法
GB/T 5837-2008 液力偶合器型式和基本参数
GB/T 5845.1-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第1部分:总标志和分类标志
GB/T 5845.2-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第2部分:一般图形符号和安全标志
GB/T 5845.3-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第3部分:公共汽电车站牌和路牌
GB/T 5845.4-2008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第4部分:运营工具、站(码头)和线路图形符号
GB/T 5859-2008 滚动轴承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外形尺寸
GB/T 5862-2008 农业拖拉机和机具通用液压快换接头
GB/T 5898-2008 手持式非电类动力工具噪声测量方法:工程法(2级)
GB/T 5900.1-2008 机床主轴端部与卡盘连接尺寸第l部分:圆锥连接
GB/T 5915-2008 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
GB/T 5916-2008 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
GB/T 5917.1-2008 饲料粉碎粒度测定两层筛筛分法
GB/T 5918-2008 饲料产品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GB 5920-2008 汽车及挂车前位灯、后位灯、示廓灯和制动灯配光性能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5950-2008 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测量方法
GB 5959.2-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2部分:对电弧炉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959.3-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3部分:对感应和导电加热装置以及感应熔炼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959.4-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959.6-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6部分:工业微波加热设备的安全规范
GB 5959.7-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7部分:对具有电子枪的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959.9-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9部分:对高频介质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 5959.13-2008 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3部分:对具有爆炸性气氛的电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 5964-2008 核仪器用同轴电缆连接器
GB/T 5989-2008 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
68/T 6002.9-2008 纺织机械术语第9部分:针织机分类和术语
GB/T 6005-2008 试验筛 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 筛孑L的基本尺寸
GB/T 6017-2008 工业用丁二烯纯度及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6020-2008 工业用丁二烯中特丁基邻苯二酚(TBC)的测定
GB/T 6022-2008 工业用丁二烯液上气相中氧的测定
GB/T 6023-2008 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水的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法
GB/T 6060.3-200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3部分: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工表面
GB/T 6068-2008 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试验规范
GB/T 6072.1-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 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
GB/T 6072.3-2008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

前言/序言


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手册(2024年版) 卷一:通用建筑设计原理与规范 第一章: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本章系统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与美观性的辩证统一。深入探讨了建筑设计在城市肌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宏观背景下的定位与作用。重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思潮演变,为理解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内容包括建筑空间组织的基本规律、流线组织优化方法,以及建筑形态的生成逻辑。 第二章:国家现行建筑设计标准解读 详细解读了与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国家现行主要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内容覆盖《民用建筑设计术语和定义标准》(GB/T 5037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416)等基础性文件。本章侧重于对规范条文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阐明规范背后的技术意图和设计底线要求,避免了纯粹条文的罗列,强调规范在实际工程中的指导意义。特别增设了对地方性建筑设计附加要求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建筑物理性能设计 本章聚焦于建筑环境控制的关键技术。 热工性能设计: 深入分析了围护结构的传热机理,提供了不同气候区(寒冷、温和、炎热夏季、炎热冬季)的节能设计参数取值表。详细介绍了外墙外保温系统(EIFS)的构造要求、热桥处理技术,以及屋面防水与保温的复合设计。 声学性能设计: 阐述了建筑隔声与吸声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对居住、办公、教育等不同功能空间所需的最小隔声量(Rw)和背景噪声控制指标。重点讲解了设备噪声和振动隔离技术在建筑设计初期的集成策略。 采光与照明设计: 依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和《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16),提供了自然采光系数的计算方法、人工照明的照度标准与均匀度要求。讨论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与节能照明技术的结合应用。 卷二:结构设计与工程力学 第四章:结构材料性能与选用 本章全面回顾了当代建筑工程中主要结构材料的性能指标与应用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 详述了普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点,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的确定。对不同等级钢筋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钢结构设计: 涵盖了常用型钢的性能参数,焊接质量控制标准,以及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重点介绍了防火保护措施与防腐蚀设计规范。 新型结构材料: 引入了木结构体系(如胶合木GLT、正交胶合木CLT)的力学特性、连接节点设计,以及新型复合材料在非传统结构中的应用潜力。 第五章:结构荷载与作用分析 系统性地梳理了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各类荷载。 恒荷载与活荷载: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最新修订内容,提供了各类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典型荷载取值表。重点阐述了楼板均布活荷载与局部集中活荷载的组合原则。 抗风与抗震设计: 详细解释了风压计算模型(基于基本风压、阵风效应修正系数)与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对于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提供了初步的技术导则。 第六章:结构设计计算与详图表示 本章侧重于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工程制图规范。介绍了结构分析软件(如SAP2000, PKPM等)在结构内力分析中的应用流程,并对截面设计进行了校核示例。重点规范了结构施工图中的构件表示方法、节点详图的绘制要点,确保设计意图能准确传达到施工现场。 卷三:建筑设备与系统集成 第七章: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涵盖了建筑内部给水、排水、雨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要求。 给水系统: 介绍了室外管网接入、二次加压方式的选择(变频恒压、气压罐),以及室内给水管道的材质选择与水力计算。重点讨论了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参数与卫生要求。 排水系统: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阐述了污废水分流、横管坡度计算、通气组织等关键技术。提供了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和排水立管的最小管径确定方法。 第八章: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 本章是设备章节的重点,旨在实现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与能源效率的平衡。 负荷计算: 提供了精确的冷/热负荷计算流程,纳入了得热、新风量、设备功率等多种因素。 系统选择与优化: 对比分析了集中式空调系统(如风机盘管+新风、VRF多联机)和分布式系统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条件与能效比(EER/COP)评估。 通风系统设计: 详细规定了不同场所(厨房、卫生间、实验室、地下车库)的排风量计算、风管水力计算与消音处理。 第九章:电气与智能化系统 电气设计: 依据《通用用电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计规范》(GB 50154),涵盖了低压配电系统、应急照明、防雷与接地设计。提供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要求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依据。 智能化集成: 概述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和楼宇自动化系统(BMS)的集成架构。讲解了安防监控、信息网络、消防报警系统的接口标准与布线要求,强调了信息基础设施的预埋与冗余设计。 卷四:施工组织与工程管理 第十章:施工准备与现场管理 本章聚焦于工程项目从设计移交到施工实施的关键环节。 施工图会审与交底: 强调了会审过程中对设计冲突、规范理解不一致之处的解决机制。 临时设施与场地规划: 涉及施工总平面图的合理布局,包括材料堆场、临时道路、临时水电供应的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详细列出了各分部分项工程(如地基验槽、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设备调试)的验收标准、检查批次和关键点的旁站要求。 第十一章:工程项目管理与法规遵循 探讨了现代工程管理的方法论,包括进度控制(PERT/CPM网络计划)、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本章也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 18001/ISO 45001)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指导,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人员的安全。 --- 附录:常用设计数据参考表 (包含常用材料的密度、热工参数、标准构件的尺寸系列、常见设备能耗数据等,供设计人员快速查询使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册子,光是拿到手里掂量一下,就知道分量不轻。封面上的“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几个字,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官方色彩,让人忍不住联想到那些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技术细节。我本来是抱着学习或者查阅特定行业规范的目的翻开它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材料强度、安全操作流程或者特定工业流程的明确指引。然而,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不断演进的行业“宪法”。它不是那种读起来跌宕起伏的小说,也不是那种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理论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按部就班的清单,每一个条款、每一个数字后面都代表着无数次的讨论、测试和最终的妥协与共识。你不能跳着看,因为标准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引用和依赖关系,漏掉一个定义,后面的理解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对于初次接触标准体系的人来说,这确实像一座迷宫,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细节的偏执才能理清头绪。它要求读者放下对故事性的期待,转而投入到对精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的追求中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性的修炼。

评分

当我试图将书中的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它作为“汇编”的庞大和难以驾驭。你不可能期望一次性消化所有内容。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你需要根据手头的具体任务,精准地拔出最相关的那一把“扳手”或“螺丝刀”。例如,今天处理A类材料的合规性,明天可能就要关注B类工艺的排放标准。不同年份、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被汇集在一起,虽然方便了横向对比,但也带来了版本更新和冲突校验的额外工作量。我发现,仅仅是理解某些术语的官方定义,就可能需要对照查阅好几个章节,才能确保自己理解的偏差不会在最终的执行层面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它迫使你不断地问自己:“我引用的这个标准,是不是最新版本?它有没有被后续的修订案覆盖或修改?”这种持续的“版本控制”思维,是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时很少需要面对的。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衡量它。如果你的职业要求你必须与之打交道,那么它就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圣经,无论其厚重如何,都必须被恭敬地放在手边。但如果只是一个好奇的旁观者想要窥探国家标准制定的一角,那么它呈现的将是一个冷峻、机械、且缺乏人情味的系统。我个人最深的体会是,它象征着一种现代工业文明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保证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安全和互换性,必须用这种详尽、僵硬的文本去约束和定义一切可变因素。翻阅它,就像在检视一台庞大机器的内部结构图,清晰可见,但绝不亲切。它要求你成为一个规则的忠实执行者,而不是规则的评论者,这种强烈的工具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出现在“我最喜欢的睡前读物”的清单上,但它却是确保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产品能够稳定运行的幕后英雄。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完全是功能至上的典范,丝毫没有考虑阅读体验的舒适度。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加上时不时穿插的表格和图示,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简直是一种视觉上的折磨。我尝试在咖啡馆里翻阅它,很快就放弃了,因为环境中的任何微小干扰都会让我瞬间迷失在那些冗长的术语和复杂的编号体系中。它更适合在安静、光线充足、且摆放着专业工具的环境下,配合放大镜和高亮笔进行“攻坚”。每一次想查找某个特定的参数时,都得先熟悉它的索引体系,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这种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破译”。它就像一把为特定锁具定制的钥匙,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开启逻辑,才能触及到那些藏在深处、决定着产品质量和安全底线的核心信息。对于我这种更习惯于线性叙事和清晰逻辑链条的读者来说,适应这种高度结构化、非线性的信息呈现方式,花费了我大量的心神。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读性”几乎为零,但它的“权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它像一块巨大的基石,支撑着整个行业的规范运行。我不是在评价它好不好看,而是在评估它在特定领域中扮演的“规则制定者”角色。每一次查阅,都伴随着一种“责任感”的提升,因为你知道,书上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者的安全。这种感觉很奇特,它让你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行业知识的最前沿,但也同时被这些既定规则的严肃性所束缚。它不是用来消遣的,它是用来建立秩序的。如果你指望它能像一本畅销书那样,用生动的案例来让你理解某个概念,那你注定会失望。它提供的案例极少,且往往是高度浓缩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快速解码的符号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